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給這些當官的發工資,朝廷當然也要有收入,此時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收稅了,表麵上主要有三種:土地稅、人頭稅、力稅。
土地稅就是田租,此時搞的是占田製,允許男子一人有權占土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然後按男子五十畝、女子二十畝收“課田稅”,標準是一畝八升糧食,中間還搞了個“次丁男”的概念,課田數在成年男子和女子之間。這個政策看上去很好,你有七十畝田,卻隻按五十畝繳稅,相當於有二十畝的自留地。遺憾的是,那七十畝所謂的占田,隻是理論上的權力,實際上有沒有就很難實現了,但五十畝的田租一分也不能少。再者說就算能占七十畝,大多也都是墾荒肯出來的,那時候沒有農藥化肥拖拉機收割機什麽的,水利設施也跟不上,一畝才有多大產量?平均一兩石就不錯了。按說一兩石交八升也不算多,但大部分土地不是農民而是地主的,收成得先交一半給地主,所以農民的稅賦是很重的。
人頭稅就更可怕了,隻要你是國家的人,滿了七歲後每年都要按人頭向國家交錢,少的一兩百錢,多的三四百錢,交絹、棉的也有,但隻要不死就得交,據說殘疾人也不能免稅。
力稅就是徭役,這個好像延續了很多朝代,好像記得解放後還有,叫“出夫”,村裏的勞力每年似乎都要集體參加修渠、建壩、築路之類的工程,但大家倒也都積極參加,因為吃得比平時好。我對此印象十分深刻,因為第一次能吃上有豆子麵的窩頭,就是出夫的人帶迴來的。這時候好像每年有一個月必須為朝廷免費幹活,你要不想去也行,而且很好辦----交錢就行了。
此外當然還有五花八門的稅,像什麽關稅、車船稅之類的不一而足,也不排除皇上或官員缺錢了,就立個名目來收收稅,或者美其名曰讓你捐獻捐獻,反正不捐的後果會很嚴重。
上有政策,下自有對策,少報瞞報的不在少數,天高皇帝遠的幹脆就不交了事,除非上麵派兵來。
而在這樣的環境裏想發展產業,簡直千難萬難,因為商人地位最低,征稅又征得最重,比如車船稅對當官的、當兵的都是免稅的,重點就是針對商人。而鐵、鹽、酒時不時地要被朝廷壟斷一下,引發數次激烈的鬥爭,但即使最終允許民營,稅也證得極高。所以這個時候的鹽是非常貴的,一石鹽平均賣800錢,比米貴了兩三倍。
但比較好的是土地是可以自由流轉的私有製,不像當今的社會一樣需要這個規劃、那個許可的,而且占田製對士族有優惠政策:一品官有權占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占田十頃。貴族官僚還可以蔭親屬,多者九族,少者三族。所以在這個時代最理想的發財途徑就是:當官,買地。
怎麽才能當官呢?這個年代的等級觀念極強,出身門第特別重要,如果出身不好就很難混,就算混出來了依然會象劉備那樣被人恥笑出身。而且這個時候連我們無比痛恨的科舉製度也沒有,隻有一個所謂“舉孝廉”的製度,而成為孝廉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通曉經書,當然這個經書不是佛經,而是儒經,儒家的各種經典著作。
哥既不懂佛經,也不懂儒經,出身更是莫名其妙,走正途是當不了官的,但既然是亂世,還有一個途徑可以當官,那就是:花錢買官。自古賣官鬻爵的事皇帝都沒少幹,漢朝的桓帝和靈帝皆精於此道,甚至已經明碼標價了。
而剛剛死了沒多久的晉武帝司馬炎雖然稱得上開國皇帝,但這種一般情況下隻有末代皇帝才幹得出的事他竟然也幹了,難怪有人說晉朝開國即有亡國之相。
據說晉武帝司馬炎曾問司隸校尉(這個官很大,袁紹、曹操、張飛、諸葛亮都幹過)劉毅,他可比漢朝哪個皇帝。劉毅迴答說,桓帝和靈帝。晉武帝很吃驚。劉毅接著說:“桓帝和靈帝時,賣官鬻爵,錢歸國庫;陛下賣官鬻爵,錢入私門,這樣說來,陛下連桓靈都不如。”
也不知道劉毅這樣說老大下場如何,但晉朝皇帝賣官的買賣的確從開國就開始幹了,如果行情沒太大變化,二千萬可以買個兩千石的郡守幹幹,一個億能買個三公當當。
錢我是有的,但送錢也要有門路。恰好武都的郡守楊茂敏朝中有人,還和征西將軍楊千萬是近親,所以我決定通過他來買個官。雖然不當官也可以悄悄地收購土地,但名正才能言順,總不能到時候背個違法甚至謀反的罪名,畢竟此地離朝廷總部還是太近了。
主意打定,我先把司馬白找來:“我有件事得麻煩你。”
“請主公吩咐。”
“你是士族出身?”
