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滅姑蔑國,傷亡不大,隻陣亡了一百人左右。
這樣的傷亡代價,在滅國之功上,著實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
滅掉姑蔑國後,孫武、伍子胥所率的吳軍,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斬草除根,徹底滅亡還在苟延殘喘的越國。
於是,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孫武就與伍子胥商議起來。
“子胥,我已經打探清楚了。句無一地,屯駐越軍名義上隻有三千,然,越人可征召到五千至七千的兵馬,可堪一戰。”
孫武皺著眉頭道:“常規的戰法,恐不能一鼓作氣,攻下句無。而且,越人懼於我吳軍威勢,未嚐不會早有準備。”
假道滅虢之事,人盡皆知。
吳軍在班師迴朝的時候,少不得要途經句無。
屆時越人在害怕的情緒下,豈能沒有防備
孫武倒不是怕越軍負隅頑抗。
他所擔心的,是越人再一次逃到三夷大山中,潛藏起來跟吳軍打遊擊。
到時候慶忌所做的一切努力,不都付之東流
“大都督,你說的沒錯。”
伍子胥微微頷首道:“越人已經被我們吳軍嚇破了膽,屆時定然有所防範。如當年的晉軍假道滅虢一般,我吳軍未嚐不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子胥有何良策”
聞言,伍子胥沉吟片刻,便作揖道:“大都督何不先遣數千精兵,星夜兼程,奔襲句無從姑蔑到句無,二百餘裏,數千精兵輕裝奔襲的話,三日之內,便可抵達句無城下!”
”先遣軍可大張旗鼓,作出萬人之軍的態勢,同時阻隔句無通往三夷之地的道路,以此恐嚇句無的越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即便越軍試圖突圍,慌亂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夠躲入深山之中”
“善!”
伍子胥的這一條計策,
得到了孫武的讚許。
正所謂兵不厭詐,將貴知機。
吳軍就是要打越人一個措手不及!
所以,伍子胥的計策十分符合《孫子兵法》中,兵貴神速的道理。
隨即,大都督孫武便下令,將軍公孫雄統兵二千人,屯駐姑蔑城,伍子胥率領五千精兵長途奔襲句無。
孫武自己,則是帶著剩下的兵馬,捎上糧秣輜重,跟在先遣軍的後麵。
……
句無,又名諸暨,是越國的第二大城邑。
一個月前,吳軍大破越師,允常被逼無奈之下,堅壁清野,將包括句無在內的越國城邑土地,化作一片白地。
奉行焦土政策的越國,不但將屋舍、田地一一焚毀,人與牲畜都被驅趕到大山當中。
好在,吳越之戰似乎已經結束,隨著越國向吳國稱臣納貢,割地求和而告一段落。
原本潛藏於三夷大山中的越國的軍民,跟著陸續返迴故鄉。
“吼吼吼吼!”
此時此刻,句無城下,數以千計的吳軍銳士組成若幹個方陣,搖旗呐喊,氣衝霄漢。
吳軍的中軍大纛上,繡著一個“孫”字,顯然是吳軍大都督孫武所率領的主力大軍。
城頭上,越國的守軍無不臉色蒼白,露出恐懼的神情。
他們已然是被戰必勝,攻必取的吳軍打怕的!
山地作戰,越軍能跟吳軍斡旋一下,但是打攻防戰的話,吳軍的投石機與床弩可不是吃素的!
“大司馬,觀吳軍的聲勢旌旗,應有萬人之眾。不過,某料想孫武這不過是在虛張聲勢!”
站在大司馬石買身邊的靈姑浮皺著眉頭,說道:“句無距離姑蔑,路途遙遠,吳軍這一來一迴的,少不得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所以某以為這絕不是吳軍的主力,他們是在造出一種假象,嚇唬我越軍而已。”
聞言,石買攥著拳頭,眼中難以掩飾的恐懼之色,顫聲道:“城下的吳軍,沒有一萬,也有數千之眾。”
“他們不是去滅姑蔑國的嗎為何會這般悄無聲息的出現在句無城下難不成,要滅我越國!”
聽到這話,靈姑浮不禁喟然長歎道:“大司馬,恐怕吳人滅姑蔑國是真,滅我越國也是真。假道滅虢之事,怕是要在句無重現矣!”
