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諸侯的眼中,吳、楚、徐、鍾吾等這樣的子爵國家之國君,屬於蠻夷首領而已。
他們瞧不起的不是子爵國家的爵位太低,而是其所在之地為蠻夷之地!
從出身來看,楚國是帝高陽後裔,吳國是泰伯的子孫,徐國是伯益的後代,唯一不清不楚的,就是鍾吾國……
值得一提的是,徐國原來可是侯爵,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國一直是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徐國最強大的時候,一度成為三十二個方國的宗主國,並在徐偃王的統領下,差點打下鎬京,隻可惜功敗垂成,徐國終被周天子擊敗,降為子爵國家。
此時的徐國,早已羸弱不堪,因為多年來崛起的吳國與東擴的楚國,不斷蠶食徐國的城邑土地,徐國被迫朝吳暮楚,淪為其附庸國。
“吳王,寡君敬你一爵!”
“請!”
石頭山的四方台上,慶忌坐於主位,徐君嬴章禹和鍾吾君則是分坐於兩側,觥籌交錯,把酒言歡,一時間好不痛快。
不遠處的空地上,還有身姿曼妙的舞姬,正在配合著絲竹之音,舞動著腰肢,水袖搖曳之間,顧盼生姿,顯得頗為誘人。
吳國好豐腴之美,故而慶忌帶來的舞姬,身材都是凹凸有致的,別有一番風味。
幾爵酒下肚,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都臉色微醺,有了醉意,神色迷離的瞅著台下的舞姬,有些失態。
食色,xing也!
對於二位國君這般模樣,慶忌倒是不以為意。
這個時代的酒,屬於黃酒,酒精度數太低,還不及現代的啤酒,所以慶忌能保持千杯不醉,最多就是酒喝多了尿急尿頻。
此時,見到氛圍已經烘托得差不多,慶忌就假裝借著酒意,瞥了一眼坐在兩側的國君,輕笑道:“徐君、鍾吾君,近來楚國發生一件大事,不知二位可知情否”
“不知是何大事”
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都頗為疑惑的詢問道。
看起來,是真的不知道。
不怪他們這般無知!
弱小的國力,夾縫求生的格局,已經無法讓他們放眼於天下,隻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作威作福。
慶忌緩聲道:“年初之時,蔡侯入郢都朝拜楚王,不料為令尹囊瓦索要皮衣、玉佩,蔡侯不予,便被扣留郢都,迄今都未曾放歸也。”
“甚麽”
“竟有這等事!”
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都禁不住勃然變色,隨後火冒三丈一般,罵道:“楚,真蠻夷也!”
“公然扣押朝拜之國君,豈有此理”
“醜聞,真是天下罕見之醜聞!”
“幸而我徐國與鍾吾國改弦更張,棄暗投明於吳王旗下,若不然真不知是否會落得如蔡侯一般的下場!”
不得不說,楚國扣押蔡侯的事情,實在荒唐。
不管怎樣,蔡國都是楚國的附庸國,蔡侯是作為小弟朝拜楚王的,卻被無端扣押在郢都,這怎能讓原本以楚國為宗主國的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不氣憤
“寡人,亦是憤慨!”
慶忌裝作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一把將手中的酒爵“啪”的一聲,按在案上,隨後道:“寡人同情蔡侯之遭遇,所以準備揮師伐楚,以迫使楚人放歸蔡侯,為蔡侯伸張正義!”
“汝徐國、鍾吾國,可願往矣”
一聽這話,酒席上的氛圍頓時尷尬下來。
作為楚國曾經的小弟,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如何能不明白楚國的強大
吳國雖是一個新興的軍事強國,但底蘊終究比不上楚國。
以往吳楚兩國鏖戰,都是圍繞著鍾離國、巢國、舒國、州來國等等接壤的小國。
而且,在長達數十年的戰爭中,這些小國幾乎無一例外,被吳楚所瓜分。
徐國與鍾吾國,豈能步其後塵
他們願意投靠吳國,成為慶忌的小弟是沒錯,也知道吳楚兩國大戰在所難免。
但是,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隻以為自己能夠跟以往一般置身事外,隔岸觀火,再不濟也是表明自己的態度,在背後為吳國搖旗呐喊而已。
誰曾想,慶忌眼下竟然讓徐國與鍾吾國站隊,跟著一起伐楚
這是在將徐國與鍾吾國架在火堆上烤!