“是。隻是父母早亡,家產也被我輸幹淨了。”司馬白淡淡地說。
“那你讀過書咯?”
“讀過一些,但是不太喜歡,挺無趣的。”
“現在或許有件有趣的事要你去做。”
“什麽事?”
“當官。”
“當官?當年我父親就是不喜歡當官,才選擇在天水這個小城閑居,我對當官也沒多大興趣。”
“為什麽?”
“官場上都是些虛偽肮髒的東西,實在令人生厭。”
“要是我讓你做一個做實事的清官呢?”
“這怎麽可能?就算我想做,但官場就是一個巨大的泥潭,沒人能做到潔身自好。”
“就是因為別人做不到,所以才讓你來做。容易的事情做起來有什麽意思?咱們要做就做別人做不到的。”
司馬白眼睛一亮,看來這個賭鬼動心了:“主公想讓我做什麽官?”
“我想讓你做一個郡守,我看陰平郡就不錯,你覺得怎麽樣?”
“陰平郡?陰平郡可是窮山僻壤,而且人口稀少,雖然緊鄰武都,但比武都可要差太多了。”
“這正好是我選擇陰平的理由之一。”
“但這郡守也不是我們想做就能做成的,我雖然士族出身,但沒有從政經曆,要做最多也是從縣令坐起……”
“做非常之事,當有非常之法,我要幫你買下這個郡守。”
土地稅就是田租,此時搞的是占田製,允許男子一人有權占土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然後按男子五十畝、女子二十畝收“課田稅”,標準是一畝八升糧食,中間還搞了個“次丁男”的概念,課田數在成年男子和女子之間。這個政策看上去很好,你有七十畝田,卻隻按五十畝繳稅,相當於有二十畝的自留地。遺憾的是,那七十畝所謂的占田,隻是理論上的權力,實際上有沒有就很難實現了,但五十畝的田租一分也不能少。再者說就算能占七十畝,大多也都是墾荒肯出來的,那時候沒有農藥化肥拖拉機收割機什麽的,水利設施也跟不上,一畝才有多大產量?平均一兩石就不錯了。按說一兩石交八升也不算多,但大部分土地不是農民而是地主的,收成得先交一半給地主,所以農民的稅賦是很重的。
人頭稅就更可怕了,隻要你是國家的人,滿了七歲後每年都要按人頭向國家交錢,少的一兩百錢,多的三四百錢,交絹、棉的也有,但隻要不死就得交,據說殘疾人也不能免稅。
力稅就是徭役,這個好像延續了很多朝代,好像記得解放後還有,叫“出夫”,村裏的勞力每年似乎都要集體參加修渠、建壩、築路之類的工程,但大家倒也都積極參加,因為吃得比平時好。我對此印象十分深刻,因為第一次能吃上有豆子麵的窩頭,就是出夫的人帶迴來的。這時候好像每年有一個月必須為朝廷免費幹活,你要不想去也行,而且很好辦----交錢就行了。
此外當然還有五花八門的稅,像什麽關稅、車船稅之類的不一而足,也不排除皇上或官員缺錢了,就立個名目來收收稅,或者美其名曰讓你捐獻捐獻,反正不捐的後果會很嚴重。
上有政策,下自有對策,少報瞞報的不在少數,天高皇帝遠的幹脆就不交了事,除非上麵派兵來。
而在這樣的環境裏想發展產業,簡直千難萬難,因為商人地位最低,征稅又征得最重,比如車船稅對當官的、當兵的都是免稅的,重點就是針對商人。而鐵、鹽、酒時不時地要被朝廷壟斷一下,引發數次激烈的鬥爭,但即使最終允許民營,稅也證得極高。所以這個時候的鹽是非常貴的,一石鹽平均賣800錢,比米貴了兩三倍。
