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迴大廳之時,我的影衛頭領與軍中王千戶齊齊跪下身,懇請我趁梁軍還未兵臨城下之前,速速逃出澤州城去,將戰報送迴都城。

    我道:“已著兩路飛騎趕迴京中,三日內朝廷必有所行動,就不必本公主親自跑這麽一趟了吧。”

    阿上猛地站起:“公主,若再遲一步,隻怕就來不及了……”

    王千戶也站起身,急的口不擇言:“探子報有近四十萬梁軍啊,可澤州城內的守城軍不過五千人,公主,澤州……怕是守不住了,您又何苦留下來等死呢……”

    我默然片刻,看了他們一眼,“我走了,澤州城內的五十萬百姓走得了麽?”

    王千戶道:“公主,您是千金之軀,怎麽可以有什麽閃失,我們就是死……”

    我喝止道:“本公主乃是陛下派來澤州的督軍,大軍傾巢而出,軍中無將,本公主便是將,守住澤州城便是本公主的職責,你們何曾見過一軍之將棄軍而逃的?”

    “公主——”

    我道:“阿上,命所有明鑒司影衛換上軍服準備守城!”

    明鑒司影衛素來隻有服從,阿上見我心意已決,便也不再勸言,當即轉身而出。

    王千戶仍想開口說些什麽,我問:“王平,梁軍來襲,你怕死麽?”

    “屬下……不怕。”

    我道:“你都不怕,難道本公主還不如你一個小小的千戶?”

    這樣問話自然是在偷換概念。

    這世上除了活著不耐煩得哪有人會不怕死的?

    可王平卻答不上我的話。連他也無法說出一個足夠令我信服的理由叫我離開。

    梁國忽然襲境,絕不會是臨時起意,而他們趁大慶內亂之時攻城,必已對我們的軍情了若指掌。

    澤州城,最終是要被攻破的,正如陸陵君他們區區不到十萬人的隊伍必然是會被聶然的精兵所覆,可是他不得不去戰到最後一刻,澤州也必須要守到最後一刻。

    任由五千散兵在惶恐中毫無章法的守城,與在有人引領之下的誓死共捍,結果是決然不同的。我知道,哪怕我都不需要去做什麽,隻要我願留下來與他們共存亡,城池至少能多守半日。

    也許半日時間,既等不到各地的援軍趕到,也等不及宋郎生趕迴力挽狂瀾,但至少,可以為他們爭取到更多的時間,去防禦去增援去做好更多的準備。

    當我

    再度踏上城牆,自城垛處望著徐徐逼近的梁軍時,我想起父皇與我的最後一次談話,他忽然說:“在朕心中,你從來……都是朕的女兒……永遠都是。”

    我那時,並沒有說什麽,如今,卻想要迴答他一句。

    我未必能做一輩子的公主,可我是父皇的女兒,父皇的女兒,永遠不會做逃兵。

    這一個守城戰我們足足守了一日一夜。

    護城河早已被兩軍的屍首所填,熱油、滾石、箭陣永不間歇,卻沒能讓攀城的梁軍有絲毫退步。

    放眼望去,城下的梁軍屍殍遍野,可他們就像是殺之不盡般一輪又一輪攻伐而上,人命如螻蟻,殺戮永無止歇。

    梁軍的衝車檑木再度被推向城門,每震一聲,仿佛整個天地都隨之顫抖。

    城門即將要被攻破,可我們的兵力所剩無幾,能奮戰到這個地步,已是奇跡了。

    梁軍的主帥在城牆下遠遠遙望著我,昔日兩國交好聯邦之時曾與他有過一麵之緣,他知我在慶國的地位為何,必會著力將我生擒,若大慶的公主當真落入他們之上,隻會淪為受人擺布的人質,假使不能為他們所用,所將受到的折磨與羞辱,是不言而喻的。

    我又豈會給他們機會擒獲一個活著的襄儀公主。

    此時,阿上與其他幾位尚存性命的影衛守在我的身邊,毅然道:“公主,我們誓死護你至最後一刻。”

    我撿起一柄劍來,同阿上道:“本宮不會使劍,不過裝裝樣子倒也無妨。”

    能讓自己一劍斃命,便已足夠了。

    阿上瞠目結舌:“公主,你這是要……”

    “待梁軍破城,你們護我殺出重圍,到梁軍主帥跟前為止。”我將劍收入劍鞘,握柄在手,輕輕笑了笑道:“阿上,謝謝你們,能陪我走完這最後一程。”

