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楚雲秋看著畫卷上麵的署名和印章,心裏一動,這個人在這種字體上的造詣,天下之人,無出其右,因為這種字體就是名氣很大的——瘦金體。
而這幅畫的作者,正是道君皇帝——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在政治上麵的昏庸暫先不提,他酷愛藝術,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華夏曆史上最高的位置,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當時,宋徽宗成立了翰林書畫院,也就是宮廷畫院。
別的帝王都是科舉選拔人才,一般考查四書五經,治國之道,但是宋徽宗別具一格,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
不過因為宋徽宗的舉動,倒創造出許多佳話。
比如說“山中藏古寺”,許多人第一想法都是深山寺院,古鬆飛簷,但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房屋,隻畫了一個和尚,在山腳下的山溪處挑水。
另一個題目更絕,為“踏花歸去馬蹄香”,眾人紛紛開動腦力,有的人集中在“踏花”上,駿馬奔騰在鮮花之上,有的人集中在“馬”上,畫得馬十分的神駿,但是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隻畫了一人騎馬,在畫麵上有蝴蝶飛繞馬蹄間,這個人集中在了“香”字上。
香是虛無縹緲的,但是這位畫家卻通過蝴蝶繞馬,將香氣具象了出來,可見其心思靈活。
凡此等等,極大地刺激了華夏的書畫意境發展。
可以說,宋徽宗在任期間,華夏的書畫之道,發展到了頂峰。
傳聞之中,華夏最為著名國寶名畫——《清明上河圖》,也和這位書畫皇帝有關係。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的曆史長卷之後,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
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華夏曆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
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沒有人能夠超越。
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
在宋徽宗此後的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在書畫界,可稱為“古今第一人”。
楚雲秋明白,眼前的這種字體就是瘦金體,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字與字之間帶著一種難言的美感,就好像一位絕世的舞女,在那裏翩翩起舞,又像一位絕世的劍客,在那裏揮動長劍。
聽起來很矛盾,以柔一剛,怎麽可能出現在一種字體上,但確確實實地出現在一種字體之上,而且沒有任何的矛盾感。
楚雲秋不禁想起了一個人,一個在華夏曆史上留下大名的人。雖然她是一位女人,而且還是一位舞女,但是巾幗不讓須眉,她就是——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盛唐第一舞人,善舞劍器,以舞姿驚動天下,以舞劍而名垂千古。
公孫大娘將劍和舞完美的糅合在一起,將華夏曆史上的兩座文化高峰建立了橋梁。
草聖張旭看到公孫大娘的舞姿,描繪了一卷絕妙丹青,流傳後世。詩聖杜甫見到公孫大娘的舞姿,著《劍器行》,膾炙人口,畫聖吳道子。體味公孫大娘的舞姿,體味用筆之道。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
宋徽宗的“瘦金體”就好像公孫大娘的劍舞一般,將柔和剛,完美地糅合在一起。
楚雲秋看著麵前的畫卷,在畫卷的正上方,寫著整個畫卷的名稱——《黃鸝鳴翠圖》。
在卷軸的右下角,鈴印著十幾個紅色的徽章,有“宣和之寶”,有“雙龍小印”等等,無不訴說著那段滄桑的歲月和曆史。
楚雲秋看著畫卷上麵的斑斑痕跡,伸出手,輕輕地撫摸在畫卷上麵。
畫卷被裝裱地很好,從外表看上去,除了有些破舊之外,沒有任何的瑕疵,品相十分的完好。
楚雲秋將畫卷卷起來,放進圓木之中,裝進錦囊乾坤袋中。
楚雲秋看著剩下的四個圓木,他已經沒有了耐心一一觀看,他想要將四個圓木全部拆解出來,看看裏麵都是些什麽畫卷,他們的作者又是哪一位牛人。
但是打開之後,楚雲秋發現,自己猜錯了,而且大錯特錯,剩下的四個圓木之中,竟然沒有一卷畫卷。
前兩個圓木裏麵,是兩卷書法傑作,而且他們的主人,每一個都不一般,其中一卷是草聖——張旭的書法傑作,在書卷之上,楚雲秋根本看不清楚寫的什麽。
筆走龍蛇,龍飛鳳舞,根本看不懂。
楚雲秋皺著眉頭,一臉的懵逼樣,這是寫的啥啊,楚雲秋看了半天,一共認出三個字,一個“之”字,一個“十”字,還有一個字是“一”字,而且楚雲秋還不確定對不對。
狂草,不愧是狂草,草地讓人根本看不懂寫的什麽,古今之中,也隻有張旭能草出這種地步。
楚雲秋揉了揉眼,沒辦法,看的眼疼。
楚雲秋將書卷收了起來,這東西還是讓專業的人士看吧,自己這些本事根本看不懂寫的什麽。
而另外一卷書法的作者也是一位大人物,而且是北宋年間的權相——蔡京。
拋開蔡京這個人的人品不講,如果僅僅說他的書法,對華夏的書法曆史絕對造成了源遠流長的影響。
蔡京雖然名聲不好,而且“人品奸惡”,但是蔡京的書法絕對是“一代大家”,書法中帶著大家之風,也正是因為他的書法,才會被宋徽宗賞識,官拜丞相,成為華夏曆史上有名的權相。
北宋有權相蔡京,而南宋有權相秦檜,兩者都十分的有名,但是蔡京有秦檜拍馬都趕不上的成就,那就是書法。
蔡京的書法被很多書法家所推崇,也被很多書法愛好者收藏,不是沒有道理的。
北宋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其中的蔡,就是指蔡京,但是有人認為蔡京“人品奸惡”,遂改為蔡襄。蔡京工書法,初與弟弟蔡卞學蔡襄書法,中進士官授錢塘縣尉時因神宗喜愛徐浩書法,當時士大夫紛紛學之,蔡京也與被貶在錢塘的蘇軾一同學習徐浩書法,後學沈傳師、歐陽詢,又改學“二王”。
可以說,蔡京跟隨很多書法大家從師過,也學習了很多先人的書法,最終博采諸家眾長,自成一體。
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
蔡京的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能體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因而在當時享有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
元陶家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
很中肯地反映了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
傳說,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匯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當時非常狂傲的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
而楚雲秋手中的這幅書法,正是蔡京蔡相的,除了蔡京自己的鈴印之外,還有宋徽宗等人的鈴印和題跋。
楚雲秋看著畫卷上麵的書法,確實給人一種享受的感覺。都說字如其人,楚雲秋想不明白,能寫出這麽好看字的人,人品怎麽就那麽差呢?
