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去哪都是旅遊旺季,四方街的人群摩肩擦踵,沒走幾條街兩人都覺得累了,除了興奮的筱雨,她對任何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包括牆角那隻慵懶的貓,坐河邊拉胡琴的老大爺,酒吧裏震耳欲聾的音樂,大街上晃蕩的各式人群。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走在麗江的青石板小巷裏,葉姍格外的想方林,腦海裏總是不由自主的冒出如若兩人一起呆這古鎮上的甜蜜場景。方林在微信裏說:“有機會,我們一定一起出遊,不管去哪,隻要和你一起就行。”葉姍把它當做一個承諾,記在了心間。
她分享了很多照片給他,有四方街標誌性的大風車,有站河邊柳樹下眺望的自己,有坐古老門檻上冥思的自己,有在青石板路迴頭嫣然一笑的自己……
方林坐在正在裝修的房子裏,一邊欣賞照片,一邊監督工人們作業,青蓮打電話來,說晚飯做好了:“二哥,你迴來吃飯吧,今天做了你最愛吃的紅燒魚。”
那一刻,方林覺得自己幸福極了,對青蓮不再有內疚,他覺得,是老天對他的眷顧,才會讓她認識了葉姍。
葉姍他們在麗江隻呆了兩天,人太多,商業氣息太濃,仿佛失去了該有的那種寧靜。多了份喧囂和繁榮,卻少了份安逸和平和。
她們都想離開了,筱雨說:“媽媽,為什麽這裏這麽多的人,連上廁所也排隊,我不喜歡了。”
餘燕說:“姍姐你才做完手術,不能長時間爬山,不然附近的老君山和千龜山倒是不錯的選擇。”
“燕子,原計劃的香格裏拉就不去了吧,估計和這差不多的人滿為患,不是看景而是看人了。”
“去古鎮,還是安靜些的好。”
葉姍眼前又浮現出和方林手牽手步行在一個無人的古鎮街道的畫麵,她為自己的天馬行空汗顏,心裏默默的安慰自己:“幸虧沒人知道。”
“燕子,你去的地方多,要不你想想,有哪個地方人少,地方又不錯的?”
“姍姐,其實,有個地方真的很不錯,可是我已經有三年沒去了,有時候不去想它,可總是魂牽夢縈。”
餘燕的眼神又變得朦朧而空洞,悠悠的歎了口氣:
“那裏,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葉姍心裏一驚:“你說的是黑井古鎮?那個你連續去過六年的地方?你不是曾發誓說過,以後再也不會去了嗎?”
“可是,現在我想去看看它了,姍姐,我們下一站,就去那吧。”
黑井古鎮離麗江挺遠,她們邊走邊玩,途經劍川縣、洱源縣,傍晚到達大理。
大理自古即以“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的風花雪月四景著稱,到古城的時候,太陽正在緩緩落下,夕陽中的古城呈現出歲月的厚重感,她們立馬決定在大理呆上一晚。
當夜幕悄悄降臨,閑步在人民路,路上有些俄羅斯的街頭藝人,聽著最原始的唿麥,即使在遊客擁擠的地方都可以讓心靈瞬間安靜……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筱雨見異思遷的又愛上了大理,葉姍她們不想再逗留,就在古鎮裏逛了逛,景區實在不想去排隊,人擠人,在中午的時候,就出發了,往黑井進發。
一路飛奔,在楚雄州下高速,進入祿豐縣境內,路況變得差起來,冷不丁路麵會冒出個大坑來,必須小心翼翼。但沿途的風光卻越來越美,再也沒有了喧鬧的人群,沒有了川流不息的車輛,偶爾能在田間看到勞作的人們,還有成群結隊的雞鴨在路上閑庭信步。
黑井古鎮位於雲南恐龍之鄉祿豐縣,自古以來是個產貢鹽的地方。它依山伴江,是個久封於龍川江河穀中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小鎮。是雲南四大古鎮之一。據《黑鹽井誌》記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間,一牛倍肥澤,後失牛,因跡之,至井處,牛舔地出鹽。”為紀念這頭黑牛的功績,遂稱此地為“黑牛鹽井”,後稱“黑井”。這裏民風淳樸,風景秀麗,是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黑井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是祿豐縣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鎮。曆經千年,古鎮風貌依舊,曆史紋脈清晰,特色鮮明。
金沙市離黑井不算遠,但是葉姍還是第一次來,雖然聽餘燕說起過無數遍。
把車停好,須穿過五馬橋才能進得鎮裏,這座橋已經翻新過,餘燕說,幾年前要破舊得多,那時候馬車還可以經過這座橋到鎮子口,如今在橋頭修了幾個大石墩,已是隻能步行。
馬車是黑井的一大特色,一大一小兩匹馬,加一個趕馬人,滴滴答答的在鎮子裏各個角落穿行,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甚是悅耳,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就是為了體驗一把坐馬車的懷舊和愜意。
橋的左邊是一座貞潔牌坊,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了,據說是當年慈禧太後下旨為幾十個女子所立,牌石坊上雕人物,花鳥,圖騰,經曆風吹雨打,有些破敗了。
“姍姐,你說古時候那些女子,是可敬還是可悲?”
