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噠人的談判最終還是沒有任何結果,自家事情自己知道,古麗居尼確信國內不會有人同意陳宇的要求,好戰尚武的厭噠人絕不會拱手讓出任何一座城池,這樣一來雙方的結果就隻能是戰場上見分曉了。
對古麗居尼來說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陳宇總算是允許他們這一幹人等離開鄴城,但他們卻依然無法快馬加鞭跑迴去報信,因為古麗居尼帶來的使團已經被裹挾在陳宇的隊伍中嚴密監視,根本無法脫身。
陳宇的第一站乃是洛陽,大魏帝國的陪都如今雖已非政治中心,但畢竟依然還是關內外的重要樞紐,也是大魏帝國第一商團婁氏商行的總部所在,被戰亂毀壞殆盡的洛陽已經恢複了元氣,依然是帝國的貿易中心,也是帝國最繁華的地方之一。
陳宇來洛陽之後便停下了西行的腳步,關中遠征軍還準備妥善還有一段時間,陳宇到並不著急,陳宇也有幾個人要見,也有幾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要立即處理,而這見到第一個人便正是陳慶之。
洛陽的四夷館也被改名成了萬國館,遷到這裏的異國百姓大多並沒有搬走,隻不過崦嵫館已經被撤,畢竟西方來的人總要先經過長安,所以陳宇幹脆將崦嵫館搬到了長安,洛陽如今隻留下三館而已,當時有人上書建議應該把這裏的其他三館一並取消,卻被陳宇一口迴絕。
陳宇遷都鄴城不過是為了進一步消弱皇權的手段而已,並不是陳宇多麽看重鄴城,其實在陳宇心裏至少長安和建康都更適合作為都城。
金陵館內,陳慶之正和他的第五子陳昕吃著午飯,洛陽也就金陵館能做出地道的水產品風味,也隻有在這裏能讓陳慶之找到家的感覺。
陳慶之一眾兒子之中最被他看重的便是陳昕,這陳昕在戰略方麵的天賦很不錯,頗有乃父之風,本人也是一個膽大心細的好軍官苗子,要說他和父親陳慶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這小子七歲便已經是個騎射的好手,並不像陳慶之這麽手無縛雞之力。
陳慶之北伐的時候身邊其實並沒有幾個可用文人,他的白袍軍戰力強悍不假,但陳慶之其實最缺的是能看清局勢。給他出謀劃策的幕僚,這位陳昕小子正好彌補了父親隊伍裏謀士的嚴重不足,雖然那時候陳昕才隻有十二歲而已。
可惜天公不作美,北伐剛走了沒多遠陳昕就大病了一場,陳慶之隻好讓兒子迴國修養。現在想想陳昕也多虧了得病,不然難免和白袍軍的眾將一樣難逃一死。
陳宇並不知道李元忠和婁昭是如何派飛鷹把陳慶之的這個兒子騙來的,不過陳宇對此事到也是樂見其成,因為曆史記載陳昕在侯景之亂的時候加以投降,最終還是在策劃對方侯景之時所殺,也就是說他如果不到南方來,最多也就再活個十年左右。
“陳大人,平遼王大人送來了拜帖!”金陵館的管事恭敬地對陳慶之說道,之前他對這個南人還沒太注意,他哪裏能想到麵前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竟然讓大魏最具實權的人物求見。此刻態度立即也恭敬了起來。
管事此前對陳慶之確實沒太當迴事,一來是陳慶之並未使用真名,二來陳慶之這一趟西域之行迴來後也變化甚大,雖然他是當年洛陽的風雲人物,百姓咬牙切齒痛恨的南軍首領,但如今卻也沒人還能認得出他。
陳慶之父子聽罷立即出門相迎,不過陳宇卻也已經走了進來,“子雲兄別來無恙啊!”陳宇言罷便看了眼一旁的陳昕,見著十幾歲的少年雖然和陳慶之眉宇間頗為相似,但卻是個身強體壯的小夥子。更有一副英武的模樣,陳宇便對陳昕七歲就善騎射的傳言又相信了幾分。
此刻陳昕也瞪著一雙大眼睛觀察著陳宇,陳昕對這位北方近年崛起最快的權勢人物更為好奇,如今這個年代想出仕做官。門第出身可是很重要的,不然陳慶之如此人才怎麽會到了不惑之年才有大放異彩的機會。
九品中正製度選拔人才之時,門第基本是最重要的因素,然陳宇這個毫無根基出身低微的人,在短短十幾年竟然有了如今的形勢,哪能不讓人心驚。
當然陳昕聽聞陳宇的文采和武藝也都極高。更有一手的妙筆,以至於陳昕對這位年紀不過父親一半的年輕人,便更加好奇了。
“虎父無犬子,聽說令公子文武雙全,將來恐怕要比子雲兄還出色得多啊!”陳宇對陳昕後來的經曆很清楚,知道這是一個忠肝義膽有勇有謀之人,所以對這少年到也非常喜歡。
“聽說你要對西域用兵了?”幾人落座後,陳慶之立即問道。
“沒錯,此時部隊已經集結完畢,我的首要目標就是高昌國!”陳宇說罷便看向陳慶之,“我麾下能人無數,但我最希望的前鋒人選還是你!”
