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紅樓]林氏女到皇太後 作者:春困秋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家在別院住到了第十日。
濟北王的承諾確實沒錯,在他離開的第九日,皇帝派來的欽差風雨兼程終於趕到,直接奉旨將鹽運使拿下。林如海這才捧著甄家和盧大人貪墨鹽稅的證據出現在欽差衙門的大堂上,在眾目睽睽之下指證其罪行,兼暗害行刺濟北王並欲嫁禍他頭上之事。
事幹重大,欽差在搜集齊全了證據,不過數日後便欲押解盧大人並甄家三老爺去往京城複命,交由大理寺審理。林如海作為證人,兼揚州巡鹽禦史,被要求隨行入京。同行的還有現任揚州知府等。
林如海走之前,將林老夫人,賈敏並孩子們接迴了林家,派足了人手保護。又有,相比其他地方,如今揚州城裏舊的守軍被調走,隨著欽差一並來的是從山東調往江浙的駐軍,就是為了防止盧大人並甄家早已勾結當地駐軍,因而此次一並換防。
林如海走前,還交代了林薇,將家裏的一應事情安排都交給了她,並囑咐她見機行事,如有不對,立即帶著祖母、母親和弟妹藏起來。經過濟北王一事,如今林如海已十分信任這個女兒了,家裏的大小事情安排,原先林薇隻能插手後院,如今前院在林如海不在之時,林薇也是可以當家的。
迴到巡鹽禦史府,林薇便與祖母、母親、弟妹閉門不出。林莯這一陣子也不曾叫他上學,隻林如海給他布置了功課,囑咐林薇每日督促並檢查。新調任到崗的揚州總兵是個明白人,為了安全起見,將巡鹽禦史府並城中幾個大小官員家門口都調派了人手保護,如此林薇也更安心一些。雖知此時甄家人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肯定無暇找林家報複,但到底小心一些總不是壞事。
林如海離開沒幾日,因守孝在金陵閉門不出,消息滯後的賈家終於得到了揚州城裏翻天地覆,官場大地震的消息。
“老太太”賈母正摟著小孫兒同孫女兒在屋裏子取樂,便見賈赦並賈政急匆匆而來。
守孝兩年,金陵城裏賈家雖不比甄家,卻也算得上地頭蛇,哪怕如今賈代善去了,到底賈府根基在此,倒也沒人敢欺上門,因而兩年的守孝生活十分平靜。此時乍一見賈赦、賈政如此急慌忙色的,賈母還真不知是發生了何事。
“老太太,大事不好,揚州城裏出大事了。濟北王並西寧王世子在揚州城外被人謀害,傳言已葬身江心大火裏了。皇上震怒派了欽差去揚州,抓走了鹽運使,妹夫並揚州知府都隨同進京了。我聽說,妹夫還拿出了甄家與鹽運使勾結的罪證。眼下,可怎麽是好?”
