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報社。
羅兆佑、張建成兩人坐在林榮亨辦公室的沙發上,臉上表情有些‘煩惱’。
羅兆佑坐直了身子,開口說道:“老板,《現代周刊》的籌備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了,但《經濟日報》的籌備卻遇到了一些困難!”
林榮亨問道:“經濟政策研究室招募不到合適的人?”
羅兆佑點點頭,說道:“差不多,主要是我們在這一方麵的人脈也有些欠缺,再加上一些教授、名家隻肯答應投稿撰寫,不願意加入這個經濟政策研究室,他們覺得太受限製,影響本職工作!當然了,如果我們《經濟日報》的要求不是太高,5月份發刊也沒有任何問題!”
《現代日報》和《現代晚報》以‘俗’著稱,想辦一份專業的經濟商業報,確實困難重重;否則前世的《東方日報》、《天天日報》,怎麽可能放過這一領域。
以前的經濟商業板塊,畢竟隻是副刊,高薪向那些大學教授、社會名家邀稿即可;現在要是辦成專業的《經濟日報》,那肯定就要約束一下投稿人,定期交稿的問題了。
林榮亨聞言,笑著說道:“我看不是人脈的欠缺,而是你們舍不得投資是不?你們的眼裏隻有《現代日報》和《現代晚報》,覺得這兩份報紙更賺錢!”
沒有錢辦不到的事情,什麽教授、名家,他們也得吃飯、穿衣,就擺脫不了金錢的魅力!
兩人頓時臉上有些發燙,老板一眼就看出來了,兩人的想法是先將《現代日報》在海外發行,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畢竟要投資新聞編輯部、印刷廠、發行部、廣告部....可謂投資巨大。
張建成說道:“《現代日報》在香港的銷量已經高達8萬份,和《明報》和《星島日報》的銷量已經很接近了;照這個趨勢下去,我們可以在上半年完成超越。但我們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這兩家報社,因為他們在海外也有發行。”
林榮亨聞言,沒有太過猶豫,就開口說道:“那好,我們就先以海外發行為目標,主要是跟隨星島日報的腳步。但有兩個地方,我們先不要考慮,這個地方就是新加坡和馬來!”
兩人一愣,羅兆佑忍不住問道:“這是為什麽?新加坡華人最多,是香江報業在東南亞的必爭之地啊!”
林榮亨擺擺手,說道:“沒有為什麽,隻是現在先不要進入而已,我們首要的目標還是要放在歐美和澳洲,先占領遠的市場再說!”
新加坡在今年五月發生‘胡蛟與《東方太陽報》事件’,新馬政府嚴格管製中文報紙,就連金庸都將這兩地的股權進行了套現。
林榮亨可不想去觸黴頭!
倒不是說這兩個地方就直接放棄了,以後若是有機會,也可以嚐試一下和當地人合資;好像後來新政府規定,凡是報業個人股東的股份最高不能超過30%,以此來約束一些報紙抨擊政府的行為。
兩人聞言,就不再糾結這個問題,事情總是一樣樣的做,‘舍近求遠’也未嚐不可!
多倫多、溫哥華、三藩市、紐約、倫敦、悉尼,這六個城市是這個時代海外華人最多的城市,這些地方都已經有現代報社的辦事處及新聞采編部。
所以,若是《現代日報》想要在這些地方發行,相當於已經有了個底子,問題不是很大。
.......
三月初。
媒體曝出:寰宇電影在清水灣斥巨資1050萬港幣,購買了一幅麵積高達72萬平方尺的土地,欲打造‘寰宇影城’。
1000萬港幣買一幅地,對一家地產公司來說,也是個很大一筆的交易;如果對一個電影公司來說,那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1970年的香江票房為例,票房達到100萬港幣,就能排進前十;而一部電影的票房達到一百萬港幣,去掉院線分成、製作成本,獲利也不過20多萬港幣。
按照邵氏影業的年製作數量,一年製作20多部,獲利也不過五六百萬,這還得每部電影都取得成功;當然了,邵氏還擁有院線,自然相當於賺雙份的錢。
不過,部部電影都獲得成功,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僅僅是1000萬港幣的買地費,就對一家電影公司是如此大的負擔,那高昂的建築費呢?
所以,所有人都認為是林榮亨是‘太有錢了,沒地方花’。
大家可以不看好寰宇電影——沒有實力達到邵氏電影的規模,但絕不會認為邵老六的財力比林榮亨強。
....
