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9年,即吳王慶忌五年五月,吳伐越,占會稽,大破越軍,越國僅存句無、三夷之地,被迫向吳國稱臣納貢,淪為吳國附庸。
越王允常降為越侯,同時攜其子勾踐入吳為臣三年。
慶忌班師迴朝之前,又令孫武、伍子胥為將,率精兵一萬人攻滅姑蔑國。
……
吳王宮,議政大殿。
慶忌高坐於陛台之上,群臣都分別正襟危坐於兩側,商議國事。
國君外出打仗幾個月,朝中的奏牘便堆積如山,等候慶忌批閱的大事不知凡幾。
不過,凡事都要分個輕重緩急。
而需要君臣一起商議的政務,都是大事。
不等慶忌發問,太宰季劄首先起身,手持牙笏,稟告道:“大王,楚軍大將沈諸梁,數日前已率兵撤迴長岸,鴆茲之圍已解!”
“老臣請大王遣使於郢都,勒令楚人歸還長岸,以使吳楚兩國弭兵。”
長岸,原來是楚國的城邑。
但作為兩國邊境上的城邑,長岸時而歸吳,時而歸楚。
長岸曆來就是吳楚兩國的兵家必爭之地。
吳國伐楚,可將長岸作為橋頭堡;楚國伐吳,也能把長岸作為跳板,順江西進。
所以,長岸仔戰略上的地理位置是不言而喻的。
吳國最好是將長岸納於治下。
“大王,臣以為不妥!”
不等慶忌發話,衛尉熊子丹跟著起身道:“楚國背信棄義,無端撕毀盟約,攻我吳國,占我城邑,殺我將士!”
“若此事善了,豈非助長楚人囂張氣焰”
“是故,臣以為,大王當趁著我吳國破越大勝之勢,下令大軍一鼓作氣,攻伐楚國,以奪迴失地,告慰陣亡將士的在天之靈!”
聞言,
慶忌不置可否。
諸如黑夫、孟賁等大將立馬站起身,聲援熊子丹。
“大王,衛尉所言極是!臣附議!”
“楚人無端揮師伐我吳國,欺人太甚,大王絕不可善罷甘休!”
“請大王下詔伐吳!”
兵強馬壯,國庫充盈的吳國,已然不懼怕楚國。
便是放在以前,吳國都敢於挑戰作為霸主大國的楚國,更何況是經過慶忌新法之後,精兵簡政,國力蒸蒸日上的吳國
越國,已經形同亡國。
而現在,破越的吳軍更是誌氣昂揚,士氣可用!
趁著這個時候伐楚,若是控製得當的話,未嚐不能為吳國牟利。
但,慶忌沒有說話,隻是暗暗的陷入了沉思。
太宰季劄旋即語重心長的道:“大王,老臣以為,揮師伐楚之事,可以暫緩。若楚人不願交出長岸,我吳國或可出兵,取楚國之昭關或舒邑!”
“太宰,汝豈能怯戰”
孟賁瞪著眼睛問道。
“老夫這不是怯戰。孟將軍,兵者,國之大事也,戰端絕不可輕啟,尤其是與楚國這樣的大國,一旦開戰,便難以善了。”
老謀深算的季劄,顯然考慮得更為周到。
現在的吳國固然強勢,隱約之間,在國力上有了跟楚國相抗衡的資本。
但楚國畢竟是大國,疆域幅員遼闊,戰略縱深長,一旦開戰,吳軍則定然會陷入戰爭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楚國不是越國這樣的小國所能比擬的。
光是從疆域麵積上來看,楚國比吳國大了一倍不止,固然地廣人稀,但是人口也略多於吳國!
吳楚兩國大戰,戰局隻會陷入膠著,短時間內很難分出勝負。
而一旦吳軍侵入到楚國腹地,楚人豈能不跟吳國拚命
這樣一來,所導致的後果顯然不是慶忌想看到的。
所以,與楚國開戰,尤其是全麵開戰,慶忌必須要慎之又慎!
“大王,太宰所言,不無道理。”
一向足智多謀的範蠡,跟著站起身,朝著陛台上的慶忌作揖道:“然,臣以為,此時伐楚,並無不可。”
“楚王尚未親政,權柄操於婦人、庸臣之手,楚多賢能,而楚國不能用之。楚多猛士,而楚國不能任之!”