伐楚成功,他們占不到多少便宜不說,被惹惱的楚國對付不了吳國,還拿捏不了孱弱的徐國與鍾吾國嗎
所以,無論成敗,跟著吳國一起出兵伐楚的徐國、鍾吾國,定然少不得要被楚人摁在地上暴錘的可能性。
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對視了一眼,盡皆露出一副無奈的神色。
嬴章禹遲疑一下,首先歎氣道:“吳王,非是寡君不願出兵襄助,乃是我徐國,小國寡民,無以為繼。”
“便是與吳國一道出兵伐楚,也難以提供多少助力也!”
“正是!”
鍾吾君連忙附和道:“吳王,徐君所言極是。我鍾吾國,國力孱弱,力有不逮矣,經不起大戰消耗!”
“若吳王伐楚,敝國可資助軍需輜重,然出兵……或心有餘而力不足也。”
這都是借口!
推諉之詞!
慶忌的心裏跟明鏡似的,卻不好直接點破。
“五千!寡人隻需要徐國、鍾吾國一國動輒五千兵馬即可。”
“這……”
嬴章禹咂舌道:“吳王,五千之師,可謂是我兩國幾乎所有的可戰之兵。若全部外出征戰,敵國來犯,則當何如”
徐國與鍾吾國都是小國寡民,平時的常備軍都隻有三千人,五千人是幾乎所有的可戰之兵!
慶忌這不是在將他們的老底都掏空嗎
“寡人可以承諾,若有敵國敢侵犯你們中任何一國,便是與寡人為敵,與吳國為敵,吳必伐之!”
慶忌大手一揮,霸氣側漏的道。
他這可不是在說大話。
鄰近於徐國、鍾吾國的,除了吳楚兩國之外,也就郯國、薛國兩個小國,國力跟二國一模一樣,彈指間吳軍就能滅掉!
慶忌的自信,源自於吳國強大的實力所給予的底氣!
慶忌又道:“再者說,我吳國將派兵屯駐於汝等國都之側,一國兩千銳卒,足以!”
23shu8
他們瞧不起的不是子爵國家的爵位太低,而是其所在之地為蠻夷之地!
從出身來看,楚國是帝高陽後裔,吳國是泰伯的子孫,徐國是伯益的後代,唯一不清不楚的,就是鍾吾國……
值得一提的是,徐國原來可是侯爵,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國一直是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徐國最強大的時候,一度成為三十二個方國的宗主國,並在徐偃王的統領下,差點打下鎬京,隻可惜功敗垂成,徐國終被周天子擊敗,降為子爵國家。
此時的徐國,早已羸弱不堪,因為多年來崛起的吳國與東擴的楚國,不斷蠶食徐國的城邑土地,徐國被迫朝吳暮楚,淪為其附庸國。
“吳王,寡君敬你一爵!”
“請!”
石頭山的四方台上,慶忌坐於主位,徐君嬴章禹和鍾吾君則是分坐於兩側,觥籌交錯,把酒言歡,一時間好不痛快。
不遠處的空地上,還有身姿曼妙的舞姬,正在配合著絲竹之音,舞動著腰肢,水袖搖曳之間,顧盼生姿,顯得頗為誘人。
吳國好豐腴之美,故而慶忌帶來的舞姬,身材都是凹凸有致的,別有一番風味。
幾爵酒下肚,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都臉色微醺,有了醉意,神色迷離的瞅著台下的舞姬,有些失態。
食色,xing也!
對於二位國君這般模樣,慶忌倒是不以為意。
這個時代的酒,屬於黃酒,酒精度數太低,還不及現代的啤酒,所以慶忌能保持千杯不醉,最多就是酒喝多了尿急尿頻。
此時,見到氛圍已經烘托得差不多,慶忌就假裝借著酒意,瞥了一眼坐在兩側的國君,輕笑道:“徐君、鍾吾君,近來楚國發生一件大事,不知二位可知情否”
“不知是何大事”
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都頗為疑惑的詢問道。
看起來,是真的不知道。
不怪他們這般無知!
