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坐而論道
大雪停後,更顯得天寒地凍。一路上,除了他們二人,竟連一個人影都沒有。
二人走了一程,臨近邙山山腳下的道觀,見那裏外麵圍滿了官兵。張道陵見了,對金蟬道:“咱們先找個地方觀察一下。”當下背起金蟬,從後麵迥迴過去,找了個小山頭,向下觀望。隻見在道觀中央,已搭起了一座擂台看台。擂台對麵,則是建好一座看台,看台旁邊還建了一個暖棚。
張道陵低聲道:“這麽多的人在外守衛,一定是在此保護聖駕,看他們的懶散樣子,皇帝他們一定沒有來呢?”
“張大哥,那咱們是不是來早了。”
“不錯,那皇帝之尊,肯定不會早來的,咱們既然來了,就正大光明的進去,在裏麵等著。”
“好。”
張道陵帶著金蟬,來到大門前,兵差見當麵來了兩個人,為首的官兵喝道:“什麽人,敢到這裏來?”
“貧道張道陵,這位是金蟬小師父。”
“哦!”眾兵差一聽,對望了一眼,為首的上前一步,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喝道:“你們可不要冒名頂替,否則小心你的頸上人頭。”
“哈哈,你可聽過,送人頭還有冒名頂替的嗎?貧道來此,仍是赴國師之約,你還不快去稟報。”
為首的一聽也對,對手下人使了個眼色,道:“看好他們。”說完進去稟報。過不多時,跟著一個道人迴來,隻見那道人對張金二人道:“二位,請隨我來。”
張道陵和金蟬於是跟著那名道人,進了道觀之中,見道觀中除了幾名道人,並無官兵。他們來到暖棚前,那道人對裏麵道:“師父,張道陵和金蟬到了。”
“唔,讓他們進來。”
張道陵與金蟬走進暖棚,隻見暖棚中隻在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毛毯,上麵還繡有太極圖。天公真人正席地而坐,門口處還放有兩個蒲團。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天公真人見張道陵和金蟬進來,笑道:“二位請坐。”
張道陵也不客氣,拉著金蟬坐在兩個蒲團之上。
天公真人問道:“就你們二位來破陣嗎?”
“是。”張道陵想了想,又道,“我這裏還有一隻小鼠。”說完從懷中將小黑抱出。
天公真人看了一眼,笑道:“這是那隻會隱身的小耗子?”
“不錯。”
“好,張道長果然誠實,對了,那位姑娘呢?”
“哦,她沒有來。”
“想不到她能憑一身之力,抵擋了天雷,佩服,佩服。這次若是她能來,你們勝算應會更大些。”
“道長放心,我不會讓她來的。但不知今天何時對陣?”
“噢,此次對陣,須得有見證人方公平,我已請了當今聖上,大將軍和玉蘭姑娘三人,今日路滑,聖駕須得在辰時過了後方能到,還請二位暫在此稍候。”
張道陵點了點頭,道:“好。”
過了片刻,天公真人又道:“二位,你我雖是對陣,但金蟬小師父為解白馬寺眾僧眾人之難,親自投案。為救太後,又寧願冒死為丹,更難得是的,見貧道有難,雖是素昧平生,也肯獻血救貧道,大仁大義之風,貧道深為欽佩。張道長為救金蟬,赴湯蹈火,萬死不辭,且又連施巧計,先助金蟬脫困,又製住我師弟,這大智大勇,令人神往。二位都具古仁人之風,何不與我等共謀大事,解救天下蒼生,成就千秋偉業。”
張道陵聽了,笑道:“天公真人過獎了,我兄弟二人,雖然愚鈍,但也知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真人口口聲聲是要謀大事,但為此事竟然不惜用貓鬼巫術,施於太後。未成善事,已害人於前,此種行為,如何服眾?貧道竊以為不可取也。”
“哈哈,我與張道長之爭,確實因貓鬼之術而起。張道長因此對貧道師兄弟,甚有成見。不過大丈夫行事不拘小節,為天下蒼生故,莫說是太後,縱是千百人為此送命,也是可取。”
金蟬聽了忍不住道:“阿彌陀佛。道長所說,貧道不解。我佛門以慈悲為懷,勸人為善,但向來隻是以身示法,以已正人,從自己不殺生,不食葷做起,來感悟世人。不知道長為何說為蒼生而殺生呢?”
