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那隻犀角壺的壺嘴與壺柄由兩條龍構成,雕工相當精細,五爪金龍栩栩如生。
王達濤津津樂道地說道:“這是我在巴西撿漏得到的寶貝,才二十萬就到手了,賣主是個華裔,他說這是他祖宗兩百年前漂洋過海帶到巴西的寶貝之一,那時太平天國戰敗,有一支部隊帶著寶貝輾轉跑到了南美洲繼續開疆拓土,然後就留在了那裏……”
“太平天國?”杜龍的心思一下就轉到別的地方去了,天王秘寶會不會被帶到了南美洲呢?
“故宮博物院也有一隻跟這個壺子差不多的,那叫犀角雙螭紋執壺,不論質地還是雕工都比我這個差,而且那是螭龍,比真龍又差了一個檔次,他那個是權臣或者王爺用的,我這個是真龍天子用的……再看這個款識,這可是晚明著名雕刻匠師鮑天成的作品……”王達濤又開始得意洋洋地吹起牛來。
在王達濤誇誇其談的時候,杜龍突然輕笑一聲,大家都把目光刷地一下投到了杜龍身上,王達濤也瞧了杜龍一眼,杜龍是徐老帶來的,王達濤雖然貴為億萬富翁,可也不敢輕視了,他停住誇耀,問道:“小杜,我難道說錯了嗎?”
杜龍笑道:“王總不要誤會,我不是在笑你,我隻是覺得這兩條龍挺有意思,下巴上還長了胡須,莫非這是用來區分它是雄的?而且兩隻都是雄的?為什麽不雕一隻雌的配成對呢?”
聽了杜龍的話,大家都仔細地向兩條龍的下巴看去,徐老知道杜龍不會輕易亂說這麽沒見識的話,他心中一動,心中記起一個事來,徐老登時說道:“王大炮,下巴有胡須的龍是清代才有的吧?你這東西至多是清朝的,怎麽扯到明朝去了?”
華夏龍文化也是在不斷傳承與演變中發展道今天的,每一個朝代的皇帝對龍都極為推崇,因為時代的演變以及文化的差異,每一代甚至每一朝的龍形狀都有不同,從龍的形體特征往往能判斷出器物的年代,明代的龍體型比較豐滿神態比較威猛,而清代的龍紋就顯得有些蒼老,雖然雕刻更加細膩,但是卻少了點王者的氣勢和神韻,明顯的標誌之一就是龍的額下長滿胡須,頭發多而蓬亂……
得到杜龍提醒之後大家紛紛發出恍然大悟的聲音,然後又從龍角、龍眼龍眉龍須、龍爪、龍尾等各處看出許多區別來,這明顯是兩條有著清朝晚期特點的蒼龍,而非明朝那種活龍活現的遊龍。
麵對徐老的質疑,王達濤支支吾吾地無言以對,他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光想著撿了大便宜了,盯著包漿,盯著犀角的質地和雕工去了,卻沒料到這是個古人仿古人的老件。
“雖然不是明朝的東西,不過這東西也還值個幾十萬,王大炮你也算是撿了個小漏啦。”徐老樂嗬嗬地說道,能親自踩王大炮一腳,這才夠味啊!
“怎麽?這不是明朝的東西?為什麽?”杜龍裝作莫名其妙的樣子詢問道,徐老也就裝模作樣地向他解釋了一番,王大炮很快就恢複了笑容,他洋洋得意地說道:“不管怎麽樣這都是個老件,二十萬值了!小杜的眼睛真利,這麽一點胡須都被你發現了……”
說完他又轉移到另外一個藏品麵前,再次洋洋得意地向大家介紹起他的這件珍藏。
這在一般人眼裏也就是是一個青瓷碟子,比巴掌大不了多少,但是在收藏者的眼裏,這東西可就非同凡響了。
王達濤故作神秘地說道:“這是我好不容易在台|灣一個老板手裏挖來的寶貝,花了多少錢我就不說了,大家幫我鑒定一下看看這是不是老的東西。”
杜龍定睛看去,隻見那隻碟子邊緣包了一圈金,碟子整體呈天青色,部分地方透著點海藍,釉色純厚明亮,碟麵上有許多細細的紋路,就像雨過天晴的時候,沙地麵上被蚯蚓爬過一般。
“蚯蚓走泥紋?這莫非是鈞瓷碟子?”杜龍心中一震,倘若這真的是鈞瓷碟子,那它的價值可就高了。
宋朝五大民窯一般的排法是汝官哥鈞定,鈞窯排在第四,不過可不能因此看低了它的價值,在眀國時期就有民謠說‘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可見鈞瓷的價值。
事實上宋代五大名窯存世都不多,真品罕見,一般藏家能藏得一兩塊破瓷片都是很難得的事情,所以曾經有人拿鈞瓷殘片做成掛墜什麽的,比掛塊鑽石還要有身份,有地位。
倘若這真的是鈞瓷,它的價格就不是幾百萬能拿下的,所以王達濤故作神秘地不說買來的價格,就是給大家幻想的空間,無形中抬升了這塊碟子的價值。
在場的人很多都隻在博物館裏見過真正的鈞瓷,那都是罩在保護罩裏的,如此近距離沒有阻隔地觀察鈞瓷還是第一次,大家紛紛掏出放大鏡戴上老花鏡來仔細端詳。
唯有杜龍和白樂仙不為所動,杜龍用他的九瞳一眼就看出這東西不是老件,而白樂仙則是不懂鈞瓷的價值,所以才無動於衷。
白樂仙好奇地小聲問道:“阿龍,這破碟子有什麽稀奇的?怎麽大家都這麽緊張啊?”
