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營寨。
中軍大帳之內,血染征袍的熊子丹與盜蹠跪在地上,一副羞愧難當的樣子,對慶忌作揖道:“大王,臣請罪!”
“你二人何罪之有”
慶忌旋即將熊子丹與盜蹠攙扶起來,語重心長的寬慰道:“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也。我吳軍隻是小敗一陣,何足掛齒”
“再者說,罪責不在汝等,楚國的申息之師,是為名動天下的精銳,敗在申息之師手下,不可恥。”
“然,寡人望爾等能知恥而後勇!”
“諾!”
慶忌是十分開明的。
驟然之間,碰上楚國最強的精銳部隊——申息之師。
而自己麾下隻有一萬多的烏合之眾,換做是慶忌,也是折戟沉沙的下場。
有申息之師這支王牌在,吳軍想在正麵戰場上,全殲楚軍,是殊為不易的。
廷尉伍子胥皺著眉頭,上前道:“大王,楚軍恐不複與我軍正麵一戰矣。據斥候探報,楚軍在雞父一帶,構築了大大小小上百座壁壘,工事嚴整,守備森嚴。”
“再加上雞父的地形頗為複雜,有山川丘陵之屬,我軍欲逐一將楚人構築的營壘擊破,恐怕正中其下懷!”
聞言,慶忌眯著眼睛,點了點頭道:“楚人,這是準備與我軍打一場持久戰。”
打,還是不打
其實,選擇權並不在吳軍這邊。
吳軍可以選擇後撤,固守潛、六、英氏一線,但勢必會遭到楚軍的圍追堵截,然後吳楚兩國就陷入鏖戰的狀態。
這恰恰是慶忌不願意看到的。
吳國不是經不起持久戰的折騰,而是長此以往,吳國的國力也將瀕臨崩潰的邊緣,這並不符合慶忌的戰略目的。
慶忌是要慢慢的蠶食楚國的城邑土地,而非鯨吞!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更何況楚國還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所以,不論吳軍是進是退,都無法避免要跟楚軍鏖戰,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慶忌現在,隻能將希望寄托在晉國身上。
若晉人能答應聯合諸侯,一起出兵伐楚,則借此機會,吳國就能趁機與楚國媾和,坐在談判桌上給出彼此的條件。
暢想
或者,迫於諸侯聯軍的壓力,雞父一線的楚軍,也未嚐不會被逼著主動出擊,屆時慶忌就能尋找戰機,一戰定乾坤。
……
楚國,郢都王宮。
楚王熊軫正在與太夫人孟嬴,跟公子結(子閭)、公子啟(子期)二人坐在偏殿中,商議大事。
子閭、子期都是熊軫的異母兄,且與子西一般,在朝中擔任要職,有著不小的話語權。
此刻,熊軫憂心忡忡的道:“二三子,寡人適才得到密奏。慶忌遣使伯噽於新田,遊說晉公與六卿,聯合中原諸侯,一同伐楚。”
“伯噽已經說服晉人,不日將會盟諸侯於召陵,伐我楚國矣!”
“甚麽”
一聽這話,在場的人無不聞之變色。
普天之下,楚國最害怕的對手,莫過於晉國。
因為晉楚之間十三場直接戰爭中,晉國是十一勝二敗。
怎不讓人恐懼
當然,在楚國的曆次對外戰爭中,麵對軍事大國,都是敗多勝少的。
譬如吳楚之間數十年的鏖戰,吳國六勝三平一負!
可想而知,楚國的軍事實力不算強大,最多就是欺負一下蔡、宋、衛、魯這樣的諸侯國而已。
碰上吳國這樣的硬茬,楚國都捉襟見肘,更何況是老牌的霸主大國晉國
“若諸侯聯軍伐楚,我楚國何以阻擋”
熊軫喟然長歎道:“而今,楚吳兩軍鏖戰於雞父,相持不下,國內也無多少可戰之兵。慶忌匹夫,好算計,居然能說服晉人聯合諸侯伐楚!”
熊軫恨得牙癢癢。
此時的楚國,遭到吳軍的大舉進攻,接連喪師失地,在兵力本就不多的情況下,如何還能駐防於方城一線,擋住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的兵鋒
子期沉吟片刻,思襯過後,便道:“大王,諸侯聯軍,不可力敵也。何不智取”
“如何智取”
“既然吳國能遣使說服晉人出兵,我楚國何不能遣使說服晉人按兵不動”
子期緩聲道:“吳楚鏖戰,相持不下,定是晉人喜聞樂見之事。若諸侯聯軍插手進來,則我楚國力有不逮,隻能同吳國議和。”
“而議和,無異於助長吳人之囂張氣焰,吳國的國力將進一步壯大,崛起之勢不可阻擋也!”
