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王學軍的定論,崇禎愣了一下,轉而歇斯底裏的狂吼:“不,大明的滅亡,不怪朕。”
王學軍冷冷的看著他。
“朕幼年登基,一舉鏟除禍國殃民的閹黨。”
“這正是你失敗的開始。”
“我這是順應天下民心,怎麽會是失敗的開始?”
“大明財政崩潰,唯有魏忠賢在兢兢業業勉力支撐。隻有他在沒有錢的時候,不是想著向百姓伸手,而是像那些寄生在大明軀體上的寄生蟲們開刀,才支撐到大明的財政不至於崩潰。”
“他貪汙受賄,結黨營私,難道他不該死嗎?”
“他貪汙受賄,但是他貪的是那些貪官汙吏的孝敬,他培植私人弄權,但你看看他培養出來的人,哪一個不是實幹的人?”
“他肆意盤剝士紳,罪惡深重,難道他不該死嗎?”
“但在他運作當政的那些年,遼西的軍餉得到滿足,邊軍的將士能得到一半的軍餉錢糧。各地衛所也能勉強糊口。”
蔑視的看了他一眼:“而在你當政之後呢?邊軍窮困潦倒,衛所饑寒交迫。遼西的軍隊得不到充足的錢糧,幾次嘩變。高下立判。”
“他殘害忠良。難道他不該死嗎?”
“他所殘害的所謂忠良,都是那些誇誇其談,隻會為為了他們身後的那個階層利益,盜掘大明根基的誤國混蛋。”
“他殺人無數。”
“難道你所倚仗的東林,比他殺的人少嗎?不但不少,而且還是幾倍十幾倍。”
“他蠱惑皇上不理朝政。”
王學軍嗤笑一聲:“天啟皇帝是你的哥哥,你難道不知道你哥哥的人品嗎?到底是魏忠賢蠱惑了你的哥哥不理朝政,還是在你的哥哥不理朝政的時候,魏忠賢在苦苦支撐?”
這一番反問,立刻嘢的崇禎啞口無言。
自己的哥哥是什麽樣的人,自己最清楚。
其實,王學軍並不是為魏忠賢翻案。
在當初那樣的背景下,如果崇禎不能幹翻已經天怒人怨的閹黨集團,他的皇位也坐不穩,他的威信也不能快速的樹立起了。
那樣一來,一個十八歲的小娃娃皇帝,就會被許多大臣所輕視。
王學軍恨的是,魏忠賢可殺,但魏忠賢許多替最底層百姓解脫沉重賦稅的政策,卻並沒有被崇禎所延續。
而是一味的信任東林黨的所謂君子治國,將魏忠賢的不管好壞的政策,都一杆子打倒。
“但朕在這些年兢兢業業,節衣縮食。”
“不懂開源節流,隻是一個人一味的吃苦,對於一個小家還算勤儉美德,但對於這個大國,能起到p的作用?”
“朕一向善待百姓,減輕百姓的負擔?”
“住口。”王學軍氣的大吼一聲。
“你所謂的減輕百姓負擔,減輕的到底是誰?是那些有著深厚背景的士紳官吏,是那些依附在士紳官僚身上的商賈富人。而你對那些真正底層的百姓,一直是一再伸手盤剝,什麽遼餉剿餉練餉,層層加碼,逼迫百姓走投無路,這才有了今天。那天下無路可走的百姓,現在已經打進了皇城,他們要和你討個說法。”
“那都是百官的錯,都是百官誤朕。”
“百官誤你?你真好意思說得出口。”
崇禎張嘴想要辯駁。
“你用人不用其長,一味的吹毛求疵,刻薄寡恩。百官稍有錯誤,你輕則杖責,重則殺頭。弄到百官上朝,都要事先在家裏準備棺材辦理喪事。你讓這樣的官員,誰還敢,誰還願意為你出力辦事?”
被這連番的詰問問得啞口無言。
“你一味隻重用隻會誇誇其談誤國的東林當然,而不用實幹,真心為你賣命的孫承宗,袁可立,孫傳庭,盧象升。卻將小人周廷儒,溫體仁,錢謙益等做為心腹,你如此忠奸不分,誰還願意為你出力?”
崇禎頹然的一屁股癱坐在龍椅上。
其實,這時候的王學軍批評崇禎刻薄,但現在的他何嚐不刻薄?
“難道這都是朕的錯?難道大明就真的亡了嗎?”