賈母聞言頓時一驚,賈敏是她幼女,如今揚州離金陵不遠,雖在守孝,兩家書信也時有來往,上個月賈敏才送信來說生了女兒,她才打發人送了滿月禮去,這才幾日,怎麽就發生了這樣多的事情。
她一麵憂心林如海如此會不會觸怒甄家,反遭報複。一麵又擔心揚州城中現在女兒獨守著年邁婆婆,和三個年幼兒女,怕是十分艱難,故而忙忙道:“快,快,派了人去。不,不,老大你親自去。去先把敏兒並著孩子們接迴來,女婿若是無事便好,若是有事,我舍了這張老臉也要護主你妹子並幾個孩子。”
賈政張了張口,沒說話。賈赦倒是立刻應下,言即可命人收拾,備馬去揚州。
是以當林薇聽到下人稟報說賈府大舅爺來了,林薇著實愣了一愣,她本以為此時揚州正亂,若是以原著裏賈府人行事來看,此刻隻怕巴不得躲遠一點,倒是沒想到賈赦會在這時候親自趕過來。
林薇心中一暖,笑了一笑,起身命人親自去報於賈敏知道,自己領著人到二門處去迎接大舅舅。
賈赦比之二年前看起來變化不大,隻是蓄起了胡須,看起來從老鮮肉往老臘肉方向在發展了。
一見林薇,賈赦便問道:“圓兒你可還好?你母親,弟弟,妹妹可好?府上一切都還好?下人奴婢可有不服鬧事的?”賈赦是擔心林如海一走,揚州城又亂,賈敏仍在繼續坐雙月子,怕林薇小小年紀管不住家裏,下人作亂。
林薇一麵給賈赦行禮問安,一麵迴答他的話。賈赦一路走進來,見林薇神色尚好,林家下人也都規規矩矩,不慌不亂,到底放心了一些。
林薇又領了賈赦去賈敏,隔了屏風對話,賈赦將賈母的意思說了一迴,賈敏道:“大哥不必憂心,且迴報母親也勿要憂心。我家老爺做事一向有成算,此時也不會有事的。家裏也不用擔心,我們圓兒管家有些日子了,她已是做慣了的,不妨事,也不會出什麽亂子的。金陵家裏大哥、二哥隻守好門戶,孝敬母親,將爹從前留下的話遇事多多斟酌就是了。我這裏,一切都好。”
兩人說了一會兒話,林薇又領賈赦去了給他備的休憩之所,一路風塵仆仆,先讓舅舅好好休息。
賈赦在揚州城一住便是一個多月,期間林如海送了一封信迴來,卻是叫家裏放心,即日返程的意思。信裏並沒有說很多京城裏的事情,賈赦便在揚州城裏直住到林如海迴來了,才啟程返迴金陵。
這一次,林如海對這個大舅子十分滿意和感謝,到底他在京中,雖說安排妥當了,但仍舊還是擔心家裏的,沒有一個成年男人支撐,真有些事情還是不太方便的。中途接到林薇書信言賈赦來了,他倒是放心了好些。
隨著林如海迴來不久,京城裏聖旨發出,邸報也緊跟著到了全國各處,林薇在林如海書房裏見著了,又聽林如海大致與林薇講了一迴事情的經過。
先是說,濟北王在揚州遇刺葬身火海一事傳迴京城,滿朝震驚,皇帝大怒命徹查。順藤摸瓜,派欽差拿了盧大人並甄家三老爺,接著晉王為了脫身,舍棄了甄家,又拖楚王下水,說是他陷害。
楚王自然不想背鍋,且這種好時機,怎麽能不落井下石,順勢就把晉王踩進泥裏,好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呢。
兩王在京城裏鬥得不可開交,朝堂上也吵作一團,各種明箭暗箭,兩方人馬你方唱罷我登場,爆出冷料醜聞無數,把個皇帝氣的是七竅生煙,在朝上都暈過去兩迴。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也是為什麽濟北王非要等上三日才啟程入京的緣故。
因此濟北王在數日後,風塵仆仆帶著重傷狼狽出現在京城裏時,整個京城都沸騰了。緊接著,濟北王爆出被刺殺的原因,原是甄家暗中下藥毒害先太子事發,又聯手曆任鹽運使插手鹽政,貪墨鹽稅,被濟北王湊巧發現,甄家為了掩蓋真相,殺人滅口,派人行刺謀殺濟北王與同行的西寧王世子。幸得濟北王和西寧王世子命大,逃過一劫。濟北王受了重傷仍然匆匆迴京稟報聖上,西寧世子因受驚留在後麵慢慢坐船迴京。
如此種種,甄家自然滿門抄斬。晉王亦牽扯進此事,被廢為庶人,終身圈禁。甄貴妃廢為庶人,賜一丈白綾吊死於冷宮之中。楚王因先前與晉王拚死互鬥,折損了不少人馬,又惹了皇帝厭惡,此時晉王雖是廢了,他自己卻也元氣大傷。
隻一個濟北王,像是一匹黑馬,借著此時機會,不鳴則已,一飛衝天!
