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麽說,李孟羲確實會背《孫子》兵法,也確實是讀過書的。


    李孟羲談吐已露不凡,劉關張三人很好奇,李孟羲所說的跟異人求學,異人是誰。


    異人是沒有的,之所以杜撰一個異人,是李孟羲給自己找的一個借口,用來給自己所學安排一個合理解釋。


    三人問異人名諱。


    李孟羲一本正經的迴複,“家師有言,其名諱,不可告之他人。”


    李孟羲如此迴答,劉關張三人信以為真。


    隱於深山之間,世人不知其跡,不知其名,確是高人做派。


    三人再問,如何與異人相遇,一副八卦模樣。


    李孟羲說,家師不讓說。


    三人再問,異人是何方人士。


    李孟羲依然說,家師不讓說。


    實在是因為,不太好編理由。


    第一個問題,如何與異人相遇。


    該如何迴答?


    “某幼時在村口玩耍,有異人至,說某骨骼驚奇,為萬裏挑一之才,欲帶某入山教導,某於是隨異人而去。”


    的確可以如此迴答。


    但是,經不起細究的。


    第二個問題,問異人是何方人士。


    這如何迴答。


    若隨口一說,說是幽州人。


    劉備再問,幽州何地。


    這,李孟羲怎麽知道幽州有什麽地方?


    作為一個現代人,古代地理知識,行政劃分,一竅不通,說是個半文盲也差不多了。


    如是數問,李孟羲隻說家師閑雲野鶴,不願讓外人知曉其蹤跡,劉備關羽見問不出什麽,隻好遺憾作罷。


    劉備再看李孟羲,如今聽聞,李孟羲得異人傳授學問,再打量李孟羲,劉備就感覺,此子神情鎮定從容,與人視,目不移閃,風輕雲淡的模樣,不輸大人。


    李孟羲既然說得異人教導,劉備分外好奇李孟羲所學如何。


    前邊的問題可以不迴答,這個問題可以迴答,而且,很有迴答的必有。


    把拿的出手的學問拿出來展示一下,也好,展現自己的價值。


    若不展露一番能力,豈不就是,錐在囊中,人不知也。


    此番作為,是李孟羲拿自己僅有的本錢,來貨賣出應有的價錢。


    李孟羲沉思片刻,“某學甚雜,學有數算,文章,化外番邦胡語,強身健體之術,天文,地理,醫術,機關造物,些許軍略之術等等。”


    李孟羲開口就是一串名詞脫口而出。


    別的先不管,單一下能說出這麽多名目,已經讓人眼前一亮了。


    劉備關羽不由得坐直了身體,他們看著李孟羲,目光炯炯。


    劉備欲言又止,想出言考教學問,又覺得不很合適。


    李孟羲有意展露所學,要的就是一鳴驚人,劉備不問,李孟羲也要說。


    “某精於數算,玄德公可以數算問我。看某算的對是不對。”李孟羲笑著說到。


    劉備尚未開口,一旁關羽問到,“某有一問。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問折者高幾何?”


    關羽問了隨意問了一個問題,問完,靜等李孟羲解答。


    李孟羲聽完,懵了。


    首先,一下沒聽清楚問題到底是啥,其次,“竹高一丈,末折低地,去本三尺,問折者高幾何”


    這個題幹李孟羲就沒弄懂。


    李孟羲心唿完蛋,漢代的數學問題,不至於太難,李孟羲本以為,自己的數學知識放在漢代,很出類拔萃的。


    沒想到,忽略了現實問題。


    丈為何,尺為何,末折是啥,去本三尺又是啥。


    李孟羲抓耳撓腮,再無淡定。


    劉備關羽看在眼裏,相視一笑,微微搖頭。


    在劉備關羽看來,李孟羲年不過七八歲,一個小娃娃,縱然得異人教導,然而就這麽大一點,能學到多少學問,還是未知之數。


    “關將軍,一丈為幾尺?”李孟羲抬頭問。


    這問題,常識極了。


    就算是鄉間孩童,就算不識字,也不至於不知道一丈有幾尺。


    關羽驚訝李孟羲竟不知尺寸。


    “一丈十尺。”


    “奧。”李孟羲點了點頭,那就把題幹中的丈換成米,尺換成分米,用更熟悉的單位來算好了。


    “關將軍,末折抵地,此作何解?”


    關羽看了李孟羲良久,最後讓李孟羲到他身旁,關羽拿起火把,又抽出腰間短刀,在地上畫了簡圖,給李孟羲解釋了題幹的意思。


    原來,看關羽畫的簡圖,隻看了一眼,李孟羲便有了九成猜測,這是個幾何。


    就是說,一個竹子,本來高一米,這是,折斷了。


    折斷的竹竿抵地的地方,離竹子根部,直線距離是六分米,問,竹子剩多高。


    這一題是勾股定理。


    已有的數據是,竹子一直角邊,長為六分米。


    另一直角邊和斜邊想加為一米,求另一直角邊長度。


    勾股定理加方程。


    還是一元一次方程。


    題幹能明白了,李孟羲想要演算,手中無筆,隻有默算,片刻之後。


    李孟羲得出了答案,題幹問,高者幾何。


    答案是,4.55尺。


    李孟羲就要迴答,又一想,這個四點五五尺,漢代數學與後世不同的,應無有這個小數點。


    應用分數來答。


    “四尺又二十分之十一尺,可對?”


    李孟羲答到。


    “嗯!”關羽滿意的點了點頭。


    “某還有一問,可願再答?”關羽見李孟羲算的正確無比,如此聰慧的娃娃,他有心再試。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關羽問。


    這個問題,經典的雞兔同籠問題。


    題幹李孟羲也一下能理解。


    略做思考,這一題列個方程組就可以解決。


    設雞為x,鴨為y。


    一隻雞,有頭一個,一隻兔,也有頭一個。


    雞兔共有頭,三十五隻。


    x+y=35.


    雞有腳兩隻,兔有腳四隻。


    即,2x+4y=94.


    算的


    y=12


    x=23


    即,雞有23隻,兔12隻。


    在關羽把問題問出數息之後。


    李孟羲飛快的算完,


    “有雞二十三隻,兔十二隻。可對?”


    關羽點頭。


    “今有圓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鋸鋸之,深一寸,鋸道長一尺,間徑幾何?”


    “十三寸。”


    “今有田廣十五步,從十六步。問為田幾何?”


    “為畝二百四十……平方……步?”


    李孟羲愣住了。


    他不懂漢代單位該如何換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我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我夢並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