而剩下兩個圓木內的東西,確實讓楚雲秋大吃一驚,他怎麽也沒有想到,竟然是這。
ps:感謝“非常懶得魚”大哥和“冰兒兒冰”大哥,感謝兩位大哥一張月票的支持,感謝“鏡冥空”大哥100起點幣的打賞,也許各位大哥和姐姐不喜歡看這種劇情,但這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前麵建設九層古塔的時候,就已經在為現在鋪路,不過北辰盡量滿足大家的要求,盡量縮減,再給北辰兩三章的緩衝,然後進入淳樸的鄉村生活。各位大哥和姐姐把這幾章當成人生中的調味品即可,生活多姿多彩,即使在鄉村,也要活得精彩和漂亮。(未完待續。)
楚雲秋看著畫卷上麵的署名和印章,心裏一動,這個人在這種字體上的造詣,天下之人,無出其右,因為這種字體就是名氣很大的——瘦金體。
而這幅畫的作者,正是道君皇帝——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在政治上麵的昏庸暫先不提,他酷愛藝術,在位時將畫家的地位提到在華夏曆史上最高的位置,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在當時,宋徽宗成立了翰林書畫院,也就是宮廷畫院。
別的帝王都是科舉選拔人才,一般考查四書五經,治國之道,但是宋徽宗別具一格,以畫作為科舉升官的一種考試方法,每年以詩詞做題目。
不過因為宋徽宗的舉動,倒創造出許多佳話。
比如說“山中藏古寺”,許多人第一想法都是深山寺院,古鬆飛簷,但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房屋,隻畫了一個和尚,在山腳下的山溪處挑水。
另一個題目更絕,為“踏花歸去馬蹄香”,眾人紛紛開動腦力,有的人集中在“踏花”上,駿馬奔騰在鮮花之上,有的人集中在“馬”上,畫得馬十分的神駿,但是得第一名的沒有畫任何花卉,隻畫了一人騎馬,在畫麵上有蝴蝶飛繞馬蹄間,這個人集中在了“香”字上。
香是虛無縹緲的,但是這位畫家卻通過蝴蝶繞馬,將香氣具象了出來,可見其心思靈活。
凡此等等,極大地刺激了華夏的書畫意境發展。
可以說,宋徽宗在任期間,華夏的書畫之道,發展到了頂峰。
傳聞之中,華夏最為著名國寶名畫——《清明上河圖》,也和這位書畫皇帝有關係。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的曆史長卷之後,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
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華夏曆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鈐上了雙龍小印。
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沒有人能夠超越。
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
在宋徽宗此後的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在書畫界,可稱為“古今第一人”。
楚雲秋明白,眼前的這種字體就是瘦金體,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字與字之間帶著一種難言的美感,就好像一位絕世的舞女,在那裏翩翩起舞,又像一位絕世的劍客,在那裏揮動長劍。
聽起來很矛盾,以柔一剛,怎麽可能出現在一種字體上,但確確實實地出現在一種字體之上,而且沒有任何的矛盾感。
楚雲秋不禁想起了一個人,一個在華夏曆史上留下大名的人。雖然她是一位女人,而且還是一位舞女,但是巾幗不讓須眉,她就是——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盛唐第一舞人,善舞劍器,以舞姿驚動天下,以舞劍而名垂千古。
公孫大娘將劍和舞完美的糅合在一起,將華夏曆史上的兩座文化高峰建立了橋梁。
草聖張旭看到公孫大娘的舞姿,描繪了一卷絕妙丹青,流傳後世。詩聖杜甫見到公孫大娘的舞姿,著《劍器行》,膾炙人口,畫聖吳道子。體味公孫大娘的舞姿,體味用筆之道。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