寰宇電影會議室裏。
林榮亨召集陳漢生、周昌盛、黎星等高管開會,林榮亨的眼前擺著一副地圖。
指著地圖上圈好的地皮,林榮亨說道:“這塊地皮我們把他一分為二,北邊這一塊用作影棚、行政大樓等建築,南邊這塊地皮用作建設仿古建築、酒店.....當然了,當前首要的任務是北邊的建設.....我們可以一邊拍片,一邊大興土木。”
倘若寰宇影城僅僅用來拍片,那成本都很難收迴,畢竟仿古建築這些投資太大,而香江電影一向是製作粗糙,票房的上限在哪裏,怎麽可能向後世橫店影城那樣投資。
所以,林榮亨打算修建一個可以收門票的‘微型橫店影視城’,反正香江人也沒有見過世麵市麵,真要建成了,大家隻會驚唿‘規模龐大的寰宇影城’。
到時候,寰宇影城甚至會成為整個海外華人來港旅遊的景點,畢竟這裏有秦王宮、唐朝宮苑、明清宮苑、長城、古城牆這些舶來品。
林榮亨對寰宇影城的建設,可謂心中有一個初步的腹案,因為自己即去邵氏影城考察過,前世又去橫店影城旅遊過。
總體規劃已經為周昌盛、黎星等人指明了,接下來就是尋找則師,按照林榮亨的思路繪出藍圖,然後再開山平整。
陳漢生說道:“上半年電影公司這邊怕是拿不出資金出來了!”
上半年,寰宇公司投資了四部電影,總投資足足200萬港幣,而且公司還要招兵買馬,確實資金緊張。
林榮亨點頭說道:“無妨,我這次足足貸款了2000萬港幣,除去買地1050萬港幣,餘下的資金完全可以支撐這個項目一年多。慢慢來吧,我也不急!”
最好在1976年竣工,屆時石油危機結束,香江的經濟騰飛,市民自然就有錢來這裏寰宇影城參觀了。
而周昌盛和黎星,此時也專心的建設這個龐大的工程,信心十足;信心的來源自然是老板背後的財團,以及老板的個人能力。
看似龐大的工程,總投資也不過是和星河中心差不多;當然了,兩者的工期就差遠了。
羅兆佑、張建成兩人坐在林榮亨辦公室的沙發上,臉上表情有些‘煩惱’。
羅兆佑坐直了身子,開口說道:“老板,《現代周刊》的籌備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了,但《經濟日報》的籌備卻遇到了一些困難!”
林榮亨問道:“經濟政策研究室招募不到合適的人?”
羅兆佑點點頭,說道:“差不多,主要是我們在這一方麵的人脈也有些欠缺,再加上一些教授、名家隻肯答應投稿撰寫,不願意加入這個經濟政策研究室,他們覺得太受限製,影響本職工作!當然了,如果我們《經濟日報》的要求不是太高,5月份發刊也沒有任何問題!”
《現代日報》和《現代晚報》以‘俗’著稱,想辦一份專業的經濟商業報,確實困難重重;否則前世的《東方日報》、《天天日報》,怎麽可能放過這一領域。
以前的經濟商業板塊,畢竟隻是副刊,高薪向那些大學教授、社會名家邀稿即可;現在要是辦成專業的《經濟日報》,那肯定就要約束一下投稿人,定期交稿的問題了。
林榮亨聞言,笑著說道:“我看不是人脈的欠缺,而是你們舍不得投資是不?你們的眼裏隻有《現代日報》和《現代晚報》,覺得這兩份報紙更賺錢!”
沒有錢辦不到的事情,什麽教授、名家,他們也得吃飯、穿衣,就擺脫不了金錢的魅力!
兩人頓時臉上有些發燙,老板一眼就看出來了,兩人的想法是先將《現代日報》在海外發行,這就需要大量的資金,畢竟要投資新聞編輯部、印刷廠、發行部、廣告部....可謂投資巨大。
張建成說道:“《現代日報》在香港的銷量已經高達8萬份,和《明報》和《星島日報》的銷量已經很接近了;照這個趨勢下去,我們可以在上半年完成超越。但我們的影響力遠遠比不上這兩家報社,因為他們在海外也有發行。”
林榮亨聞言,沒有太過猶豫,就開口說道:“那好,我們就先以海外發行為目標,主要是跟隨星島日報的腳步。但有兩個地方,我們先不要考慮,這個地方就是新加坡和馬來!”
