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將手裏的燈分了兩盞給玉芽,丁翎容則把所有的燈都往丁戈懷裏一塞,挽著長安的胳膊興高采烈地往燈王的方向走。
那牡丹形狀的花燈遠看已很是奪目,走進了看更是氣勢恢宏。花瓣都是用薄紗絹織成的,一瓣壓著一瓣,琉璃燈火透過紗絹融成一片暖意。
“美哉啊美哉,妙哉啊妙哉。”人群中一個酸儒擊掌讚道。
丁翎容聽見了,皺了皺鼻子,一臉的嫌棄:“今日是撞了邪了不成?怎麽總是碰到酸秀才。這幫子秀才啊,別的本事沒有,就隻會對別人評頭論足。”
長安聞言,撲哧一笑。丁翎容討厭酸腐文人,誰知道以後她竟會看上天字第一號的酸秀才俞子濯呢?造化弄人,世事多變大概就是如此罷。
牡丹花燈靜靜地臥在高台之上,後頭的木欄上掛著一塊板子,上頭用朱漆寫了大大的一個“廿”字,表示著要上台奪彩,必要手持著二十盞小花燈才行。丁翎容瞧見那“廿”字,又看了看長安手中,丁戈懷裏的花燈,悻悻然道:“要我說啊,這規矩真是不通情理的很。就算是有二十盞花燈了,又怎麽能知道是自己得的還是從別人那買的呢?以此為憑不知道要失掉多少滄海遺珠呢。”丁戈悶悶地開了口:“我現在去幫你再弄十二盞燈,你拿著上台去如何?”丁翎容立時閉了口,瞪了丁戈一眼不再說話了。“小姐,小姐。”綠衣同翠羽兩人高高地揮著手,從人群中擠了過來,綠衣手中還拿著一個玲瓏剔透的糖製鳳凰。她笑嘻嘻地遞到長安麵前:“小姐嚐嚐。”
幾人身邊都沒有嬤嬤在,長安接過來咬了一口,糖是用麥芽熬製出來的,分外香甜。丁翎容見她吃的開心,也湊上來咬,一隻鳳凰頃刻間就下了肚。
長安又問綠衣翠羽兩人可曾見到丁戟和韋雙宜,兩人茫然地搖頭。
“急什麽,咱們就在這看一會,等到有人破了第一關再走也不遲啊。”丁翎容踮起腳尖想要將燈王看得更清楚一些,“你放心吧,有我大哥在,絕不會出什麽大事的。”
高台上走出兩個使女,各執一隻蠟燭,繞著牡丹燈轉了一圈,將每瓣花瓣末梢的燭台也都點燃,一時之間,燈王的光芒大盛,照亮了台下的人群。
已經有人交了二十盞花燈上去挑戰,那人粗布麻衣,方正臉龐,中等身材,看起來四十上下的年紀了。
他揭下了第一道謎題,乃是一個字謎:色字早絕,一定成王。那人思忖片刻就答了出來,絕字去色,王子去一,謎底乃是一個“紅”字。
台上的使女將答案唱了出來,那人又揭下第二片花瓣上的謎題,仍是一個字謎:有口難言心意絕。
那人拈著紙條看了片刻,正欲開口,台底下突然有一個尖銳的聲音喊道:“是個音字。”
台上台下的人都朝聲音的主人看去,長安也踮起腳看,待看清楚了,不由得吃了一驚。那人披著玉色的披風,頭上插支白玉簪,見所有人都看著她,臉上一片得色。
“她怎麽會在這?”丁翎容用手肘推了推長安。
是啊,她怎麽會在這?長安也正納悶,她應該還在客院之中閉門思過才是啊。
封蟬把頭一揚,對著台上那人道:“這謎題實在太過簡單,我一時情難自禁就脫口而出了,你不會見怪吧。”
“又開始顯擺了,”丁翎容摸了一下鼻尖,對長安道:“你這個表姐比那些酸秀才還要討厭。”
長安敷衍地笑了一下,眼睛專注地盯著封蟬。
“這位姑娘,你若是有二十盞花燈,就自己上去揭謎題猜就是,別人猜謎,你搶什麽話,豈不聞觀棋不語的道理?”台下有人看不過眼道。
封蟬被說的臉色一僵,她身後轉出一個容色娟好,體態嬌柔的女子,朝周圍的人福了福身:“我家小姐是柳太傅的外孫女,向來癡迷詩書,方才是一時興之所至。來觀此燈王的都是文人雅士,理該有愛才之心,怎會與我家小姐計較這點小事呢?”
