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孫武、伍子胥十萬精兵南征?
說真的,慶忌會頂著巨大的壓力。
還有風險!
一個不慎,吳國的所有精銳,可能都會折損在那裏,有去無迴。
而且,從吳國本土到嶺南六郡,距離太遠,道路不算阻塞,卻是糧食轉運較為困難。
後勤補給的壓力很大。
在慶忌陷入沉思的時候,伍子胥進言道:“大王,臣以為孫武說的沒錯。”
“沒有十萬精兵,十萬精於山地作戰的士卒,恐不能完全將整個南方之地南下。”
“請大王三思!”
“……”
看起來,伍子胥和孫武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
嶺南六郡,還有百濮之地,地域廣袤,地廣人稀。
往往一個部族躲到大山深處,吳軍就很難追擊到他們。
一旦戰事陷入拉鋸,蠻人東躲西藏的,吳國的有生力量,就會遭到極大的折損。
所以,吳軍必須要以雷霆之勢,迅速蕩滌嶺南六郡的叛軍。
不給他們任何的喘息之機!
對此,慶忌也是知道的。
曆史上的秦征百越之戰,有多麽慘烈?
秦和百越的戰爭史稱“秦三征百越”,此戰前後曆時十年,發動秦軍六十多萬,還挖通了運河“靈渠”運糧,最終將百越徹底征服。
不過,秦征百越之戰耗盡大秦的元氣,被認為間接導致了秦王朝的滅亡。
第一次征越之戰,秦人“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五十萬大軍深入不毛之地,跟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越人血戰五年。
最後,伏屍數十萬,就連主將屠睢都戰死沙場。
靈渠被打通後,第二次秦征百越之戰正式打響。
秦始皇還增派了十萬大軍南征。
為了讓新占領地區華夏化,秦軍開始向南移民。
從北方帶了很多戍卒、罪民、百工和楚人居住在嶺南,這些人和越人雜居……
這樣慘痛的曆史教訓,慶忌引以為戒,所以並沒有貿然的動輒大戰,殘酷的鎮壓嶺南六郡的叛軍。
吳國現在有靈渠和嶺南新道,可以轉運大量的糧草軍需,沒有後顧之憂。
不過,十萬人的精兵,還是善於山地作戰的精兵,這個數目不小。
要確保十萬人可以作戰,吳國就必須要配備二十萬左右的民夫,負責押送糧草輜重。
這是極大的後勤壓力。
“十萬精兵,多長時間才能徹底平定嶺南之亂,奪取百濮之地?”
慶忌問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十萬人的兵馬,吳國不是出不起!
現在吳國的常備軍,早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六百多萬的人口,吳國至少能召集六十萬到八十萬的士兵……
當然,極限是百萬。
不過慶忌不可能蠢到召集那麽多的人馬。
因為吳國這些年的擴張腳步太快,還沒有完全消化。
慶忌不敢保證被臨時召集起來的士兵,會不會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
吳國在嶺南六郡的常備軍,是三萬到五萬人,一半是吳人或楚人、越人,一半是當地的百越人。
這要是滿打滿算,十幾萬人的軍隊征討叛軍,怎麽遭得住?
孫武沉吟片刻後,緩聲道:“多則一年,少則半年,十萬南征大軍,便可為大王,為吳國,再立新功!”
“好!”
慶忌點了點頭,答應下來。
“另外,大王還請多準備一些民夫。”
坐在一邊的伍子胥眯著眼睛道:“負責保障南征大軍的民夫,大王可從南郡、南陽郡、豫章郡征調。”
“從大江流域征調糧食、牲畜、木材、銅鐵南下養活大軍。”
“戰事結束後,大王可以將那些民夫留在嶺南六郡,使其娶妻生子,在那裏繁衍生息。”
南郡、南陽郡和豫章郡,這三個郡,原本是荊地,屬於楚國的地盤。
伍子胥的想法是釜底抽薪,解決還沒有多少歸屬感的楚人,順便使之與嶺南六郡的百越人融合。
但,這樣毫無疑問,會讓許多人妻離子散,飽受離別之苦。
“不必了。”
慶忌搖搖頭道:“寡人固然想盡快開發嶺南六郡。然,這並非是一朝一夕所能達成之事……”
慶忌的頭腦十分清楚。
要開發一片貧瘠,窮山惡水的嶺南之地,談何容易?