葉姍無言以對,她想起了趙誌剛,也想起了方林,她想,如果放在古代,像她這樣心猿意馬的女子,是否都是要侵豬籠?
想到這,她不禁打了個寒顫,古時候的女子是可悲可憐的,她們通常會用一生來償還一個錯誤的選擇,甚至沒有任何機會改正。
筱雨嚷著餓了,餘燕說:“走,我帶你們去吃本地特色菜,鹽焗雞,前麵有一家,特正宗。”
說起這鹽焗雞,還有一段故事,相傳黑井首富武維揚曾經是鹹豐年間的及第狀元,後棄文從商,煮鹽發家,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家裏雇的灶丁、鍋頭也越來越多。雖然武老爺每日過著“煮鹽堆銀勝玉壁”的日子,家裏的鹽工卻難得一沾葷腥。有一日,鹽工們偷了一隻雞,就在熬煮鹵水的鍋邊宰殺煺毛準備烹食,不巧武老爺此時正好進鹽棚來查看,鹽工害怕老爺怪罪他們隻顧偷嘴,不顧幹活,急忙把已經褪淨的雞用錫箔一包,塞進了滾熱的鹽鍋之中。等武老爺走後,大家把錫箔包著的雞從熱騰騰的鹽堆裏扒拉出來,驚奇的發現雞肉不但被悶熟了,而且噴香撲鼻,鹹味也慢慢的浸入肉中,大家七手八腳撕開雞肉一嚐,不鹹不淡剛剛好。從此,鹽焗雞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並逐漸發展出鹽焗肝、鹽焗肉等,現在做鹽焗雞,依然延續古法,先將一大鍋粗鹽炒熱,再把整隻雞褪淨包上錫紙塞入鍋中燜燒,個把小時以後,色澤金黃、外焦裏嫩的鹽焗雞就出鍋了,咬上一口,齒頰留芳,非要吃到肚子滾圓才肯罷手。
筱雨一邊吃一邊聽餘燕講故事,津津有味,到最後連筷子也不用了,用手抱著雞肉啃,她說,這太好吃了,走的時候一定要給爸爸帶一隻迴去。
葉姍有些感傷,趙誌剛平時並不怎麽管筱雨,可她依然對他有著濃濃的感情,這或許隻能用血濃於水來解釋吧?
晚上下榻武家大院,在去武家大院的路上,會經過很多古宅民房,餘燕的腳步有些匆忙,似乎不想在路上多停留。
途中,和一中年婦人擦肩而過,她有些遲疑,走過幾步又迴頭,最後終於忍不住打招唿:
“是餘燕嗎?好多年不見了,你是迴來看振宇他媽媽的嗎?”
餘燕有些尷尬:“二嬸,我這次是帶朋友過來玩玩。你知道的,我和朱振宇他……”
被稱作二嬸的女人和藹的上前拉著餘燕的手:“是小宇那孩子糊塗,不懂得珍惜你,多好的姑娘啊。”
餘燕被她說得也有些傷感起來,她笑:“二嬸,快別這麽說,這都是緣分,強求不得的。我會在黑井呆幾天,有空來看你。”
二嬸卻沒有離開的意思,她說:“燕妮子,你得空去看看大娘吧,最近大爹重病,才去世沒多久,大娘傷心著呢,她一直都那麽喜歡你的,老是在我麵前念叨你。”她口裏的大爹大娘是朱振宇的父母,鄉下人習慣跟著晚一輩稱唿,以示尊重,當年,她和朱振宇結婚,在這古鎮上大擺筵席,很是風光。
餘燕聽到這消息,鼻頭一酸,眼淚忍不住嘩嘩的掉了下來。
朱振宇的父親在鎮文化館工作,喜歡研究古文化,是那個年代上山下鄉留在這鎮上的知青,據說他母親當年在十裏八鄉是出了名的美人,他父親為了她,硬是放棄了返省城上大學的機會,在這古老偏僻的鎮上紮了根,生下了朱振宇和他妹妹朱小旭。
剛結婚那會,她每年都會陪朱振宇迴家住段時間,餘燕性格活潑可愛,嘴又甜,很是討二老喜歡,還和他妹妹小旭成了朋友,小旭非常喜歡這個陽光漂亮的城裏嫂子。
“沒想到,三年不見,他父親竟然不在了。”
葉姍不知道如何安慰她,隻能對她說:“一會我們去看看老人家吧。”
安頓好住下,餘燕讓葉姍帶著筱雨休息,她說她一個人去朱振宇家看看。葉姍也沒堅持,叮囑她早去早迴。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走在麗江的青石板小巷裏,葉姍格外的想方林,腦海裏總是不由自主的冒出如若兩人一起呆這古鎮上的甜蜜場景。方林在微信裏說:“有機會,我們一定一起出遊,不管去哪,隻要和你一起就行。”葉姍把它當做一個承諾,記在了心間。
她分享了很多照片給他,有四方街標誌性的大風車,有站河邊柳樹下眺望的自己,有坐古老門檻上冥思的自己,有在青石板路迴頭嫣然一笑的自己……
方林坐在正在裝修的房子裏,一邊欣賞照片,一邊監督工人們作業,青蓮打電話來,說晚飯做好了:“二哥,你迴來吃飯吧,今天做了你最愛吃的紅燒魚。”
那一刻,方林覺得自己幸福極了,對青蓮不再有內疚,他覺得,是老天對他的眷顧,才會讓她認識了葉姍。