“阿容退下,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封蟬斥道。
阿容又規規矩矩地向封蟬行了個禮,低頭轉迴了封蟬身後。
“哈哈,這位姑娘說的也不錯。”台上那人又揭下第三層燈謎,看了一眼,便笑著對封蟬道:“這個也簡單,謎麵是‘十八相送’,射的是一種文體,小姑娘不妨再猜猜看。”
“這……”封蟬皺著眉想了片刻,又不停地身後阿容處使眼色,誰知阿容低著頭看著腳尖,眼觀鼻鼻觀心,動也不動。
台上那人催促道:“在下已經有了,怎麽姑娘還沒想到嗎?”
“謎底是散曲。”封蟬正在訥訥,身邊一道篤定的聲音傳來,她迴頭看去,柳長安不知何時來到了她身旁。
長安含笑對台上的人道:“表姐一時慌了神,就由我來替她答了吧。不知我猜的可對?”
台上兩個侍女將第三個謎題也高高掛起,又在旁邊掛上謎底,正是“散曲”。
“好好,答得好,”台上布衣方臉的文士道:“沒想到連這般小小年紀的孩童都文思敏捷。”
侍女揭下第四張燈謎,遞給那文士,又將寫在布條上的大號的燈謎懸在杆上。
——“三兩番臣欲見君,恍若南柯一枕,便枉自杜宇聲聲歎”,打一七言詩句。
封蟬轉身看著阿容,眼色嚴厲。阿容看了看謎麵,又看了看長安,垂首搖頭。封蟬臉色立時沉了下來:“滾下去,沒用的東西。”
長安意欲抽身迴到丁翎容身邊,卻被那文士叫住:“小姑娘,既來之則安之,何不留到最後?這道謎題你可知了?”
“我大膽一猜,可是‘六朝如夢鳥空啼’?”長安聽了他的話,也不忸怩,大大方方地答道。
如此又拆了幾輪,到了最後一題——“舍得一身剮”,打《阿房宮賦》一句。
那文士看了一眼就道:“這最後一題就讓在下來答吧,謎底乃是‘使天下之人’。”
————⊙▽⊙說好的雙更現在奉上,晚了一天真是不好意思。
坐大巴迴來一路堵一路暈,請務必收下虛弱的作者深沉的歉意。
那牡丹形狀的花燈遠看已很是奪目,走進了看更是氣勢恢宏。花瓣都是用薄紗絹織成的,一瓣壓著一瓣,琉璃燈火透過紗絹融成一片暖意。
“美哉啊美哉,妙哉啊妙哉。”人群中一個酸儒擊掌讚道。
丁翎容聽見了,皺了皺鼻子,一臉的嫌棄:“今日是撞了邪了不成?怎麽總是碰到酸秀才。這幫子秀才啊,別的本事沒有,就隻會對別人評頭論足。”
長安聞言,撲哧一笑。丁翎容討厭酸腐文人,誰知道以後她竟會看上天字第一號的酸秀才俞子濯呢?造化弄人,世事多變大概就是如此罷。
牡丹花燈靜靜地臥在高台之上,後頭的木欄上掛著一塊板子,上頭用朱漆寫了大大的一個“廿”字,表示著要上台奪彩,必要手持著二十盞小花燈才行。丁翎容瞧見那“廿”字,又看了看長安手中,丁戈懷裏的花燈,悻悻然道:“要我說啊,這規矩真是不通情理的很。就算是有二十盞花燈了,又怎麽能知道是自己得的還是從別人那買的呢?以此為憑不知道要失掉多少滄海遺珠呢。”丁戈悶悶地開了口:“我現在去幫你再弄十二盞燈,你拿著上台去如何?”丁翎容立時閉了口,瞪了丁戈一眼不再說話了。“小姐,小姐。”綠衣同翠羽兩人高高地揮著手,從人群中擠了過來,綠衣手中還拿著一個玲瓏剔透的糖製鳳凰。她笑嘻嘻地遞到長安麵前:“小姐嚐嚐。”
幾人身邊都沒有嬤嬤在,長安接過來咬了一口,糖是用麥芽熬製出來的,分外香甜。丁翎容見她吃的開心,也湊上來咬,一隻鳳凰頃刻間就下了肚。
長安又問綠衣翠羽兩人可曾見到丁戟和韋雙宜,兩人茫然地搖頭。
“急什麽,咱們就在這看一會,等到有人破了第一關再走也不遲啊。”丁翎容踮起腳尖想要將燈王看得更清楚一些,“你放心吧,有我大哥在,絕不會出什麽大事的。”