“這是上天賜予我吳國的良機。大王,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楚國廟堂之上,多為屍位素餐之臣,鄉野之間,盡是食不果腹之黎庶。而吏治fu敗,各地封君相互傾軋,勾心鬥角者,其心難以擰成一股繩也!”
頓了頓,範蠡又慨然道:“大王若伐楚,要麽取楚國之邊城,要麽便一鼓作氣,直搗郢都!”
“如若不然,楚國依靠土地之廣袤,士氣之用,唯恐楚人痛定思痛,上下一心,抗拒吳師,屆時我吳軍便難以從楚地脫身矣。”
最了解楚國的,還是楚人。
範蠡跟伯、伍子胥一樣,都是地地道道的楚人。
隻不過,範蠡與楚國之間,並沒有那種深仇大恨。
所以,範蠡自始至終能保持著一顆冷靜的頭腦!
正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楚國雖是範蠡的母國,但現在範蠡為慶忌效力,怎能不為吳國的切實利益考慮
範蠡的這番話,才是最為中肯的!
至少慶忌聽得出來。
的確!
楚國的疆域廣袤,戰略縱深長,吳國一旦跟楚國全麵開戰,要麽就將楚國一竿子打死,讓其永無翻身的可能性。
要麽,就隻是小打小鬧,奪取一些無關緊要的邊城,以告誡楚人,同時壯大自身的國力。
作為一名穿越者,慶忌自然能掂量得清楚,吳國有幾斤幾兩的。
論綜合國力,現在吳楚兩國不相上下。
論財力,論軍力,吳國都勝於楚國。
但,全麵開戰的話,即便吳國能依靠犀利的兵鋒,一鼓作氣搗破郢都,占領楚國的大片城邑土地。
那又如何
最後的結局,uu看書多半是跟曆史上的吳王闔閭一樣,灰溜溜的跑迴來。
所以慶忌並沒有跟楚國全麵開戰的打算。
至少,現在滅楚破楚的時機還尚未成熟!
在沒有絕對的把握,做到一擊必殺之前,慶忌是不願意冒險的跟楚人拚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的。
這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過了良久,慶忌終於緩聲道:“就按照太宰的主張。遣使於郢都,責令楚人歸還長岸,若不允,寡人當親率大軍伐楚!”
“一座長岸城都舍不得歸還,寡人便讓楚人付出十倍、百倍的代價!”
“大王英明!”
群臣都不禁恭維的道。/
23shu8
越王允常降為越侯,同時攜其子勾踐入吳為臣三年。
慶忌班師迴朝之前,又令孫武、伍子胥為將,率精兵一萬人攻滅姑蔑國。
……
吳王宮,議政大殿。
慶忌高坐於陛台之上,群臣都分別正襟危坐於兩側,商議國事。
國君外出打仗幾個月,朝中的奏牘便堆積如山,等候慶忌批閱的大事不知凡幾。
不過,凡事都要分個輕重緩急。
而需要君臣一起商議的政務,都是大事。
不等慶忌發問,太宰季劄首先起身,手持牙笏,稟告道:“大王,楚軍大將沈諸梁,數日前已率兵撤迴長岸,鴆茲之圍已解!”
“老臣請大王遣使於郢都,勒令楚人歸還長岸,以使吳楚兩國弭兵。”
長岸,原來是楚國的城邑。
但作為兩國邊境上的城邑,長岸時而歸吳,時而歸楚。
長岸曆來就是吳楚兩國的兵家必爭之地。
吳國伐楚,可將長岸作為橋頭堡;楚國伐吳,也能把長岸作為跳板,順江西進。
所以,長岸仔戰略上的地理位置是不言而喻的。
吳國最好是將長岸納於治下。
“大王,臣以為不妥!”
不等慶忌發話,衛尉熊子丹跟著起身道:“楚國背信棄義,無端撕毀盟約,攻我吳國,占我城邑,殺我將士!”
“若此事善了,豈非助長楚人囂張氣焰”
“是故,臣以為,大王當趁著我吳國破越大勝之勢,下令大軍一鼓作氣,攻伐楚國,以奪迴失地,告慰陣亡將士的在天之靈!”
聞言,
慶忌不置可否。
諸如黑夫、孟賁等大將立馬站起身,聲援熊子丹。
“大王,衛尉所言極是!臣附議!”
“楚人無端揮師伐我吳國,欺人太甚,大王絕不可善罷甘休!”
“請大王下詔伐吳!”
