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道,“既是讓寶姐姐理家,自然由寶姐姐決斷。”元春頷首。
元春、寶玉又陪著寶釵,先去見了賈母、王夫人和邢夫人。之後,寶釵讓總管賴大和諸管事,召集榮府上下所有丫鬟、婆子和家丁,丫鬟、婆子以賴嬤嬤居首,她是榮府總管賴大、寧府總管賴二之母,賈府的老人,家丁以焦大居首,分列左右。
寶釵雖還是半大姑娘,身量不高,端容肅立,卻也有無形氣場,沉厚端凝,使滿場眾人,漸漸屏息靜聲。寶釵道,“今日,我以榮府當家的身份,和榮府所有家丁、丫鬟、婆子立約:家丁非奴,丫鬟非婢。”
隨後,寶釵詳細解釋了此約,以及當下在榮府中如何施行。
其一,所有家丁、丫鬟、婆子,發還身契,由榮府去消了奴籍。
其二,所有家丁、丫鬟和婆子,都是受雇於榮府,和榮府另立契約為證。
其三,受雇契約不得簽下十年以上長約,若是自小便進了榮府,吃住教養皆由榮府所出,那最多簽約至二十歲,二十之後,去留任意。
其四,若是到了四十,仍然未曾離開榮府,榮府為其養老送終。
寶釵語聲未落,已是滿場嘩然。榮府對丫鬟,向來寬厚,受寵的,比別家庶出小姐還嬌貴些,譬如鴛鴦,說一句我是老太太房裏的,哪個敢不尊重,譬如晴雯,雖是丫鬟,卻不必做粗重之事,才能養出兩支長指甲。
便是那些自幼被父母賣入榮府,簽下死契的,若是日後來討還許人,也會還了身契,還送幾兩銀子。這其實與寶釵所要立約,差別不大。再如那些婆子,終身不出榮府,難道榮府不是本來就在給她們養老?
從實際上看,寶釵此約,改變並不大,但之前榮府這般做,隻是主子念著情分的恩賞,而寶釵卻要先廢了主奴之別,再平等立下東家和西家的雇傭之約,在名分上、在心理上,實為巨大衝擊。
薛姨媽已是手足無措,隻道寶釵闖下大禍,怕是要失了賈府這門親戚,卻又向來隻有被寶釵勸,沒有自己勸動寶釵的,隻能幹著急。王夫人驚得說不出話來,往日看寶釵是極好的,今日卻覺得再不能知。邢夫人事不關己,隻是念叨些荒唐、胡鬧的話。
幸而,寶玉對賈母道,“我讚成寶姐姐此議。”元春一樣讚同。探春、鳳姐附和,鳳姐給王夫人分說,說這和榮府往日行事並無差別。
黛玉卻說此議極好,本就該當如此,全無平日裏,弱不勝風、纖敏嫻靜的樣子,其意興飛揚、欣喜不自禁,倒和寶釵相仿佛。
薛姨媽、王夫人等人,雖在此時,見了黛玉模樣,也不免驚詫。她們哪裏知曉,黛玉珍視自身性靈,自然不忍戕害他人性靈,見人能自在唿吸,樂見其成,原沒什麽奇怪的。雖在紛亂中,寶釵也不忘向黛玉頷首致意,道,原知妹妹的品格。
賈母不愧為一個功勳侯府,在鼎盛時所出的千金,其英豪闊量,怕是還在今日的史湘雲之上。看遍諸人,雜音漸消,賈母對寶釵道,“都說寶姑娘是極好的,我們家幾個姑娘,竟沒一個比得上。往日,我心裏也是明白的,隻是總有些不願認,今日見了,才讓人再無二話。
大姑娘、寶玉和鳳丫頭讓寶姑娘理家,當日我和太太都是許了的,今日也斷不會反悔。既然讓寶姑娘理家,自然由寶姑娘一言而決,誰若不服,隻管找我。”
賈母人望,又自不同,一動而百動,王夫人、邢夫人等都改了顏色,從管事到丫鬟,人心為之一變,知道此事已經定下,想頭又是不同,各自在交頭接耳、滿腹心思中散去。