但比較好的是土地是可以自由流轉的私有製,不像當今的社會一樣需要這個規劃、那個許可的,而且占田製對士族有優惠政策:一品官有權占田五十頃,以下每品遞減五頃,至九品占田十頃。貴族官僚還可以蔭親屬,多者九族,少者三族。所以在這個時代最理想的發財途徑就是:當官,買地。
怎麽才能當官呢?這個年代的等級觀念極強,出身門第特別重要,如果出身不好就很難混,就算混出來了依然會象劉備那樣被人恥笑出身。而且這個時候連我們無比痛恨的科舉製度也沒有,隻有一個所謂“舉孝廉”的製度,而成為孝廉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通曉經書,當然這個經書不是佛經,而是儒經,儒家的各種經典著作。
哥既不懂佛經,也不懂儒經,出身更是莫名其妙,走正途是當不了官的,但既然是亂世,還有一個途徑可以當官,那就是:花錢買官。自古賣官鬻爵的事皇帝都沒少幹,漢朝的桓帝和靈帝皆精於此道,甚至已經明碼標價了。
而剛剛死了沒多久的晉武帝司馬炎雖然稱得上開國皇帝,但這種一般情況下隻有末代皇帝才幹得出的事他竟然也幹了,難怪有人說晉朝開國即有亡國之相。
據說晉武帝司馬炎曾問司隸校尉(這個官很大,袁紹、曹操、張飛、諸葛亮都幹過)劉毅,他可比漢朝哪個皇帝。劉毅迴答說,桓帝和靈帝。晉武帝很吃驚。劉毅接著說:“桓帝和靈帝時,賣官鬻爵,錢歸國庫;陛下賣官鬻爵,錢入私門,這樣說來,陛下連桓靈都不如。”
也不知道劉毅這樣說老大下場如何,但晉朝皇帝賣官的買賣的確從開國就開始幹了,如果行情沒太大變化,二千萬可以買個兩千石的郡守幹幹,一個億能買個三公當當。
錢我是有的,但送錢也要有門路。恰好武都的郡守楊茂敏朝中有人,還和征西將軍楊千萬是近親,所以我決定通過他來買個官。雖然不當官也可以悄悄地收購土地,但名正才能言順,總不能到時候背個違法甚至謀反的罪名,畢竟此地離朝廷總部還是太近了。
主意打定,我先把司馬白找來:“我有件事得麻煩你。”
“請主公吩咐。”
“你是士族出身?”
“是。隻是父母早亡,家產也被我輸幹淨了。”司馬白淡淡地說。
“那你讀過書咯?”
“讀過一些,但是不太喜歡,挺無趣的。”
“現在或許有件有趣的事要你去做。”
“什麽事?”
“當官。”
“當官?當年我父親就是不喜歡當官,才選擇在天水這個小城閑居,我對當官也沒多大興趣。”
“為什麽?”
“官場上都是些虛偽肮髒的東西,實在令人生厭。”
“要是我讓你做一個做實事的清官呢?”
“這怎麽可能?就算我想做,但官場就是一個巨大的泥潭,沒人能做到潔身自好。”
“就是因為別人做不到,所以才讓你來做。容易的事情做起來有什麽意思?咱們要做就做別人做不到的。”
司馬白眼睛一亮,看來這個賭鬼動心了:“主公想讓我做什麽官?”
“我想讓你做一個郡守,我看陰平郡就不錯,你覺得怎麽樣?”
“陰平郡?陰平郡可是窮山僻壤,而且人口稀少,雖然緊鄰武都,但比武都可要差太多了。”
“這正好是我選擇陰平的理由之一。”
“但這郡守也不是我們想做就能做成的,我雖然士族出身,但沒有從政經曆,要做最多也是從縣令坐起……”
“做非常之事,當有非常之法,我要幫你買下這個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