    我已記不清那一程的刀光劍影與血雨腥風是怎麽樣一副慘烈的光景了,隻是當我們步步逼近帥旗,離梁軍主帥愈來愈近時,遠方天之盡頭,終於升起冉冉日光。

    胸前的玉墜在馬騎晃動之下鑽出領口,我低頭看了一眼,這是那時宋郎生在出征前為我親手所雕,仔細想了一想,這玉扇是他送我的第一件禮物,隻怕,也是最後一件了。

    他答應過我,一定不會讓自己死在戰場上,一定會活著與我團聚。

    他做到了。

    可我曾答應他的,會乖乖的等他迴來,與他

    攜手天涯,卻是無法兌現了。

    我以為我會這樣光榮的死去,在後世流傳為佳話,從此美名遠揚,在曆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被人提及。

    可當我近到梁軍主帥的跟前,意欲在他們包圍的箭陣之下從容的抹脖子而去之時,忽聽嗖的一聲,一隻羽箭不偏不倚的刺入梁軍主帥的胸膛。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令我震驚到忘了自殺的正確姿勢,莫非是梁軍的士兵手滑失誤?還是澤州城內深藏不露有如此神箭手我竟毫不知情?

    周圍所有的人都怔了神,梁軍主帥搖搖欲墜,他捂著胸口當即命人將我拿下,盡管我知道這種時候我更應該抓緊時間好好自裁,可仍是禁不住好奇心朝來箭的方向迴頭一望,這一望便望見了一人一身銀甲長槍,策馬朝這邊風馳電騁而來。

    足下大地隱隱顫動,那人身後帶著滾滾馬蹄飛踏之聲,層層湧來。

    我望著那麵飄揚的旗幟,猶然發愣,那人已策馬近在跟前,長槍一橫——

    槍刃入甲,刺耳萬分,但聽哐當一聲,梁軍主帥正欲朝我揮來的刀應聲落地。那人手腕一轉,將槍杆拔出,鮮血飛濺,就在梁軍主帥跌落馬下之時,他橫臂一攬,將我帶到他的馬背之上,圈在他的雙臂之中。

    然後,他對我說:“坐穩了。”

    我以為我看錯了,以為我聽錯了,他的精兵不是正在攻往京城的途中麽,怎麽會突然現身於澤州。

    聶然,聶然,他怎麽可能會來?

    梁軍終於反應過來,幾方士兵朝此一擁而來,身側的聶家軍將我們緊緊護在中間,躺在地上的梁軍主帥衝聶然大聲吼道:“你們是慶國的叛軍,理當共與我們共敵慶軍!何故要與我等為敵!”

    聶然冷笑道:“我們如何那是我們的事!豈容外寇侵我國土,殺我子民?!”

    梁軍主帥怒指道:“你——你可知此乃你們的主帥聶光……”

    他話未說完,聶然橫臂揮槍,將梁軍主帥的話生生截斷在血波之中。

    與此同時,他揚鞭縱馬,在梁軍圍殲之中,破出了一條染血之路!

    這一路,有利刃無數次刺到跟前,有無數人的鮮血濺到身上,但所有席卷而來的攻勢,皆被他的長槍檔在身外。

    梁軍兵力之多,遠甚於聶家軍,這一番苦戰,每一步的前進,皆是士兵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所換。

    聶然再度砍翻一人,我遙遙望見前方趕來

    的玄甲之士,帥旗之上偌大的“慶”字,正是陸陵君所率的精兵。我渾身一震,喃喃問他:“為什麽……”

    為什麽聶家軍會聯同慶軍前來擊退梁軍?

    為什麽?

    聶然顧不得迴答我,護在我們周圍的精騎越來越少,他的每一分注意力都在擊敵之上,可饒是他的手腳都受了傷,梁軍的攻勢不減,他都沒有讓一箭一矢傷到我分毫。

    我從來沒有想過,將我帶出這場紛亂廝殺之中的人,會是聶然。

    我不明白,我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這一支聶家軍,是他們最後一路精銳之師,是他們複國最後的希望,可聶然卻率軍前來與梁國廝殺,他究竟知不知道,他選擇了這一戰,究竟是一場什麽樣的戰爭。

    離戰圈越來越遠,原本緊跟在我們身旁的聶家護軍為了截斷殺路讓聶然先走,卻再也沒有追趕上來。

    馬兒頭也不迴的竄入樹林,跑了許久許久,久到再也聽不清遠方的殺戮慘嚎之聲,天地蒼茫,荒道崎嶇,這條路長得像是沒有盡頭,我不知道聶然將要把我帶去哪兒。

    然而,就在下一刻,聶然拉住了韁繩,將我帶下了馬。

    他渾身上下染遍了血,已分不清是他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他平靜地將一個銅牌遞至我跟前,道:“穿過這片樹林便是鬆江,江邊有幾戶農戶,你將此物給他們看,他們自會收留你,待風波平息,再離開不遲。”