“這就是你性格操切,多疑善忌,品行乖張,刻薄寡恩,這才導致你眾叛親離,天下民怨沸騰,大明的敗亡。”
聽到這樣刻薄的評價,崇禎良久無語。
但眼角看到那個暗道,猛的又提起了精神:“正好你來救朕,隻要朕出去,一定會痛改前非,重建大明。”
王學軍堅定的搖搖頭:“我不能讓你再出去,因為你出去重新整頓朝廷,你依舊會像原先那樣胡作非為。”
“朕不會的。”
王學軍依舊搖頭:“那也不行,為了將來團結更多的人,收買更多的人,準備抵抗建奴入寇中原,你必須用你的壯烈一死,為原先的大明挽迴聲譽。”
“可是朕可以下罪己詔啊。”
崇禎六次下罪己詔,這在天下曆代帝王裏,是絕無僅有的。
王學軍還是搖頭:“輕飄飄的罪己詔,已經不能挽迴大明在百姓心中惡劣的形象啦。”
“朕會反躬自省的。”
王學軍還是搖頭:“原先的大明,已經不可救藥。你已經眾叛親離,即便你出去,也不會再有任何一個人來擁戴你,而會繼續反抗你,其中包括我。你隻能把事情辦得更壞。”
看著王學軍堅定的表情,崇禎徹底的絕望了。
“難道這個大明就真的亡了嗎?朕真的要以死謝罪嗎?”
王學軍突然上前一步,鏗鏘有力的迴答:“舊的大明滅亡了,但並不等於大漢民族的災難就將結束。建奴即將入寇中原,驅除韃虜的重任,你完不成,李自成更不可能做到。所以我已經決定,接太子出宮,再造一個大明,肩負起驅除韃虜,再造中華的重任。”
然後看了看頹廢的崇禎。
“而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重樹大明王朝在天下百姓心中的鐵血地位,所以你必須死。”
經過這一番連續的打擊,崇禎徹底心灰意冷,但還是貪生詢問。
“朕為什麽必須去死?”
王學軍一字一句的道:“這個天怒人怨的大明的罪責,必須有一個人承擔,向天下百姓有個交代。而你的這種君王死社稷的壯烈之舉,不但會洗清你原先所有的罪孽,還能夠煥發起天下百姓對大明朝廷的尊重。
隻有這樣,在建奴入寇中原的時候,天下英雄和百姓,才能再次團結在太子為代表的大明周圍,同心協力驅除韃虜。”
當他聽說王學軍,想要帶著太子突圍,再建造一個大明,而不是殺了自己自己做皇帝的時候。
對祖宗江山延續的渴望,終於讓他重新升起了希望。
王學軍冷冷的看著他。
“朕幼年登基,一舉鏟除禍國殃民的閹黨。”
“這正是你失敗的開始。”
“我這是順應天下民心,怎麽會是失敗的開始?”
“大明財政崩潰,唯有魏忠賢在兢兢業業勉力支撐。隻有他在沒有錢的時候,不是想著向百姓伸手,而是像那些寄生在大明軀體上的寄生蟲們開刀,才支撐到大明的財政不至於崩潰。”
“他貪汙受賄,結黨營私,難道他不該死嗎?”
“他貪汙受賄,但是他貪的是那些貪官汙吏的孝敬,他培植私人弄權,但你看看他培養出來的人,哪一個不是實幹的人?”
“他肆意盤剝士紳,罪惡深重,難道他不該死嗎?”
“但在他運作當政的那些年,遼西的軍餉得到滿足,邊軍的將士能得到一半的軍餉錢糧。各地衛所也能勉強糊口。”
蔑視的看了他一眼:“而在你當政之後呢?邊軍窮困潦倒,衛所饑寒交迫。遼西的軍隊得不到充足的錢糧,幾次嘩變。高下立判。”
“他殘害忠良。難道他不該死嗎?”
“他所殘害的所謂忠良,都是那些誇誇其談,隻會為為了他們身後的那個階層利益,盜掘大明根基的誤國混蛋。”
“他殺人無數。”
“難道你所倚仗的東林,比他殺的人少嗎?不但不少,而且還是幾倍十幾倍。”
“他蠱惑皇上不理朝政。”
王學軍嗤笑一聲:“天啟皇帝是你的哥哥,你難道不知道你哥哥的人品嗎?到底是魏忠賢蠱惑了你的哥哥不理朝政,還是在你的哥哥不理朝政的時候,魏忠賢在苦苦支撐?”