杜龍也低聲笑道:“你不懂別亂說,這東西若是真的,價值至少在千萬以上,它表麵上那些紋路不是裂紋,而是蚯蚓走泥紋,是宋代民窯鈞瓷的最顯著特征之一,當然,現在這個特征已經被人仿了出來,要判斷一個有蚯蚓走泥紋的碟子是不是老件,還得從別的方麵分析。”
徐老仔細看了一會之後迴頭向杜龍看了一眼,杜龍搖了搖頭,徐老花白的眉毛一挑,又轉過頭去研究了。
任何人收藏到了鈞瓷都足以向別人炫耀,王達濤就得意洋洋地傲視全場,見杜龍和白樂仙似乎不為所動,他不禁笑道:“小杜,你們不來看看嗎?這個碟子可是宋代五大名窯中鈞窯的寶貝,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我的收藏雖然不少,但是這個碟子依然可以列入前五名呢。”
杜龍裝作驚訝地說道:“這就是鈞窯嗎?聽說宋朝五大民窯是鈞官哥汝定,鈞窯排在第一,一定很貴吧?”
那隻犀角壺的壺嘴與壺柄由兩條龍構成,雕工相當精細,五爪金龍栩栩如生。
王達濤津津樂道地說道:“這是我在巴西撿漏得到的寶貝,才二十萬就到手了,賣主是個華裔,他說這是他祖宗兩百年前漂洋過海帶到巴西的寶貝之一,那時太平天國戰敗,有一支部隊帶著寶貝輾轉跑到了南美洲繼續開疆拓土,然後就留在了那裏……”
“太平天國?”杜龍的心思一下就轉到別的地方去了,天王秘寶會不會被帶到了南美洲呢?
“故宮博物院也有一隻跟這個壺子差不多的,那叫犀角雙螭紋執壺,不論質地還是雕工都比我這個差,而且那是螭龍,比真龍又差了一個檔次,他那個是權臣或者王爺用的,我這個是真龍天子用的……再看這個款識,這可是晚明著名雕刻匠師鮑天成的作品……”王達濤又開始得意洋洋地吹起牛來。
在王達濤誇誇其談的時候,杜龍突然輕笑一聲,大家都把目光刷地一下投到了杜龍身上,王達濤也瞧了杜龍一眼,杜龍是徐老帶來的,王達濤雖然貴為億萬富翁,可也不敢輕視了,他停住誇耀,問道:“小杜,我難道說錯了嗎?”
杜龍笑道:“王總不要誤會,我不是在笑你,我隻是覺得這兩條龍挺有意思,下巴上還長了胡須,莫非這是用來區分它是雄的?而且兩隻都是雄的?為什麽不雕一隻雌的配成對呢?”
聽了杜龍的話,大家都仔細地向兩條龍的下巴看去,徐老知道杜龍不會輕易亂說這麽沒見識的話,他心中一動,心中記起一個事來,徐老登時說道:“王大炮,下巴有胡須的龍是清代才有的吧?你這東西至多是清朝的,怎麽扯到明朝去了?”
