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朱光徹厚地,鬱蒸何由開。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
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眇然貞觀初,難與數子偕。
這就是現在對山東饑荒現象的最好描寫,就在剛剛過去的科舉考試期間,竟然有來自山東的柿子,上了一份類似北宋流民圖的饑民圖。老皇帝雖然多年不理朝政,但還是看到了這幅圖,隨後便下詔繼續減免山東賦稅。
但是現在山東所需要的,應該是糧食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減輕負擔。
呈遞饑民圖的青州舉人陳其猷,並沒有像他的同名前輩,在1598年,與王之鑰等人一起高中進士的另一個陳其猷一樣載譽而歸,而是落榜迴到了青州諸城老家。
柴寅賓在得知此事之後,還親自跑到他家去探望,表彰了一番他為父老鄉親敢言直諫的勇氣。
然而這位熱血書生卻說道:“敢言直諫又如何?這一趟科舉考下來,花光了家裏多年積蓄,如今又遭逢大災,地理毫無收成,幾個佃戶也早就逃難去了,再這樣下去,自個恐怕都要被餓死了。”
聽完這句話之後,柴寅賓起身查看了一下他家的環境,殘破的院牆已經擋不住刮進來的東風,空空如也的倉房證明他們家已經到了揭不開鍋了地步。
柴寅賓有些不敢相信,按理說,即便他是窮苦人家的子弟,在考中舉人之後,也應該會積累不少的家產,怎麽會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陷入到了饑寒交迫的窘境。
對於他的疑問,陳其猷心是早就給出了解答。光是科舉,這一路上的花銷就不少,京師畢竟居大不易,更何況還需有一番交際花銷和上下打點。他還能夠有路費迴來,就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了。
聽到他又把緣由陳述了一遍,柴寅賓止不住的不斷歎息。想當年他參加科舉的時候,有西涯商社負責全部路費和京師的花銷,自然是不知道其他讀書人的辛苦。
感慨一番之後,他也隻有感歎自己真是好命,竟然有人讚助從學業到考試的全部花銷。當然,在他們成功當官之後,這些投入都是需要他們迴報的,不光是商業來往上的便利,還包括政治利益上的唿喊。
其實他們在這方麵,做得並不如東南商人。他們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影響巨大,絕不是一般的力量能夠對抗的。
說起來,本地如今也有一位商人正在迅速崛起之中,前些天,他謀劃中的稷下學宮已經有了雛形,看上去也是個很熱心勸學的人。於是他勸說道:“離家赴京之前,你有沒有聽說過一位叫康寧的少年豪商?”
“這當然聽說過,此人是依靠販賣海貨發家的。聽傳言說於海外的很多藩國都有來往。”
柴寅賓點點頭說道:“我與此人有幾分交情,他新辦的團練,還是經過我的手批準的,前幾天他的獨樹樓落成,我還過去參觀了一下。說起來,那邊的人才缺口好像比較大,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可以把你介紹到那裏去。”
陳其猷一聽大喜,家裏這就揭不開鍋了,自然需要一個地方重新落腳。
兩人一拍即合之下,陳其猷便帶著家眷前往陽都。
兩地距離其實並不遠,隻不過康寧現在重點向東南發展。他想在那裏獲得一個出海口,也就是後世著名的日照。這期間的大片地帶,屬於三不管地區,萊州府和兗州府都鞭長莫及,而青州府下轄的莒州,因為民間各種秘密教門勢力,以及黑衣社的長期經營,已經失去了對城外鄉村本來就薄弱的控製力。
在安排好掩體工程的具體步驟之後,康寧已經開始籌備下一個項目。
這將是一條有效的交通路線,隻不過他還沒確定在形式上使用公路還是鐵路。另外,日照港的安全問題也需要考慮,畢竟他不像天津港那樣,處於內海之中,除非他把整個黃海和東海,也變成內海。
這一點恐怕並不容易做到,就現在的情報來看,東北的女真人竟然可以把觸手伸到倭國,這證明他們在海上並不是無所作為。
來迴走了幾趟之後,康寧覺得自己的勘察已經取得了初步效果,他果斷的放緩了這一工程的籌備進度。不要說涉及征地的各個環節,都很有難度,就說最基本的技術問題,他都很難解決,如果修公路的話,難道上麵要跑汽車嗎?他現在還不想做的那麽張揚,但如果要修鐵路的話,上麵跑的也隻能還是馬車,蒸汽機的出現還需要在等100多年,雖然他現在的帳下有很多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但加速這一進程也需要時間。
左右都隻能跑馬車,而馬車的運輸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不如緩一緩,等待工程能力和交通工具的進一步升級。
所以他這幾天又空閑了下來,太陽已爬出來,他就會無聊的泡在圖書館裏看書。
直到這一天,一個自稱拿著柴寅賓介紹信的青年世子來到他的麵前。
“陳其猷?”他默念著這個名字,但腦海中並沒有什麽印象。
他原本想就此為例,試驗一下大圖書館的情報搜集能力,但後來印象,這樣的人物可能並沒有在石頭上留下多少記載,更何況,現在的大圖書館還有很多情報需要整理。
於是他最終還是決定親自接見這位投奔自己的土著人才。
雙方寒暄見禮之後,康寧便帶著他走到了外麵的花田之中,那裏有接待客人常用的茶水甜點。
相對開闊的環境,比起閉塞的大圖書館內部來說,也更適合敞開心扉的來談一談。