葉姍他們在麗江隻呆了兩天,人太多,商業氣息太濃,仿佛失去了該有的那種寧靜。多了份喧囂和繁榮,卻少了份安逸和平和。
她們都想離開了,筱雨說:“媽媽,為什麽這裏這麽多的人,連上廁所也排隊,我不喜歡了。”
餘燕說:“姍姐你才做完手術,不能長時間爬山,不然附近的老君山和千龜山倒是不錯的選擇。”
“燕子,原計劃的香格裏拉就不去了吧,估計和這差不多的人滿為患,不是看景而是看人了。”
“去古鎮,還是安靜些的好。”
葉姍眼前又浮現出和方林手牽手步行在一個無人的古鎮街道的畫麵,她為自己的天馬行空汗顏,心裏默默的安慰自己:“幸虧沒人知道。”
“燕子,你去的地方多,要不你想想,有哪個地方人少,地方又不錯的?”
“姍姐,其實,有個地方真的很不錯,可是我已經有三年沒去了,有時候不去想它,可總是魂牽夢縈。”
餘燕的眼神又變得朦朧而空洞,悠悠的歎了口氣:
“那裏,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葉姍心裏一驚:“你說的是黑井古鎮?那個你連續去過六年的地方?你不是曾發誓說過,以後再也不會去了嗎?”
“可是,現在我想去看看它了,姍姐,我們下一站,就去那吧。”
黑井古鎮離麗江挺遠,她們邊走邊玩,途經劍川縣、洱源縣,傍晚到達大理。
大理自古即以“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的風花雪月四景著稱,到古城的時候,太陽正在緩緩落下,夕陽中的古城呈現出歲月的厚重感,她們立馬決定在大理呆上一晚。
當夜幕悄悄降臨,閑步在人民路,路上有些俄羅斯的街頭藝人,聽著最原始的唿麥,即使在遊客擁擠的地方都可以讓心靈瞬間安靜……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筱雨見異思遷的又愛上了大理,葉姍她們不想再逗留,就在古鎮裏逛了逛,景區實在不想去排隊,人擠人,在中午的時候,就出發了,往黑井進發。
一路飛奔,在楚雄州下高速,進入祿豐縣境內,路況變得差起來,冷不丁路麵會冒出個大坑來,必須小心翼翼。但沿途的風光卻越來越美,再也沒有了喧鬧的人群,沒有了川流不息的車輛,偶爾能在田間看到勞作的人們,還有成群結隊的雞鴨在路上閑庭信步。
黑井古鎮位於雲南恐龍之鄉祿豐縣,自古以來是個產貢鹽的地方。它依山伴江,是個久封於龍川江河穀中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小鎮。是雲南四大古鎮之一。據《黑鹽井誌》記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間,一牛倍肥澤,後失牛,因跡之,至井處,牛舔地出鹽。”為紀念這頭黑牛的功績,遂稱此地為“黑牛鹽井”,後稱“黑井”。這裏民風淳樸,風景秀麗,是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黑井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是祿豐縣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鎮。曆經千年,古鎮風貌依舊,曆史紋脈清晰,特色鮮明。
金沙市離黑井不算遠,但是葉姍還是第一次來,雖然聽餘燕說起過無數遍。
把車停好,須穿過五馬橋才能進得鎮裏,這座橋已經翻新過,餘燕說,幾年前要破舊得多,那時候馬車還可以經過這座橋到鎮子口,如今在橋頭修了幾個大石墩,已是隻能步行。
馬車是黑井的一大特色,一大一小兩匹馬,加一個趕馬人,滴滴答答的在鎮子裏各個角落穿行,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甚是悅耳,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就是為了體驗一把坐馬車的懷舊和愜意。
橋的左邊是一座貞潔牌坊,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了,據說是當年慈禧太後下旨為幾十個女子所立,牌石坊上雕人物,花鳥,圖騰,經曆風吹雨打,有些破敗了。
“姍姐,你說古時候那些女子,是可敬還是可悲?”
