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再說光武事


    一夜疾行,天亮時他們已到了陳留郡濟陽縣。因為要趕路程,張道陵一行人並沒有到濟陽縣城入住,而是在路邊找了一個不大的傳舍住下。


    他們中除了張道陵還作道人打扮外,金蟬、龍兒和玉蘭均扮作農家子女,金蟬、龍兒均變成普通人樣子,隻有玉蘭用巾遮麵。


    張道陵輕車熟路地帶著他們進了店,要了兩個隔壁相鄰的客房,吃過飯後,便分男女住下休息,準備晚上繼續趕路。


    自從吃過仙穀中的果子之後,金蟬和玉蘭身體變得身健體康,這次出來,雖然是風餐夜行,但隻是歇了一上午,便又神采奕奕了。


    等眾人吃過午飯,都無倦意,小黑又要在一塊說話,於是眾人都聚在張道陵的房中,一邊喝茶,一邊聊天。


    隻聽小黑問道:“張大哥,你對這裏很熟啊!這裏的店小二也認得你。”


    張道陵笑道:“我這次自鶴鳴山出來,前往邙山時,就到過這裏。這店小二還讓我給他算過一卦呢,他自然認得我。對了,玉蘭,你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


    玉蘭笑道:“我這一路都是在空中走,看不好到哪裏了。”


    張道陵道:“這裏是陳留郡濟陽縣。”


    “啊!濟陽縣,就是光武帝劉秀的出生地呀!”玉蘭聽了,不由地脫口而出。話一出口,她心又後悔,怕引起金蟬的傷心事。


    “不借,這裏正是光武帝的龍光之地。”張道陵笑著看了金蟬一眼,見他一臉平靜,當下問道,“金蟬兄弟,你先祖埋骨之地,除了玉蘭,咱們幾個也都進去過了。今天咱們到的,正是他的出生之地。”


    金蟬想起去年自己的一切苦難,正是從光武陵中開始的,而且那個自稱無當聖母的矮胖女道人,到現在還不知蹤跡,雖然地藏王菩薩勸說過他不要在意,但他心中始終是難以釋懷。問張道陵道:“張大哥,你說那個,那個無當聖母,現在會幹什麽呢?”


    張道陵經過這一年的經曆,對當年封神之事已經有了大概的了解。他敢曾多次勸說過金蟬,放下心中的包袱。今日見金蟬不在意自己的身世,卻對這事甚是關心,可見他仍是以此自責,難以釋懷。當下笑道:“金蟬兄弟,經過這麽多事,你還不明白嗎?我等人,隻要心存善念,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就可以了。或許用不了多久,上天就能派人管理此事了。”


    金蟬聽了,神情一震,問道:“張大哥,你的意思是說……”


    張道陵一笑道:“或許,‘三定’能被我們解開呢!”


    金蟬心中,雖然也曾想過,自己和張道陵一起,為解開“三定”而努力。但他也知道,張道陵有膽有謀,本事高強,應是符合的道人人選,可是自己一個小和尚,除了會念佛經外,什麽也不會,所以這念頭一閃而過,每日都求菩薩早點選中人選,解開“三定”,消除天地間的劫難。如今聽張道陵這麽一說,麵上豪氣衝天,心中也油然而生了一股豪邁之氣,朗聲道:“好,張大哥,我聽你的,盡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這就對了。你想你我雖是經曆了無數苦痛險難,但現在仍然無恙,而且還認識了龍兒、玉蘭、小黑小白這一眾好朋友,想來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我也不要妄自菲薄,隻要依本心而行就是了。”


    金蟬聽了,點點頭,與張道陵相視一笑,彼此間心意更是相通。


    “哎呀!張大哥,你又說什麽鳥話呢,我一句也聽不懂。對了,張大哥,你前天給我們講了漢武帝的事,那光武帝的故事,也給我們講講唄,反正天黑還早呢!”小黑這時在一旁求著。