“哈哈,你們佛門,口口聲聲慈悲,卻隻是獨善其身而已。所謂佛門三寶,也局限於西南一隅,縱是佛祖出生之地,不服者也甚眾,如何能點化天下。要知道天下蒼生,多是愚鈍之人,僅憑念經,如何說到他們心中去,須得以為首者,用霹靂手段,促其迷途知返,方可去除貪念,天下從此相安。”
張道陵聽他如此說,忍不住反駁道:“道長所言,貧道不敢苟同。想我道祖老君自創立道教以來,最崇道法自然,所求天下之境,不過為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天公真人,不知你所說的去除貪念後,要建得是何等天下,從此天下能否相安?”
“哈哈,張道長既然有此一問,時間尚足,貧道就與二位論論。”天公真人笑著,清了清嗓子,繼續道,“自古三皇五帝起,天下便是有德者居之。堯舜禹王,俱是如此。湯武革命,武王伐紂,雖是順乎於天,但卻失信於人。從此以後,天下崇德之心漸失,是以周曆王以殺止謗,周幽王為討美人一笑,用烽火戲弄諸侯,其德更失,待周平王東遷後,與鄭國交質,致使王位降格,周桓王伐鄭,被祝聃射肩。王威更無,待魯桓公謀殺其兄,不向周桓王請封而自立,周王再無天子之威。春秋五霸混戰,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並立,田氏代齊,周王竟全都冊封,以天子之名,而事強者,從此禮崩樂壞,為秦取而代之。秦有天下,而以威代德,刑法過重,民眾遂反,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漢高祖斬白蛇而起,奉黃老思想,無為而治,雖有文景之治,也有綠林、赤眉之亂。由此來看,天下蒼生,遇明君得以生息,遇昏君則苦痛不堪。是以欲想惠德於天下,則不可將此寄於天子一人之身。天下仍天下人共有之,吾念於此,奉太平真君之命,特創太平聖教,以行大順之道,救世賑民,實現天下太平。二位俱是不世之才,且均是善良之輩,如若願入我教,貧道願以副教主之位相贈,共謀天下太平。”說到此處,天公真人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起身向張金二人施禮,表情也是甚為誠懇。
“多謝真人高看我等,小道有一事不明,還需請教。”
“但說無妨。”
“請問真人,你所創之教,行大順之道,不知何為大順之道,為何行此道能致天下太平?”
“哈哈哈哈”。天公真人笑道:“吾自嶗山修行,日夜苦思何以能致天下太平,始終不得其解,直到一日我見一螞蟻外出覓食,方才悟得大順之道。”
“螞蟻?”張道陵與金蟬同時問道。
“不錯,那螞蟻自得一米粒後,並不先食,而是奮力將其運迴蟻窩。但因其體小力薄,行至半途,無力再運,遂又迴窩搬取救兵。待眾蟻來後,沒有一個乘機吃口米粒,仍是奮力將米粒運迴。我見此景,不禁來了興趣,更加細心觀察。又見眾蟻圍攻一螞蚱。螞蚱對人來說,不過一小蟲兒,但對螞蟻來說,卻是龐然大物。螞蚱身邊,已有數十隻死蟻,但眾蟻仍是前赴後繼,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螞蚱全身,眾蟻協同作戰,最終打敗了螞蚱,將其分成數十份,帶迴了窩中。這螞蟻雖小,卻是有仁有義,有勇有謀,讓人佩服。經我多次觀察,終於明白何以螞蟻雖小,也能在這世間存立。那就是隻要是蟻中的規矩,皆是上下順服,分工有序,共采共用。眾蟻外出覓食,無論是誰找到食物,均不偷吃,不獨享,而是費盡千辛萬苦,也要帶迴來與眾蟻分享。在家看管幼蟻者,對待眾幼蟻,也是無論是否親生,都一律認真養護。眾兵蟻則一心保衛蟻窩安全,麵對危險個個奮不顧身。那蟻後雖是高高在上,得享眾蟻供奉,但卻為終其一生,為眾蟻養育後代。若是人間也如螞蟻那樣,製定下教規約束,則世間那裏還有不平之事啊!”
