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段飛來說,當他看到九州世界的地理全圖時,也就能夠想象這是一個超過地球數百倍的巨大星球,而九州正是唯一的大陸板塊。
在外海中雖然也有一些巨大的島嶼,但是環境太過兇險,並不適合人類生存,自然也不會有修真者前往開發。
至於近海處的一些島嶼,隻要是值得開發的,早就被各方勢力所占據,就拿海州最為頂尖的勢力千島堂來說,就是集合了無數島嶼的一個聯合體,掌控著海上與內陸之間的各種資源交易。
不過千島堂的勢力太過分散,而且堂主之位采取的流動製,由各大島嶼之間輪流坐莊,彼此之間可以相互製約,始終沒有出現過一家獨霸的局麵。
否則的話,真要把千島堂徹底的捏合成一個整體,就算與中州的最頂尖勢力相比,也是可以一較長短的。
至於東海宗,在昔日最為風光的時候,就連千島堂這樣的大勢力,也有大半麾下都是東海宗的信眾,心甘情願的為東海宗貢奉香火。
東海宗覆滅之後,哪怕已經過了五千餘年,在海州的影響力依然沒有完全消散,還是有不少人以佛門弟子自居,包括千島堂的好幾個大島,都修建有巨大的佛像以及規模龐大的廟宇,像這樣的島嶼統統被稱為佛島。
至於在陸地上,東海宗殘留下來的影響力就要小多了,畢竟如今海州陸地上的各大勢力,多少都是瓜分過東海宗遺產的,麵對這麽一段不算風光的曆史,當然要盡可能的遮掩一下了。
如果不是東海宗對於海州的影響實在太過深遠,如今的海州各大勢力都恨不得讓東海宗根本不存在才好。
就連千島堂內部,對於東海宗也是有意見的,認為東海宗殘留至今的影響力影響了千島堂的團結,那些佛島浪費了太多的資源在虛無縹緲的佛門上。
因此可以說東海宗雖亡,但是隻要提起海州,那就無論如何也繞不過這個昔日如同極樂之地般的佛國!
當然了,段飛所知道的這些信息,都是來自於阿羅漢佛所贈送的《東海宗紀》,而他來到海州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也印證了《東海宗紀》中的記載相當詳盡且真實,足以幫助段飛更為清晰的了解海州與東海宗。
昔日東海宗的佛國所在,位於海州的中部區域,差不多有著近二萬裏的海岸線都屬於東海宗專屬,可見這一佛國的聲勢是何等浩大。
段飛進入海州之後,隻需要沿著海岸線向北而上,數日之後就可以到達東海宗的遺跡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昔日的東海宗太過繁華,徹底耗光了其所在之地的氣運,昔日香火鼎盛的佛國,如今成為了海州境內最為凋零之地,天地靈力極為的稀薄,已經完全不適合修真者在此修煉了。
正因為如此,哪怕東海宗的遺跡占地極廣,也無人在這裏另立山頭,於是隨著五千餘年的時間歲月流逝,這片廣大的區域已經徹底的荒蕪了。
不過正是因為沒人在乎這裏,如今東海宗遺跡的格局與以前相比,除了多出了無數風化後的痕跡,幾乎沒有任何的改變,這也使得段飛真要對東海宗進行探索的話,相對來說要容易一些。
也就在段飛沿著海岸線向著東海宗遺跡而去時,他在途中碰到了一隊十餘人的苦行僧侶,同他一樣打算前往昔日東海宗的遺跡。
這隊苦行僧侶來自於蠻州,屬於蠻州一個毫不起眼的佛門小勢力,由於佛門在蠻州幾乎沒有信眾的基礎,再加上近日來蠻州大亂,整個蠻州都有可能卷入到戰火之中,最終促使這隊苦行僧侶下定決心離開蠻州,返迴海州的東海宗朝聖。
別看這隊苦行僧侶衣衫襤褸、麵帶菜色,看上去落魄的連叫花子都不如,可他們能夠有本事在蠻州生存過,自然也不是易與之輩。
領隊的老和尚,法號悟圓,居然是一位聚靈境大圓滿巔峰的強者,而隊伍中的另外三位老和尚也同樣有著聚靈境的修為。
至於隨隊的其他年輕和尚,少數突破到了聚靈境,最弱的也是氣血境中期,可以說整體實力並不弱。
估計他們逃離蠻州的原因,也是怕戰火一起就有可能被蠻州的各大勢力抓“壯丁”吧?