    我沒有接,他掰開我的手指,將銅牌塞入我的掌心,見他欲要轉身,我開口道:“你傷的很重……”

    “無妨。”

    說完話他翻身上馬,再次往樹林外而去,我心中茫然一片,望著他漸行漸遠的背影,然後,看到他撲倒在馬背上。

    馬兒也受了傷,跑不了太快,我火急火燎的奔趕至前,揪住馬韁繩,這才讓馬兒停了下來。

    聶然已然昏厥過去,他的麵色蒼白如紙,鮮血一滴一滴沿著馬鞍滴落在地。哪怕已到了強弩之末,他還想趕往戰場,去與他的部下並肩作戰。

    我摸了摸馬兒的鬃毛,牽著韁繩一步步的往鬆江踱去,夕陽的餘輝照在樹梢上,路且長,暮色茫茫。

    夜霧,隨風輕湧,宛如薄紗,不敢揭開,不敢麵對。

    屋內的燭火燃到近半,村裏的大夫替聶然包紮好傷口這才緩緩踱出門來,同我道:“公子失血過多,所幸未傷及五髒六腑,需得靜心休養,老夫已開好的方子放在

    桌上,五貼藥分十日服用,不日便能痊愈。”

    我點了點頭。

    與我所料不差,這個小小的村落與聶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故而村民一見到聶然就關切備至的替他去尋大夫,他們並不知曉我的身份,隻當我是與聶然一路的,並為我們騰出兩間村屋供我們休息,卻沒敢多問什麽。

    我緩緩步入房中,此時我們都換上了一身幹淨的棉麻布衣,迴想起一日的驚心動魄,不覺得有些恍惚。

    我拾起桌上的玉簫,將簫身浸在銅盆中清洗掉血汙。這支玉簫當年是我送給煦方的,可我沒有想到的是,到了戰場上,聶然還把它帶在身邊。

    我挪了床邊的木椅坐下。

    聶然緊閉著雙眼,眉頭微蹙,似因傷口牽痛而難以安眠,我伸手探了探他的額,覺得滾燙,轉身替他打一盆涼水來,卻突然被他握住手腕。我呆了一呆,但見他的眉睫微微一動,然後慢慢睜開了眼,清啞的嗓音飄散在夜風中:“和風……”

    我渾身一僵,他叫我什麽?

    他見我愣著不知所措,有些疑惑的望了望四周,凝視著我的眼淌著柔軟的溫度,“我們這是在哪兒?”

    我震驚的望著他,茫然答道:“我們……這是……在江旁……”

    “江?”他有些迷糊的眨了眨眼,“我們不是要去綏陽麽?”

    屋外傳來陣陣蟋蟀聲,那一刹那,我忽然意識到眼前的聶然是燒糊塗了,直把自己置身於一年多前與我同往綏陽的途中,他還以為我是和風,以為他是那個要帶和風遠走高飛的煦方。

    一陣風將屋中的燭火熄滅,瞬間漆黑一片。

    我倉皇的抽出他的手,“我,我去點蠟燭。”

    打火石就像失了靈,一次次敲撞,都擊不起火花。我顫抖著雙手,試圖讓自己急促的唿吸緩和下來,等到再度點燃燭火,迴過身時,才發覺,他再度睡著了。

    我一步一步緩緩踱到床邊,輕輕推了推他:“……煦……方?”

    他沒有迴應。

    我撫著自己沉甸甸的心,呆呆看了他良久良久,久到連我自己滑下眼淚都未曾發覺。

    我守在他的床邊,靠在椅背上胡思亂想,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我也不知我睡了有多久。

    隻是乍然醒來的時候發覺身上披著一件男子外袍,而床上的人已經不見了。

    門外隱約

    有人在說話。我反手將衣袍放在床上,緩緩踱至門邊,順著門縫望見外邊有幾個身著鎧甲的兵士跪在聶然跟前,當先那名老將顫著嗓音道:“少主……梁軍已敗走西境……隻是我們的大軍……”

    另一個老將哽道:“聶將軍他們也都……少主,如今,隻剩下我們,隻剩我們了……”

    聶然背對著我,我看不見他的神情,他的背影猶如一尊雕塑,紋絲不動,那名老將抹淚道:“少主,不,不必喪氣,屬下已在江邊備好了船,大可渡江遠離慶兵……少主,我們還有兵符,還可以籠絡北境的前朝舊部,一定還能東山再起,少主,隻要少主還在,少主就是大周的希望……”

    聶然沉默半晌,他的聲音聽不出情緒:“陳將軍所言極是。你們先行一步,待天色一亮我自會與你們接應。”

    那幾名老將士走了之後,聶然就不聲不響的靠坐在門邊,不知在想些什麽。

    我緩緩推開門,聶然循聲抬眼望著我,“把你吵醒了?”