林薇聽了咋舌,道:“到底是濟北王,這連環計用得甚妙。三王已廢兩王,餘下皇子尚未成年,並無一戰之力。這儲君之位,到底是囊中物了。”
林如海亦點頭,此事對於林家,總算是個好結果。濟北王登基,林家還能算得半分功,若是晉王當勢,於林家才是禍事。
接下來揚州官場大換血,林如海的巡鹽禦史之位未動,新上任的鹽運使乃是林如海的同年,從前便熟悉,瞧著像是聖上的心腹,但也不能保準。林如海依舊在鹽政上小心謹慎,兢兢業業。
六月傳來消息,聖上身子不大好。受此次晉王事件影響,聖上幾番大受打擊,先太子之死,和寵愛了二三十年的枕邊人相關,皇帝這把年紀了,著實有些受不住。因此自四月份,就一直纏綿病榻,隻不與欲讓外人知道,故一直瞞著。
朝堂又有官員上書請求立太子,在此迴事情中受了“無妄之災”,又立有大功的濟北王自然是不二人選。先隻是三三兩兩的官員上書,到了八月份,大半個朝堂都要求皇帝立太子,實在是底下官員叫晉王和楚王之爭折騰怕了,如今立一個從前不聲不響,沒啥大勢力的小透明濟北王,也算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情了。
開寶十三年十月,濟北王改封吳王,十二月,奉旨祭天,同年底立為太子。
林薇卻沒有時間關注這些了,隻因賈敏又懷孕了。這迴生黛玉賈敏坐的是雙月子,到五月份出了月子,十月份就再次被查出來有孕。
消息確診之後,林薇瞧了一眼父親,林如海原本笑眯眯的瞧著妻子的,被林薇這眼睛一瞧,不知道怎麽的就有些不好意思,伸手摸了摸鼻子。
偏偏林莯這個小鬼沒有眼力勁兒,站在母親身邊,好奇的盯著她的肚子,笑嘻嘻道:“太好了,妹妹才出生,母親就又要給我生弟弟了啊!”
一旁站著的林如海老臉瞬間就紅了一紅,尷尬的幹咳了一聲,繞過了話題。賈敏也臉上露出了些微的羞窘,有幾分不自在。
第二日,林莯就叫苦連天,因為他的課業翻倍了,被林如海親自要求老師加的。林薇很乖覺的在這幾日盡量避開林如海,不去招惹他。
要說賈敏再次有孕,家裏最高興的人是林老夫人,如今她年紀漸漸大了,這些日子又病了,咳嗽斷斷續續的一直都沒能好,如今聽見家裏媳婦坐胎,圓惠師太的話便迴響在眼前,隻覺得這是第二個孫兒來了,因此高興得不得了,把壓箱底兒的好東西都叫丫鬟給賈敏搬來了。
時間很快就進入了天寶十四年,皇帝的病依舊稀稀拉拉的不能痊愈,隔上幾日便要輟朝一迴,三天兩頭便要宣太醫。又有今年仿佛自打開年對於大梁來說便不太順,三四月裏,川蜀一帶春旱,天不下雨,地上農民栽種的糧食眼見就要枯死了。到了六月,兩廣及江浙一帶長江中下遊流域連遭暴雨襲擊,江水大漲,發生好幾次險情。八月,河北河南蝗災,成千上萬畝的土地顆粒無收。
而林家在六月裏再一次迎來喜事,林家的第二個嫡子降生,取名林荀,小名安哥兒。許是賈敏生他年紀已大,加上生完黛玉不足一年便有了他,安哥兒身體算不得好,比之有些弱的姐姐黛玉還不如。三天兩頭便要吃藥,叫賈敏愁白了頭發,林如海也四處打聽擅長兒科的名醫。
不同於林家得子的歡喜,朝堂上日日愁雲慘淡,國庫亦告急。不知哪裏便起了謠言,說皇帝有錯,上天警告。之後謠言越傳越烈,甄貴妃寵冠後宮二十年之事便叫人拿了出來說嘴。又說先太子死得冤,這是不甘心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去了,要開壇做法為他超度才好。
皇帝聽了這些留言,又氣又急,直接就病倒了,一連五日輟朝。到了八月蝗災過後,皇帝不得不下了罪己詔,昭告天下。誰知這年冬天,全國大範圍降雪,有些地方還險些鬧出民變,流言跟著升級,說上蒼警告,要皇帝遜位。
