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文殊種緣贈佛發
那戚知縣見齋飯一事已完畢了,心想可算布施完了,自己得趕迴去給知府大人上奏情況。當下吩咐收拾現場,準備迴府去了。
張道陵忙帶著金蟬等人,遠遠地跟著那婦人,向鎮外走去。
他們見那婦人已走上那條土道,邊走還邊吟道:“眾生學平等,心隨乃境波。百骸俱舍盡,其如憎愛何?”
龍兒邊走邊問張道陵道:“張大哥,這個女的好奇怪啊!”
張道陵低聲道:“我猜的不錯的話,此人便是文殊菩薩顯聖。”
龍兒聽了,大喜,縱身而起,向前追去,口中還叫道:“老人家請留步。”
她幾步便追上那婦人,那婦人身後的瘦狗見有人追來,轉過身對著龍兒狂吠。
那婦人止住腳步,對那瘦狗道:“叫什麽叫,人家給咱們饅頭吃,你應該謝人家才對。”
那瘦狗聽了,果然停止狂吠,轉而對龍兒不住地搖晃尾巴,一副討好模樣。
龍兒來到那老婦人身前,心道:“她縱不是菩薩,我拜她又何妨。”想到這裏,倒身下拜,口中道,“龍兒求老人家指點迷津,救救我哥。”
那婦人道:“我何德何能,能救你哥。說著伸手去攙龍兒起來。”說完就將龍兒輕輕地拉了起來。
龍兒心想我這下跪之力,少說也有千斤,可這婦人竟然能不動聲色地將我拉起來,看來張大哥說的沒錯,她就是文殊菩薩。
想到這裏,龍兒心情激動,淚流滿麵,訴道:“菩薩慈悲,我哥是黃河河伯,他一時衝動,頭撞孟門山,身犁河槽,犯了天條,被天庭關押,雖是罪有應得,但現在他身被石鎖固定,苦不堪言。小女子隻盼他能解開石鎖,能和四位龍王一樣,在萬年冰內,聽菩薩教誨,思過悟道就行。”
那婦人聽了,伸手為龍兒拭去淚水。這時張道陵等人也走到近旁,一同跪下行禮。那婦人見了,伸手一揮,一股柔風過來,將他們四人也都托起。
那婦人目光在眾人麵上掃了一遍,突然笑道:“我尊佛命,不可用原身相見,今日變做凡人,被你等認出,也算是有緣。更難得你們個個心善,隻要你們不忘初心,便得善果。但是修真路上,危險重重,唯有矢誌不渝,方能見光明。若是一生悔意,便前功盡棄了。既然與我有緣,我也種下善因吧。”
說著她將手中嬰兒,交給身邊的孩子抱住,右手從懷中取出一把剪刀,左手將額前一縷頭發攥住,剪刀一剪,一縷頭發落入她的手中。
那婦人將一縷頭發一根根地分與眾人道:“你們一人一根,放入頭上,便與頭發長在一起,可保你們此後心智不被外魔所擾。等你們修成正果,這發自然會掉,到時你們將它送還大靈鷲寺便是了。”
眾人伸手接過,又聽那婦人道:“姑娘,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哥之事,與息壤之精有關,但要解開石鎖,卻不見得非得找到息壤,應有別的法子。”
龍兒聽了,忙求道:“請菩薩指點龍兒一條明路。”
文殊菩薩歎道:“慚愧,貧僧所知也是不多。但解鈴還得係鈴人,布石鎖之法,應還是與息壤有關。你們隻有找到息壤,自然會遇到布局之人,打開石鎖,也自然會水到渠成。”
張道陵聽了,頭中靈光一閃,忙自口中取出那粒沙子,雙手奉上,問道:“請教菩薩,這可是息壤之精?”
