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不難理解,如範氏與中行氏以一百六十步為一畝,智氏以一百八十步為一畝,韓氏、魏氏以二百步為一畝,趙氏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


    “且趙氏‘公無稅’,而其餘五卿‘伍稅之’,由此看來,若趙毋失其故法,晉國歸焉。”


    孫武的一席話,說的頭頭是道,讓人難以辯駁。


    但,這隻是一個猜測而已。


    作為穿越者的慶忌,知道孫武的這一預言,可謂是大致上猜對的。


    前490年,範氏與中行氏被滅,孫武的第一個預言完全準確。


    前453年,智氏被滅,孫武的第二個預言又完全準確。


    其所未能預料準確的,僅晉國為韓趙魏三家所分,而三家日後皆為秦所滅而已。


    相較於孫武的猜測,慶忌的叔祖季劄的預言,可謂是十分準確的。


    季劄堪稱是“春秋第一先知”,春秋時就已預見到了田氏代齊、三家分晉與秦並天下。


    差不多在四十年前,季劄開始出使各國,與諸侯國的賢人智者展開了一係列交往。


    首先,季劄來到魯都曲阜,欣賞了一係列周朝禮樂後,對列國禮樂一一作出了評價。


    其中,他評價最高的是《秦風》。


    季劄認為《秦風》是真正的華夏之聲,秦風的曲調竟然跟過去宗周鼎盛時的華夏之聲一樣,想來秦國的國力也必會日益強大。


    強大到一定程度後,應該就能達到周王朝鼎盛時那樣……


    要知道秦國雖然也曾是春秋五霸之一,但從秦穆公以後就一路走下坡,完全看不到蒸蒸日上的跡象。


    可沒想到從沒去過秦國的季劄竟然隻憑一首歌曲,就聽出了秦國的潛力與精神風貌!


    三百多年後,秦人果然唱著高昂的《秦風》統一天下。


    接著,季劄還特意去拜訪了魯國著名賢臣與外交家叔孫穆子。


    與季劄一樣,叔孫穆子也精通禮樂,且品行高潔,善於言辭。


    後來還得到過晉國執政趙武“忠信貞義”的極高評價。


    所以,季劄一見到叔孫穆子,兩人便互相欣賞,相談甚歡,很快就引為知己。


    但季劄還有出使任務,不能久留,他離開之時,還憂心忡忡的提醒穆子,認為他不能知人善用,一定要多加注意。


    季劄的烏鴉嘴後來還真應驗了!


    六年後,也就是魯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穆子被自己寵信的家臣豎牛幽禁,活活餓死在了家中……


    “著名樂評人”季劄在魯國打響名聲後,緊接著又跑去齊國,拜訪“東方第一大牌心靈導師”晏嬰。


    以部《晏子春秋》,裏頭全是智慧。


    但就算是如此智者,也有一葉障目的時候,當時,齊國表麵上形勢尚可,但其實危機四伏。


    季劄到齊國沒幾天,就發現了齊國的驚天病症。


    於是,季劄又提醒晏嬰趕快交還封邑和權力。


    隻有懂得放棄,才能明哲保身,免於禍患。


    在季劄看來,齊國已然病入膏肓,無藥可救,總有一天要政歸他人。而且一天沒有歸屬,災禍就一天不會停止!


    晏嬰很聽話,乖乖的交出權力。


    季劄的烏鴉嘴後來也應驗了!


    十二年後,也就是齊景公16年(公元前532年),齊國四大家族田、鮑、欒、高打起了內戰,晏子因為保持中立而沒有受到牽連。


    五十多年後,季劄的預言進一步應驗。


    四大家族分出勝負,田氏家族一家獨大,開始執掌國政。


    又過了近一百年,田氏終於廢掉薑氏,建立了一個新的齊國!


    季劄離開齊國後,接著又去“禍害”鄭國。


    他和鄭國第一賢人子產相見恨晚,兩人互相交換“定情信物”,季劄給了子產一塊白絹大腰帶,子產迴贈他一件麻布衣服。


    季劄預見到子產必將成為鄭國的執政大臣,於是說出“子為政,慎以禮,不然,鄭國將敗”這種話……


    季劄的烏鴉嘴一向都是很準的。


    季劄走後第二年,鄭國的兩大家族便在都城發生了血拚,死傷無數。


    鄭國人無奈,隻好把子產請出來主持大局。


    子產認識到鄭國的混亂已非周禮能夠解決,於是不聽季劄“慎以禮”的建議,而是大刀闊斧地發動了軍政改革。


    他設保甲,作丘賦,鑄刑書,為戰國時代各國轟轟烈烈的變法開了先聲。


    子產敢為天下先,確實讓鄭國的實力稍微有所增強,隻可惜,像鄭國這樣的中流國家,又地處中原,越是出風頭,就越會成為大國爭搶的獵物。


    果然,子產死後僅十餘年,晉國六卿強盛起來。


    晉國屢屢侵奪鄭國領土,鄭日益衰落。


    又過了一百年,鄭國為韓所滅。


    季劄離開鄭國後,又接著北上來到衛國,與蘧瑗、史狗、史鰍、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等衛國賢者相談甚歡。


    季劄留下了一句“衛多君子,其國無患也”的預言。


    要知道衛國雖然是個小國,但尊賢敬賢,頗有一番文化氣象。


    曆史上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其中在衛國長達十年,就是因為此地有很多和他性味相投的“君子”。


    這也讓周圍列強都不好意思滅掉這小小衛國,而把它當作一個珍貴文化遺存保留了下來。


    直到秦二世末年的亂世,衛國才終於滅亡。


    季劄離開了衛國後,繼續向西,去往此行他最重要的目的地晉國,路上經過戚城,當地的大夫孫林父為他接風洗塵,擊罄奏樂。


    沒想到季劄卻絲毫不領情,警告孫林父已經危如累卵,嚇得他從此都不敢再聽音樂。


    這位孫林父其實並不是一位懂得悔改之人,當年他出使魯國,由於不按禮節與魯國國君並肩而行,曾受到叔孫穆子當麵指責,臉上卻毫無愧色。


    如今聽了季劄一番話,竟然痛改前非,孔子對此相當感慨,說季子能以義正人。


    同時不忘表揚孫林父:知錯能改,猶未晚也!


    季劄這一路埋汰了不少人,最後遭到他“毒手”的是晉國。


    然後,季劄真的準確預言了“三家分晉”。


    而且是指名道姓的“韓、趙、魏三家分晉”!


    要不是慶忌熟知自己的叔祖季劄,恐怕都要懷疑他跟自己一樣,也是一個穿越者……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