開寶十五年春天,皇帝禪位,太子登基,改元宏興。
皇帝登基一個月後,林如海上折子丁憂。林老夫人在喜迎了次孫誕生後,心滿意足,強撐了多年的精神一放鬆,身體立刻就垮了。於開寶十五年的一個春日裏安靜的去了。
林如海待新上任的巡鹽禦史前來交接之後,舉家迴蘇州守孝。
而這一年的春末,早已出孝的賈家闔家迴京。林薇聞言在心中默默一歎,他們到底還是沒能經得住誘惑,放棄了林薇假傳的賈代善遺命“十年不出金陵”。此時賈家雖不是原著中那般的賈家,未來經這一變化迴到了原點,賈家日後的命運,林薇也說不清了。
至於原因,數月之後林薇也聽說了。原是林家之故,在甄家倒台前,賈家也狠狠被甄家的羞辱過幾迴。幸而賈家老夫人史氏沉得住氣,死死撐住了。後來,甄家倒了,新上任的金陵知府是寒門出身,最見不得賈家這般坐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坐吃等死的勳貴之家,在賈家底下奴才幾迴與別家衝突下,都是偏向其他人的。任賈家好話,送禮,都不吃這一套,反而羞辱了賈政一迴,把個史太君氣的不行。到底賈史王薛這時候也不是好惹的,後來這知府雖被降職調走,但到底給賈家諸人尤其是史太君心裏留了一根刺,守孝一結束,又聞新皇登基,便舉家重返京城了。
林薇聽聞,亦隻能深深歎息。
濟北王的承諾確實沒錯,在他離開的第九日,皇帝派來的欽差風雨兼程終於趕到,直接奉旨將鹽運使拿下。林如海這才捧著甄家和盧大人貪墨鹽稅的證據出現在欽差衙門的大堂上,在眾目睽睽之下指證其罪行,兼暗害行刺濟北王並欲嫁禍他頭上之事。
事幹重大,欽差在搜集齊全了證據,不過數日後便欲押解盧大人並甄家三老爺去往京城複命,交由大理寺審理。林如海作為證人,兼揚州巡鹽禦史,被要求隨行入京。同行的還有現任揚州知府等。
林如海走之前,將林老夫人,賈敏並孩子們接迴了林家,派足了人手保護。又有,相比其他地方,如今揚州城裏舊的守軍被調走,隨著欽差一並來的是從山東調往江浙的駐軍,就是為了防止盧大人並甄家早已勾結當地駐軍,因而此次一並換防。
林如海走前,還交代了林薇,將家裏的一應事情安排都交給了她,並囑咐她見機行事,如有不對,立即帶著祖母、母親和弟妹藏起來。經過濟北王一事,如今林如海已十分信任這個女兒了,家裏的大小事情安排,原先林薇隻能插手後院,如今前院在林如海不在之時,林薇也是可以當家的。
迴到巡鹽禦史府,林薇便與祖母、母親、弟妹閉門不出。林莯這一陣子也不曾叫他上學,隻林如海給他布置了功課,囑咐林薇每日督促並檢查。新調任到崗的揚州總兵是個明白人,為了安全起見,將巡鹽禦史府並城中幾個大小官員家門口都調派了人手保護,如此林薇也更安心一些。雖知此時甄家人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肯定無暇找林家報複,但到底小心一些總不是壞事。
林如海離開沒幾日,因守孝在金陵閉門不出,消息滯後的賈家終於得到了揚州城裏翻天地覆,官場大地震的消息。
“老太太”賈母正摟著小孫兒同孫女兒在屋裏子取樂,便見賈赦並賈政急匆匆而來。
守孝兩年,金陵城裏賈家雖不比甄家,卻也算得上地頭蛇,哪怕如今賈代善去了,到底賈府根基在此,倒也沒人敢欺上門,因而兩年的守孝生活十分平靜。此時乍一見賈赦、賈政如此急慌忙色的,賈母還真不知是發生了何事。
“老太太,大事不好,揚州城裏出大事了。濟北王並西寧王世子在揚州城外被人謀害,傳言已葬身江心大火裏了。皇上震怒派了欽差去揚州,抓走了鹽運使,妹夫並揚州知府都隨同進京了。我聽說,妹夫還拿出了甄家與鹽運使勾結的罪證。眼下,可怎麽是好?”