段飛與這隊苦行僧侶相遇後,由於目的地都是前往東海宗遺跡,也就很是幹脆的結伴而行。
與悟圓老和尚攀談的時候,段飛漸漸了解到,這支曾經在蠻州駐紮過的佛門勢力,如果上溯到萬餘年以前,也算是東海宗的一脈分支,是由東海宗派往蠻州傳道的。
不過那個時候的東海宗已經墜落,所謂的傳道不過是一種鏟除異己的手段,將一些“不聽話”的和尚打發到那些蠻荒之地去。
可正因為如此,這支蠻州的佛門支脈反而保持住了苦修本色,在東海宗覆滅之後延續到如今也沒有斷了傳承。
隻可惜蠻州實在算不上是佛門淨土,悟圓老和尚也是在無法可想之下,最終不得不離開了蠻州。
這一次悟圓帶著眾僧前往東海宗遺跡,相當於重返祖地朝聖,待得朝聖之後,他們會想辦法尋一佛門宗派以求庇護。
當然了,這是悟圓的自謙之詞,畢竟這隊苦行僧侶實力著實不弱,隻要到了佛門昌盛之地,哪怕沒有佛門宗派願意收留他們,他們也完全可以自建勢力。
東海宗的佛法是修自我入極樂,但是悟圓的佛門之道卻與難陀寺頗為相似,走的是苦修之道,並且是從先祖那裏傳下來的。
難怪這支東海宗支脈會被發配到蠻州去,畢竟這種苦修的僧侶在東海宗絕對屬於“異端”,那些大和尚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既然你們這麽喜歡吃苦的話,那就到最容易吃苦的蠻州去好了!
但是在悟圓看來,就算是苦修派,那也是出自於東海宗的一脈分支,因此他前往祖地朝聖的心思,還是極為虔誠的。
在外海中雖然也有一些巨大的島嶼,但是環境太過兇險,並不適合人類生存,自然也不會有修真者前往開發。
至於近海處的一些島嶼,隻要是值得開發的,早就被各方勢力所占據,就拿海州最為頂尖的勢力千島堂來說,就是集合了無數島嶼的一個聯合體,掌控著海上與內陸之間的各種資源交易。
不過千島堂的勢力太過分散,而且堂主之位采取的流動製,由各大島嶼之間輪流坐莊,彼此之間可以相互製約,始終沒有出現過一家獨霸的局麵。
否則的話,真要把千島堂徹底的捏合成一個整體,就算與中州的最頂尖勢力相比,也是可以一較長短的。
至於東海宗,在昔日最為風光的時候,就連千島堂這樣的大勢力,也有大半麾下都是東海宗的信眾,心甘情願的為東海宗貢奉香火。
東海宗覆滅之後,哪怕已經過了五千餘年,在海州的影響力依然沒有完全消散,還是有不少人以佛門弟子自居,包括千島堂的好幾個大島,都修建有巨大的佛像以及規模龐大的廟宇,像這樣的島嶼統統被稱為佛島。
至於在陸地上,東海宗殘留下來的影響力就要小多了,畢竟如今海州陸地上的各大勢力,多少都是瓜分過東海宗遺產的,麵對這麽一段不算風光的曆史,當然要盡可能的遮掩一下了。
如果不是東海宗對於海州的影響實在太過深遠,如今的海州各大勢力都恨不得讓東海宗根本不存在才好。
就連千島堂內部,對於東海宗也是有意見的,認為東海宗殘留至今的影響力影響了千島堂的團結,那些佛島浪費了太多的資源在虛無縹緲的佛門上。
因此可以說東海宗雖亡,但是隻要提起海州,那就無論如何也繞不過這個昔日如同極樂之地般的佛國!