張道陵和金蟬聽他如此一說,竟然聽得也是有些道理,一時間不禁點頭。
天公真人見他二人均是麵色肅穆,不住點頭,顯然對自己所說,表示讚同。心中大喜,暗道今日若能將這二人收為已用,不但少了兩個強敵,又能增加我太平教的實力,何愁大事不成。
正在此時,張道陵懷中的那隻小白耗子卻露出頭來,說道:“不對不對,你說的不對,事情不是你說的那樣。”
天公真人不成想小黑竟然會說話,而且是一副反對的模樣,不由地氣極反笑,問道:“想不到你竟然會說話?”
張道陵低頭對小黑道:“小黑,不得亂說話,你忘了我的要求了嗎?”
小黑仰起小腦袋,對張道陵道:“張大哥,金蟬大哥,你們別聽他說的,事情不是這個樣子的。”
“噢,是嗎?想不到你這小東西,不但會隱身,還會人言,看來是也是修煉多年的鼠精啊。”天公真人盯著小黑道。
張道陵忙道:“天公真人,此鼠非是鼠精。她不過是習得人言,又無意中吃了顆隱身草。而且她為救金蟬,舍生忘死,其大仁大勇,我等人類也是自歎不如。”
“哦。是這樣子,難怪那姑娘寧自己受傷,也要冒天雷之擊救它。嗬嗬,小東西,我來問你,我說的那裏不對?”
“哼,我曾與螞蟻會過話,是它們告訴我的。它們的生活,根本不是你說的那個樣子。”
“哈哈,螞蟻連聲音都發不出來,如何能與你對話?”
“哼,我說你這就不懂了吧。還不懂裝懂。”
“小黑,不得無禮。”金蟬在一旁說道。
天公真人一擺手,道:“它仍是隻小耗子,不用講禮儀。你能說人言,自然也有目光獨道之處,貧道願聞其詳。”
小黑見天公真人竟然親自向她請教,得意地望了張道陵一眼,伸出自己的小尾巴,用尾巴尖對著眾人晃了晃,得意地道:“那些螞蟻雖不能出聲交談,可是卻是通過它們的觸角發出不同的信息,如同打手勢一般,來進行彼此之間的交流。我嘛,也是用我這尾巴尖上的兩根細毛,來和它們交流的。”
“噢,有道理。請繼續講。”人公真人道。
小黑見眾人均是認真聽她講話,更加得意,繼續道:“我們耗子向來是打洞鑽洞,經常與蟻窩為鄰。我記得曾經有一隻小螞蟻,在外麵受傷,被我送迴了窩中。從此我們交上了好朋友,我又通過這尾巴尖上的兩根細毛,和那隻小螞蟻進行交流,終於學會了它們的啞語,是它,告訴了我螞蟻的秘密。”
“什麽秘密?”張道陵和金蟬同時問道。
“哎,你們注意過螞蟻的身體形狀沒,是不是頭大,胸大、腹大,但胸腹之間,卻是狹窄的腰部相連。”
“不錯。正是。”張道陵迴道。
“這就是了,據那隻小螞蟻道:因為它們的牙齒生來,就隻是能咬住食物,不能像我們,能用牙齒將食物咀嚼碎後咽進去。就是有小點的食物,能咽進口中,但因腰部太細,到不了腹部。螞蟻吃了這種食物,不但不能充饑,還會被食物噎死。所以在外麵的螞蟻,無論是誰,在得到食物後,也隻能運迴到窩裏。”
“阿彌陀佛,那螞蟻是靠吃什麽才能活呀。”金蟬聽了,有些擔憂地道。
“不是所有的螞蟻都長得一個樣子的。在蟻窩中,蟻後和幼蟻,都是粗腰的。外麵的螞蟻將食物帶進蟻窩,除了將最後的供奉蟻後外,剩餘的全部用來喂食幼蟻。金蟬大哥,你看見過螞蟻的幼蟻嗎?”