弱小的國力,夾縫求生的格局,已經無法讓他們放眼於天下,隻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作威作福。
慶忌緩聲道:“年初之時,蔡侯入郢都朝拜楚王,不料為令尹囊瓦索要皮衣、玉佩,蔡侯不予,便被扣留郢都,迄今都未曾放歸也。”
“甚麽”
“竟有這等事!”
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都禁不住勃然變色,隨後火冒三丈一般,罵道:“楚,真蠻夷也!”
“公然扣押朝拜之國君,豈有此理”
“醜聞,真是天下罕見之醜聞!”
“幸而我徐國與鍾吾國改弦更張,棄暗投明於吳王旗下,若不然真不知是否會落得如蔡侯一般的下場!”
不得不說,楚國扣押蔡侯的事情,實在荒唐。
不管怎樣,蔡國都是楚國的附庸國,蔡侯是作為小弟朝拜楚王的,卻被無端扣押在郢都,這怎能讓原本以楚國為宗主國的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不氣憤
“寡人,亦是憤慨!”
慶忌裝作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一把將手中的酒爵“啪”的一聲,按在案上,隨後道:“寡人同情蔡侯之遭遇,所以準備揮師伐楚,以迫使楚人放歸蔡侯,為蔡侯伸張正義!”
“汝徐國、鍾吾國,可願往矣”
一聽這話,酒席上的氛圍頓時尷尬下來。
作為楚國曾經的小弟,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如何能不明白楚國的強大
吳國雖是一個新興的軍事強國,但底蘊終究比不上楚國。
以往吳楚兩國鏖戰,都是圍繞著鍾離國、巢國、舒國、州來國等等接壤的小國。
而且,在長達數十年的戰爭中,這些小國幾乎無一例外,被吳楚所瓜分。
徐國與鍾吾國,豈能步其後塵
他們願意投靠吳國,成為慶忌的小弟是沒錯,也知道吳楚兩國大戰在所難免。
但是,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隻以為自己能夠跟以往一般置身事外,隔岸觀火,再不濟也是表明自己的態度,在背後為吳國搖旗呐喊而已。
誰曾想,慶忌眼下竟然讓徐國與鍾吾國站隊,跟著一起伐楚
這是在將徐國與鍾吾國架在火堆上烤!
伐楚成功,他們占不到多少便宜不說,被惹惱的楚國對付不了吳國,還拿捏不了孱弱的徐國與鍾吾國嗎
所以,無論成敗,跟著吳國一起出兵伐楚的徐國、鍾吾國,定然少不得要被楚人摁在地上暴錘的可能性。
徐君嬴章禹與鍾吾君對視了一眼,盡皆露出一副無奈的神色。
嬴章禹遲疑一下,首先歎氣道:“吳王,非是寡君不願出兵襄助,乃是我徐國,小國寡民,無以為繼。”
“便是與吳國一道出兵伐楚,也難以提供多少助力也!”
“正是!”
鍾吾君連忙附和道:“吳王,徐君所言極是。我鍾吾國,國力孱弱,力有不逮矣,經不起大戰消耗!”
“若吳王伐楚,敝國可資助軍需輜重,然出兵……或心有餘而力不足也。”
這都是借口!
推諉之詞!
慶忌的心裏跟明鏡似的,卻不好直接點破。
“五千!寡人隻需要徐國、鍾吾國一國動輒五千兵馬即可。”
“這……”
嬴章禹咂舌道:“吳王,五千之師,可謂是我兩國幾乎所有的可戰之兵。若全部外出征戰,敵國來犯,則當何如”
徐國與鍾吾國都是小國寡民,平時的常備軍都隻有三千人,五千人是幾乎所有的可戰之兵!
慶忌這不是在將他們的老底都掏空嗎
“寡人可以承諾,若有敵國敢侵犯你們中任何一國,便是與寡人為敵,與吳國為敵,吳必伐之!”
慶忌大手一揮,霸氣側漏的道。
他這可不是在說大話。
鄰近於徐國、鍾吾國的,除了吳楚兩國之外,也就郯國、薛國兩個小國,國力跟二國一模一樣,彈指間吳軍就能滅掉!
慶忌的自信,源自於吳國強大的實力所給予的底氣!
慶忌又道:“再者說,我吳國將派兵屯駐於汝等國都之側,一國兩千銳卒,足以!”
23sh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