賈母聞言頓時一驚,賈敏是她幼女,如今揚州離金陵不遠,雖在守孝,兩家書信也時有來往,上個月賈敏才送信來說生了女兒,她才打發人送了滿月禮去,這才幾日,怎麽就發生了這樣多的事情。
她一麵憂心林如海如此會不會觸怒甄家,反遭報複。一麵又擔心揚州城中現在女兒獨守著年邁婆婆,和三個年幼兒女,怕是十分艱難,故而忙忙道:“快,快,派了人去。不,不,老大你親自去。去先把敏兒並著孩子們接迴來,女婿若是無事便好,若是有事,我舍了這張老臉也要護主你妹子並幾個孩子。”
賈政張了張口,沒說話。賈赦倒是立刻應下,言即可命人收拾,備馬去揚州。
是以當林薇聽到下人稟報說賈府大舅爺來了,林薇著實愣了一愣,她本以為此時揚州正亂,若是以原著裏賈府人行事來看,此刻隻怕巴不得躲遠一點,倒是沒想到賈赦會在這時候親自趕過來。
林薇心中一暖,笑了一笑,起身命人親自去報於賈敏知道,自己領著人到二門處去迎接大舅舅。
賈赦比之二年前看起來變化不大,隻是蓄起了胡須,看起來從老鮮肉往老臘肉方向在發展了。
一見林薇,賈赦便問道:“圓兒你可還好?你母親,弟弟,妹妹可好?府上一切都還好?下人奴婢可有不服鬧事的?”賈赦是擔心林如海一走,揚州城又亂,賈敏仍在繼續坐雙月子,怕林薇小小年紀管不住家裏,下人作亂。
林薇一麵給賈赦行禮問安,一麵迴答他的話。賈赦一路走進來,見林薇神色尚好,林家下人也都規規矩矩,不慌不亂,到底放心了一些。
林薇又領了賈赦去賈敏,隔了屏風對話,賈赦將賈母的意思說了一迴,賈敏道:“大哥不必憂心,且迴報母親也勿要憂心。我家老爺做事一向有成算,此時也不會有事的。家裏也不用擔心,我們圓兒管家有些日子了,她已是做慣了的,不妨事,也不會出什麽亂子的。金陵家裏大哥、二哥隻守好門戶,孝敬母親,將爹從前留下的話遇事多多斟酌就是了。我這裏,一切都好。”
兩人說了一會兒話,林薇又領賈赦去了給他備的休憩之所,一路風塵仆仆,先讓舅舅好好休息。
賈赦在揚州城一住便是一個多月,期間林如海送了一封信迴來,卻是叫家裏放心,即日返程的意思。信裏並沒有說很多京城裏的事情,賈赦便在揚州城裏直住到林如海迴來了,才啟程返迴金陵。
這一次,林如海對這個大舅子十分滿意和感謝,到底他在京中,雖說安排妥當了,但仍舊還是擔心家裏的,沒有一個成年男人支撐,真有些事情還是不太方便的。中途接到林薇書信言賈赦來了,他倒是放心了好些。
隨著林如海迴來不久,京城裏聖旨發出,邸報也緊跟著到了全國各處,林薇在林如海書房裏見著了,又聽林如海大致與林薇講了一迴事情的經過。
先是說,濟北王在揚州遇刺葬身火海一事傳迴京城,滿朝震驚,皇帝大怒命徹查。順藤摸瓜,派欽差拿了盧大人並甄家三老爺,接著晉王為了脫身,舍棄了甄家,又拖楚王下水,說是他陷害。
楚王自然不想背鍋,且這種好時機,怎麽能不落井下石,順勢就把晉王踩進泥裏,好叫他永世不得翻身呢。