    “……沒,我是看你不在……所以……”我心中一片淩亂,想起他昏睡時喚我“和風”的模樣,與此刻冷靜疏離簡直判若兩人,我呐呐道:“剛才……”

    “嗯?”

    “你在睡夢中時……曾迷迷糊糊地……問我……”

    “問你?”

    “問我……我們這是在哪兒……”我試探地看著他,“你想不起來了?”

    聶然蹙眉想了想,搖了搖頭,“許是我受了傷,神智有些不清,你莫要放在心上。”

    我看著他,他的神情不似作偽,遂點了點頭,在他身旁坐下,“你的傷……好點了麽?”

    他道:“嗯。”

    我正不知該如何繼續話題,腦子正在空白中,他和我說道:“澤州城保住了,陸陵君也還活著,你可以放下心了。”頓了頓,他轉眸看我,見我毫無歡欣之意,“怎麽了?”

    我低下頭,發覺自己的手竟在微微發抖,“梁軍攻境,朝廷大軍趕之不及,京師自顧不暇,難道你不應趁此良機直搗黃龍?為何?為何要趕來澤州?”

    他緩緩道:“到了此刻,這個問題於你而言,又有何意義?”

    我道:“有。我想知道答案……我想知道,是因為你們擔心最終被梁軍坐收漁翁之利?還是這也是聶光的計謀之一?或者……”

    “因為你在。”他毫無預兆的答道。

    眼

    前的一切瞬間恍惚模糊起來,然後漸漸清明,月光映出聶然深海般的眸色,“因為你在澤州,所以,我要救你。”

    我呆呆的看著他,聽到自己的聲音在顫抖:“聶然,我不值得你如此對我……”

    “值得。”

    這句話,如此耳熟。

    與煦方初遇那年,我曾在村中怒叱煦方,告訴他我的真心不在他身上,他也和我說過一樣的話。

    可這溫煦之言,此刻卻如刀子一般剜著我的心,我對上了他的目光:“你……”

    他忽然勾起嘴角,笑了一聲,“騙你的。”

    我不明白,“啊?”

    “公主。”他道:“今日你也聽到梁軍主帥馮之岺說了,他們進攻澤州乃是與家父聯手所為,澤州此役本既由聶家軍而起,又談何是我們救了你們?”

    今夜的月懸在墨色的夜空,好生淒冷。他平靜地望著夜空,“至於我,即使……我選擇了走上這條複國之路,卻也不齒他們利用外寇敵國之力,以千萬百姓性命為代價換取江山……這就是,我的答案。”

    月光將我們的身影拉在地上,他的雙手交叉立在膝上,緊緊的握著。

    他不知道,以前在陳家村,每每煦方心虛誆我時,兩隻手也會這樣交握在一起。

    我別過頭去,突然覺得胸口有什麽東西被堵的滿滿的。聶然忽然道:“我一直有個疑惑……”

    我若無其事的迴頭,“嗯?”

    他從身後拿出了那支玉簫,在我跟前晃了晃,“此簫,你是從哪兒買給他的?我記得那陳家村是個漁村,根本不可能有賣什麽玉簫。”

    我被勾起了迴憶,不由一笑,“為了買這玉簫,我走了整整半日的路,在臨鎮才買著的……你別看這簫玉質拙劣,為了買它,我洗了好久的衣裳呢……”

    他的目光轉柔,“看來公主那時著實受了不少苦……”

    我脫口道:“能和喜歡的人在一起,那點苦算得了什麽啊……”

    聶然轉簫的動作頓住,我這才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麽,輕道:“我說的……是過去……”

    他不置可否,嘴邊浮出一抹自嘲的笑意,他轉眼看向院落的桃樹,當年在陳家村我與煦方的家門前,也有一棵很像這樣的樹,煦方很喜歡在樹下為我奏簫。聶然定定看了一會兒,緩緩將簫舉至唇邊,徐徐吹起那首熟悉的樂。

    煦風和月。

    隻是當他吹到一半的時候,卻停了下來,他轉頭問我:“當日在林中,你隻與我哼了這曲子的前半段,我一直都摸不出這後半部分的曲音,如今,你可唱予我聽?“眼眶一熱,我趕緊偏過頭去,不留痕跡的拂開眼角悄悄滑出的淚,“太久了……我,記不清了……”

    良久,他輕輕打破寂靜:“你說得對,過去太久了,是該忘了。”

    我低下頭,不敢看他的眼睛,“聶然,天一亮,你便要離開了麽?”