“沒有。”金蟬搖頭道。
張道陵笑道:“他們和尚講的是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肯定不會去挖螞蟻窩的。不過我,在種地時,曾經挖出過螞蟻窩。那些白色的幼蟻,比長大後成蟻還要胖,對了,就像蠶蛹似的,不過通體透明溜圓,個頭比大米粒還要小些。”
“張大哥說的沒錯。小螞蟻告訴我,它們成蟻們將食物喂給長得腰身溜圓的肥嬰們吃了後,這些幼蟻,便排出來水狀的排泄物。這個,就是成蟻們能吃進腹中的食物。”
“此話當真,難道它們是靠吃幼蟻的排泄物才能生存。”天公真人聽了大吃一驚,不敢相信地問道。
“小螞蟻說的沒錯,因為我也確實在洞中,看見過眾蟻舔食它們幼蟻的排泄物。你們若是不信,可以養些螞蟻,仔細觀察。”
“原來如此。”天公真人麵如土色,口中喃喃地道,“我本以為自己悟得了大順之道,不成想事實竟然如此。”他沉思了一會,又道:“不對,我觀察螞蟻,又觀察過與它們習性相同的蜜蜂,那外出尋覓花蜜的蜜蜂們,個個都是腹大腰圓,它們不可能是和螞蟻一樣啊?”
“哈哈,這個你又問對耗子了。我記得我當時也曾問過小螞蟻,聽它說,在蜜蜂中,都是由蜂王控製的,蜂王是蜂群中唯一能產卵的雌蜂,一開始,一個蜂群裏,沒有蜂王,是不能生存的。蜜蜂們在飼喂幼蟲時,隻要給它們吃蜂王漿,它們長大後,就會成為蜂王繼承者,一般第一個長大的蜂王,它能放出一種味道,讓蜜蜂們聽它的發號施令。而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會下令清除蜂群中還未出台的姐妹蜂王。如果它不及時清除姐妹王,當它們出台後就會是你死我活的爭鬥,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直到一方勝利為止。第一個出生的蜂王會尋找那些尚在孵化中的蜂王繼承者,咬死或是蟄死它們。”
天公真人聽到這裏,沉著臉問道:“若是兩個同時出來呢?”
“如果有兩隻同時破蛹的話,就它們兩個進行爭王者之戰,二者必有一死方休,勝者為王,負者喪命。成為峰王者就會受到蜜蜂們的頂禮膜拜,辛勤服務。而它則吃飽了就生小蜜蜂,享受它一生的輝煌,隻是到了它年老力衰之時,它分泌的味道不足以控製蜂群,蜜蜂們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擁戴它了,或是殺死它重立新王,或是趕它走,反正也不像你說的那樣太平就是了。”
天公真人聽了,一時竟然不知說什麽了。
小黑見他的樣子,當下笑道:“這些事你要是不信,你可以養點蜂來,仔細看看,反正你隻看表麵現象,就以為悟得了大順之道,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張道陵和金蟬本來聽了天公真人所說,心中也是有些神往,如今聽小黑將螞蟻的事情講了出來,又見天公真人這個樣子了,知道他已被小黑說的事情弄得心境難平了。
當下張道陵於是對天公真人道:“真人,這小鼠所說也是一家之言,還請真人細察,隻是真人高看我等,邀我等入教一事,因我二人均是化外之人,恕難從命。”
天公人真人聽了,長歎一聲道:“也罷,我所悟之道,本以為已通天道,如今聽小耗子一說,卻是入了歧途。我這教,你們不入也罷。不過,咱們對陣之約,也是要賭的,否則難以給朝廷交待。”天公真人說完,閉目不語,房內陷入了長久的沉默當中。
臨近巳時,果然聽得外麵傳來嘈雜之聲,一名道人進來稟報:“師父,人公師叔陪著皇帝來了,現已進了看台。”
“好。”天公真人應了聲,起身對張道陵、金蟬道,“二位,一會對陣之時,那小耗子可是也要參加嗎?”
