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祖,你真是用心良苦矣!”


    環視著四周的新墳,慶忌不禁對著季劄感慨一句。


    直到入夜時分,慶忌這才帶著一行人返迴吳王宮。


    原本心情頗為沉重的慶忌,漸漸釋然。


    按照吳國當前的境況,伐楚之戰再進行下去,絕對沒有好處!


    慶忌不能將國力白白浪費在對外擴張的戰爭上,但,他又不甘心就這樣將已經攻取的舒地及沿江各座城邑拱手相讓。


    “寡人決意與楚國議和,但,不是現在。”


    慶忌看著坐在陛台之下的季劄、孫武與伯噽,緩聲道:“誠如伯噽之前所言,與楚人議和的時機尚未成熟!”


    “此時我等若提出議和,無異於求和,勢必落了下乘。因此,咱們要逼著楚國主動提出議和之請!”


    聞言,在場的三個重臣不由得麵麵相覷,心中都直犯嘀咕。


    “不知大王可有謀劃”


    季劄頗為不解的問道。


    “楚國,最初也不過是一個撮爾小國,然其經曆數百年的風霜雨雪,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終成稱霸南方的大國!”


    “自楚武王起,楚國相繼吞並江、六、東蓼、蔣、舒、宗等國,觀兵於周郊,問鼎之輕重。”


    頓了頓,慶忌話鋒一轉,又道:“然則,楚國擴張的勢頭如此之迅猛,除卻楚人生性兇悍,人多勢眾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那便是楚人每滅一國,都將保留其宗廟,不廢祭祀之禮。於不加抵抗之國,更是冊封其為一地之封君,僅僅是淪為附庸的存在!”


    “是故,楚國現在各地是封君遍地。”


    “封君之於楚王,如諸侯之於周天子!”


    “不同的是,楚國裂土封疆的君侯貴族,尚且大多不敢忤逆楚王之意!”


    “然,寡人聽聞近些年來,距離楚國腹地較為偏遠的地方,屢次發生民變,或者有封君暴動,試圖割據自立者亦有。”


    “總而言之,楚國的封君貴族,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我等或可由此入手,為楚國內部製造一些事端。”


    一聽這話,季劄等三個重臣不禁微微頷首,表示讚同。


    若非慶忌點醒,他們還忘記了楚國有著這等危機,這等軟肋!


    自楚武王起,楚國對外擴張的勢頭就十分迅猛,直到鄢陵之戰被晉國擊敗,楚國的霸權這才遭到打擊。


    弭兵大會後的楚國,更是多年沒有再吞滅一國,甚至還被東邊的鄰居吳國壓著打!


    楚靈王、楚平王時期,楚國國內的貴族勢力已經尾大不掉。


    靈王在削藩的過程中發生政變被殺,楚平王時期,楚國各地貴族瓜分了王權,使得其擴張的步伐停滯下來。


    如今,楚國滿足於既有的疆土,國家也難以征調更多的資源與吳國爭雄!


    這是一個十分殘酷的現實。


    別看楚國疆域廣袤,人口眾多,帶甲幾十萬,但所有能動員起來的兵馬分攤到各地封君那裏,基本上所剩無幾!


    現在楚國喪師八萬,銳氣皆無,早就對楚國心懷不滿,立誌複辟故國的人定然不少,這其中必定還有許多各地的異姓封君。


    而楚人在國內推行分封製的弊端,就在於此!


    “大王英明!”


    季劄盛讚道:“大王,老臣了解過,諸如被楚人所兼並的庸、羅、鄧、申等國,時常有國人暴動,試圖驅逐楚兵,重新複辟。”


    “至於楚國西麵的鄖國,常年跟楚軍斡旋於山野之間,難分難解。然則其土地進一步被楚人蠶食,想必鄖國不能拒絕這次反擊楚國的時機!”


    “若有可能,大王應策動鄰近於我吳國的居巢、六、英氏、江、黃等地的楚國封君,因為楚國大軍伐吳,所征召的兵員多是其地之青壯。”


    “楚人若再度征兵,恐怕將激起民變!”


    “如若楚國各地封君能一起暴亂,恐怕楚人就不得不向我吳國求和,以期早日鎮壓國內之叛亂!”


    聞言,慶忌點了點頭,笑道:“叔祖之策,甚合寡人之意!”


    ……


    時間進入公元前512年,即吳王慶忌二年正月末。


    按照慶忌的命令,孫憑所率領的伐楚之吳軍,已經停止對潛邑進攻,退守舒地,跟沈諸梁的楚軍對峙!


    鑒於己方兵馬不占優勢,少於吳軍過多,故而沈諸梁也不敢輕易出戰。


    戰局,就這般僵持不下。


    另一方麵,在季劄、伯噽的運作下,大量的吳國細作開始在楚國的居巢、六、英氏等地散播謠言,鼓吹當地人抗拒楚國的征兵令!


    畢竟有著喪師八萬的血淋淋的例子在前,本就對楚國歸屬感不強的黎庶,自然無意於上戰場送死。


    而楚國各地的封君,心中也有著自己如意算盤,強行拉壯丁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將一些老弱派到潛邑去,試圖蒙混過關。


    畢竟楚國已經拿下這些地方那麽多年,對於故國的歸屬感,當地人幾乎全然沒有,封君貴族們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對於楚王的詔令陽奉陰違還是能辦到的!


    至於距離楚國腹地較遠的地方,羅、庸、申、絞等地都不約而同的,相繼爆發叛亂。


    這還不是吳國教唆的,而是各地的封君貴族試圖複辟故國,純粹是自己的行為!


    他們仗著天高皇帝遠,有恃無恐!


    而在楚國的西麵,鄖國同時侵擾楚國的邊陲。


    被楚國包圍的國中之國唐國,更是在聽見楚人喪師八萬,且吳軍大舉伐楚的時候,自動自覺的出兵,響應吳軍在東邊的攻勢!


    一時間,楚國各地狼煙四起,邊陲告急。


    對於楚國而言,各地的叛亂,以及鄖國、唐國的入侵,隻能算是疥癬之疾,他們真正的大敵是吳軍!


    饒是如此,架不住楚國內部一片混亂,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般。


    明眼人都清楚,對外的國戰可以暫緩,對內的叛亂卻不能不鎮壓!


    因為稍有不慎,楚國就將陷入無休止的內亂,為之付出更為慘烈的代價!


    因此,國太孟嬴在跟群臣經過一番商議後,決定派遣子西作為使者,到吳都跟慶忌議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