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氏族學,由賈氏一位年高有德的代字輩,名喚賈代儒的掌管。寶玉往代儒處去,吃了兩口茶,從茜雪手中接過一疊紙,遞給代儒。

    代儒細細看了,方道,“前番送來的半本論語,大抵是講進學的,還覺著不過是老生常談,也沒說學什麽。今日這半本是說學什麽的,學仁政,可自七朝以來,儒學有講孝的,講禮的,講義的,講和的,講理的,可就沒有講仁的,這仁到底是怎麽個意思?寶哥兒,簡省地講講?”

    本朝為周,在此之前,除去動亂之年,先後共有七個長久而穩定的朝代,再往前就於史不可考了。從這七個朝代往下,沒有孔子,沒有孟子,沒有兩漢經學,自然也沒有心學理學,可是同樣發展出儒學,而且主要內容都有,同樣是發端講孝,治國講禮,形而上的說教講理,形而下的苟且講和,有相似的世態,自然能發展出相似的工具。

    寶玉想也不想,道,“仁者,全德之名。”寶玉的聲音,讓代儒聽了,自然而然知道他說的是真話,至少是他所知所想中的實情,這是《諸子門徒》儒家一係入門以後自然就能掌握的能力,心口合一,在心口合一狀態下同樣無法撒謊。

    代儒一怔,不自覺放低了聲音,同時思量更深,“全德包括禮?”

    “不包括。”

    “嗯,那麽……嗯?”賈代儒豁然抬頭,渾濁的眼中透出截然不同的鋒芒。

    寶玉咽了口唾沫,心道老儒就是不好忽悠,不好忽悠才有價值,“全德不包括禮,自然也不包括以禮治國。”

    寶玉看看代儒神色,又多了幾分把握,“以禮治國平天下,不過癡夢囈語,其實儒學和禮沒什麽關係,禮不是全德之一,和仁自然沒關係。

    其實孝也不一定和儒學有關係,隻要有男女婚嫁,生兒育女,聚族而居,從而形成孝是很自然的,因而是孝在儒先,不是儒有孝的內容,然後大力發揚之,而是自然就有孝,然後儒學為了立穩腳跟,吸納它,利用它。”

    代儒,“是這個理,本朝以孝治天下,隻這天下庶民,有幾個能進了學,念了書,知道孝字怎麽寫?可難不成他們就不知孝順父母?笑話!便是我們這樣人家,哥兒們都能進學,又有幾個正經念過書?可再便胡作非為,無法無天,掉底兒不孝的,竟也是一個沒有,這難不成也是讀經讀出來的?哈”

    代儒說著笑了,寶玉也笑,代儒一拍大腿,“這話要當著你父親,怕是要招來一頓打,隻我看寶哥兒是個能進學的,也該講個臨文無諱。”

    “雖然不怕打,可還是謝老師。海外有異族,不是父母精血,懷胎十月而生,而是都從湖水中來,沒有雙親,都是兄弟姐妹,怕是沒有孝吧?但他們隻要不是畜生,必有可稱賢之處,所有可稱賢之處,合為全德,便是仁。”

    “那這異族之仁,和我們之仁?”

    “一般無二。”

    “可一者有孝,一者無孝?”

    “有孝心,有孝行,非出自孝之名,而出自別處,這別處卻是一樣的,仁自也一般無二。”

    “什麽出處?”

    “自性,成其自性即謂仁。”

    轉了出來,卻不迴賈母處,而是往李嬤嬤處來。李嬤嬤是寶玉乳母,本是極親近的,見寶玉雖是不吃她的奶了,可總也不忘,得空兒就轉過來看看,又總是一般地尊重她,不拿下人看待,自是極高興的。

    李嬤嬤強留著吃了茶,並一盤子紅棱雞頭,見寶玉對家下吃的也不嫌棄,心裏樂得化了,到底是知道分寸的,吃過一迴就放了寶玉出來。

    迴到賈母處,寶玉央了老太太讓秦鍾入族學,這本是小事,又聽是寧國府上蓉大奶奶的弟弟,自是沒有不允的。寶玉就打發李嬤嬤的親子,名喚李貴的隨身小廝,去那邊府裏迴了蓉大奶奶。

    進了碧紗櫥,讓晴雯命婆子們去備洗澡水,又叫過襲人來,悄聲叮囑,“姐姐你去多備一些糕點茶水,少說十人份,不拘是什麽,吃得飽要緊,莫聲張,避開婆子們,若是見人問起,就說我們一起吃了。”

    襲人應了,又道,“你去看看李嬤嬤倒罷,可盡亂吃東西,老太太疼你,這裏什麽沒有?茜雪也是,總不攔著你。仔細吃壞了肚子,姐妹們一個都別想跑,全要落不是,便是為了我們,也該珍重些。”

    “哪那麽嬌貴,那是菱角,我以前就常吃的。再說了,你倒是會攔著,你一攔,媽媽們老眼昏花,心思卻細,更該看你不順眼了。”

    “又胡謅,你幾時吃過婆子們吃的東西。”

    待晴雯迴來,茜雪去找了麝月,四女守在碧紗櫥外。寶玉解開束發嵌寶紫金冠,摘下二龍搶珠金抹額,鬆開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脫去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蹬掉青緞粉底小朝靴,然後沒有繼續脫,更沒有進浴桶,反而穿上了練功服並布鞋。

    整裝完畢,心中一動,虛空中出現一個光點,向下延伸,拉成一條光線。光線兩端又各自向左右延伸,之後轉折,上端往下,下端往上,恰好接縫,形成一道光門。寶玉伸手一推,尚未碰觸,門扉已無聲消融,一步跨出,已是阿塔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劍斬破萬法之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噶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噶狗並收藏一劍斬破萬法之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