    張道陵望了望窗外,見天色尚明,當下笑道:“好,那我就將我知道的光武帝劉秀的事跡,與你們講一講,有不對的地方,玉蘭給我補充糾正。”


    “好的。”玉蘭見金蟬已將自己身世釋懷,心中也是欣慰,當下點頭笑應。


    張道陵清了清嗓子,開始說道:“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西他仍是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先祖為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到了劉秀他父親劉欽這一輩,隻是濟陽縣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元始三年,劉欽在南頓縣縣令任上去世,年僅九歲的劉秀與兄妹便成了孤兒,生活無依,被遠在南陽郡蔡陽縣的叔父劉良所撫養。劉秀勤於農事,而其兄劉縯好俠養士,經常取笑劉秀,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若非遇到亂世,這劉氏兄弟,或許也就平平常常一輩子務農終老了。


    漢哀帝死後,皇後王政君之侄大將軍王莽連立漢平帝、孺子嬰兩幼主,其地位曆經“安漢公”、“攝皇帝”。初始元年,王莽廢孺子嬰(劉嬰)為定安公,正式代漢登基稱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國”。王莽在篡立新朝後,大力推行複古改革,引起下麵人不滿,加之連年水、旱等天災不斷,導致民不聊生、哀鴻遍野。於是,號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一脈。劉秀的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和南陽的諸多子弟都欲趁亂起兵,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他經過了深思熟慮,見天下確已大亂,方才決定隨兄劉演起兵。號“舂陵軍”。


    在諸多起義軍中,以綠林軍勢力最大,綠林軍擁西漢宗室劉玄被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劉縯劉秀因人單勢孤,為了對抗新朝政權,便也加入更始政權,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但是更始帝因劉秀兄弟功高蓋主,便借口劉縯不服皇威,將其而殺之。劉秀因寄人籬下,不得不強忍悲傷,益發謙遜,而且悲憤不形於色,得以幸存。後來他北渡黃河,在摯交鄧禹的輔佐下,招兵買馬,結交天下英雄,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平定戰亂,一統天下。


    劉秀當了皇帝後,勵精圖治,休養生息,一時朝野俱樂,百姓安居,人稱“光武中興”。照我來看,曆代皇帝中,要論文才武略,文治武功,兼而備之的,自古以來,非劉秀莫屬。”


    張道陵說到一口氣說完劉秀的生平事跡,這才喝了口茶,笑著道:“玉蘭,我說的這些,有些也是聽別人說的,你看看可都對嗎?”


    玉蘭笑道:“張大哥說的沒錯,我知道的同你說的一樣。我想補充的是,你剛才所說的光武帝摯交鄧禹,龍兒,你們知道他是何人嗎?”


    龍兒睜著美麗的眼睛,眨了眨,搖頭道:“鄧禹?不知道。”


    玉蘭笑道:“他就是鄧太後的爺爺啊!他老人家為大漢朝立了大功,明帝曾命人繪二十八功臣像,掛於南宮雲台,其中鄧禹名列第一。鄧禹有十三個兒子,其中六子鄧訓,官為護羌校尉,封平壽侯。鄧訓有五子一女,長子便是當朝大將軍,我義父鄧騭。而女兒便是和帝皇後,當朝太後。”


    “哦,怪不得金蟬小師父人這麽好,原來你的祖上們,都是這麽厲害的人物。”龍兒感歎道。


    “阿彌陀佛!”金蟬一時也不知怎麽迴答才好,隻得合什念了聲佛號。


    玉蘭在一旁接口道:“不過這個光武帝,確實很好,連太後也總誇他。”


    “是嗎?娘都誇他什麽了。”龍兒和小黑聽了,同聲問道。


    “光武帝的優點好多,但太後最讚賞他的,是他對自己的皇後好。尤其是對他的陰皇後。”


    “他有幾個皇後啊?”小黑聽了,好奇地問道。


    “他有兩個皇後,一個是郭皇後,一個是陰皇後。張大哥,她們的故事,你可清楚嗎?”


