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都已經將話說到這份上,慶忌若是不收下和氏璧,就不禮貌了。
不過,楚國這一口氣送上那麽多珍貴的東西,還包括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也不禁讓慶忌心中倍感狐疑。
楚人究竟打的是什麽主意?
“大王,臣此來,還奉楚公之命,將楚國兩千人的能工巧匠,送給吳國,送給大王!請大王笑納!”
申包胥又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
這一下,慶忌難免有些受寵若驚。
“楚公客氣了。楚公的美意,寡人心領了,然,我吳國並不缺能工巧匠……”
慶忌並沒有撒謊。
不論是木匠也好,鐵匠也罷,其實吳國都不缺。
當然,工匠都是一些技術型的人才,對於吳國而言,多多益善。
隻不過慶忌還不知道楚人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所以有所顧忌。
申包胥微微一笑道:“大王何須客氣?”
“我楚國誠心侍奉大王。”
“大王也曾在郢都王宮住過,不知大王以為,楚宮與吳宮相比較,如何?”
慶忌聞言,思考了一下,便道:“自然是楚宮更勝一籌。”
這一點,慶忌不得不承認。
畢竟吳國遷都於金陵,不過六年的時間,而楚國定都於郢的時間何止百年?
曆史上,由於曆史的原因,楚國的都邑曾幾經變遷,其所遷的都邑又頻繁,是其他周初諸侯所難以比擬的。
郢字來源在“鄖”,鄖地是楚國的故土。
楚國先祖在那裏生息立國,楚人有深厚的戀土情節,於是就將鄖字的貝改成王代指國都,此後遷都之地均稱作郢。
當然,現在的郢都,其實隻是楚人的第二個都城。
第一代楚子熊繹,居住在丹陽,所以丹陽就是楚國的第一座都城。
在一百多年前,楚文王就將楚國的都城,從丹陽遷到現在的郢都。
兩相比較之下,吳王宮與楚王宮無法相提並論。
不論是占地麵積也好,或是富麗堂皇的的程度,二者都不可同日而語。
相對於金碧輝煌的楚王宮,慶忌的吳王宮,則是顯得比較寒磣。
因為慶忌是一個務實求真之人,不在乎麵子工程。
所以這些年來,吳國的王宮就一直保持著最初的狀態,跟在吳都的舊王宮差不多。
“大王!”
申包胥慨然道:“大國,應該有大國的氣象!”
“臣曾到過許多國家的都城,國力不同,規製不同。”
“在臣看來,吳國的王宮莫說是相較於原來的楚王宮,便是魯國、鄭國、宋國這些國家的禁宮,都有所不及也!”
頓了一下,申包胥又道:“王宮,為王氣之所在,而非是為國君的個人享受,事關國格,事關臉麵,大王切不可馬虎!”
“我楚國是為大王考慮,願出工匠二千人,並轉運木料,悉數孝敬予大王,為大王建造一座雄於天下,更勝於楚宮的王宮!”
“……”
楚人竟然這麽大方?
不止是工匠,就連木料都承包了?
而且無條件送給吳國?
慶忌一時之間,也是躊躇滿誌。
對於這座寒磣的吳王宮,慶忌心裏其實是不滿已久的。
正如申包胥所言,王宮不止是慶忌居住的地方,更代表著吳國的臉麵。
現在吳國的王宮,已經配不上慶忌的身份,配不上吳國的國力!
不過,眾所周知,修建宮殿,是十分損耗人力物力和財力的。
物力和財力還好說,關鍵是這人力!
吳國的人口不少,土地幅員遼闊,可謂是地大物博。
但,慶忌要修建宮殿,無疑會征發大量的勞役,用來運輸木料,建造宮室。
若是把控不好一個度,難免會勞民傷財。
“大王!臣以為申子所言極是!”
廷尉伯噽立馬出列道:“大王現在是萬乘之國的君主,宮殿卻連宋、魯、衛此等千乘之國都比不上,實在不妥!”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有鑒於此,臣竊以為,隻有世上最華麗的宮殿,最大氣的宮殿,方能配得上大王尊貴的身份,方能配得上我吳國強大的國力!”