“吳國,本就是晉人扶持起來對付我楚國的。吳國一旦崛起,取代我楚國的地位,晉人豈非是養虎遺患耶”
頓了頓,子期又道:“是故,大王何不遣使於新田,遊說晉公與六卿停止會盟諸侯”
“這……若晉人執意聯合諸侯,伐我楚國,又當如何”
熊軫皺著眉頭問道。
“若形勢果真惡劣到那一地步,大王應做好最壞打算。”
“最壞打算”
“即,交出蔡侯,將大江以西十多座城邑,方圓近千裏的廣袤疆域,盡數割讓予吳國,以此楚吳弭兵,楚國全力對付遠道而來的諸侯聯軍。”
聞言,熊軫的嘴角不禁一抽。
楚國曆代先王,盡皆是守土開疆之人,怎麽到了他這一代,屢屢喪師失地
那可是十多座城邑,方圓近千裏的疆土,豈能拱手讓人!
子期又道:“亦或者,大王當再度征召重兵,增援雞父,以求我楚軍可大敗吳師,繼而收複失地,逼迫慶忌訂立城下之盟也。”
熊軫瞪著眼睛道:“甚麽還要增兵!我楚國數月來連連加征兵員,各地封君本就不滿,再征兵恐生變亂也。”
“難不成,連寡人之宿衛都派往疆場乎”
誰能想到,一個號稱帶甲數十萬,兵車數千乘的楚國,能動員的兵馬這麽少。
不是楚國真的沒有可戰之兵,而是各地的封君都在哭窮,不願意再抽調自己的私兵奔赴前線送死。
倘若是對外擴張戰事也就罷了,有利可圖,但這衛國戰爭,除了楚王的口頭嘉獎,以及一些財物外,封君們什麽都得不到!
人心難測!
熊軫心中生出一種深深地無力感。
“大王,那就隻能先試圖瓦解諸侯聯盟。若無法說服晉人,大王也可遣使告走於宋、魯、衛、蔡諸國,勒令其不得附從晉人伐楚,違者將在日後遭到我楚國報複。”
子期歎氣道:“如此脅迫中原諸侯,方可使之深思而為也。”
“善!”
中軍大帳之內,血染征袍的熊子丹與盜蹠跪在地上,一副羞愧難當的樣子,對慶忌作揖道:“大王,臣請罪!”
“你二人何罪之有”
慶忌旋即將熊子丹與盜蹠攙扶起來,語重心長的寬慰道:“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也。我吳軍隻是小敗一陣,何足掛齒”
“再者說,罪責不在汝等,楚國的申息之師,是為名動天下的精銳,敗在申息之師手下,不可恥。”
“然,寡人望爾等能知恥而後勇!”
“諾!”
慶忌是十分開明的。
驟然之間,碰上楚國最強的精銳部隊——申息之師。
而自己麾下隻有一萬多的烏合之眾,換做是慶忌,也是折戟沉沙的下場。
有申息之師這支王牌在,吳軍想在正麵戰場上,全殲楚軍,是殊為不易的。
廷尉伍子胥皺著眉頭,上前道:“大王,楚軍恐不複與我軍正麵一戰矣。據斥候探報,楚軍在雞父一帶,構築了大大小小上百座壁壘,工事嚴整,守備森嚴。”
“再加上雞父的地形頗為複雜,有山川丘陵之屬,我軍欲逐一將楚人構築的營壘擊破,恐怕正中其下懷!”
聞言,慶忌眯著眼睛,點了點頭道:“楚人,這是準備與我軍打一場持久戰。”
打,還是不打
其實,選擇權並不在吳軍這邊。
吳軍可以選擇後撤,固守潛、六、英氏一線,但勢必會遭到楚軍的圍追堵截,然後吳楚兩國就陷入鏖戰的狀態。
這恰恰是慶忌不願意看到的。
吳國不是經不起持久戰的折騰,而是長此以往,吳國的國力也將瀕臨崩潰的邊緣,這並不符合慶忌的戰略目的。
慶忌是要慢慢的蠶食楚國的城邑土地,而非鯨吞!