諸人散了後,鳳姐又給王夫人說了另一番道理。榮府中,賈母強勢,王夫人因故不被賈政所喜,不得管家,史、王分離原是尷尬事,王熙鳳姓王卻又得賈母看重,理家時就多有艱難處。
如今,寶玉先是讓王夫人認下史湘雲為幹女兒,寶釵又大鬧一場,偏得了賈母青眼,此時正是彌合嫌隙,皆大歡喜的大好時機。王夫人作為榮府中,王氏一係領頭人,隻能支持寶釵而不能扯後腿,明白要支持,不明白也要支持。於是,王夫人心思大改。
寶玉帶著探春,陪寶釵發還了家丁、丫鬟和婆子們的身契,由賈璉去銷了奴籍。又陪著寶釵和眾家丁、丫鬟和婆子們一一重定了契約,另給所有需要養老的婆子老人們,登記造冊,定下月錢、年節分例。
寶釵見了家下人的酸苦,更覺滿府榮華之中,貧苦事知之不易,又定下更多細則。其一,不再買賣丫鬟、小廝,即便賣者是其生身父母,隻和丫鬟、小廝本人立下契約,其父母不得代領、預支月例;其二,不雇傭十歲以下的丫鬟、小廝。
寶釵將此約定為《薛氏家丁庭訓》,薛、榮二府奉行。寧府的秦可卿聽聞此事,請了寶玉和寶釵,說寧府本由鳳姐協管,榮府將鳳姐之事交由寶釵,那寧府之事,寶釵也不能拋開了。於是,寶釵又在寧府中重演舊事,賈、薛二氏三府都奉行《薛氏家丁庭訓》。
鴛鴦來迴,說是寶姑娘請寶玉到賈母房中。寶玉到時,除了賈母、寶釵,還有王夫人、邢夫人和元春,另有薛姨媽在堂中。
寶釵對諸人道,“先前多有以小利,籠絡家丁、丫鬟,攪擾府中之事,在此向老太太、太太、大太太和大姑娘、寶兄弟賠罪。”說著,寶釵拉著薛姨媽就要在堂中跪下。
寶玉和王夫人忙攔住了,一個扶起寶釵,一個扶起薛姨媽。賈母急著站起,連聲寶姑娘寶姑娘,請寶釵坐了,才自迴坐下。眾人見寶釵近日風頭正盛,卻無驕狂之態,修身之苛,一如平日,心下歎服。
寶玉尋思著,要給林府也購置一些田畝,就和鳳姐一齊來找黛玉,正巧寶釵也在。寶玉瞧著黛玉的神態,打趣道,“林妹妹如今,似乎不再疑寶姐姐為人了?”
元春、寶玉又陪著寶釵,先去見了賈母、王夫人和邢夫人。之後,寶釵讓總管賴大和諸管事,召集榮府上下所有丫鬟、婆子和家丁,丫鬟、婆子以賴嬤嬤居首,她是榮府總管賴大、寧府總管賴二之母,賈府的老人,家丁以焦大居首,分列左右。
寶釵雖還是半大姑娘,身量不高,端容肅立,卻也有無形氣場,沉厚端凝,使滿場眾人,漸漸屏息靜聲。寶釵道,“今日,我以榮府當家的身份,和榮府所有家丁、丫鬟、婆子立約:家丁非奴,丫鬟非婢。”
隨後,寶釵詳細解釋了此約,以及當下在榮府中如何施行。
其一,所有家丁、丫鬟、婆子,發還身契,由榮府去消了奴籍。
其二,所有家丁、丫鬟和婆子,都是受雇於榮府,和榮府另立契約為證。
其三,受雇契約不得簽下十年以上長約,若是自小便進了榮府,吃住教養皆由榮府所出,那最多簽約至二十歲,二十之後,去留任意。
其四,若是到了四十,仍然未曾離開榮府,榮府為其養老送終。
寶釵語聲未落,已是滿場嘩然。榮府對丫鬟,向來寬厚,受寵的,比別家庶出小姐還嬌貴些,譬如鴛鴦,說一句我是老太太房裏的,哪個敢不尊重,譬如晴雯,雖是丫鬟,卻不必做粗重之事,才能養出兩支長指甲。
便是那些自幼被父母賣入榮府,簽下死契的,若是日後來討還許人,也會還了身契,還送幾兩銀子。這其實與寶釵所要立約,差別不大。再如那些婆子,終身不出榮府,難道榮府不是本來就在給她們養老?