兩王在京城裏鬥得不可開交,朝堂上也吵作一團,各種明箭暗箭,兩方人馬你方唱罷我登場,爆出冷料醜聞無數,把個皇帝氣的是七竅生煙,在朝上都暈過去兩迴。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也是為什麽濟北王非要等上三日才啟程入京的緣故。
因此濟北王在數日後,風塵仆仆帶著重傷狼狽出現在京城裏時,整個京城都沸騰了。緊接著,濟北王爆出被刺殺的原因,原是甄家暗中下藥毒害先太子事發,又聯手曆任鹽運使插手鹽政,貪墨鹽稅,被濟北王湊巧發現,甄家為了掩蓋真相,殺人滅口,派人行刺謀殺濟北王與同行的西寧王世子。幸得濟北王和西寧王世子命大,逃過一劫。濟北王受了重傷仍然匆匆迴京稟報聖上,西寧世子因受驚留在後麵慢慢坐船迴京。
如此種種,甄家自然滿門抄斬。晉王亦牽扯進此事,被廢為庶人,終身圈禁。甄貴妃廢為庶人,賜一丈白綾吊死於冷宮之中。楚王因先前與晉王拚死互鬥,折損了不少人馬,又惹了皇帝厭惡,此時晉王雖是廢了,他自己卻也元氣大傷。
隻一個濟北王,像是一匹黑馬,借著此時機會,不鳴則已,一飛衝天!
林薇聽了咋舌,道:“到底是濟北王,這連環計用得甚妙。三王已廢兩王,餘下皇子尚未成年,並無一戰之力。這儲君之位,到底是囊中物了。”
林如海亦點頭,此事對於林家,總算是個好結果。濟北王登基,林家還能算得半分功,若是晉王當勢,於林家才是禍事。
接下來揚州官場大換血,林如海的巡鹽禦史之位未動,新上任的鹽運使乃是林如海的同年,從前便熟悉,瞧著像是聖上的心腹,但也不能保準。林如海依舊在鹽政上小心謹慎,兢兢業業。
六月傳來消息,聖上身子不大好。受此次晉王事件影響,聖上幾番大受打擊,先太子之死,和寵愛了二三十年的枕邊人相關,皇帝這把年紀了,著實有些受不住。因此自四月份,就一直纏綿病榻,隻不與欲讓外人知道,故一直瞞著。
朝堂又有官員上書請求立太子,在此迴事情中受了“無妄之災”,又立有大功的濟北王自然是不二人選。先隻是三三兩兩的官員上書,到了八月份,大半個朝堂都要求皇帝立太子,實在是底下官員叫晉王和楚王之爭折騰怕了,如今立一個從前不聲不響,沒啥大勢力的小透明濟北王,也算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情了。
開寶十三年十月,濟北王改封吳王,十二月,奉旨祭天,同年底立為太子。
林薇卻沒有時間關注這些了,隻因賈敏又懷孕了。這迴生黛玉賈敏坐的是雙月子,到五月份出了月子,十月份就再次被查出來有孕。
消息確診之後,林薇瞧了一眼父親,林如海原本笑眯眯的瞧著妻子的,被林薇這眼睛一瞧,不知道怎麽的就有些不好意思,伸手摸了摸鼻子。
偏偏林莯這個小鬼沒有眼力勁兒,站在母親身邊,好奇的盯著她的肚子,笑嘻嘻道:“太好了,妹妹才出生,母親就又要給我生弟弟了啊!”