張道陵忙道:“對陣隻有我兄弟二人,她不參加。”
“那好,小耗子會隱身,它若是不參加,就請讓這小耗子退避,以免生事端。”
“好。”張道陵應道。他從懷中抱出小黑,對她道:“小黑,你先迴去吧。”
小黑眨了眨眼睛,笑著問道:“道長,你是怕我隱身前去給你們搗亂嗎?”
“哈哈,你隱不隱身,我拂塵上的銀蛇,都能察覺得到。我是適才聽你的一番話,一語提醒夢中人,貧道因此對你也是感激,但考慮對陣之時,若是你隱身前來,我怕出招不慎,反傷了你。你若是願意參陣,我也是不反對的。”
張道陵和金蟬聽了,均感覺這天公真人此言甚是真誠,當下均道:“小黑,你聽話,迴去。”
“你若是不放心他們倆,也可在附近找個地方觀看,但切記不可靠近擂台。”
小黑聽了,眼珠轉了轉,道:“那好吧,我就在附近等你們。”說完不待張道陵再說,便隱身不見了。
張道陵和金蟬見了,均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天公真人見了,則是哈哈一笑道:“走,今日你我決一勝負,來日再論道法。”
“好。”張道陵與金蟬也一同起身,跟在天公真人後麵,一同出了暖棚。
(本章完)
大雪停後,更顯得天寒地凍。一路上,除了他們二人,竟連一個人影都沒有。
二人走了一程,臨近邙山山腳下的道觀,見那裏外麵圍滿了官兵。張道陵見了,對金蟬道:“咱們先找個地方觀察一下。”當下背起金蟬,從後麵迥迴過去,找了個小山頭,向下觀望。隻見在道觀中央,已搭起了一座擂台看台。擂台對麵,則是建好一座看台,看台旁邊還建了一個暖棚。
張道陵低聲道:“這麽多的人在外守衛,一定是在此保護聖駕,看他們的懶散樣子,皇帝他們一定沒有來呢?”
“張大哥,那咱們是不是來早了。”
“不錯,那皇帝之尊,肯定不會早來的,咱們既然來了,就正大光明的進去,在裏麵等著。”
“好。”
張道陵帶著金蟬,來到大門前,兵差見當麵來了兩個人,為首的官兵喝道:“什麽人,敢到這裏來?”
“貧道張道陵,這位是金蟬小師父。”
“哦!”眾兵差一聽,對望了一眼,為首的上前一步,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喝道:“你們可不要冒名頂替,否則小心你的頸上人頭。”
“哈哈,你可聽過,送人頭還有冒名頂替的嗎?貧道來此,仍是赴國師之約,你還不快去稟報。”
為首的一聽也對,對手下人使了個眼色,道:“看好他們。”說完進去稟報。過不多時,跟著一個道人迴來,隻見那道人對張金二人道:“二位,請隨我來。”
張道陵和金蟬於是跟著那名道人,進了道觀之中,見道觀中除了幾名道人,並無官兵。他們來到暖棚前,那道人對裏麵道:“師父,張道陵和金蟬到了。”
“唔,讓他們進來。”
張道陵與金蟬走進暖棚,隻見暖棚中隻在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毛毯,上麵還繡有太極圖。天公真人正席地而坐,門口處還放有兩個蒲團。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天公真人見張道陵和金蟬進來,笑道:“二位請坐。”
張道陵也不客氣,拉著金蟬坐在兩個蒲團之上。
天公真人問道:“就你們二位來破陣嗎?”
“是。”張道陵想了想,又道,“我這裏還有一隻小鼠。”說完從懷中將小黑抱出。
天公真人看了一眼,笑道:“這是那隻會隱身的小耗子?”
“不錯。”
“好,張道長果然誠實,對了,那位姑娘呢?”
“哦,她沒有來。”
“想不到她能憑一身之力,抵擋了天雷,佩服,佩服。這次若是她能來,你們勝算應會更大些。”
“道長放心,我不會讓她來的。但不知今天何時對陣?”