高台上走出兩個使女,各執一隻蠟燭,繞著牡丹燈轉了一圈,將每瓣花瓣末梢的燭台也都點燃,一時之間,燈王的光芒大盛,照亮了台下的人群。
已經有人交了二十盞花燈上去挑戰,那人粗布麻衣,方正臉龐,中等身材,看起來四十上下的年紀了。
他揭下了第一道謎題,乃是一個字謎:色字早絕,一定成王。那人思忖片刻就答了出來,絕字去色,王子去一,謎底乃是一個“紅”字。
台上的使女將答案唱了出來,那人又揭下第二片花瓣上的謎題,仍是一個字謎:有口難言心意絕。
那人拈著紙條看了片刻,正欲開口,台底下突然有一個尖銳的聲音喊道:“是個音字。”
台上台下的人都朝聲音的主人看去,長安也踮起腳看,待看清楚了,不由得吃了一驚。那人披著玉色的披風,頭上插支白玉簪,見所有人都看著她,臉上一片得色。
“她怎麽會在這?”丁翎容用手肘推了推長安。
是啊,她怎麽會在這?長安也正納悶,她應該還在客院之中閉門思過才是啊。
封蟬把頭一揚,對著台上那人道:“這謎題實在太過簡單,我一時情難自禁就脫口而出了,你不會見怪吧。”
“又開始顯擺了,”丁翎容摸了一下鼻尖,對長安道:“你這個表姐比那些酸秀才還要討厭。”
長安敷衍地笑了一下,眼睛專注地盯著封蟬。
“這位姑娘,你若是有二十盞花燈,就自己上去揭謎題猜就是,別人猜謎,你搶什麽話,豈不聞觀棋不語的道理?”台下有人看不過眼道。
封蟬被說的臉色一僵,她身後轉出一個容色娟好,體態嬌柔的女子,朝周圍的人福了福身:“我家小姐是柳太傅的外孫女,向來癡迷詩書,方才是一時興之所至。來觀此燈王的都是文人雅士,理該有愛才之心,怎會與我家小姐計較這點小事呢?”
“阿容退下,這裏哪有你說話的份。”封蟬斥道。
阿容又規規矩矩地向封蟬行了個禮,低頭轉迴了封蟬身後。
“哈哈,這位姑娘說的也不錯。”台上那人又揭下第三層燈謎,看了一眼,便笑著對封蟬道:“這個也簡單,謎麵是‘十八相送’,射的是一種文體,小姑娘不妨再猜猜看。”
“這……”封蟬皺著眉想了片刻,又不停地身後阿容處使眼色,誰知阿容低著頭看著腳尖,眼觀鼻鼻觀心,動也不動。
台上那人催促道:“在下已經有了,怎麽姑娘還沒想到嗎?”
“謎底是散曲。”封蟬正在訥訥,身邊一道篤定的聲音傳來,她迴頭看去,柳長安不知何時來到了她身旁。
長安含笑對台上的人道:“表姐一時慌了神,就由我來替她答了吧。不知我猜的可對?”
台上兩個侍女將第三個謎題也高高掛起,又在旁邊掛上謎底,正是“散曲”。
“好好,答得好,”台上布衣方臉的文士道:“沒想到連這般小小年紀的孩童都文思敏捷。”
侍女揭下第四張燈謎,遞給那文士,又將寫在布條上的大號的燈謎懸在杆上。
——“三兩番臣欲見君,恍若南柯一枕,便枉自杜宇聲聲歎”,打一七言詩句。
封蟬轉身看著阿容,眼色嚴厲。阿容看了看謎麵,又看了看長安,垂首搖頭。封蟬臉色立時沉了下來:“滾下去,沒用的東西。”
長安意欲抽身迴到丁翎容身邊,卻被那文士叫住:“小姑娘,既來之則安之,何不留到最後?這道謎題你可知了?”
“我大膽一猜,可是‘六朝如夢鳥空啼’?”長安聽了他的話,也不忸怩,大大方方地答道。
如此又拆了幾輪,到了最後一題——“舍得一身剮”,打《阿房宮賦》一句。
那文士看了一眼就道:“這最後一題就讓在下來答吧,謎底乃是‘使天下之人’。”
————⊙▽⊙說好的雙更現在奉上,晚了一天真是不好意思。
坐大巴迴來一路堵一路暈,請務必收下虛弱的作者深沉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