文殊菩薩見了,眼睛一亮,笑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精分陰陽,想不到這息壤之陽,竟然已在你手,隻不過……”
“請菩薩明示。”張道陵和龍兒齊聲求道。
文殊菩薩微一沉吟,這才又道:“你手中已有息壤之陽,若是再尋到息壤之陰,二者與息壤之形合壁,便成息壤之精。要解河伯之困,定與息壤之精相關,但是息壤之精事關天地之密,若是落入他人手中,或將掀起天地浩劫。”
“天地浩劫?”龍兒聽了,吃驚地疑問道。
“不錯,但這浩劫,該來總是要來的。隻是來的早與晚罷了。但是你身有此寶,當真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文殊菩薩淡淡地道。
張道陵聽了,想起九曲夫人所說,心有所悟,不由地臉上露出了恍然明白之色。
文殊菩薩已將這一切看在眼裏,於是對張道陵點了點頭,然後對那粒沙子一吹,那沙子上麵的金黃色頓時全無,變成一粒極普通的沙子。
文殊菩薩說道:“你既然明白了,那我也不必多言了。此物雖經了千年,體內陽氣已消了九成之多,但仍有陽氣外泄,我方才為你將陽氣封印,等用了再開就是。對了,你是如何得到息壤之陽的?”
“啟稟菩薩,我是自一位成精的蚯蚓精處得來,它被敵人所殺,是我替它埋屍,它死前吐出來送給我的。”
“善哉呀!善哉!你能得此物,仍是你自己修來福份。你做了善事,那蚯蚓精死前也做了善事。它用最後的精血,封住了這息壤之陽的陽氣,所以到你手中時,才保你不被陽氣所傷。你沒發現這沙子上顏色越來越黃嗎?這就是蚯蚓精血漸少,陽氣要出來的緣故。陽氣一旦出來,你受它的入侵,必將化石而亡。我已將息壤之陽封印,一來是防止你被陽氣所傷,二來也是為了不讓他人發現這件寶物。”
聽到這裏,張道陵再次拜倒,謝文殊菩薩救命之恩。文殊菩薩微微一笑,用手一托,將張道陵扶起。
文殊轉過頭來,對龍兒道:“龍兒,要解開石鎖,隻有向來處尋了,看來要著落在張道陵身上了。”
說到這裏,他抬頭吟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等到你們打到息壤之陰,二物重聚,這息壤之陽上的封印自解,到時陰陽互消,將它帶在身上,也不會傷身了。隻是上麵所含的戾氣,難讓陰陽合一,你們記得要用這四句佛法來化解。”
眾人聽了,剛要倒身下拜致謝,卻隻覺眼前一花,那婦人和兩個孩子,連同那隻瘦狗,皆已不見。
眾人舉目四望,但見藍天白雲,哪裏有婦人她們身影。忽然龍兒指著五台山的方向的天空上,有一大朵白雲,正慢慢變幻,不一會,依稀變成了文殊菩薩像,身坐在一獅子身上,兩旁侍立著二天童子,也就在瞬間,那白雲又變幻了模樣,一如尋常雲朵了。
眾人知是文殊菩薩顯聖,忙對著那雲光縹緲之處,接連三拜,這才起身。
眾人一手一根文殊菩薩給的頭發,不知如何放,皆把目光投向張道陵,聽他示下。
張道陵先將那粒沙子放入口中藏好,這才笑道:“文殊菩薩說放在頭上,那就放在頭上是了。”說著他將那根頭發,在頭上一放,隻覺頭皮微微一涼,那頭發已不在手中。
龍兒見了,讓他低頭,由她查看,卻分不清哪根是菩薩所贈的頭發了。不由地奇道:“張大哥,你這麽多頭發,已分不清那要是菩薩給的了,要是剃發的話,不會把菩薩給的剃掉吧。”
張道陵聽了笑道:“無妨,既然是文殊菩薩給的,必是聖物,咱們就是剃發的話,過幾天必會重新長出來的。咱們隻須記得菩薩所說,要不忘初心,管它前麵危險重重,也要有矢誌不渝,心求光明才行。”
“是”眾人聽了,齊聲應是。也紛紛將文殊菩薩所贈的頭發放在自己頭上,果然也如同張道陵一樣,消失不見。
隻有金蟬,拿著那根頭發,仍在猶豫不決。原來他是想起自己是個禿頭,這根頭發放在上麵,如何像他人那樣,與眾多頭發混在一起。
張道陵見了,笑道:“不礙事的,金蟬,你盡管放在頭上就是了。”
金蟬聽了,不好意思地一笑,這才將那根頭發放在頭上,眾人皆是目不轉晴地望著他的光頭,可是隻見那根頭發一放到頭頂,便消失不見。
張道陵上前細看,見金蟬頭上剃的精光,隻有一些頭發根,想來那根頭發也入鄉隨俗,化為其中一根短頭發根了。
眾人見了,無不稱奇,大讚文殊菩薩佛法無邊。小黑見了,想起一事,便要小白與她一同還迴原形。
小白無奈,與小黑一起恢複鼠身,眾人隻見兩團女孩的衣服落在地上,然後從衣服中鑽出兩隻小白鼠,隻聽小黑叫道:“龍姐姐,我頭上有一根黑發嗎?”