華夏龍文化也是在不斷傳承與演變中發展道今天的,每一個朝代的皇帝對龍都極為推崇,因為時代的演變以及文化的差異,每一代甚至每一朝的龍形狀都有不同,從龍的形體特征往往能判斷出器物的年代,明代的龍體型比較豐滿神態比較威猛,而清代的龍紋就顯得有些蒼老,雖然雕刻更加細膩,但是卻少了點王者的氣勢和神韻,明顯的標誌之一就是龍的額下長滿胡須,頭發多而蓬亂……
得到杜龍提醒之後大家紛紛發出恍然大悟的聲音,然後又從龍角、龍眼龍眉龍須、龍爪、龍尾等各處看出許多區別來,這明顯是兩條有著清朝晚期特點的蒼龍,而非明朝那種活龍活現的遊龍。
麵對徐老的質疑,王達濤支支吾吾地無言以對,他並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光想著撿了大便宜了,盯著包漿,盯著犀角的質地和雕工去了,卻沒料到這是個古人仿古人的老件。
“雖然不是明朝的東西,不過這東西也還值個幾十萬,王大炮你也算是撿了個小漏啦。”徐老樂嗬嗬地說道,能親自踩王大炮一腳,這才夠味啊!
“怎麽?這不是明朝的東西?為什麽?”杜龍裝作莫名其妙的樣子詢問道,徐老也就裝模作樣地向他解釋了一番,王大炮很快就恢複了笑容,他洋洋得意地說道:“不管怎麽樣這都是個老件,二十萬值了!小杜的眼睛真利,這麽一點胡須都被你發現了……”
說完他又轉移到另外一個藏品麵前,再次洋洋得意地向大家介紹起他的這件珍藏。
這在一般人眼裏也就是是一個青瓷碟子,比巴掌大不了多少,但是在收藏者的眼裏,這東西可就非同凡響了。
王達濤故作神秘地說道:“這是我好不容易在台|灣一個老板手裏挖來的寶貝,花了多少錢我就不說了,大家幫我鑒定一下看看這是不是老的東西。”
杜龍定睛看去,隻見那隻碟子邊緣包了一圈金,碟子整體呈天青色,部分地方透著點海藍,釉色純厚明亮,碟麵上有許多細細的紋路,就像雨過天晴的時候,沙地麵上被蚯蚓爬過一般。
“蚯蚓走泥紋?這莫非是鈞瓷碟子?”杜龍心中一震,倘若這真的是鈞瓷碟子,那它的價值可就高了。
宋朝五大民窯一般的排法是汝官哥鈞定,鈞窯排在第四,不過可不能因此看低了它的價值,在眀國時期就有民謠說‘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可見鈞瓷的價值。
事實上宋代五大名窯存世都不多,真品罕見,一般藏家能藏得一兩塊破瓷片都是很難得的事情,所以曾經有人拿鈞瓷殘片做成掛墜什麽的,比掛塊鑽石還要有身份,有地位。
倘若這真的是鈞瓷,它的價格就不是幾百萬能拿下的,所以王達濤故作神秘地不說買來的價格,就是給大家幻想的空間,無形中抬升了這塊碟子的價值。
在場的人很多都隻在博物館裏見過真正的鈞瓷,那都是罩在保護罩裏的,如此近距離沒有阻隔地觀察鈞瓷還是第一次,大家紛紛掏出放大鏡戴上老花鏡來仔細端詳。
唯有杜龍和白樂仙不為所動,杜龍用他的九瞳一眼就看出這東西不是老件,而白樂仙則是不懂鈞瓷的價值,所以才無動於衷。
白樂仙好奇地小聲問道:“阿龍,這破碟子有什麽稀奇的?怎麽大家都這麽緊張啊?”
杜龍也低聲笑道:“你不懂別亂說,這東西若是真的,價值至少在千萬以上,它表麵上那些紋路不是裂紋,而是蚯蚓走泥紋,是宋代民窯鈞瓷的最顯著特征之一,當然,現在這個特征已經被人仿了出來,要判斷一個有蚯蚓走泥紋的碟子是不是老件,還得從別的方麵分析。”
徐老仔細看了一會之後迴頭向杜龍看了一眼,杜龍搖了搖頭,徐老花白的眉毛一挑,又轉過頭去研究了。
任何人收藏到了鈞瓷都足以向別人炫耀,王達濤就得意洋洋地傲視全場,見杜龍和白樂仙似乎不為所動,他不禁笑道:“小杜,你們不來看看嗎?這個碟子可是宋代五大名窯中鈞窯的寶貝,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片,我的收藏雖然不少,但是這個碟子依然可以列入前五名呢。”
杜龍裝作驚訝地說道:“這就是鈞窯嗎?聽說宋朝五大民窯是鈞官哥汝定,鈞窯排在第一,一定很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