率先開口的當然是康寧,他說道:“陳兄在參加科舉的時候,還不忘記為山東的父老鄉親鳴不平,在下正是深為感佩,隻不過這一次你前來尋找在下,是不是又要為山東的百姓們,爭出個活路來?”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萬人尚流冗,舉目唯蒿萊。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與豺。浩蕩想幽薊,王師安在哉。
對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諧。眇然貞觀初,難與數子偕。
這就是現在對山東饑荒現象的最好描寫,就在剛剛過去的科舉考試期間,竟然有來自山東的柿子,上了一份類似北宋流民圖的饑民圖。老皇帝雖然多年不理朝政,但還是看到了這幅圖,隨後便下詔繼續減免山東賦稅。
但是現在山東所需要的,應該是糧食而不是虛無縹緲的減輕負擔。
呈遞饑民圖的青州舉人陳其猷,並沒有像他的同名前輩,在1598年,與王之鑰等人一起高中進士的另一個陳其猷一樣載譽而歸,而是落榜迴到了青州諸城老家。
柴寅賓在得知此事之後,還親自跑到他家去探望,表彰了一番他為父老鄉親敢言直諫的勇氣。
然而這位熱血書生卻說道:“敢言直諫又如何?這一趟科舉考下來,花光了家裏多年積蓄,如今又遭逢大災,地理毫無收成,幾個佃戶也早就逃難去了,再這樣下去,自個恐怕都要被餓死了。”
聽完這句話之後,柴寅賓起身查看了一下他家的環境,殘破的院牆已經擋不住刮進來的東風,空空如也的倉房證明他們家已經到了揭不開鍋了地步。
柴寅賓有些不敢相信,按理說,即便他是窮苦人家的子弟,在考中舉人之後,也應該會積累不少的家產,怎麽會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內,陷入到了饑寒交迫的窘境。
對於他的疑問,陳其猷心是早就給出了解答。光是科舉,這一路上的花銷就不少,京師畢竟居大不易,更何況還需有一番交際花銷和上下打點。他還能夠有路費迴來,就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了。
聽到他又把緣由陳述了一遍,柴寅賓止不住的不斷歎息。想當年他參加科舉的時候,有西涯商社負責全部路費和京師的花銷,自然是不知道其他讀書人的辛苦。
感慨一番之後,他也隻有感歎自己真是好命,竟然有人讚助從學業到考試的全部花銷。當然,在他們成功當官之後,這些投入都是需要他們迴報的,不光是商業來往上的便利,還包括政治利益上的唿喊。
其實他們在這方麵,做得並不如東南商人。他們在朝中的勢力,盤根錯節,影響巨大,絕不是一般的力量能夠對抗的。
說起來,本地如今也有一位商人正在迅速崛起之中,前些天,他謀劃中的稷下學宮已經有了雛形,看上去也是個很熱心勸學的人。於是他勸說道:“離家赴京之前,你有沒有聽說過一位叫康寧的少年豪商?”
“這當然聽說過,此人是依靠販賣海貨發家的。聽傳言說於海外的很多藩國都有來往。”
柴寅賓點點頭說道:“我與此人有幾分交情,他新辦的團練,還是經過我的手批準的,前幾天他的獨樹樓落成,我還過去參觀了一下。說起來,那邊的人才缺口好像比較大,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可以把你介紹到那裏去。”
陳其猷一聽大喜,家裏這就揭不開鍋了,自然需要一個地方重新落腳。
兩人一拍即合之下,陳其猷便帶著家眷前往陽都。
兩地距離其實並不遠,隻不過康寧現在重點向東南發展。他想在那裏獲得一個出海口,也就是後世著名的日照。這期間的大片地帶,屬於三不管地區,萊州府和兗州府都鞭長莫及,而青州府下轄的莒州,因為民間各種秘密教門勢力,以及黑衣社的長期經營,已經失去了對城外鄉村本來就薄弱的控製力。
在安排好掩體工程的具體步驟之後,康寧已經開始籌備下一個項目。
這將是一條有效的交通路線,隻不過他還沒確定在形式上使用公路還是鐵路。另外,日照港的安全問題也需要考慮,畢竟他不像天津港那樣,處於內海之中,除非他把整個黃海和東海,也變成內海。
這一點恐怕並不容易做到,就現在的情報來看,東北的女真人竟然可以把觸手伸到倭國,這證明他們在海上並不是無所作為。
來迴走了幾趟之後,康寧覺得自己的勘察已經取得了初步效果,他果斷的放緩了這一工程的籌備進度。不要說涉及征地的各個環節,都很有難度,就說最基本的技術問題,他都很難解決,如果修公路的話,難道上麵要跑汽車嗎?他現在還不想做的那麽張揚,但如果要修鐵路的話,上麵跑的也隻能還是馬車,蒸汽機的出現還需要在等100多年,雖然他現在的帳下有很多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但加速這一進程也需要時間。
左右都隻能跑馬車,而馬車的運輸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不如緩一緩,等待工程能力和交通工具的進一步升級。
所以他這幾天又空閑了下來,太陽已爬出來,他就會無聊的泡在圖書館裏看書。
直到這一天,一個自稱拿著柴寅賓介紹信的青年世子來到他的麵前。
“陳其猷?”他默念著這個名字,但腦海中並沒有什麽印象。
他原本想就此為例,試驗一下大圖書館的情報搜集能力,但後來印象,這樣的人物可能並沒有在石頭上留下多少記載,更何況,現在的大圖書館還有很多情報需要整理。
於是他最終還是決定親自接見這位投奔自己的土著人才。
雙方寒暄見禮之後,康寧便帶著他走到了外麵的花田之中,那裏有接待客人常用的茶水甜點。
相對開闊的環境,比起閉塞的大圖書館內部來說,也更適合敞開心扉的來談一談。
率先開口的當然是康寧,他說道:“陳兄在參加科舉的時候,還不忘記為山東的父老鄉親鳴不平,在下正是深為感佩,隻不過這一次你前來尋找在下,是不是又要為山東的百姓們,爭出個活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