葉姍無言以對,她想起了趙誌剛,也想起了方林,她想,如果放在古代,像她這樣心猿意馬的女子,是否都是要侵豬籠?
想到這,她不禁打了個寒顫,古時候的女子是可悲可憐的,她們通常會用一生來償還一個錯誤的選擇,甚至沒有任何機會改正。
筱雨嚷著餓了,餘燕說:“走,我帶你們去吃本地特色菜,鹽焗雞,前麵有一家,特正宗。”
說起這鹽焗雞,還有一段故事,相傳黑井首富武維揚曾經是鹹豐年間的及第狀元,後棄文從商,煮鹽發家,隨著生意越做越大,家裏雇的灶丁、鍋頭也越來越多。雖然武老爺每日過著“煮鹽堆銀勝玉壁”的日子,家裏的鹽工卻難得一沾葷腥。有一日,鹽工們偷了一隻雞,就在熬煮鹵水的鍋邊宰殺煺毛準備烹食,不巧武老爺此時正好進鹽棚來查看,鹽工害怕老爺怪罪他們隻顧偷嘴,不顧幹活,急忙把已經褪淨的雞用錫箔一包,塞進了滾熱的鹽鍋之中。等武老爺走後,大家把錫箔包著的雞從熱騰騰的鹽堆裏扒拉出來,驚奇的發現雞肉不但被悶熟了,而且噴香撲鼻,鹹味也慢慢的浸入肉中,大家七手八腳撕開雞肉一嚐,不鹹不淡剛剛好。從此,鹽焗雞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並逐漸發展出鹽焗肝、鹽焗肉等,現在做鹽焗雞,依然延續古法,先將一大鍋粗鹽炒熱,再把整隻雞褪淨包上錫紙塞入鍋中燜燒,個把小時以後,色澤金黃、外焦裏嫩的鹽焗雞就出鍋了,咬上一口,齒頰留芳,非要吃到肚子滾圓才肯罷手。
筱雨一邊吃一邊聽餘燕講故事,津津有味,到最後連筷子也不用了,用手抱著雞肉啃,她說,這太好吃了,走的時候一定要給爸爸帶一隻迴去。
葉姍有些感傷,趙誌剛平時並不怎麽管筱雨,可她依然對他有著濃濃的感情,這或許隻能用血濃於水來解釋吧?
晚上下榻武家大院,在去武家大院的路上,會經過很多古宅民房,餘燕的腳步有些匆忙,似乎不想在路上多停留。
途中,和一中年婦人擦肩而過,她有些遲疑,走過幾步又迴頭,最後終於忍不住打招唿:
“是餘燕嗎?好多年不見了,你是迴來看振宇他媽媽的嗎?”
餘燕有些尷尬:“二嬸,我這次是帶朋友過來玩玩。你知道的,我和朱振宇他……”
被稱作二嬸的女人和藹的上前拉著餘燕的手:“是小宇那孩子糊塗,不懂得珍惜你,多好的姑娘啊。”
餘燕被她說得也有些傷感起來,她笑:“二嬸,快別這麽說,這都是緣分,強求不得的。我會在黑井呆幾天,有空來看你。”
二嬸卻沒有離開的意思,她說:“燕妮子,你得空去看看大娘吧,最近大爹重病,才去世沒多久,大娘傷心著呢,她一直都那麽喜歡你的,老是在我麵前念叨你。”她口裏的大爹大娘是朱振宇的父母,鄉下人習慣跟著晚一輩稱唿,以示尊重,當年,她和朱振宇結婚,在這古鎮上大擺筵席,很是風光。
餘燕聽到這消息,鼻頭一酸,眼淚忍不住嘩嘩的掉了下來。
朱振宇的父親在鎮文化館工作,喜歡研究古文化,是那個年代上山下鄉留在這鎮上的知青,據說他母親當年在十裏八鄉是出了名的美人,他父親為了她,硬是放棄了返省城上大學的機會,在這古老偏僻的鎮上紮了根,生下了朱振宇和他妹妹朱小旭。
剛結婚那會,她每年都會陪朱振宇迴家住段時間,餘燕性格活潑可愛,嘴又甜,很是討二老喜歡,還和他妹妹小旭成了朋友,小旭非常喜歡這個陽光漂亮的城裏嫂子。
“沒想到,三年不見,他父親竟然不在了。”
葉姍不知道如何安慰她,隻能對她說:“一會我們去看看老人家吧。”
安頓好住下,餘燕讓葉姍帶著筱雨休息,她說她一個人去朱振宇家看看。葉姍也沒堅持,叮囑她早去早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