    張道陵笑道:“我隻知道劉秀先立了郭皇後,還立了她所生的兒子為太子,但是過了幾年,又廢了郭皇後,立陰氏為後,還改立陰皇後所生的兒子為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明帝。但是其中隱情,我就不清楚了。”


    玉蘭笑著道:“關於這些事,宮中有詳細記載。但是要說清楚太後為何讚許光武帝,還要從光武帝的出身說起。張大哥剛才說過了光武帝的事跡。他作為漢高祖的九世孫,雖然是長沙定王的後裔,但與他的哥哥姐姐們不同的是,劉秀一點也沒有皇家後代的傲氣。相反,他尊重底下人,經常與農仆們一起在田間裏勞作,為此他哥哥常笑話他沒有出息,注定要一輩子當個莊稼漢。但是劉秀也有自己的夢想,有一次,他有機會接觸到了陰家小姐陰麗華。陰麗華的美貌給了劉秀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後來到長安求學的劉秀,有一次看到了執金吾率軍出行,盛大的場麵深深的震撼了劉秀,身為太學生的劉秀不禁感歎道:‘做官就要做執金吾,娶妻要娶陰麗華!’”


    聽到這裏,眾人都為劉秀的感歎而笑出聲來,小黑更是笑著問道:“玉蘭姐,那執金吾是幹什麽的?”


    “哦,執金吾,位同九卿,為守衛京師尤其是皇城的北軍的最高統帥。想來執金吾出巡時,前唿後擁,車騎很盛,劉秀見了,便有此感慨。”


    “那他後來怎麽不當執金吾,反而當皇帝了。”小黑聽了不解地道。


    “傻丫頭,執金吾哪有皇帝威風啊!”龍兒笑著道。


    玉蘭也笑著道:“那時的劉秀,哪裏見得了皇帝,想來當時他見到最大的官,就是執金吾,所以便有此想法。但是那時他的這一夢想隻是不著邊際的空想。因為當時王莽已經篡位稱尊,劉秀一家早已是平民百姓,他們家在南陽的財勢,還比不上陰家。”


    “玉蘭姐,那他是怎麽娶得陰麗華呢?”小黑聽得入迷,不由地催促起來。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因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後,他本就不得民心,再加上施政不當,導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這也就給了同是漢室子弟的劉秀兄弟機會,他們起軍後,在消滅王莽的過程中,劉秀的功勞最大。他在更始帝殺他哥哥後仍能忍辱負重,表麵上更加臣服更始帝,更始帝見劉秀如此謙恭,又因劉秀立有大功,故收了劉秀兵權後,便封他為武信侯。劉秀受封不久,就到宛城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豪門千金陰麗華。實現了他人生的夢想。”


    “哦!”龍兒和小黑聽了,不由地都為劉秀感到高興,龍兒又問道:“玉蘭,那當劉秀後來當上皇帝後,陰麗華就成了皇後了吧?”


    玉蘭搖了搖頭道:“沒有。劉秀在與愛妻陰麗華僅僅相處了三個月之後,即受更始帝所遣西去洛陽。劉秀隻得將陰麗華送迴新野娘家。因為更始帝對劉秀始終不放心,於是隻給了他一根代表更始政權的節杖,隻有隨從數百人,讓他渡過黃河,到河北各地鎮慰。但劉秀畢竟是一世英雄,他雖以有名無實的特使虛銜來到河北,但在一路上撫輯流亡,廢除苛政,爭取民心,初步在河北諸郡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為了得到當地豪強劉揚的支持,作為權宜之計,他不惜答應娶劉揚的甥女郭氏為妻,此時距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他從劉楊處借得精兵十萬,擊敗王郎,廓清河北。此後他以河北為根據,四處征伐,終得天下,重新恢複漢室,是為光武帝。”