“噢,此次對陣,須得有見證人方公平,我已請了當今聖上,大將軍和玉蘭姑娘三人,今日路滑,聖駕須得在辰時過了後方能到,還請二位暫在此稍候。”
張道陵點了點頭,道:“好。”
過了片刻,天公真人又道:“二位,你我雖是對陣,但金蟬小師父為解白馬寺眾僧眾人之難,親自投案。為救太後,又寧願冒死為丹,更難得是的,見貧道有難,雖是素昧平生,也肯獻血救貧道,大仁大義之風,貧道深為欽佩。張道長為救金蟬,赴湯蹈火,萬死不辭,且又連施巧計,先助金蟬脫困,又製住我師弟,這大智大勇,令人神往。二位都具古仁人之風,何不與我等共謀大事,解救天下蒼生,成就千秋偉業。”
張道陵聽了,笑道:“天公真人過獎了,我兄弟二人,雖然愚鈍,但也知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真人口口聲聲是要謀大事,但為此事竟然不惜用貓鬼巫術,施於太後。未成善事,已害人於前,此種行為,如何服眾?貧道竊以為不可取也。”
“哈哈,我與張道長之爭,確實因貓鬼之術而起。張道長因此對貧道師兄弟,甚有成見。不過大丈夫行事不拘小節,為天下蒼生故,莫說是太後,縱是千百人為此送命,也是可取。”
金蟬聽了忍不住道:“阿彌陀佛。道長所說,貧道不解。我佛門以慈悲為懷,勸人為善,但向來隻是以身示法,以已正人,從自己不殺生,不食葷做起,來感悟世人。不知道長為何說為蒼生而殺生呢?”
“哈哈,你們佛門,口口聲聲慈悲,卻隻是獨善其身而已。所謂佛門三寶,也局限於西南一隅,縱是佛祖出生之地,不服者也甚眾,如何能點化天下。要知道天下蒼生,多是愚鈍之人,僅憑念經,如何說到他們心中去,須得以為首者,用霹靂手段,促其迷途知返,方可去除貪念,天下從此相安。”
張道陵聽他如此說,忍不住反駁道:“道長所言,貧道不敢苟同。想我道祖老君自創立道教以來,最崇道法自然,所求天下之境,不過為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天公真人,不知你所說的去除貪念後,要建得是何等天下,從此天下能否相安?”
“哈哈,張道長既然有此一問,時間尚足,貧道就與二位論論。”天公真人笑著,清了清嗓子,繼續道,“自古三皇五帝起,天下便是有德者居之。堯舜禹王,俱是如此。湯武革命,武王伐紂,雖是順乎於天,但卻失信於人。從此以後,天下崇德之心漸失,是以周曆王以殺止謗,周幽王為討美人一笑,用烽火戲弄諸侯,其德更失,待周平王東遷後,與鄭國交質,致使王位降格,周桓王伐鄭,被祝聃射肩。王威更無,待魯桓公謀殺其兄,不向周桓王請封而自立,周王再無天子之威。春秋五霸混戰,三家分晉,戰國七雄並立,田氏代齊,周王竟全都冊封,以天子之名,而事強者,從此禮崩樂壞,為秦取而代之。秦有天下,而以威代德,刑法過重,民眾遂反,天下大亂,生靈塗炭。漢高祖斬白蛇而起,奉黃老思想,無為而治,雖有文景之治,也有綠林、赤眉之亂。由此來看,天下蒼生,遇明君得以生息,遇昏君則苦痛不堪。是以欲想惠德於天下,則不可將此寄於天子一人之身。天下仍天下人共有之,吾念於此,奉太平真君之命,特創太平聖教,以行大順之道,救世賑民,實現天下太平。二位俱是不世之才,且均是善良之輩,如若願入我教,貧道願以副教主之位相贈,共謀天下太平。”說到此處,天公真人激動之情,溢於言表,起身向張金二人施禮,表情也是甚為誠懇。
“多謝真人高看我等,小道有一事不明,還需請教。”
“但說無妨。”
“請問真人,你所創之教,行大順之道,不知何為大順之道,為何行此道能致天下太平?”