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更何況楚國還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所以,不論吳軍是進是退,都無法避免要跟楚軍鏖戰,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慶忌現在,隻能將希望寄托在晉國身上。
若晉人能答應聯合諸侯,一起出兵伐楚,則借此機會,吳國就能趁機與楚國媾和,坐在談判桌上給出彼此的條件。
暢想
或者,迫於諸侯聯軍的壓力,雞父一線的楚軍,也未嚐不會被逼著主動出擊,屆時慶忌就能尋找戰機,一戰定乾坤。
……
楚國,郢都王宮。
楚王熊軫正在與太夫人孟嬴,跟公子結(子閭)、公子啟(子期)二人坐在偏殿中,商議大事。
子閭、子期都是熊軫的異母兄,且與子西一般,在朝中擔任要職,有著不小的話語權。
此刻,熊軫憂心忡忡的道:“二三子,寡人適才得到密奏。慶忌遣使伯噽於新田,遊說晉公與六卿,聯合中原諸侯,一同伐楚。”
“伯噽已經說服晉人,不日將會盟諸侯於召陵,伐我楚國矣!”
“甚麽”
一聽這話,在場的人無不聞之變色。
普天之下,楚國最害怕的對手,莫過於晉國。
因為晉楚之間十三場直接戰爭中,晉國是十一勝二敗。
怎不讓人恐懼
當然,在楚國的曆次對外戰爭中,麵對軍事大國,都是敗多勝少的。
譬如吳楚之間數十年的鏖戰,吳國六勝三平一負!
可想而知,楚國的軍事實力不算強大,最多就是欺負一下蔡、宋、衛、魯這樣的諸侯國而已。
碰上吳國這樣的硬茬,楚國都捉襟見肘,更何況是老牌的霸主大國晉國
“若諸侯聯軍伐楚,我楚國何以阻擋”
熊軫喟然長歎道:“而今,楚吳兩軍鏖戰於雞父,相持不下,國內也無多少可戰之兵。慶忌匹夫,好算計,居然能說服晉人聯合諸侯伐楚!”
熊軫恨得牙癢癢。
此時的楚國,遭到吳軍的大舉進攻,接連喪師失地,在兵力本就不多的情況下,如何還能駐防於方城一線,擋住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的兵鋒
子期沉吟片刻,思襯過後,便道:“大王,諸侯聯軍,不可力敵也。何不智取”
“如何智取”
“既然吳國能遣使說服晉人出兵,我楚國何不能遣使說服晉人按兵不動”
子期緩聲道:“吳楚鏖戰,相持不下,定是晉人喜聞樂見之事。若諸侯聯軍插手進來,則我楚國力有不逮,隻能同吳國議和。”
“而議和,無異於助長吳人之囂張氣焰,吳國的國力將進一步壯大,崛起之勢不可阻擋也!”
“吳國,本就是晉人扶持起來對付我楚國的。吳國一旦崛起,取代我楚國的地位,晉人豈非是養虎遺患耶”
頓了頓,子期又道:“是故,大王何不遣使於新田,遊說晉公與六卿停止會盟諸侯”
“這……若晉人執意聯合諸侯,伐我楚國,又當如何”
熊軫皺著眉頭問道。
“若形勢果真惡劣到那一地步,大王應做好最壞打算。”
“最壞打算”
“即,交出蔡侯,將大江以西十多座城邑,方圓近千裏的廣袤疆域,盡數割讓予吳國,以此楚吳弭兵,楚國全力對付遠道而來的諸侯聯軍。”
聞言,熊軫的嘴角不禁一抽。
楚國曆代先王,盡皆是守土開疆之人,怎麽到了他這一代,屢屢喪師失地
那可是十多座城邑,方圓近千裏的疆土,豈能拱手讓人!
子期又道:“亦或者,大王當再度征召重兵,增援雞父,以求我楚軍可大敗吳師,繼而收複失地,逼迫慶忌訂立城下之盟也。”
熊軫瞪著眼睛道:“甚麽還要增兵!我楚國數月來連連加征兵員,各地封君本就不滿,再征兵恐生變亂也。”
“難不成,連寡人之宿衛都派往疆場乎”
誰能想到,一個號稱帶甲數十萬,兵車數千乘的楚國,能動員的兵馬這麽少。
不是楚國真的沒有可戰之兵,而是各地的封君都在哭窮,不願意再抽調自己的私兵奔赴前線送死。
倘若是對外擴張戰事也就罷了,有利可圖,但這衛國戰爭,除了楚王的口頭嘉獎,以及一些財物外,封君們什麽都得不到!
人心難測!
熊軫心中生出一種深深地無力感。
“大王,那就隻能先試圖瓦解諸侯聯盟。若無法說服晉人,大王也可遣使告走於宋、魯、衛、蔡諸國,勒令其不得附從晉人伐楚,違者將在日後遭到我楚國報複。”
子期歎氣道:“如此脅迫中原諸侯,方可使之深思而為也。”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