沒有幾百年的時間,基本上辦不到。
至少那裏的發達程度,無法比得上長江流域……
話說,哪怕是在兩千年後的明清時代,嶺南之地的變化都不是太大。
慶忌要講究的是循序漸進。
南郡、南陽郡和豫章郡,這三個郡跟嶺南六郡可不同。
吳國可能花上數十年,兩三代人的時間,就能消除彼此的隔閡,融為一體。
且不說吳楚文化相近,單憑慶忌誌在混一天下,廓清環宇這一點,就不可能讓長江流域的吳人流失。
至於嶺南六郡,慶忌也不期望能成為吳國後方的大糧倉。
作為優秀的兵源,嶺南之地的越人還是值得稱道的。
畢竟,桂係狼兵雄於天下!
“長卿、子胥,編練十萬新軍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
“諾!”
深感責任重大的孫武和伍子胥,立馬答應下來。
……
離開吳王宮的慶忌,又前往稷下學宮的醫學院。
他要做什麽?
自然是巡視醫學院的狀況,有備無患。
在嶺南之地刀耕火種的越人,固然悍勇,悍不畏死,但實際上算不上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什麽?
是惡劣的環境!
就跟曆史上的秦征百越之戰中的秦軍一樣。
秦人在南方麵臨很多問題,首先就是水土不服,導致疾病流行。
秦軍大多是北方人,很難適應嶺南的濕熱氣候。
而且當時醫療水平差,秦人對一些熱帶疾病無計可施。
秦軍在行軍路上邊走邊戰,無暇顧及傷兵,隻能讓得病者自生自滅。
哪怕是當年孫武率領吳軍南下,征服嶺南之地的時候,都發生了幾次瘟疫。
好在孫武快刀斬亂麻,及時控製住,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都是地處南方,但是吳國本土與嶺南六郡的環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為了避免瘟病的發生,打得吳軍措手不及。
慶忌必須要防患於未然,組織一支龐大的醫療隊伍,以備不時之需。
\/90\/\/.html
說真的,慶忌會頂著巨大的壓力。
還有風險!
一個不慎,吳國的所有精銳,可能都會折損在那裏,有去無迴。
而且,從吳國本土到嶺南六郡,距離太遠,道路不算阻塞,卻是糧食轉運較為困難。
後勤補給的壓力很大。
在慶忌陷入沉思的時候,伍子胥進言道:“大王,臣以為孫武說的沒錯。”
“沒有十萬精兵,十萬精於山地作戰的士卒,恐不能完全將整個南方之地南下。”
“請大王三思!”
“……”
看起來,伍子胥和孫武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
嶺南六郡,還有百濮之地,地域廣袤,地廣人稀。
往往一個部族躲到大山深處,吳軍就很難追擊到他們。
一旦戰事陷入拉鋸,蠻人東躲西藏的,吳國的有生力量,就會遭到極大的折損。
所以,吳軍必須要以雷霆之勢,迅速蕩滌嶺南六郡的叛軍。
不給他們任何的喘息之機!
對此,慶忌也是知道的。
曆史上的秦征百越之戰,有多麽慘烈?
秦和百越的戰爭史稱“秦三征百越”,此戰前後曆時十年,發動秦軍六十多萬,還挖通了運河“靈渠”運糧,最終將百越徹底征服。
不過,秦征百越之戰耗盡大秦的元氣,被認為間接導致了秦王朝的滅亡。
第一次征越之戰,秦人“三年不解甲馳弩,使監祿無以轉餉”,五十萬大軍深入不毛之地,跟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越人血戰五年。
最後,伏屍數十萬,就連主將屠睢都戰死沙場。
靈渠被打通後,第二次秦征百越之戰正式打響。
秦始皇還增派了十萬大軍南征。
為了讓新占領地區華夏化,秦軍開始向南移民。
從北方帶了很多戍卒、罪民、百工和楚人居住在嶺南,這些人和越人雜居……
這樣慘痛的曆史教訓,慶忌引以為戒,所以並沒有貿然的動輒大戰,殘酷的鎮壓嶺南六郡的叛軍。
吳國現在有靈渠和嶺南新道,可以轉運大量的糧草軍需,沒有後顧之憂。
不過,十萬人的精兵,還是善於山地作戰的精兵,這個數目不小。
要確保十萬人可以作戰,吳國就必須要配備二十萬左右的民夫,負責押送糧草輜重。
這是極大的後勤壓力。
“十萬精兵,多長時間才能徹底平定嶺南之亂,奪取百濮之地?”