兩人一愣,羅兆佑忍不住問道:“這是為什麽?新加坡華人最多,是香江報業在東南亞的必爭之地啊!”
林榮亨擺擺手,說道:“沒有為什麽,隻是現在先不要進入而已,我們首要的目標還是要放在歐美和澳洲,先占領遠的市場再說!”
新加坡在今年五月發生‘胡蛟與《東方太陽報》事件’,新馬政府嚴格管製中文報紙,就連金庸都將這兩地的股權進行了套現。
林榮亨可不想去觸黴頭!
倒不是說這兩個地方就直接放棄了,以後若是有機會,也可以嚐試一下和當地人合資;好像後來新政府規定,凡是報業個人股東的股份最高不能超過30%,以此來約束一些報紙抨擊政府的行為。
兩人聞言,就不再糾結這個問題,事情總是一樣樣的做,‘舍近求遠’也未嚐不可!
多倫多、溫哥華、三藩市、紐約、倫敦、悉尼,這六個城市是這個時代海外華人最多的城市,這些地方都已經有現代報社的辦事處及新聞采編部。
所以,若是《現代日報》想要在這些地方發行,相當於已經有了個底子,問題不是很大。
.......
三月初。
媒體曝出:寰宇電影在清水灣斥巨資1050萬港幣,購買了一幅麵積高達72萬平方尺的土地,欲打造‘寰宇影城’。
1000萬港幣買一幅地,對一家地產公司來說,也是個很大一筆的交易;如果對一個電影公司來說,那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以1970年的香江票房為例,票房達到100萬港幣,就能排進前十;而一部電影的票房達到一百萬港幣,去掉院線分成、製作成本,獲利也不過20多萬港幣。
按照邵氏影業的年製作數量,一年製作20多部,獲利也不過五六百萬,這還得每部電影都取得成功;當然了,邵氏還擁有院線,自然相當於賺雙份的錢。
不過,部部電影都獲得成功,顯然也是不可能的。
僅僅是1000萬港幣的買地費,就對一家電影公司是如此大的負擔,那高昂的建築費呢?
所以,所有人都認為是林榮亨是‘太有錢了,沒地方花’。
大家可以不看好寰宇電影——沒有實力達到邵氏電影的規模,但絕不會認為邵老六的財力比林榮亨強。
....
寰宇電影會議室裏。
林榮亨召集陳漢生、周昌盛、黎星等高管開會,林榮亨的眼前擺著一副地圖。
指著地圖上圈好的地皮,林榮亨說道:“這塊地皮我們把他一分為二,北邊這一塊用作影棚、行政大樓等建築,南邊這塊地皮用作建設仿古建築、酒店.....當然了,當前首要的任務是北邊的建設.....我們可以一邊拍片,一邊大興土木。”
倘若寰宇影城僅僅用來拍片,那成本都很難收迴,畢竟仿古建築這些投資太大,而香江電影一向是製作粗糙,票房的上限在哪裏,怎麽可能向後世橫店影城那樣投資。
所以,林榮亨打算修建一個可以收門票的‘微型橫店影視城’,反正香江人也沒有見過世麵市麵,真要建成了,大家隻會驚唿‘規模龐大的寰宇影城’。
到時候,寰宇影城甚至會成為整個海外華人來港旅遊的景點,畢竟這裏有秦王宮、唐朝宮苑、明清宮苑、長城、古城牆這些舶來品。
林榮亨對寰宇影城的建設,可謂心中有一個初步的腹案,因為自己即去邵氏影城考察過,前世又去橫店影城旅遊過。
總體規劃已經為周昌盛、黎星等人指明了,接下來就是尋找則師,按照林榮亨的思路繪出藍圖,然後再開山平整。
陳漢生說道:“上半年電影公司這邊怕是拿不出資金出來了!”
上半年,寰宇公司投資了四部電影,總投資足足200萬港幣,而且公司還要招兵買馬,確實資金緊張。
林榮亨點頭說道:“無妨,我這次足足貸款了2000萬港幣,除去買地1050萬港幣,餘下的資金完全可以支撐這個項目一年多。慢慢來吧,我也不急!”
最好在1976年竣工,屆時石油危機結束,香江的經濟騰飛,市民自然就有錢來這裏寰宇影城參觀了。
而周昌盛和黎星,此時也專心的建設這個龐大的工程,信心十足;信心的來源自然是老板背後的財團,以及老板的個人能力。
看似龐大的工程,總投資也不過是和星河中心差不多;當然了,兩者的工期就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