“哈哈哈哈”。天公真人笑道:“吾自嶗山修行,日夜苦思何以能致天下太平,始終不得其解,直到一日我見一螞蟻外出覓食,方才悟得大順之道。”
“螞蟻?”張道陵與金蟬同時問道。
“不錯,那螞蟻自得一米粒後,並不先食,而是奮力將其運迴蟻窩。但因其體小力薄,行至半途,無力再運,遂又迴窩搬取救兵。待眾蟻來後,沒有一個乘機吃口米粒,仍是奮力將米粒運迴。我見此景,不禁來了興趣,更加細心觀察。又見眾蟻圍攻一螞蚱。螞蚱對人來說,不過一小蟲兒,但對螞蟻來說,卻是龐然大物。螞蚱身邊,已有數十隻死蟻,但眾蟻仍是前赴後繼,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螞蚱全身,眾蟻協同作戰,最終打敗了螞蚱,將其分成數十份,帶迴了窩中。這螞蟻雖小,卻是有仁有義,有勇有謀,讓人佩服。經我多次觀察,終於明白何以螞蟻雖小,也能在這世間存立。那就是隻要是蟻中的規矩,皆是上下順服,分工有序,共采共用。眾蟻外出覓食,無論是誰找到食物,均不偷吃,不獨享,而是費盡千辛萬苦,也要帶迴來與眾蟻分享。在家看管幼蟻者,對待眾幼蟻,也是無論是否親生,都一律認真養護。眾兵蟻則一心保衛蟻窩安全,麵對危險個個奮不顧身。那蟻後雖是高高在上,得享眾蟻供奉,但卻為終其一生,為眾蟻養育後代。若是人間也如螞蟻那樣,製定下教規約束,則世間那裏還有不平之事啊!”
張道陵和金蟬聽他如此一說,竟然聽得也是有些道理,一時間不禁點頭。
天公真人見他二人均是麵色肅穆,不住點頭,顯然對自己所說,表示讚同。心中大喜,暗道今日若能將這二人收為已用,不但少了兩個強敵,又能增加我太平教的實力,何愁大事不成。
正在此時,張道陵懷中的那隻小白耗子卻露出頭來,說道:“不對不對,你說的不對,事情不是你說的那樣。”
天公真人不成想小黑竟然會說話,而且是一副反對的模樣,不由地氣極反笑,問道:“想不到你竟然會說話?”
張道陵低頭對小黑道:“小黑,不得亂說話,你忘了我的要求了嗎?”
小黑仰起小腦袋,對張道陵道:“張大哥,金蟬大哥,你們別聽他說的,事情不是這個樣子的。”
“噢,是嗎?想不到你這小東西,不但會隱身,還會人言,看來是也是修煉多年的鼠精啊。”天公真人盯著小黑道。
張道陵忙道:“天公真人,此鼠非是鼠精。她不過是習得人言,又無意中吃了顆隱身草。而且她為救金蟬,舍生忘死,其大仁大勇,我等人類也是自歎不如。”
“哦。是這樣子,難怪那姑娘寧自己受傷,也要冒天雷之擊救它。嗬嗬,小東西,我來問你,我說的那裏不對?”
“哼,我曾與螞蟻會過話,是它們告訴我的。它們的生活,根本不是你說的那個樣子。”
“哈哈,螞蟻連聲音都發不出來,如何能與你對話?”