伯噽那衣服來跟宮殿做比較,的確是比較形象的。
王即國家,宮殿就是王身上的衣服,彰顯著尊貴的氣質。
慶忌於是眯著眼睛,環視一周,看著陛台之下的公卿大夫,問道:“對於申子、廷尉所言,二三子以為如何?”
聽到這話,群臣都不禁麵麵相覷,不知所雲。
說真的,他們也是認為吳國現在的王宮,有些寒磣,配不上吳國此時的國勢,有辱斯文……
範蠡暗暗思索一下,旋即出列道:“大王,臣以為王宮可以興建,然不必追求奢靡,高、大、上即可!”
”臣附議!”
大工令幹將跟著道:“而今國庫充裕,國家富強,完全有能力為大王興建一座大氣磅礴的宮殿!”
“臣附議!”
孔丘、被離、申息、文種等公卿大夫都表示讚同。
就跟慶忌一樣,他們都認為吳國現在的王宮過於寒磣。
之前慶忌專注於對外擴張,處處都要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他們不敢進諫。
而今申包胥提出來,慶忌也似乎有意為之,所以群臣都能順水推舟,請慶忌興建宮殿。
“興建宮殿之事,茲事體大,寡人要好好考慮一番。”
“申子,那兩千人的工匠,寡人也會收下,請申子代寡人向楚公表示謝意!”
一聽這話,申包胥連忙迴答道:“臣一定轉達!”
而這個時候,慶忌也已經反應過來。
楚國這般慫恿他興建宮殿,還派來大量的能工巧匠,並無償提供木料,豈不是有陰謀?
慶忌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申包胥,問道:“申子,近日來,有人向寡人稟告,說是楚國陰養兵馬,鍛造武器盔甲。”
“在荊山一帶,時常響起軍馬操練的聲響,以及鍛造器物的聲音。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申包胥聞言,額頭不禁直冒冷汗,但仍舊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迴答道:“大王,此傳聞純粹是空穴來風!”
“我楚國若厲兵秣馬,一定會向大王稟告!”
“請大王明鑒,切莫聽信他人的謠言!”
不過,楚國這一口氣送上那麽多珍貴的東西,還包括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也不禁讓慶忌心中倍感狐疑。
楚人究竟打的是什麽主意?
“大王,臣此來,還奉楚公之命,將楚國兩千人的能工巧匠,送給吳國,送給大王!請大王笑納!”
申包胥又朝著慶忌躬身行禮道。
這一下,慶忌難免有些受寵若驚。
“楚公客氣了。楚公的美意,寡人心領了,然,我吳國並不缺能工巧匠……”
慶忌並沒有撒謊。
不論是木匠也好,鐵匠也罷,其實吳國都不缺。
當然,工匠都是一些技術型的人才,對於吳國而言,多多益善。
隻不過慶忌還不知道楚人的葫蘆裏賣的什麽藥,所以有所顧忌。
申包胥微微一笑道:“大王何須客氣?”
“我楚國誠心侍奉大王。”
“大王也曾在郢都王宮住過,不知大王以為,楚宮與吳宮相比較,如何?”
慶忌聞言,思考了一下,便道:“自然是楚宮更勝一籌。”
這一點,慶忌不得不承認。
畢竟吳國遷都於金陵,不過六年的時間,而楚國定都於郢的時間何止百年?
曆史上,由於曆史的原因,楚國的都邑曾幾經變遷,其所遷的都邑又頻繁,是其他周初諸侯所難以比擬的。
郢字來源在“鄖”,鄖地是楚國的故土。
楚國先祖在那裏生息立國,楚人有深厚的戀土情節,於是就將鄖字的貝改成王代指國都,此後遷都之地均稱作郢。
當然,現在的郢都,其實隻是楚人的第二個都城。
第一代楚子熊繹,居住在丹陽,所以丹陽就是楚國的第一座都城。
在一百多年前,楚文王就將楚國的都城,從丹陽遷到現在的郢都。
兩相比較之下,吳王宮與楚王宮無法相提並論。
不論是占地麵積也好,或是富麗堂皇的的程度,二者都不可同日而語。
相對於金碧輝煌的楚王宮,慶忌的吳王宮,則是顯得比較寒磣。
因為慶忌是一個務實求真之人,不在乎麵子工程。
所以這些年來,吳國的王宮就一直保持著最初的狀態,跟在吳都的舊王宮差不多。
“大王!”