當然了,段飛所知道的這些信息,都是來自於阿羅漢佛所贈送的《東海宗紀》,而他來到海州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走訪,也印證了《東海宗紀》中的記載相當詳盡且真實,足以幫助段飛更為清晰的了解海州與東海宗。
昔日東海宗的佛國所在,位於海州的中部區域,差不多有著近二萬裏的海岸線都屬於東海宗專屬,可見這一佛國的聲勢是何等浩大。
段飛進入海州之後,隻需要沿著海岸線向北而上,數日之後就可以到達東海宗的遺跡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昔日的東海宗太過繁華,徹底耗光了其所在之地的氣運,昔日香火鼎盛的佛國,如今成為了海州境內最為凋零之地,天地靈力極為的稀薄,已經完全不適合修真者在此修煉了。
正因為如此,哪怕東海宗的遺跡占地極廣,也無人在這裏另立山頭,於是隨著五千餘年的時間歲月流逝,這片廣大的區域已經徹底的荒蕪了。
不過正是因為沒人在乎這裏,如今東海宗遺跡的格局與以前相比,除了多出了無數風化後的痕跡,幾乎沒有任何的改變,這也使得段飛真要對東海宗進行探索的話,相對來說要容易一些。
也就在段飛沿著海岸線向著東海宗遺跡而去時,他在途中碰到了一隊十餘人的苦行僧侶,同他一樣打算前往昔日東海宗的遺跡。
這隊苦行僧侶來自於蠻州,屬於蠻州一個毫不起眼的佛門小勢力,由於佛門在蠻州幾乎沒有信眾的基礎,再加上近日來蠻州大亂,整個蠻州都有可能卷入到戰火之中,最終促使這隊苦行僧侶下定決心離開蠻州,返迴海州的東海宗朝聖。
別看這隊苦行僧侶衣衫襤褸、麵帶菜色,看上去落魄的連叫花子都不如,可他們能夠有本事在蠻州生存過,自然也不是易與之輩。
領隊的老和尚,法號悟圓,居然是一位聚靈境大圓滿巔峰的強者,而隊伍中的另外三位老和尚也同樣有著聚靈境的修為。
至於隨隊的其他年輕和尚,少數突破到了聚靈境,最弱的也是氣血境中期,可以說整體實力並不弱。
估計他們逃離蠻州的原因,也是怕戰火一起就有可能被蠻州的各大勢力抓“壯丁”吧?
段飛與這隊苦行僧侶相遇後,由於目的地都是前往東海宗遺跡,也就很是幹脆的結伴而行。
與悟圓老和尚攀談的時候,段飛漸漸了解到,這支曾經在蠻州駐紮過的佛門勢力,如果上溯到萬餘年以前,也算是東海宗的一脈分支,是由東海宗派往蠻州傳道的。
不過那個時候的東海宗已經墜落,所謂的傳道不過是一種鏟除異己的手段,將一些“不聽話”的和尚打發到那些蠻荒之地去。
可正因為如此,這支蠻州的佛門支脈反而保持住了苦修本色,在東海宗覆滅之後延續到如今也沒有斷了傳承。
隻可惜蠻州實在算不上是佛門淨土,悟圓老和尚也是在無法可想之下,最終不得不離開了蠻州。
這一次悟圓帶著眾僧前往東海宗遺跡,相當於重返祖地朝聖,待得朝聖之後,他們會想辦法尋一佛門宗派以求庇護。
當然了,這是悟圓的自謙之詞,畢竟這隊苦行僧侶實力著實不弱,隻要到了佛門昌盛之地,哪怕沒有佛門宗派願意收留他們,他們也完全可以自建勢力。
東海宗的佛法是修自我入極樂,但是悟圓的佛門之道卻與難陀寺頗為相似,走的是苦修之道,並且是從先祖那裏傳下來的。
難怪這支東海宗支脈會被發配到蠻州去,畢竟這種苦修的僧侶在東海宗絕對屬於“異端”,那些大和尚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既然你們這麽喜歡吃苦的話,那就到最容易吃苦的蠻州去好了!
但是在悟圓看來,就算是苦修派,那也是出自於東海宗的一脈分支,因此他前往祖地朝聖的心思,還是極為虔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