“賀拔嶽自不必提,如竇泰、斛律金之輩都是驍勇異常能征善戰又立功無數軍功之人,我若貿然做了這大軍先鋒,恐怕眾將難免不服,另外我也沒想好是否要為你們北人征戰呢!”陳慶之直言不諱道。
“陳兄是軍人,是那種不打仗就渾身癢癢的職業軍人,我可不相信你會不動心!”陳宇笑了笑,又道:“你我都是漢人,這天下也是我們漢人的天下,出兵西域揚我天威,宣傳漢文化,這是積千古的大功德,這時候又哪裏有南人北人之說!”
“我當初以為長江以北皆是狄戎之鄉,等到了洛陽才發現禮儀人物都在中原,連我們南方都比不上!”陳慶之這句感概乃是由衷而發,本來這句話是他迴國之後對南國第一大奸臣朱異講的,如今卻在這兒對陳宇談了出來,這話也或許是他在教育兒子陳昕。
“子雲兄你也看到了,北方如今在軍事、教育、民生等各個方麵都已經遠遠超過南方,自孝文帝施行漢化以來,北人無論是官話也好,貴族子弟平時生活習慣也罷,都以華夏漢文化為主,如今這幾年的改變更大!”陳宇自信說道:“我一直致力於讓漢家天下,重歸血脈,如今這個目標已經不遠了,而且我要做的更多更好,要把漢文化發揚到全世界!”
“不得不說,你的話確實很有感染力,作為一個漢人我要是不心動才是怪事!”陳慶之微笑了下,隨即又繼續問道:“興華,你貴為北方最有實權的人物,你麾下能征善戰者也是不計其數,為何偏偏對我如此看重?”
陳慶之雖然對自己能耐極為自信,但他卻並沒有以為自己就真的有多麽了不起,南方人才凋零自不必提,但北方戰將之中能力不下於自己的就有很多,所以一直以來他對陳宇為何如此看重自己這麽一個外人,真的是非常不解。(未完待續。)
對古麗居尼來說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陳宇總算是允許他們這一幹人等離開鄴城,但他們卻依然無法快馬加鞭跑迴去報信,因為古麗居尼帶來的使團已經被裹挾在陳宇的隊伍中嚴密監視,根本無法脫身。
陳宇的第一站乃是洛陽,大魏帝國的陪都如今雖已非政治中心,但畢竟依然還是關內外的重要樞紐,也是大魏帝國第一商團婁氏商行的總部所在,被戰亂毀壞殆盡的洛陽已經恢複了元氣,依然是帝國的貿易中心,也是帝國最繁華的地方之一。
陳宇來洛陽之後便停下了西行的腳步,關中遠征軍還準備妥善還有一段時間,陳宇到並不著急,陳宇也有幾個人要見,也有幾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要立即處理,而這見到第一個人便正是陳慶之。
洛陽的四夷館也被改名成了萬國館,遷到這裏的異國百姓大多並沒有搬走,隻不過崦嵫館已經被撤,畢竟西方來的人總要先經過長安,所以陳宇幹脆將崦嵫館搬到了長安,洛陽如今隻留下三館而已,當時有人上書建議應該把這裏的其他三館一並取消,卻被陳宇一口迴絕。
陳宇遷都鄴城不過是為了進一步消弱皇權的手段而已,並不是陳宇多麽看重鄴城,其實在陳宇心裏至少長安和建康都更適合作為都城。
金陵館內,陳慶之正和他的第五子陳昕吃著午飯,洛陽也就金陵館能做出地道的水產品風味,也隻有在這裏能讓陳慶之找到家的感覺。
陳慶之一眾兒子之中最被他看重的便是陳昕,這陳昕在戰略方麵的天賦很不錯,頗有乃父之風,本人也是一個膽大心細的好軍官苗子,要說他和父親陳慶之最大的區別。那就是這小子七歲便已經是個騎射的好手,並不像陳慶之這麽手無縛雞之力。
陳慶之北伐的時候身邊其實並沒有幾個可用文人,他的白袍軍戰力強悍不假,但陳慶之其實最缺的是能看清局勢。給他出謀劃策的幕僚,這位陳昕小子正好彌補了父親隊伍裏謀士的嚴重不足,雖然那時候陳昕才隻有十二歲而已。
可惜天公不作美,北伐剛走了沒多遠陳昕就大病了一場,陳慶之隻好讓兒子迴國修養。現在想想陳昕也多虧了得病,不然難免和白袍軍的眾將一樣難逃一死。
