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大臣還沒有從一筆一筆巨大的軍器采購中緩過來,張叔夜又繼續說道:“軍器采購隻是其一,還有更重要的軍器研發。”


    “在火炮完成後,軍隊並不隻需求這一種火炮。軍隊拿出了三千餘萬貫費用給軍器三司,研究各種火炮的型號。從重炮、臼炮,到虎蹲炮、短炮、加農炮、子母炮等等。”


    “還有五千餘萬貫給了軍器三司繼續改進鑄炮工藝、裝填結構、延時引信、爆炸炮彈等等。”


    “火槍更是重中之重,為了改善工藝、減少炸膛以及結構布局,僅是研發費用就有三千餘萬貫。”


    “所以除去研發費用,除去士兵後勤夥食、退役津貼,以及訓練演武消耗,能夠用來采購的費用隻剩下了三億多貫。樞密院覺得軍費非但不高,反而略有不足。”


    近七億貫的軍費,還不夠軍隊所用?


    大臣們都感覺有些頭暈目眩。


    趙桓倒是興致勃勃,問道:“如今火槍研發情況如何了?朕設置的幾項目標達到多少?”


    張叔夜立即答道:“稟官家,禦前軍器所如今定型的火槍,已經達到官家所設條件之泰半。如今火槍已經在後麵加裝了火藥盤,火藥可以直接倒入其中,裝填從前裝變為了後裝。”


    “官家所言的燧石引火也已經達成。膛線、槍托更是不在話下。唯有一點難以達成,就是官家說的以銅包裹子彈。軍器三監都在竭盡全力改進當中。”


    趙桓點了點頭,大概可以理解。


    前三樣趙桓給了他們明確的思路,他們隻要按照趙桓的指引把他們添加到火槍上就能完成。


    不論是燧石點火,還是火藥盤、膛線,都是大宋已有的技術,軍器監隻要多加嚐試,磨合在一起就能夠定型。


    但子彈就不同了。子彈要求把所有的東西都整合到一個非常小的空間內。


    極度要求精細化與標準化。這要求整體有一套非常嚴謹的工業化流水線體係。


    後世大國南亞阿三,就麵臨著跟大宋一樣的問題。


    它也是能造步槍,但造不好子彈。


    沒錯,就是那個號稱最有可能超越中國,打贏中國的十四億人口大國。


    他們的子彈生產都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也不是不能造,但就是造出來能不能用是一個極大的問題,整體良品率過低。


    大宋也是如此,工匠們強行手搓,也能把子彈給弄出來。


    畢竟無非就是四個部分,彈殼、子彈頭、發射藥、底火。


    銅殼一點點打磨,火藥一點點擺進去,也能縫合出一個趙桓要求的子彈。


    但就是這合格率,隻有天知道了。


    士兵一扣動扳機,結果無法點火,或者直接卡殼,或者彈藥畸形,直接就裝不進槍裏。


    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而且即便軍隊能忍受這一切弊端,產量又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畢竟子彈那是個消耗品,平時訓練每年都要消耗數千萬枚。


    戰爭一起,每年至少數以億計。


    大宋的軍器工匠就算是把手挫斷了,每年也搓不出來這麽龐大的子彈數量。


    趙桓吩咐道:“軍隊就先暫時采用顆粒狀火藥吧。同時每年給軍器三監依舊提供充足的資金,讓他們研究銅殼子彈。”


    “臣領命。”張叔夜笑容洋溢。


    其他大臣見樞密院已然在官家那裏蒙混過去,頓時激動憤慨起來。


    右相梅執禮親自站了起來,反對道:“官家,如今四方無事,邊境太平,實在不宜維持如此高比例的軍費。”


    “臣以為應該將更多財政投資到內政發展方麵。加大教育文化、衛生醫療、基礎建設、鼓勵工商、太學科研、撫恤孤寡、賑濟老弱等方麵的投入。”


    這就顯然涉及到財政劃分之爭了。


    文官門的態度很明顯,大宋如今武德昌盛,軍隊無人敢當,戰力已經完全夠用了,完全沒必要投入那麽多軍費再搞軍事換代,進行超前的軍事研發。


    但沒等武將門提出反對,趙桓直接就駁斥道:“聖朝武功才剛剛起步,如今文治武功尚未超過前唐。豈能現在就抱有安逸之心?”


    “諸卿以為如今的軍事投入是浪費。但朕卻以為這才是真正的為國省財。隻有更先進的武器,更強的戰力,才能迅速摧枯拉朽擊敗敵軍,防止陷入漫長艱苦的消耗戰。”


    “一次僵持的戰爭,耗費、負擔尤高於十次酣暢淋漓的大勝。”


    “既然錢總歸要花,與其浪費在戰事焦灼中,朕更傾向於花費在軍器研發,武器采購上。”


    “這也能減少我朝士兵的傷亡,造福於基層將士。”


    年輕士兵的傷亡,顯然不在這些頭發花白的大臣們考慮當中。畢竟他們隻負責下令,死的都是卑微的士卒。


    而財政分配,卻跟他們的權柄息息相關。


    孰輕孰重,他們分的很清晰!


    所以禮部立即跳出來反對,說道:“如今國家內部還有大量困境需要去解決。仍有大量百姓赤貧,食不果腹,需要大量資金去改善。此時窮兵黷武,絕非善政。”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還有大量學校沒有充足的教師,還有大量的學子衣不蔽體。臣以為應當將財政更多用度到內政上。”


    麵對洶湧的大臣,趙桓鎮定從容。他也是不理解為什麽有些皇帝會怕大臣的唾沫?被群情激憤的官員嚇得不敢吭聲。


    這些人除了動嘴,難道還敢欺君犯上嗎?


    在一片喧囂中,趙桓一拍桌案,說道:“夠了!不要把你們的目光局限在國內這一隅之地!為什麽每年都有財政盈餘?還不是因為迅速膨脹的財政撥款除了造成腐敗外,根本花不出去?”


    “朕就算把七億軍費分給你們,你們又能怎麽解決百姓赤貧的問題?”


    “朕要每戶百姓都有良田百畝,有綾羅綢緞,有妻子良媒!你們誰在國內有辦法解決?”


    一群大臣訥訥不敢出聲。


    百姓都想住大房子、想錦衣玉食、想有體麵的工作、美麗的妻室。


    但在中原內卷顯然提供不了這麽充裕的條件。


    左相張浚問道:“那投入這麽龐大的軍費就能有解決之法?”


    還真有!


    趙桓看向嶽飛。


    7017k


    /67/67178/18901701.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即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氏良家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氏良家子並收藏朕即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