一旁站著的林如海老臉瞬間就紅了一紅,尷尬的幹咳了一聲,繞過了話題。賈敏也臉上露出了些微的羞窘,有幾分不自在。
第二日,林莯就叫苦連天,因為他的課業翻倍了,被林如海親自要求老師加的。林薇很乖覺的在這幾日盡量避開林如海,不去招惹他。
要說賈敏再次有孕,家裏最高興的人是林老夫人,如今她年紀漸漸大了,這些日子又病了,咳嗽斷斷續續的一直都沒能好,如今聽見家裏媳婦坐胎,圓惠師太的話便迴響在眼前,隻覺得這是第二個孫兒來了,因此高興得不得了,把壓箱底兒的好東西都叫丫鬟給賈敏搬來了。
時間很快就進入了天寶十四年,皇帝的病依舊稀稀拉拉的不能痊愈,隔上幾日便要輟朝一迴,三天兩頭便要宣太醫。又有今年仿佛自打開年對於大梁來說便不太順,三四月裏,川蜀一帶春旱,天不下雨,地上農民栽種的糧食眼見就要枯死了。到了六月,兩廣及江浙一帶長江中下遊流域連遭暴雨襲擊,江水大漲,發生好幾次險情。八月,河北河南蝗災,成千上萬畝的土地顆粒無收。
而林家在六月裏再一次迎來喜事,林家的第二個嫡子降生,取名林荀,小名安哥兒。許是賈敏生他年紀已大,加上生完黛玉不足一年便有了他,安哥兒身體算不得好,比之有些弱的姐姐黛玉還不如。三天兩頭便要吃藥,叫賈敏愁白了頭發,林如海也四處打聽擅長兒科的名醫。
不同於林家得子的歡喜,朝堂上日日愁雲慘淡,國庫亦告急。不知哪裏便起了謠言,說皇帝有錯,上天警告。之後謠言越傳越烈,甄貴妃寵冠後宮二十年之事便叫人拿了出來說嘴。又說先太子死得冤,這是不甘心就這樣不明不白的去了,要開壇做法為他超度才好。
皇帝聽了這些留言,又氣又急,直接就病倒了,一連五日輟朝。到了八月蝗災過後,皇帝不得不下了罪己詔,昭告天下。誰知這年冬天,全國大範圍降雪,有些地方還險些鬧出民變,流言跟著升級,說上蒼警告,要皇帝遜位。
開寶十五年春天,皇帝禪位,太子登基,改元宏興。
皇帝登基一個月後,林如海上折子丁憂。林老夫人在喜迎了次孫誕生後,心滿意足,強撐了多年的精神一放鬆,身體立刻就垮了。於開寶十五年的一個春日裏安靜的去了。
林如海待新上任的巡鹽禦史前來交接之後,舉家迴蘇州守孝。
而這一年的春末,早已出孝的賈家闔家迴京。林薇聞言在心中默默一歎,他們到底還是沒能經得住誘惑,放棄了林薇假傳的賈代善遺命“十年不出金陵”。此時賈家雖不是原著中那般的賈家,未來經這一變化迴到了原點,賈家日後的命運,林薇也說不清了。
至於原因,數月之後林薇也聽說了。原是林家之故,在甄家倒台前,賈家也狠狠被甄家的羞辱過幾迴。幸而賈家老夫人史氏沉得住氣,死死撐住了。後來,甄家倒了,新上任的金陵知府是寒門出身,最見不得賈家這般坐在祖宗的功勞簿上坐吃等死的勳貴之家,在賈家底下奴才幾迴與別家衝突下,都是偏向其他人的。任賈家好話,送禮,都不吃這一套,反而羞辱了賈政一迴,把個史太君氣的不行。到底賈史王薛這時候也不是好惹的,後來這知府雖被降職調走,但到底給賈家諸人尤其是史太君心裏留了一根刺,守孝一結束,又聞新皇登基,便舉家重返京城了。
林薇聽聞,亦隻能深深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