陳宇並不知道李元忠和婁昭是如何派飛鷹把陳慶之的這個兒子騙來的,不過陳宇對此事到也是樂見其成,因為曆史記載陳昕在侯景之亂的時候加以投降,最終還是在策劃對方侯景之時所殺,也就是說他如果不到南方來,最多也就再活個十年左右。
“陳大人,平遼王大人送來了拜帖!”金陵館的管事恭敬地對陳慶之說道,之前他對這個南人還沒太注意,他哪裏能想到麵前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年人竟然讓大魏最具實權的人物求見。此刻態度立即也恭敬了起來。
管事此前對陳慶之確實沒太當迴事,一來是陳慶之並未使用真名,二來陳慶之這一趟西域之行迴來後也變化甚大,雖然他是當年洛陽的風雲人物,百姓咬牙切齒痛恨的南軍首領,但如今卻也沒人還能認得出他。
陳慶之父子聽罷立即出門相迎,不過陳宇卻也已經走了進來,“子雲兄別來無恙啊!”陳宇言罷便看了眼一旁的陳昕,見著十幾歲的少年雖然和陳慶之眉宇間頗為相似,但卻是個身強體壯的小夥子。更有一副英武的模樣,陳宇便對陳昕七歲就善騎射的傳言又相信了幾分。
此刻陳昕也瞪著一雙大眼睛觀察著陳宇,陳昕對這位北方近年崛起最快的權勢人物更為好奇,如今這個年代想出仕做官。門第出身可是很重要的,不然陳慶之如此人才怎麽會到了不惑之年才有大放異彩的機會。
九品中正製度選拔人才之時,門第基本是最重要的因素,然陳宇這個毫無根基出身低微的人,在短短十幾年竟然有了如今的形勢,哪能不讓人心驚。
當然陳昕聽聞陳宇的文采和武藝也都極高。更有一手的妙筆,以至於陳昕對這位年紀不過父親一半的年輕人,便更加好奇了。
“虎父無犬子,聽說令公子文武雙全,將來恐怕要比子雲兄還出色得多啊!”陳宇對陳昕後來的經曆很清楚,知道這是一個忠肝義膽有勇有謀之人,所以對這少年到也非常喜歡。
“聽說你要對西域用兵了?”幾人落座後,陳慶之立即問道。
“沒錯,此時部隊已經集結完畢,我的首要目標就是高昌國!”陳宇說罷便看向陳慶之,“我麾下能人無數,但我最希望的前鋒人選還是你!”
“賀拔嶽自不必提,如竇泰、斛律金之輩都是驍勇異常能征善戰又立功無數軍功之人,我若貿然做了這大軍先鋒,恐怕眾將難免不服,另外我也沒想好是否要為你們北人征戰呢!”陳慶之直言不諱道。
“陳兄是軍人,是那種不打仗就渾身癢癢的職業軍人,我可不相信你會不動心!”陳宇笑了笑,又道:“你我都是漢人,這天下也是我們漢人的天下,出兵西域揚我天威,宣傳漢文化,這是積千古的大功德,這時候又哪裏有南人北人之說!”
“我當初以為長江以北皆是狄戎之鄉,等到了洛陽才發現禮儀人物都在中原,連我們南方都比不上!”陳慶之這句感概乃是由衷而發,本來這句話是他迴國之後對南國第一大奸臣朱異講的,如今卻在這兒對陳宇談了出來,這話也或許是他在教育兒子陳昕。
“子雲兄你也看到了,北方如今在軍事、教育、民生等各個方麵都已經遠遠超過南方,自孝文帝施行漢化以來,北人無論是官話也好,貴族子弟平時生活習慣也罷,都以華夏漢文化為主,如今這幾年的改變更大!”陳宇自信說道:“我一直致力於讓漢家天下,重歸血脈,如今這個目標已經不遠了,而且我要做的更多更好,要把漢文化發揚到全世界!”
“不得不說,你的話確實很有感染力,作為一個漢人我要是不心動才是怪事!”陳慶之微笑了下,隨即又繼續問道:“興華,你貴為北方最有實權的人物,你麾下能征善戰者也是不計其數,為何偏偏對我如此看重?”
陳慶之雖然對自己能耐極為自信,但他卻並沒有以為自己就真的有多麽了不起,南方人才凋零自不必提,但北方戰將之中能力不下於自己的就有很多,所以一直以來他對陳宇為何如此看重自己這麽一個外人,真的是非常不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