“寡人……豈可坐等三十年?”


    慶忌澹澹的迴了一句。


    莫說是三十年,便是十年,慶忌都等不起!


    而今的慶忌,已經是不惑之年,滿打滿算整整四十歲。


    這個時候要是不再搏一把,日後人近暮年,恐怕就沒有這種機會了。


    慶忌否決了公子鴻的主張後,沉思良久的伍子胥跟著起身,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大王,臣以為,我吳國要一統天下,首在中原!”


    “首當其衝的,便是唐、蔡、許、徐等附庸國。我吳國而今有十三個附庸國,其疆域總和加起來不止一個郡,其人口總和超過百萬。”


    “雖行吳政,其國都有駐軍,執政大臣也是吳人,奉我吳國為宗主,年年朝拜,歲歲入貢。”


    “然終究不是吳國直轄,難免力有不逮。若吳國能兼並這十三個附庸國,必將國力水漲船高,與北方諸國在疆域上,呈現出犬牙交錯之勢,足以分割包圍列國,為大王一統天下,做足準備!”


    吳國現在的附庸國有十三個,分別是薛、滕、邾、郯、莒、蔡、徐、鍾吾、唐、許、頓、曹、陳。


    後邊的幾個且不說,薛、滕、邾、郯、莒、蔡、徐、鍾吾、唐,這九個附庸國,臣服吳國多年,基本上已經被同化,跟吳國的郡縣差不多。


    吳國要兼並這些附庸國,自然是非常簡單的事情。


    然而,伍子胥的話音一落,還不等慶忌說話,坐在對麵的公子鴻便反駁道:“大司馬此言差矣。”


    “何為附庸?小國臣服於大國,是為附庸。”


    “然,出師不可無名也。吳國若是擅自吞並自己的附庸國,招致天下人非議且不說,日後列國,豈有一國,再敢臣服於我吳國?”


    聞言,伍子胥澹澹的笑道:“公子所言,大繆。”


    “許、頓、曹、陳四國且不說,剩下的九個附庸國,臣服我吳國日久,早已經是名存實亡。”


    “不必出兵征伐,大王隻需要一道詔令,便可使九國改旗易幟,成為我吳國新的領土。”


    “至於日後有無他國臣服於吳國,已然不重要。”


    “若到了那步境地,天下征伐愈演愈烈,兼並戰爭不斷,恐怕四海之內,將再無宗主、附庸之存在!”


    伍子胥的這一番話,讓在座的孫武、範蠡等人,都不禁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實際上,包括公子鴻在內,他們的心裏都很清楚。


    臣服於吳國的附庸國,最終都難逃覆滅的下場。


    就好似以前楚國的附庸國一般。


    自古以來,不論是帝王也好,諸侯也罷,都秉承著一個傳統——


    滅國不絕祀!


    可以滅掉其國,卻不能真的亡其宗廟祭祀!


    吳國也是一般。


    即便越國、楚國相繼覆滅,慶忌始終是沒有處死其國君,反而能善待他們,給予食邑,世襲罔替,保證他們可以與吳國同戚,一輩子榮華富貴,吃穿不愁!


    這一項傳統,是由來已久的。


    如同昔日的楚國,庸、盧、羅、鄧等國,過去都是楚的附庸國,隻是經過長年累月的同化後,這些附庸國都被取消,消弭於曆史的長河中……


    臣服?


    不存在的。


    隨著吳國確立自己的霸權,天下已經迎來了新的格局,好似曆史上的“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一樣。


    成周之盟,就標誌著這個時代,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戰國時代!


    大國越大,小國越小,直到滅亡,然後所有國家熔鑄成新的疆域。


    大一統的趨勢,注定是不可扭轉的。


    公子鴻暗暗思索了一下,而後向伍子胥說道:“大司馬,我承認,附庸國的滅亡,已成定局。”


    “然,即便是蔡、徐、鍾吾這樣,我吳國的早期附庸國,迄今為止,臣服吳國也不過十多年。”


    “這些附庸國固然已經移風易俗,推行新法,幾乎是全麵向我吳國看齊。隻是,吞並附庸國之事,非同小可。”


    “因為這不是一兩個附庸國,而是九個、十三個!”


    “豈能操之過急?”


    聞言,伍子胥微微頷首,顯然是讚同了公子鴻的這一看法。


    吳國要兼並自己的附庸國,很是簡單。


    甚至是不需要一兵一卒,隨便找個借口,慶忌的一道王詔,即可罷免其國君,而後其地降為郡縣……


    “吳鴻所言非虛。”


    慶忌頗為讚賞的看了一眼公子鴻,而後笑吟吟的道:“兼並各個附庸國之事,的確不可操之過急。”


    “寡人之意,吳國欲廓清環宇,使海內歸於一家,需要劃分幾個步驟。兼並麾下的附庸國,隻是其中一步,而不是第一步。”


    “大王……”


    伍子胥連忙道:“臣也認為,鴻公子所言極是。然,大王欲一統天下,非取中原,而有北方諸國不可。”


    “華夏九州之地,是為天下。”


    “我吳國日後的軍事主攻方向,當為中原!”


    “若取中原,十三個附庸國,必須要一口氣吞並,而不給其喘息之機。如若不然,臣唯恐北方諸國反應過來,而後組成聯軍,伐我吳國!”


    伍子胥的這一看法,還是很有道理的。


    畢竟,吳國要是選擇逐一吞並自己的十三個附庸國,難度係數太大且不說,關鍵是天下列國豈能容忍?


    這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到時候,感受到吳國巨大威脅,人人自危的北方諸國,豈能不謀定而後動,合縱以伐吳?


    吳國要一統天下的第一步,其實是非常關鍵的。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


    若是第一步走不好,剩下的幾步,基本上沒有指望……


    “不可!”


    公子鴻還是極力反對,道:“父王,大司馬吞並各個附庸國之方略,實在是太過冒險!”


    “一旦吳國將自己的附庸國一一吞並,勢必造成天下更大的混亂。我吳國適才確立起來的霸權,必將毀於一旦,而且是毀於自己之手!”


    “請父王明鑒!”


    不論是公子鴻也好,伍子胥也罷,他們的說法都毫無毛病。


    如公子鴻所言,吳國吞並掉自己的附庸國,就代表著霸主吳國將不複存在,慶忌再也無法做到“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