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城嗎?


    慶忌忽然想起來,曆史上有這樣的一場典型戰例。


    戰國時期,秦將白起率軍數萬沿漢江東下,攻取沿岸重鎮,掠取漢水流域豐饒的糧草補給軍需,出敵不意突入楚境。


    在白起帶領下,秦軍長驅直入,迅速攻打並占領了楚國在漢水流域的要地鄧,一直到達楚國的別都鄢。


    秦軍在鄢城遭到進入楚境以來最頑強的抵抗,屢攻不克,而秦國軍隊孤軍深入,不宜持久。


    於是,白起利用夷水從楚西山長穀出而流向東南的有利條件,在鄢城西邊百裏處築堤蓄水,並修長渠直達鄢城。


    然後開渠灌城,水入城為深淵,鄢城的東北角經河水浸泡潰破,城中百姓被淹死數十萬……


    鄢郢之戰,成就了“人屠”白起的赫赫之名,白起因而受封“武安君”,名動天下。


    話說,受封為武安君的人,一般都沒有好下場。


    如白起,如李牧,如蘇秦。


    能撫養軍士,戰必克,得百姓安集,故號武安。


    不過他們不是因為功高震主,就是因為小人進讒言而死……


    慶忌於是帶著孫武、伍子胥、範蠡等一眾將領,來到夷水以及西山長穀勘察地形。


    在聽說慶忌打算修建一條百裏長渠,水淹鄢城,以取得此戰的勝利後,在場的將領都不禁勃然變色。


    好在,跟在慶忌身邊的,隻有孫武、伍子胥、伯噽、範蠡,以及公子恆五個人,都是心腹之人。


    要不然一旦傳揚出去,怕是有損於慶忌的名望。


    “大王,不可!”


    範蠡忍不住眉頭一皺,說道:“修建一條百裏長渠,以水淹鄢城,固然可以助我吳軍取得大勝。”


    “然,以水攻之,有傷天和!”


    “這鄢城之內,有楚國軍民十多萬,可能不下二十萬人!”


    “大王若以水代兵,水淹鄢城,怕是會引起血流漂杵,天怒人怨!這……”


    範蠡不敢說下去。


    什麽是“有傷天和”?


    在《鬼穀子》一書中,有九件事有傷天和,有生之年萬萬不能做!


    其一,嗜欲者,潰腹之患也。


    其二,貨利者,喪身之仇也。


    其三,嫉妒者,亡軀之害也。


    其四,讒慝者,斷脛之兵也。


    其五,謗毀者,雷霆之報也。


    其六,殘酷者,絕世之殃也。


    其七,陷害者,滅嗣之場也。


    其八,博戲者,殫家之漸也。


    其九,嗜酒者,窮餒之始也。


    慶忌若是悍然修建百裏長渠,水淹鄢城,有傷天和,犯了其中哪一條?


    殘酷者,絕世之殃也!


    意思是:對別人殘害酷虐,不擇手段,這是惡人的行徑,傷害別人就是為自己立下仇敵,嚴重者還會禍及家人,萬萬不可為之。


    慶忌這樣,殺戮太重,有傷天和,恐怕會遭人唾棄,折壽短命!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正如“殺皇帝”的事情,是被司馬昭、劉裕刷新的底線一樣。


    白起鄢郢之戰,幹掉了數十萬的楚國的軍民,豈能不刷新了戰爭的底線?


    不可為之。


    一旦慶忌這麽做,一旦會被後世人效彷,讓戰爭變得越來越殘酷。


    而且,這對於慶忌的名望,是極為不利的。


    “大王!”


    伯噽也是忍不住出聲道:“這百裏長渠一旦建成,然後掘開,水淹鄢城,城內的十多萬楚人,怕是會將無一幸免,死於非命!”


    “楚人之生死,固然無足輕重,隻是有損於大王的威望……”


    “臣聽聞,虐殺人者,必遭天譴。”


    “若十多萬楚國的軍民為大水吞沒,淹死,恐怕大王……臣,願為大王領兵,背負罵名,背負天譴!”


    “撲通”的一聲,伯噽跪在了地上,語氣哽咽的朝著慶忌抱拳道:“若臣能以一死,換得大王平安!大吳國祚萬年!”


    “臣,萬死不辭!”


    聞言,慶忌的心裏,亦是頗為感動的。


    沒想到伯噽在這種時候,還能以身作則的站出來為慶忌擋災。


    這折壽之說,固然是玄之又玄,但慶忌又怎能沒有一些顧慮?


    “大王……”


    站在一邊的孫武歎氣道:“這水淹鄢城,固然能一勞永逸的攻克鄢城,消滅楚人的殘餘軍力,然太過傷天害理。”


    “還請大王三思!”


    孫武,從來都不是一個會心慈手軟之人。


    隻是水淹鄢城,造成的惡劣影響太大,孫武都可以預料到,世人會如何批判吳國,對吳國口誅筆伐。


    這不是單純的一個將領所能背負得起的罵名。


    “大司馬,除此之外,你可有更好的對策,可為寡人攻下鄢城乎?”


    “這……”


    麵對慶忌的詢問,孫武是無言以對的。


    隻是,孫武始終是認為,水淹鄢城的戰法,太過極端了。


    ……


    返迴營寨之後,慶忌就下達了開鑿水渠的命令。


    武安南伐勒齊兵,疏鑿功將夏禹並。


    誰謂長渠千載後,蠻流猶入故宜城。


    唐代胡曾的這首《詠長渠》,在宜城市童叟皆知,講的就是長渠曆經滄桑歲月,默默養育著一方百姓。


    這條水渠被開發利用,又成為了一項水利工程。


    流水百餘裏,既田數千頃。


    東漢時期,南郡太守王寵在此基礎上又開挖木裏溝渠,使灌區麵積進一步擴大,宜城從此成為魚米之鄉……


    慶忌是真的要水淹鄢城嗎?


    不一定。


    曆史上的白起,是因為孤軍深入,不能打持久戰,所以才選擇水淹鄢城。


    吳軍則是不一樣。


    慶忌沒必要選擇這種殘忍的戰法,去攻克鄢城。


    他隻是逼著楚軍出戰,順帶挖一條百裏長渠,開發一下這一處魚米之鄉。


    十日後,挖成了水渠的慶忌,下令開鑿一下河堤,隻是淹沒了鄢城一些,不及膝蓋之處。


    趁著這樣的勢頭,慶忌寫了一封親筆信,邀請楚將沉諸梁、羋稽出來看一看。


    沉諸梁作為主將,不便於出去,故而讓羋稽作為使者,來到百裏長渠瞅一眼。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看見那一座已經破開口子的河堤,羋稽被嚇得麵無人色。


    站在一邊的慶忌,則是輕笑一聲道:“羋稽,如何?”


    “寡人不是在嚇唬你。”


    “這百裏長渠一開,水淹鄢城,城內的軍民,怕是會成為魚蝦一般,浮屍十多萬,無一生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