龍兒上前將她們兩個都仔細打量了一番,笑道:“菩薩的聖發,能無形地化在金蟬小師父頭上,又怎會不知道也變成和你們身上的毛一樣的呢。”
張道陵見了,轉頭對金蟬道:“金蟬,看來文殊菩薩今日,就是要告訴世人,要有眾生平等之念啊!”
金蟬也合什道:“張大哥所說極是,今日我等有幸得遇菩薩,更是讓我明白了’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之義。想來文殊菩薩早已化身無數,無所住行而布施,隻是我等不自知。”
張道陵道:“《金剛經》上說了,若菩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我等今後,跟金蟬學,行菩薩行,便就是了。”
龍兒聽了道:“我聽菩薩隻說,讓張大哥幫我救我哥,可是我哥被天庭關著,那石鎖還需要張大哥想法子找到息壤之陰。張大哥,咱們接下來怎麽辦呢?”
張道陵望了望天,說道:“現在天色還早,咱們先順路迴去,等夜色下來,我再挑著你們迴山穀。讓金蟬和王長、趙升在山穀中等著,然後咱們再想法子去助你哥脫困。”
龍兒聽了,點頭應是。當下一行人便依張道陵所說,仍著普通人的樣子,向王屋山進發。眾人行了三十多裏路,天色已漸漸黑了下來,張道陵見路上無人,便讓他們四人分別坐在筐中,一人挑起,借著夜色,一路疾行,天亮之際,便已來到了王屋山中。
(本章完)
那戚知縣見齋飯一事已完畢了,心想可算布施完了,自己得趕迴去給知府大人上奏情況。當下吩咐收拾現場,準備迴府去了。
張道陵忙帶著金蟬等人,遠遠地跟著那婦人,向鎮外走去。
他們見那婦人已走上那條土道,邊走還邊吟道:“眾生學平等,心隨乃境波。百骸俱舍盡,其如憎愛何?”
龍兒邊走邊問張道陵道:“張大哥,這個女的好奇怪啊!”
張道陵低聲道:“我猜的不錯的話,此人便是文殊菩薩顯聖。”
龍兒聽了,大喜,縱身而起,向前追去,口中還叫道:“老人家請留步。”
她幾步便追上那婦人,那婦人身後的瘦狗見有人追來,轉過身對著龍兒狂吠。
那婦人止住腳步,對那瘦狗道:“叫什麽叫,人家給咱們饅頭吃,你應該謝人家才對。”
那瘦狗聽了,果然停止狂吠,轉而對龍兒不住地搖晃尾巴,一副討好模樣。
龍兒來到那老婦人身前,心道:“她縱不是菩薩,我拜她又何妨。”想到這裏,倒身下拜,口中道,“龍兒求老人家指點迷津,救救我哥。”
那婦人道:“我何德何能,能救你哥。說著伸手去攙龍兒起來。”說完就將龍兒輕輕地拉了起來。
龍兒心想我這下跪之力,少說也有千斤,可這婦人竟然能不動聲色地將我拉起來,看來張大哥說的沒錯,她就是文殊菩薩。
想到這裏,龍兒心情激動,淚流滿麵,訴道:“菩薩慈悲,我哥是黃河河伯,他一時衝動,頭撞孟門山,身犁河槽,犯了天條,被天庭關押,雖是罪有應得,但現在他身被石鎖固定,苦不堪言。小女子隻盼他能解開石鎖,能和四位龍王一樣,在萬年冰內,聽菩薩教誨,思過悟道就行。”
那婦人聽了,伸手為龍兒拭去淚水。這時張道陵等人也走到近旁,一同跪下行禮。那婦人見了,伸手一揮,一股柔風過來,將他們四人也都托起。
那婦人目光在眾人麵上掃了一遍,突然笑道:“我尊佛命,不可用原身相見,今日變做凡人,被你等認出,也算是有緣。更難得你們個個心善,隻要你們不忘初心,便得善果。但是修真路上,危險重重,唯有矢誌不渝,方能見光明。若是一生悔意,便前功盡棄了。既然與我有緣,我也種下善因吧。”