這一番反問,立刻嘢的崇禎啞口無言。
自己的哥哥是什麽樣的人,自己最清楚。
其實,王學軍並不是為魏忠賢翻案。
在當初那樣的背景下,如果崇禎不能幹翻已經天怒人怨的閹黨集團,他的皇位也坐不穩,他的威信也不能快速的樹立起了。
那樣一來,一個十八歲的小娃娃皇帝,就會被許多大臣所輕視。
王學軍恨的是,魏忠賢可殺,但魏忠賢許多替最底層百姓解脫沉重賦稅的政策,卻並沒有被崇禎所延續。
而是一味的信任東林黨的所謂君子治國,將魏忠賢的不管好壞的政策,都一杆子打倒。
“但朕在這些年兢兢業業,節衣縮食。”
“不懂開源節流,隻是一個人一味的吃苦,對於一個小家還算勤儉美德,但對於這個大國,能起到p的作用?”
“朕一向善待百姓,減輕百姓的負擔?”
“住口。”王學軍氣的大吼一聲。
“你所謂的減輕百姓負擔,減輕的到底是誰?是那些有著深厚背景的士紳官吏,是那些依附在士紳官僚身上的商賈富人。而你對那些真正底層的百姓,一直是一再伸手盤剝,什麽遼餉剿餉練餉,層層加碼,逼迫百姓走投無路,這才有了今天。那天下無路可走的百姓,現在已經打進了皇城,他們要和你討個說法。”
“那都是百官的錯,都是百官誤朕。”
“百官誤你?你真好意思說得出口。”
崇禎張嘴想要辯駁。
“你用人不用其長,一味的吹毛求疵,刻薄寡恩。百官稍有錯誤,你輕則杖責,重則殺頭。弄到百官上朝,都要事先在家裏準備棺材辦理喪事。你讓這樣的官員,誰還敢,誰還願意為你出力辦事?”
被這連番的詰問問得啞口無言。
“你一味隻重用隻會誇誇其談誤國的東林當然,而不用實幹,真心為你賣命的孫承宗,袁可立,孫傳庭,盧象升。卻將小人周廷儒,溫體仁,錢謙益等做為心腹,你如此忠奸不分,誰還願意為你出力?”
崇禎頹然的一屁股癱坐在龍椅上。
其實,這時候的王學軍批評崇禎刻薄,但現在的他何嚐不刻薄?
“難道這都是朕的錯?難道大明就真的亡了嗎?”
“這就是你性格操切,多疑善忌,品行乖張,刻薄寡恩,這才導致你眾叛親離,天下民怨沸騰,大明的敗亡。”
聽到這樣刻薄的評價,崇禎良久無語。
但眼角看到那個暗道,猛的又提起了精神:“正好你來救朕,隻要朕出去,一定會痛改前非,重建大明。”
王學軍堅定的搖搖頭:“我不能讓你再出去,因為你出去重新整頓朝廷,你依舊會像原先那樣胡作非為。”
“朕不會的。”
王學軍依舊搖頭:“那也不行,為了將來團結更多的人,收買更多的人,準備抵抗建奴入寇中原,你必須用你的壯烈一死,為原先的大明挽迴聲譽。”
“可是朕可以下罪己詔啊。”
崇禎六次下罪己詔,這在天下曆代帝王裏,是絕無僅有的。
王學軍還是搖頭:“輕飄飄的罪己詔,已經不能挽迴大明在百姓心中惡劣的形象啦。”
“朕會反躬自省的。”
王學軍還是搖頭:“原先的大明,已經不可救藥。你已經眾叛親離,即便你出去,也不會再有任何一個人來擁戴你,而會繼續反抗你,其中包括我。你隻能把事情辦得更壞。”
看著王學軍堅定的表情,崇禎徹底的絕望了。
“難道這個大明就真的亡了嗎?朕真的要以死謝罪嗎?”
王學軍突然上前一步,鏗鏘有力的迴答:“舊的大明滅亡了,但並不等於大漢民族的災難就將結束。建奴即將入寇中原,驅除韃虜的重任,你完不成,李自成更不可能做到。所以我已經決定,接太子出宮,再造一個大明,肩負起驅除韃虜,再造中華的重任。”
然後看了看頹廢的崇禎。
“而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重樹大明王朝在天下百姓心中的鐵血地位,所以你必須死。”
經過這一番連續的打擊,崇禎徹底心灰意冷,但還是貪生詢問。
“朕為什麽必須去死?”
王學軍一字一句的道:“這個天怒人怨的大明的罪責,必須有一個人承擔,向天下百姓有個交代。而你的這種君王死社稷的壯烈之舉,不但會洗清你原先所有的罪孽,還能夠煥發起天下百姓對大明朝廷的尊重。
隻有這樣,在建奴入寇中原的時候,天下英雄和百姓,才能再次團結在太子為代表的大明周圍,同心協力驅除韃虜。”
當他聽說王學軍,想要帶著太子突圍,再建造一個大明,而不是殺了自己自己做皇帝的時候。
對祖宗江山延續的渴望,終於讓他重新升起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