慶忌問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十萬人的兵馬,吳國不是出不起!
現在吳國的常備軍,早已經超過了十萬人!
六百多萬的人口,吳國至少能召集六十萬到八十萬的士兵……
當然,極限是百萬。
不過慶忌不可能蠢到召集那麽多的人馬。
因為吳國這些年的擴張腳步太快,還沒有完全消化。
慶忌不敢保證被臨時召集起來的士兵,會不會在關鍵時刻,反戈一擊。
吳國在嶺南六郡的常備軍,是三萬到五萬人,一半是吳人或楚人、越人,一半是當地的百越人。
這要是滿打滿算,十幾萬人的軍隊征討叛軍,怎麽遭得住?
孫武沉吟片刻後,緩聲道:“多則一年,少則半年,十萬南征大軍,便可為大王,為吳國,再立新功!”
“好!”
慶忌點了點頭,答應下來。
“另外,大王還請多準備一些民夫。”
坐在一邊的伍子胥眯著眼睛道:“負責保障南征大軍的民夫,大王可從南郡、南陽郡、豫章郡征調。”
“從大江流域征調糧食、牲畜、木材、銅鐵南下養活大軍。”
“戰事結束後,大王可以將那些民夫留在嶺南六郡,使其娶妻生子,在那裏繁衍生息。”
南郡、南陽郡和豫章郡,這三個郡,原本是荊地,屬於楚國的地盤。
伍子胥的想法是釜底抽薪,解決還沒有多少歸屬感的楚人,順便使之與嶺南六郡的百越人融合。
但,這樣毫無疑問,會讓許多人妻離子散,飽受離別之苦。
“不必了。”
慶忌搖搖頭道:“寡人固然想盡快開發嶺南六郡。然,這並非是一朝一夕所能達成之事……”
慶忌的頭腦十分清楚。
要開發一片貧瘠,窮山惡水的嶺南之地,談何容易?
沒有幾百年的時間,基本上辦不到。
至少那裏的發達程度,無法比得上長江流域……
話說,哪怕是在兩千年後的明清時代,嶺南之地的變化都不是太大。
慶忌要講究的是循序漸進。
南郡、南陽郡和豫章郡,這三個郡跟嶺南六郡可不同。
吳國可能花上數十年,兩三代人的時間,就能消除彼此的隔閡,融為一體。
且不說吳楚文化相近,單憑慶忌誌在混一天下,廓清環宇這一點,就不可能讓長江流域的吳人流失。
至於嶺南六郡,慶忌也不期望能成為吳國後方的大糧倉。
作為優秀的兵源,嶺南之地的越人還是值得稱道的。
畢竟,桂係狼兵雄於天下!
“長卿、子胥,編練十萬新軍的事情,就交給你們了。”
“諾!”
深感責任重大的孫武和伍子胥,立馬答應下來。
……
離開吳王宮的慶忌,又前往稷下學宮的醫學院。
他要做什麽?
自然是巡視醫學院的狀況,有備無患。
在嶺南之地刀耕火種的越人,固然悍勇,悍不畏死,但實際上算不上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什麽?
是惡劣的環境!
就跟曆史上的秦征百越之戰中的秦軍一樣。
秦人在南方麵臨很多問題,首先就是水土不服,導致疾病流行。
秦軍大多是北方人,很難適應嶺南的濕熱氣候。
而且當時醫療水平差,秦人對一些熱帶疾病無計可施。
秦軍在行軍路上邊走邊戰,無暇顧及傷兵,隻能讓得病者自生自滅。
哪怕是當年孫武率領吳軍南下,征服嶺南之地的時候,都發生了幾次瘟疫。
好在孫武快刀斬亂麻,及時控製住,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雖然都是地處南方,但是吳國本土與嶺南六郡的環境,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為了避免瘟病的發生,打得吳軍措手不及。
慶忌必須要防患於未然,組織一支龐大的醫療隊伍,以備不時之需。
\/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