申包胥慨然道:“大國,應該有大國的氣象!”
“臣曾到過許多國家的都城,國力不同,規製不同。”
“在臣看來,吳國的王宮莫說是相較於原來的楚王宮,便是魯國、鄭國、宋國這些國家的禁宮,都有所不及也!”
頓了一下,申包胥又道:“王宮,為王氣之所在,而非是為國君的個人享受,事關國格,事關臉麵,大王切不可馬虎!”
“我楚國是為大王考慮,願出工匠二千人,並轉運木料,悉數孝敬予大王,為大王建造一座雄於天下,更勝於楚宮的王宮!”
“……”
楚人竟然這麽大方?
不止是工匠,就連木料都承包了?
而且無條件送給吳國?
慶忌一時之間,也是躊躇滿誌。
對於這座寒磣的吳王宮,慶忌心裏其實是不滿已久的。
正如申包胥所言,王宮不止是慶忌居住的地方,更代表著吳國的臉麵。
現在吳國的王宮,已經配不上慶忌的身份,配不上吳國的國力!
不過,眾所周知,修建宮殿,是十分損耗人力物力和財力的。
物力和財力還好說,關鍵是這人力!
吳國的人口不少,土地幅員遼闊,可謂是地大物博。
但,慶忌要修建宮殿,無疑會征發大量的勞役,用來運輸木料,建造宮室。
若是把控不好一個度,難免會勞民傷財。
“大王!臣以為申子所言極是!”
廷尉伯噽立馬出列道:“大王現在是萬乘之國的君主,宮殿卻連宋、魯、衛此等千乘之國都比不上,實在不妥!”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有鑒於此,臣竊以為,隻有世上最華麗的宮殿,最大氣的宮殿,方能配得上大王尊貴的身份,方能配得上我吳國強大的國力!”
伯噽那衣服來跟宮殿做比較,的確是比較形象的。
王即國家,宮殿就是王身上的衣服,彰顯著尊貴的氣質。
慶忌於是眯著眼睛,環視一周,看著陛台之下的公卿大夫,問道:“對於申子、廷尉所言,二三子以為如何?”
聽到這話,群臣都不禁麵麵相覷,不知所雲。
說真的,他們也是認為吳國現在的王宮,有些寒磣,配不上吳國此時的國勢,有辱斯文……
範蠡暗暗思索一下,旋即出列道:“大王,臣以為王宮可以興建,然不必追求奢靡,高、大、上即可!”
”臣附議!”
大工令幹將跟著道:“而今國庫充裕,國家富強,完全有能力為大王興建一座大氣磅礴的宮殿!”
“臣附議!”
孔丘、被離、申息、文種等公卿大夫都表示讚同。
就跟慶忌一樣,他們都認為吳國現在的王宮過於寒磣。
之前慶忌專注於對外擴張,處處都要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他們不敢進諫。
而今申包胥提出來,慶忌也似乎有意為之,所以群臣都能順水推舟,請慶忌興建宮殿。
“興建宮殿之事,茲事體大,寡人要好好考慮一番。”
“申子,那兩千人的工匠,寡人也會收下,請申子代寡人向楚公表示謝意!”
一聽這話,申包胥連忙迴答道:“臣一定轉達!”
而這個時候,慶忌也已經反應過來。
楚國這般慫恿他興建宮殿,還派來大量的能工巧匠,並無償提供木料,豈不是有陰謀?
慶忌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申包胥,問道:“申子,近日來,有人向寡人稟告,說是楚國陰養兵馬,鍛造武器盔甲。”
“在荊山一帶,時常響起軍馬操練的聲響,以及鍛造器物的聲音。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申包胥聞言,額頭不禁直冒冷汗,但仍舊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迴答道:“大王,此傳聞純粹是空穴來風!”
“我楚國若厲兵秣馬,一定會向大王稟告!”
“請大王明鑒,切莫聽信他人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