    “嗯。”

    “你打算去哪兒?”

    “不知道,大概,會走的很遠吧……”

    我點了點頭,“能把這裏的一切都忘了重新開始,那也很好……”

    “嗯,那也很好。”

    幾朵雲輕移,遮住了月,光影斑駁黯淡。

    我慢慢站起身來,往屋內走去,“我,我困了,去裏屋睡一會兒,你,你也早點休息。”

    就在我跨入房門之際,他突然叫住了我:“公主……”

    我頓住步伐,單手摁在門框上,然後緩緩迴過頭,努力的微微一笑,“怎麽了?”

    他看著我,眼底裏有一瞬的波動,像是想對我說些什麽,然而他深深望了我片刻,終究也沒說什麽,隻是極輕地笑了笑,道:“沒什麽,早點……休息。”

    兩間房,一牆之隔,與那時陳家村屋時一模一樣。

    隻是,再也不可能迴到過去一日一忘的時光中,迴到每日清晨睜開眼時,入眼便是他坐在我床邊,然後小心翼翼的問我:“你……記得我麽?我,我叫煦方。”

    我已不再是和風,他也不是煦方了。

    可是這一夜,我們又有誰能安枕入夢呢?

    夜幕漸薄,天邊滲出曦光。

    我恍然一醒,這才驚覺天色已亮。

    我默默的穿好鞋襪,繞至外屋,屋中空無一人,蕭與劍都不在桌上,他果然已經離開了。

    原來昨夜的最後一句,竟就是道別。

    我徐徐步出村屋,前方是江水拍岸的流動之聲,衣袂迎風,我情不自禁一攏,沿著江邊獨自而行。

    一江秋水,拂如綢錦,水天極目處,凝成薄薄的霧。

    我望見了一葉扁舟,舟上有一人一身布衣靜靜而坐,劃槳而緩緩駛往江心。

    卻不是聶然是誰。

    可是為什麽,他隻有一個人,難道他不是隨他的部下一同離開麽?

    我心中不安,下意識的朝前大步行去,然後見聶然將長槳拋入水中,慢慢地站起身。

    他,他在做什麽?

    下一瞬,我看清了他手中握著的那隻火把被他輕輕的往舟上一置——

    一點猩紅之光倏然燃起熊熊烈火!

    “不!”我不可置信的驚叫出聲,“不可以!”

    那葉輕舟中似乎堆滿了澆了火油的稻草,火勢隨風蔓延,須臾之間,整隻小舟皆陷入火海之中。

    我驚駭得望著前方,此刻迴想昨夜,那般種種異常我怎麽就沒能看出端倪!

    他這一生為複國而活,背負了太多太多,可到了最後追隨他的部族統統為他而死,卻不是死在複國之路上。

    他怎麽可能還甘獨活!

    我隻覺得那團火焰在心頭胡亂焚燒,可是卻什麽都阻止不了,隻能踉蹌踩入江水中嘶聲力竭的喊著,盼著他能聽到,能改變心意,不要走上這條絕路。

    火影之中,那個清雋的身影依舊靜靜佇立,仿佛那盤旋的熱氣絲毫沒有影響到他。他執起玉簫,微微俯首吹之。

    簫聲清婉徐緩,靜靜流淌而來,如朝陽溫煦,又如月下清風。

    曾經,編這首曲子的人同我說:和煦和煦,煦跟著和,風吹往哪哪就是我的方向。

    煦風和月,這是煦方與和風在月光下的承諾。

    緊接著下一個滑音,我的唿吸,在那一瞬間幾乎停止。

    是他。

    曲音悠悠不止,喻意於情,那是煦風和月的後半段。

    是我在樹林沒能接下去唱完的半段,是我騙聶然說我再也想不起來的半段。

    一直……都是他。

    “煦方……”

    “煦方!!!”

    眼前的視線開始模糊起來,我栽倒在水中,一遍遍喊著他的名字,可除了曲音,我聽不到任何迴應。

    曲中訴問,可還記得那三月桃花,那月明良夜,憑肩遊,長相伴。

    隻是幾番行,幾番醉,幾番留,終留不住那韶華一夢。

    那燦爛的殷紅火光,染紅了天邊的雲,那首煦風和月,成了最終的鎮魂調。

    當曲音終止,江麵再度恢複寧靜,東邊的日出完全升起,又是新的一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手捶地,一手遮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容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容九並收藏一手捶地,一手遮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