從實際上看,寶釵此約,改變並不大,但之前榮府這般做,隻是主子念著情分的恩賞,而寶釵卻要先廢了主奴之別,再平等立下東家和西家的雇傭之約,在名分上、在心理上,實為巨大衝擊。
薛姨媽已是手足無措,隻道寶釵闖下大禍,怕是要失了賈府這門親戚,卻又向來隻有被寶釵勸,沒有自己勸動寶釵的,隻能幹著急。王夫人驚得說不出話來,往日看寶釵是極好的,今日卻覺得再不能知。邢夫人事不關己,隻是念叨些荒唐、胡鬧的話。
幸而,寶玉對賈母道,“我讚成寶姐姐此議。”元春一樣讚同。探春、鳳姐附和,鳳姐給王夫人分說,說這和榮府往日行事並無差別。
黛玉卻說此議極好,本就該當如此,全無平日裏,弱不勝風、纖敏嫻靜的樣子,其意興飛揚、欣喜不自禁,倒和寶釵相仿佛。
薛姨媽、王夫人等人,雖在此時,見了黛玉模樣,也不免驚詫。她們哪裏知曉,黛玉珍視自身性靈,自然不忍戕害他人性靈,見人能自在唿吸,樂見其成,原沒什麽奇怪的。雖在紛亂中,寶釵也不忘向黛玉頷首致意,道,原知妹妹的品格。
賈母不愧為一個功勳侯府,在鼎盛時所出的千金,其英豪闊量,怕是還在今日的史湘雲之上。看遍諸人,雜音漸消,賈母對寶釵道,“都說寶姑娘是極好的,我們家幾個姑娘,竟沒一個比得上。往日,我心裏也是明白的,隻是總有些不願認,今日見了,才讓人再無二話。
大姑娘、寶玉和鳳丫頭讓寶姑娘理家,當日我和太太都是許了的,今日也斷不會反悔。既然讓寶姑娘理家,自然由寶姑娘一言而決,誰若不服,隻管找我。”
賈母人望,又自不同,一動而百動,王夫人、邢夫人等都改了顏色,從管事到丫鬟,人心為之一變,知道此事已經定下,想頭又是不同,各自在交頭接耳、滿腹心思中散去。
諸人散了後,鳳姐又給王夫人說了另一番道理。榮府中,賈母強勢,王夫人因故不被賈政所喜,不得管家,史、王分離原是尷尬事,王熙鳳姓王卻又得賈母看重,理家時就多有艱難處。
如今,寶玉先是讓王夫人認下史湘雲為幹女兒,寶釵又大鬧一場,偏得了賈母青眼,此時正是彌合嫌隙,皆大歡喜的大好時機。王夫人作為榮府中,王氏一係領頭人,隻能支持寶釵而不能扯後腿,明白要支持,不明白也要支持。於是,王夫人心思大改。
寶玉帶著探春,陪寶釵發還了家丁、丫鬟和婆子們的身契,由賈璉去銷了奴籍。又陪著寶釵和眾家丁、丫鬟和婆子們一一重定了契約,另給所有需要養老的婆子老人們,登記造冊,定下月錢、年節分例。
寶釵見了家下人的酸苦,更覺滿府榮華之中,貧苦事知之不易,又定下更多細則。其一,不再買賣丫鬟、小廝,即便賣者是其生身父母,隻和丫鬟、小廝本人立下契約,其父母不得代領、預支月例;其二,不雇傭十歲以下的丫鬟、小廝。
寶釵將此約定為《薛氏家丁庭訓》,薛、榮二府奉行。寧府的秦可卿聽聞此事,請了寶玉和寶釵,說寧府本由鳳姐協管,榮府將鳳姐之事交由寶釵,那寧府之事,寶釵也不能拋開了。於是,寶釵又在寧府中重演舊事,賈、薛二氏三府都奉行《薛氏家丁庭訓》。
鴛鴦來迴,說是寶姑娘請寶玉到賈母房中。寶玉到時,除了賈母、寶釵,還有王夫人、邢夫人和元春,另有薛姨媽在堂中。
寶釵對諸人道,“先前多有以小利,籠絡家丁、丫鬟,攪擾府中之事,在此向老太太、太太、大太太和大姑娘、寶兄弟賠罪。”說著,寶釵拉著薛姨媽就要在堂中跪下。
寶玉和王夫人忙攔住了,一個扶起寶釵,一個扶起薛姨媽。賈母急著站起,連聲寶姑娘寶姑娘,請寶釵坐了,才自迴坐下。眾人見寶釵近日風頭正盛,卻無驕狂之態,修身之苛,一如平日,心下歎服。
寶玉尋思著,要給林府也購置一些田畝,就和鳳姐一齊來找黛玉,正巧寶釵也在。寶玉瞧著黛玉的神態,打趣道,“林妹妹如今,似乎不再疑寶姐姐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