當年,晉獻公要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同時給虞國送去寶馬和貴重禮物。
虞國國君貪財,大夫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近鄰,它的滅亡必然會導致虞國滅亡。”
虞國君主不聽勸諫,答應晉軍過境,結果晉國滅掉虢國立即滅虞。
今日之事,與昔日的假道滅虢何其相似
石買很是絕望。
眼下,允常、勾踐、鹿鳴都已經入吳為臣,句無城內,官爵最高的就是石買,所以石買毫無疑義的成了越軍的主將。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石買如何保存越國
就在這時,吳軍的方陣中忽而飛馳出一輛兵車,來到句無城下。
由於兵車上插著作為信使的標誌,所以城頭上的越國守軍沒有放箭射殺。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這已經是一條戰爭的規矩。
“越國大司馬可在乎”
“此乃我家大都督的親筆信!請大司馬一閱,三思而後行也!”
毫無疑問,這是吳軍的勸降書。
孫武、伍子胥是打算兵不血刃的拿下句無城,並滅掉越國的。
靈姑浮連忙道:“大司馬,這必是吳人的勸降書。大司馬萬萬不可接受!”
言罷,靈姑浮就打算命令左右的弓箭手,uu看書將城下的吳軍兵車趕走。
石買卻是擺了擺手,讓人放下吊籃,將吳軍的勸降書吊上來。
勸降書的內容,不外乎是讓石買深明大義,開城獻降,吳國當封他為上大夫、中郎將,食邑五百戶。
石買若拒不服從,句無城破之日,石買一家老小,定當被吳軍斬盡殺絕。
石買嚇得噤若寒蟬,久久沒有說話。
靈姑浮見狀,急聲勸道:“大司馬,切勿為吳人脅迫也!區區上大夫之爵,五百戶的食邑,又豈可動搖大司馬”
“大司馬,我句無城中,尚有可戰之兵六千餘人,便是守不住句無,也可突圍出去,撤到三夷大山與吳人斡旋矣!”
又棄城而逃,跑到三夷大山去
石買想著自己待在三夷之地的那些苦日子,不禁打了一寒顫,倍感難受。/
23shu8
這樣的傷亡代價,在滅國之功上,著實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
滅掉姑蔑國後,孫武、伍子胥所率的吳軍,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斬草除根,徹底滅亡還在苟延殘喘的越國。
於是,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孫武就與伍子胥商議起來。
“子胥,我已經打探清楚了。句無一地,屯駐越軍名義上隻有三千,然,越人可征召到五千至七千的兵馬,可堪一戰。”
孫武皺著眉頭道:“常規的戰法,恐不能一鼓作氣,攻下句無。而且,越人懼於我吳軍威勢,未嚐不會早有準備。”
假道滅虢之事,人盡皆知。
吳軍在班師迴朝的時候,少不得要途經句無。
屆時越人在害怕的情緒下,豈能沒有防備
孫武倒不是怕越軍負隅頑抗。
他所擔心的,是越人再一次逃到三夷大山中,潛藏起來跟吳軍打遊擊。
到時候慶忌所做的一切努力,不都付之東流
“大都督,你說的沒錯。”
伍子胥微微頷首道:“越人已經被我們吳軍嚇破了膽,屆時定然有所防範。如當年的晉軍假道滅虢一般,我吳軍未嚐不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子胥有何良策”
聞言,伍子胥沉吟片刻,便作揖道:“大都督何不先遣數千精兵,星夜兼程,奔襲句無從姑蔑到句無,二百餘裏,數千精兵輕裝奔襲的話,三日之內,便可抵達句無城下!”
”先遣軍可大張旗鼓,作出萬人之軍的態勢,同時阻隔句無通往三夷之地的道路,以此恐嚇句無的越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即便越軍試圖突圍,慌亂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夠躲入深山之中”
“善!”
伍子胥的這一條計策,
得到了孫武的讚許。
正所謂兵不厭詐,將貴知機。
吳軍就是要打越人一個措手不及!