宋徽宗的“瘦金體”就好像公孫大娘的劍舞一般,將柔和剛,完美地糅合在一起。
楚雲秋看著麵前的畫卷,在畫卷的正上方,寫著整個畫卷的名稱——《黃鸝鳴翠圖》。
在卷軸的右下角,鈴印著十幾個紅色的徽章,有“宣和之寶”,有“雙龍小印”等等,無不訴說著那段滄桑的歲月和曆史。
楚雲秋看著畫卷上麵的斑斑痕跡,伸出手,輕輕地撫摸在畫卷上麵。
畫卷被裝裱地很好,從外表看上去,除了有些破舊之外,沒有任何的瑕疵,品相十分的完好。
楚雲秋將畫卷卷起來,放進圓木之中,裝進錦囊乾坤袋中。
楚雲秋看著剩下的四個圓木,他已經沒有了耐心一一觀看,他想要將四個圓木全部拆解出來,看看裏麵都是些什麽畫卷,他們的作者又是哪一位牛人。
但是打開之後,楚雲秋發現,自己猜錯了,而且大錯特錯,剩下的四個圓木之中,竟然沒有一卷畫卷。
前兩個圓木裏麵,是兩卷書法傑作,而且他們的主人,每一個都不一般,其中一卷是草聖——張旭的書法傑作,在書卷之上,楚雲秋根本看不清楚寫的什麽。
筆走龍蛇,龍飛鳳舞,根本看不懂。
楚雲秋皺著眉頭,一臉的懵逼樣,這是寫的啥啊,楚雲秋看了半天,一共認出三個字,一個“之”字,一個“十”字,還有一個字是“一”字,而且楚雲秋還不確定對不對。
狂草,不愧是狂草,草地讓人根本看不懂寫的什麽,古今之中,也隻有張旭能草出這種地步。
楚雲秋揉了揉眼,沒辦法,看的眼疼。
楚雲秋將書卷收了起來,這東西還是讓專業的人士看吧,自己這些本事根本看不懂寫的什麽。
而另外一卷書法的作者也是一位大人物,而且是北宋年間的權相——蔡京。
拋開蔡京這個人的人品不講,如果僅僅說他的書法,對華夏的書法曆史絕對造成了源遠流長的影響。
蔡京雖然名聲不好,而且“人品奸惡”,但是蔡京的書法絕對是“一代大家”,書法中帶著大家之風,也正是因為他的書法,才會被宋徽宗賞識,官拜丞相,成為華夏曆史上有名的權相。
北宋有權相蔡京,而南宋有權相秦檜,兩者都十分的有名,但是蔡京有秦檜拍馬都趕不上的成就,那就是書法。
蔡京的書法被很多書法家所推崇,也被很多書法愛好者收藏,不是沒有道理的。
北宋有“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其中的蔡,就是指蔡京,但是有人認為蔡京“人品奸惡”,遂改為蔡襄。蔡京工書法,初與弟弟蔡卞學蔡襄書法,中進士官授錢塘縣尉時因神宗喜愛徐浩書法,當時士大夫紛紛學之,蔡京也與被貶在錢塘的蘇軾一同學習徐浩書法,後學沈傳師、歐陽詢,又改學“二王”。
可以說,蔡京跟隨很多書法大家從師過,也學習了很多先人的書法,最終博采諸家眾長,自成一體。
其書筆法姿媚,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獨具風格,為海內所崇尚。
蔡京的書法藝術有姿媚豪健、痛快沉著的特點,能體現宋代“尚意”的書法美學情趣,因而在當時享有盛譽,朝野上庶學其書者甚多。
元陶家儀《書史會要》曾引當時評論者的話說;“其字嚴而不拘,逸而不外規矩,正書如冠劍大人,議於廟堂之上;行書如貴胄公子,意氣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絕占今,鮮有儔匹。”
很中肯地反映了蔡京當時在書法藝術上的地位。
傳說,當時的人們談到他的書法時,使用的詞匯經常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就連當時非常狂傲的米芾都曾經表示,自己的書法不如蔡京。
而楚雲秋手中的這幅書法,正是蔡京蔡相的,除了蔡京自己的鈴印之外,還有宋徽宗等人的鈴印和題跋。
楚雲秋看著畫卷上麵的書法,確實給人一種享受的感覺。都說字如其人,楚雲秋想不明白,能寫出這麽好看字的人,人品怎麽就那麽差呢?
而剩下兩個圓木內的東西,確實讓楚雲秋大吃一驚,他怎麽也沒有想到,竟然是這。
ps:感謝“非常懶得魚”大哥和“冰兒兒冰”大哥,感謝兩位大哥一張月票的支持,感謝“鏡冥空”大哥100起點幣的打賞,也許各位大哥和姐姐不喜歡看這種劇情,但這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前麵建設九層古塔的時候,就已經在為現在鋪路,不過北辰盡量滿足大家的要求,盡量縮減,再給北辰兩三章的緩衝,然後進入淳樸的鄉村生活。各位大哥和姐姐把這幾章當成人生中的調味品即可,生活多姿多彩,即使在鄉村,也要活得精彩和漂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