兵強馬壯,國庫充盈的吳國,已然不懼怕楚國。
便是放在以前,吳國都敢於挑戰作為霸主大國的楚國,更何況是經過慶忌新法之後,精兵簡政,國力蒸蒸日上的吳國
越國,已經形同亡國。
而現在,破越的吳軍更是誌氣昂揚,士氣可用!
趁著這個時候伐楚,若是控製得當的話,未嚐不能為吳國牟利。
但,慶忌沒有說話,隻是暗暗的陷入了沉思。
太宰季劄旋即語重心長的道:“大王,老臣以為,揮師伐楚之事,可以暫緩。若楚人不願交出長岸,我吳國或可出兵,取楚國之昭關或舒邑!”
“太宰,汝豈能怯戰”
孟賁瞪著眼睛問道。
“老夫這不是怯戰。孟將軍,兵者,國之大事也,戰端絕不可輕啟,尤其是與楚國這樣的大國,一旦開戰,便難以善了。”
老謀深算的季劄,顯然考慮得更為周到。
現在的吳國固然強勢,隱約之間,在國力上有了跟楚國相抗衡的資本。
但楚國畢竟是大國,疆域幅員遼闊,戰略縱深長,一旦開戰,吳軍則定然會陷入戰爭的泥沼中,難以自拔。
楚國不是越國這樣的小國所能比擬的。
光是從疆域麵積上來看,楚國比吳國大了一倍不止,固然地廣人稀,但是人口也略多於吳國!
吳楚兩國大戰,戰局隻會陷入膠著,短時間內很難分出勝負。
而一旦吳軍侵入到楚國腹地,楚人豈能不跟吳國拚命
這樣一來,所導致的後果顯然不是慶忌想看到的。
所以,與楚國開戰,尤其是全麵開戰,慶忌必須要慎之又慎!
“大王,太宰所言,不無道理。”
一向足智多謀的範蠡,跟著站起身,朝著陛台上的慶忌作揖道:“然,臣以為,此時伐楚,並無不可。”
“楚王尚未親政,權柄操於婦人、庸臣之手,楚多賢能,而楚國不能用之。楚多猛士,而楚國不能任之!”
“這是上天賜予我吳國的良機。大王,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楚國廟堂之上,多為屍位素餐之臣,鄉野之間,盡是食不果腹之黎庶。而吏治fu敗,各地封君相互傾軋,勾心鬥角者,其心難以擰成一股繩也!”
頓了頓,範蠡又慨然道:“大王若伐楚,要麽取楚國之邊城,要麽便一鼓作氣,直搗郢都!”
“如若不然,楚國依靠土地之廣袤,士氣之用,唯恐楚人痛定思痛,上下一心,抗拒吳師,屆時我吳軍便難以從楚地脫身矣。”
最了解楚國的,還是楚人。
範蠡跟伯、伍子胥一樣,都是地地道道的楚人。
隻不過,範蠡與楚國之間,並沒有那種深仇大恨。
所以,範蠡自始至終能保持著一顆冷靜的頭腦!
正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楚國雖是範蠡的母國,但現在範蠡為慶忌效力,怎能不為吳國的切實利益考慮
範蠡的這番話,才是最為中肯的!
至少慶忌聽得出來。
的確!
楚國的疆域廣袤,戰略縱深長,吳國一旦跟楚國全麵開戰,要麽就將楚國一竿子打死,讓其永無翻身的可能性。
要麽,就隻是小打小鬧,奪取一些無關緊要的邊城,以告誡楚人,同時壯大自身的國力。
作為一名穿越者,慶忌自然能掂量得清楚,吳國有幾斤幾兩的。
論綜合國力,現在吳楚兩國不相上下。
論財力,論軍力,吳國都勝於楚國。
但,全麵開戰的話,即便吳國能依靠犀利的兵鋒,一鼓作氣搗破郢都,占領楚國的大片城邑土地。
那又如何
最後的結局,uu看書多半是跟曆史上的吳王闔閭一樣,灰溜溜的跑迴來。
所以慶忌並沒有跟楚國全麵開戰的打算。
至少,現在滅楚破楚的時機還尚未成熟!
在沒有絕對的把握,做到一擊必殺之前,慶忌是不願意冒險的跟楚人拚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的。
這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過了良久,慶忌終於緩聲道:“就按照太宰的主張。遣使於郢都,責令楚人歸還長岸,若不允,寡人當親率大軍伐楚!”
“一座長岸城都舍不得歸還,寡人便讓楚人付出十倍、百倍的代價!”
“大王英明!”
群臣都不禁恭維的道。/
23sh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