說著她將手中嬰兒,交給身邊的孩子抱住,右手從懷中取出一把剪刀,左手將額前一縷頭發攥住,剪刀一剪,一縷頭發落入她的手中。
那婦人將一縷頭發一根根地分與眾人道:“你們一人一根,放入頭上,便與頭發長在一起,可保你們此後心智不被外魔所擾。等你們修成正果,這發自然會掉,到時你們將它送還大靈鷲寺便是了。”
眾人伸手接過,又聽那婦人道:“姑娘,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哥之事,與息壤之精有關,但要解開石鎖,卻不見得非得找到息壤,應有別的法子。”
龍兒聽了,忙求道:“請菩薩指點龍兒一條明路。”
文殊菩薩歎道:“慚愧,貧僧所知也是不多。但解鈴還得係鈴人,布石鎖之法,應還是與息壤有關。你們隻有找到息壤,自然會遇到布局之人,打開石鎖,也自然會水到渠成。”
張道陵聽了,頭中靈光一閃,忙自口中取出那粒沙子,雙手奉上,問道:“請教菩薩,這可是息壤之精?”
文殊菩薩見了,眼睛一亮,笑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精分陰陽,想不到這息壤之陽,竟然已在你手,隻不過……”
“請菩薩明示。”張道陵和龍兒齊聲求道。
文殊菩薩微一沉吟,這才又道:“你手中已有息壤之陽,若是再尋到息壤之陰,二者與息壤之形合壁,便成息壤之精。要解河伯之困,定與息壤之精相關,但是息壤之精事關天地之密,若是落入他人手中,或將掀起天地浩劫。”
“天地浩劫?”龍兒聽了,吃驚地疑問道。
“不錯,但這浩劫,該來總是要來的。隻是來的早與晚罷了。但是你身有此寶,當真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啊!”文殊菩薩淡淡地道。
張道陵聽了,想起九曲夫人所說,心有所悟,不由地臉上露出了恍然明白之色。
文殊菩薩已將這一切看在眼裏,於是對張道陵點了點頭,然後對那粒沙子一吹,那沙子上麵的金黃色頓時全無,變成一粒極普通的沙子。
文殊菩薩說道:“你既然明白了,那我也不必多言了。此物雖經了千年,體內陽氣已消了九成之多,但仍有陽氣外泄,我方才為你將陽氣封印,等用了再開就是。對了,你是如何得到息壤之陽的?”
“啟稟菩薩,我是自一位成精的蚯蚓精處得來,它被敵人所殺,是我替它埋屍,它死前吐出來送給我的。”
“善哉呀!善哉!你能得此物,仍是你自己修來福份。你做了善事,那蚯蚓精死前也做了善事。它用最後的精血,封住了這息壤之陽的陽氣,所以到你手中時,才保你不被陽氣所傷。你沒發現這沙子上顏色越來越黃嗎?這就是蚯蚓精血漸少,陽氣要出來的緣故。陽氣一旦出來,你受它的入侵,必將化石而亡。我已將息壤之陽封印,一來是防止你被陽氣所傷,二來也是為了不讓他人發現這件寶物。”
聽到這裏,張道陵再次拜倒,謝文殊菩薩救命之恩。文殊菩薩微微一笑,用手一托,將張道陵扶起。
文殊轉過頭來,對龍兒道:“龍兒,要解開石鎖,隻有向來處尋了,看來要著落在張道陵身上了。”
說到這裏,他抬頭吟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等到你們打到息壤之陰,二物重聚,這息壤之陽上的封印自解,到時陰陽互消,將它帶在身上,也不會傷身了。隻是上麵所含的戾氣,難讓陰陽合一,你們記得要用這四句佛法來化解。”
眾人聽了,剛要倒身下拜致謝,卻隻覺眼前一花,那婦人和兩個孩子,連同那隻瘦狗,皆已不見。