所以,伍子胥的計策十分符合《孫子兵法》中,兵貴神速的道理。
隨即,大都督孫武便下令,將軍公孫雄統兵二千人,屯駐姑蔑城,伍子胥率領五千精兵長途奔襲句無。
孫武自己,則是帶著剩下的兵馬,捎上糧秣輜重,跟在先遣軍的後麵。
……
句無,又名諸暨,是越國的第二大城邑。
一個月前,吳軍大破越師,允常被逼無奈之下,堅壁清野,將包括句無在內的越國城邑土地,化作一片白地。
奉行焦土政策的越國,不但將屋舍、田地一一焚毀,人與牲畜都被驅趕到大山當中。
好在,吳越之戰似乎已經結束,隨著越國向吳國稱臣納貢,割地求和而告一段落。
原本潛藏於三夷大山中的越國的軍民,跟著陸續返迴故鄉。
“吼吼吼吼!”
此時此刻,句無城下,數以千計的吳軍銳士組成若幹個方陣,搖旗呐喊,氣衝霄漢。
吳軍的中軍大纛上,繡著一個“孫”字,顯然是吳軍大都督孫武所率領的主力大軍。
城頭上,越國的守軍無不臉色蒼白,露出恐懼的神情。
他們已然是被戰必勝,攻必取的吳軍打怕的!
山地作戰,越軍能跟吳軍斡旋一下,但是打攻防戰的話,吳軍的投石機與床弩可不是吃素的!
“大司馬,觀吳軍的聲勢旌旗,應有萬人之眾。不過,某料想孫武這不過是在虛張聲勢!”
站在大司馬石買身邊的靈姑浮皺著眉頭,說道:“句無距離姑蔑,路途遙遠,吳軍這一來一迴的,少不得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所以某以為這絕不是吳軍的主力,他們是在造出一種假象,嚇唬我越軍而已。”
聞言,石買攥著拳頭,眼中難以掩飾的恐懼之色,顫聲道:“城下的吳軍,沒有一萬,也有數千之眾。”
“他們不是去滅姑蔑國的嗎為何會這般悄無聲息的出現在句無城下難不成,要滅我越國!”
聽到這話,靈姑浮不禁喟然長歎道:“大司馬,恐怕吳人滅姑蔑國是真,滅我越國也是真。假道滅虢之事,怕是要在句無重現矣!”
當年,晉獻公要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同時給虞國送去寶馬和貴重禮物。
虞國國君貪財,大夫宮之奇勸阻說:“虢國是虞國的近鄰,它的滅亡必然會導致虞國滅亡。”
虞國君主不聽勸諫,答應晉軍過境,結果晉國滅掉虢國立即滅虞。
今日之事,與昔日的假道滅虢何其相似
石買很是絕望。
眼下,允常、勾踐、鹿鳴都已經入吳為臣,句無城內,官爵最高的就是石買,所以石買毫無疑義的成了越軍的主將。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石買如何保存越國
就在這時,吳軍的方陣中忽而飛馳出一輛兵車,來到句無城下。
由於兵車上插著作為信使的標誌,所以城頭上的越國守軍沒有放箭射殺。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這已經是一條戰爭的規矩。
“越國大司馬可在乎”
“此乃我家大都督的親筆信!請大司馬一閱,三思而後行也!”
毫無疑問,這是吳軍的勸降書。
孫武、伍子胥是打算兵不血刃的拿下句無城,並滅掉越國的。
靈姑浮連忙道:“大司馬,這必是吳人的勸降書。大司馬萬萬不可接受!”
言罷,靈姑浮就打算命令左右的弓箭手,uu看書將城下的吳軍兵車趕走。
石買卻是擺了擺手,讓人放下吊籃,將吳軍的勸降書吊上來。
勸降書的內容,不外乎是讓石買深明大義,開城獻降,吳國當封他為上大夫、中郎將,食邑五百戶。
石買若拒不服從,句無城破之日,石買一家老小,定當被吳軍斬盡殺絕。
石買嚇得噤若寒蟬,久久沒有說話。
靈姑浮見狀,急聲勸道:“大司馬,切勿為吳人脅迫也!區區上大夫之爵,五百戶的食邑,又豈可動搖大司馬”
“大司馬,我句無城中,尚有可戰之兵六千餘人,便是守不住句無,也可突圍出去,撤到三夷大山與吳人斡旋矣!”
又棄城而逃,跑到三夷大山去
石買想著自己待在三夷之地的那些苦日子,不禁打了一寒顫,倍感難受。/
23sh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