    “哦,是這樣子呀!原來是劉秀為了當皇帝,又背叛了陰麗華,轉而娶了郭氏為妻。那他這個人也不怎麽樣啊!”龍兒聽到這裏,忿忿不平地道。


    ‘龍兒,話也不能這麽說,對於那些誌在四方的男人來說,王圖霸業前,什麽親情都會不顧,而且當時劉秀人單勢孤,他為報兄仇,還肩負光複漢室的重任,是不得已,才娶了郭皇後。他稱帝後,一得空,他就派人將陰麗華接到了身邊。並將她和郭氏一並封為貴人。他這麽做,並未忘本,在皇帝中,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啊!就因為這個,娘就說劉秀好了?”龍兒對劉秀仍是有些不滿,又問道。


    玉蘭笑道:“龍兒,前天咱們不是說過漢武帝的事情了嗎?你要知道,在帝王之家,皇帝坐擁天下後,哪一個不是大肆收集天下美女,有道是隻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像光武帝這樣子不忘舊情的,已經是實屬難得了。後來劉秀還要封陰氏為後,從這一點來說,劉秀對得起當年他所發下的誓言。”


    “那這麽說,劉秀就是一下子又將她們倆都封為皇後了?”小黑接口問道。


    “不是。”玉蘭笑著否道,“這皇後之位與皇帝之位一樣,隻能有一個。說到這裏,就要說下陰麗華了。也難怪劉秀對她如此。陰皇後確實是個謙讓有德的人。她對劉秀道:‘困厄之情不可忘,而況郭貴人已經生子,理應由她為後’。堅持不肯接受皇後的冊封,光武帝迫不得已,隻好立郭氏為後。但是劉秀心中,仍是最愛陰氏,等到了建武十七年,劉秀還是廢掉了郭皇後,冊立陰麗華為皇後,同時也廢了郭皇後的兒子的太子之位,改立陰皇後的兒子劉陽為太子。”


    龍兒聽到此處,轉頭對張道陵道:“張大哥,那劉秀不忘舊情,雖是難得,但是他這樣子對郭皇後,我總感覺郭皇後太可憐了。”


    小黑也應道:“我也是。別看陰皇後是金蟬大哥的奶奶的奶奶的奶奶。”


    金蟬感慨道:“哎,這就是名利情欲所導致的。我等出家修行,為的就是遠離這些事,修心養性。”


    玉蘭聽了忙解釋道:“不過那陰皇後確實很好,她在即便是光武帝死後,仍讓兒子明帝保留置郭氏的皇後待遇。並叮囑他對陰氏、郭氏的族人要一視同仁。就連到了章帝時代,章帝還親自到郭氏家中,大會郭氏族人,君臣非常的和睦。陰皇後做了十六年的貴人,得勢後仍能厚待郭氏一族,可見她的品行確實好,如劉秀評價她的那樣,‘雅性寬仁、有母儀之美。’就連太後,也常讚陰皇後性仁孝,多矜慈。太後也因為陰皇後一生謙德,為後世立下楷模,也事事行陰皇後之風。和帝的第一個皇後陰氏,正是光烈皇後陰麗華之兄執金吾陰識曾孫女,也是太後的外甥女。太後也是和陰皇後一樣,處處忍讓於她,最終得到和帝的信任。”


    “哼,我看這麽多皇後,就娘最好了。這個陰皇後算是第二好吧。不過這些皇帝,連那個大禹都算著,我可沒認為有一個好的。”小黑在一旁道。


    龍兒聽了,高興地道:“小黑說的對,我也是這麽想的。我看啊!什麽事一沾上皇位,就變得不好。金蟬小師父,你能出來當和尚,我看也不是什麽壞事。”


    玉蘭聽到這裏,心中一顫,望向金蟬,卻見他臉色微紅,合掌道:“阿彌陀佛,出家人修的就是去貪嗔。我仍是世外之人,對於這名利情欲自當遠離。”


    張道陵見說到這裏,天色已黑,當下笑道:“好了,天色已黑了,大家都收拾一下,咱們吃過晚飯後,就啟程了。”


    眾人應是,等簡單地吃過了晚飯,眾人借著月色,重新上路,向東而去。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度西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佳言雋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佳言雋語並收藏百度西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