眾人舉目四望,但見藍天白雲,哪裏有婦人她們身影。忽然龍兒指著五台山的方向的天空上,有一大朵白雲,正慢慢變幻,不一會,依稀變成了文殊菩薩像,身坐在一獅子身上,兩旁侍立著二天童子,也就在瞬間,那白雲又變幻了模樣,一如尋常雲朵了。
眾人知是文殊菩薩顯聖,忙對著那雲光縹緲之處,接連三拜,這才起身。
眾人一手一根文殊菩薩給的頭發,不知如何放,皆把目光投向張道陵,聽他示下。
張道陵先將那粒沙子放入口中藏好,這才笑道:“文殊菩薩說放在頭上,那就放在頭上是了。”說著他將那根頭發,在頭上一放,隻覺頭皮微微一涼,那頭發已不在手中。
龍兒見了,讓他低頭,由她查看,卻分不清哪根是菩薩所贈的頭發了。不由地奇道:“張大哥,你這麽多頭發,已分不清那要是菩薩給的了,要是剃發的話,不會把菩薩給的剃掉吧。”
張道陵聽了笑道:“無妨,既然是文殊菩薩給的,必是聖物,咱們就是剃發的話,過幾天必會重新長出來的。咱們隻須記得菩薩所說,要不忘初心,管它前麵危險重重,也要有矢誌不渝,心求光明才行。”
“是”眾人聽了,齊聲應是。也紛紛將文殊菩薩所贈的頭發放在自己頭上,果然也如同張道陵一樣,消失不見。
隻有金蟬,拿著那根頭發,仍在猶豫不決。原來他是想起自己是個禿頭,這根頭發放在上麵,如何像他人那樣,與眾多頭發混在一起。
張道陵見了,笑道:“不礙事的,金蟬,你盡管放在頭上就是了。”
金蟬聽了,不好意思地一笑,這才將那根頭發放在頭上,眾人皆是目不轉晴地望著他的光頭,可是隻見那根頭發一放到頭頂,便消失不見。
張道陵上前細看,見金蟬頭上剃的精光,隻有一些頭發根,想來那根頭發也入鄉隨俗,化為其中一根短頭發根了。
眾人見了,無不稱奇,大讚文殊菩薩佛法無邊。小黑見了,想起一事,便要小白與她一同還迴原形。
小白無奈,與小黑一起恢複鼠身,眾人隻見兩團女孩的衣服落在地上,然後從衣服中鑽出兩隻小白鼠,隻聽小黑叫道:“龍姐姐,我頭上有一根黑發嗎?”
龍兒上前將她們兩個都仔細打量了一番,笑道:“菩薩的聖發,能無形地化在金蟬小師父頭上,又怎會不知道也變成和你們身上的毛一樣的呢。”
張道陵見了,轉頭對金蟬道:“金蟬,看來文殊菩薩今日,就是要告訴世人,要有眾生平等之念啊!”
金蟬也合什道:“張大哥所說極是,今日我等有幸得遇菩薩,更是讓我明白了’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之義。想來文殊菩薩早已化身無數,無所住行而布施,隻是我等不自知。”
張道陵道:“《金剛經》上說了,若菩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我等今後,跟金蟬學,行菩薩行,便就是了。”
龍兒聽了道:“我聽菩薩隻說,讓張大哥幫我救我哥,可是我哥被天庭關著,那石鎖還需要張大哥想法子找到息壤之陰。張大哥,咱們接下來怎麽辦呢?”
張道陵望了望天,說道:“現在天色還早,咱們先順路迴去,等夜色下來,我再挑著你們迴山穀。讓金蟬和王長、趙升在山穀中等著,然後咱們再想法子去助你哥脫困。”
龍兒聽了,點頭應是。當下一行人便依張道陵所說,仍著普通人的樣子,向王屋山進發。眾人行了三十多裏路,天色已漸漸黑了下來,張道陵見路上無人,便讓他們四人分別坐在筐中,一人挑起,借著夜色,一路疾行,天亮之際,便已來到了王屋山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