“哼,我說你這就不懂了吧。還不懂裝懂。”
“小黑,不得無禮。”金蟬在一旁說道。
天公真人一擺手,道:“它仍是隻小耗子,不用講禮儀。你能說人言,自然也有目光獨道之處,貧道願聞其詳。”
小黑見天公真人竟然親自向她請教,得意地望了張道陵一眼,伸出自己的小尾巴,用尾巴尖對著眾人晃了晃,得意地道:“那些螞蟻雖不能出聲交談,可是卻是通過它們的觸角發出不同的信息,如同打手勢一般,來進行彼此之間的交流。我嘛,也是用我這尾巴尖上的兩根細毛,來和它們交流的。”
“噢,有道理。請繼續講。”人公真人道。
小黑見眾人均是認真聽她講話,更加得意,繼續道:“我們耗子向來是打洞鑽洞,經常與蟻窩為鄰。我記得曾經有一隻小螞蟻,在外麵受傷,被我送迴了窩中。從此我們交上了好朋友,我又通過這尾巴尖上的兩根細毛,和那隻小螞蟻進行交流,終於學會了它們的啞語,是它,告訴了我螞蟻的秘密。”
“什麽秘密?”張道陵和金蟬同時問道。
“哎,你們注意過螞蟻的身體形狀沒,是不是頭大,胸大、腹大,但胸腹之間,卻是狹窄的腰部相連。”
“不錯。正是。”張道陵迴道。
“這就是了,據那隻小螞蟻道:因為它們的牙齒生來,就隻是能咬住食物,不能像我們,能用牙齒將食物咀嚼碎後咽進去。就是有小點的食物,能咽進口中,但因腰部太細,到不了腹部。螞蟻吃了這種食物,不但不能充饑,還會被食物噎死。所以在外麵的螞蟻,無論是誰,在得到食物後,也隻能運迴到窩裏。”
“阿彌陀佛,那螞蟻是靠吃什麽才能活呀。”金蟬聽了,有些擔憂地道。
“不是所有的螞蟻都長得一個樣子的。在蟻窩中,蟻後和幼蟻,都是粗腰的。外麵的螞蟻將食物帶進蟻窩,除了將最後的供奉蟻後外,剩餘的全部用來喂食幼蟻。金蟬大哥,你看見過螞蟻的幼蟻嗎?”
“沒有。”金蟬搖頭道。
張道陵笑道:“他們和尚講的是掃地不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肯定不會去挖螞蟻窩的。不過我,在種地時,曾經挖出過螞蟻窩。那些白色的幼蟻,比長大後成蟻還要胖,對了,就像蠶蛹似的,不過通體透明溜圓,個頭比大米粒還要小些。”
“張大哥說的沒錯。小螞蟻告訴我,它們成蟻們將食物喂給長得腰身溜圓的肥嬰們吃了後,這些幼蟻,便排出來水狀的排泄物。這個,就是成蟻們能吃進腹中的食物。”
“此話當真,難道它們是靠吃幼蟻的排泄物才能生存。”天公真人聽了大吃一驚,不敢相信地問道。
“小螞蟻說的沒錯,因為我也確實在洞中,看見過眾蟻舔食它們幼蟻的排泄物。你們若是不信,可以養些螞蟻,仔細觀察。”
“原來如此。”天公真人麵如土色,口中喃喃地道,“我本以為自己悟得了大順之道,不成想事實竟然如此。”他沉思了一會,又道:“不對,我觀察螞蟻,又觀察過與它們習性相同的蜜蜂,那外出尋覓花蜜的蜜蜂們,個個都是腹大腰圓,它們不可能是和螞蟻一樣啊?”
“哈哈,這個你又問對耗子了。我記得我當時也曾問過小螞蟻,聽它說,在蜜蜂中,都是由蜂王控製的,蜂王是蜂群中唯一能產卵的雌蜂,一開始,一個蜂群裏,沒有蜂王,是不能生存的。蜜蜂們在飼喂幼蟲時,隻要給它們吃蜂王漿,它們長大後,就會成為蜂王繼承者,一般第一個長大的蜂王,它能放出一種味道,讓蜜蜂們聽它的發號施令。而它做的第一件事,就會下令清除蜂群中還未出台的姐妹蜂王。如果它不及時清除姐妹王,當它們出台後就會是你死我活的爭鬥,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直到一方勝利為止。第一個出生的蜂王會尋找那些尚在孵化中的蜂王繼承者,咬死或是蟄死它們。”
天公真人聽到這裏,沉著臉問道:“若是兩個同時出來呢?”
“如果有兩隻同時破蛹的話,就它們兩個進行爭王者之戰,二者必有一死方休,勝者為王,負者喪命。成為峰王者就會受到蜜蜂們的頂禮膜拜,辛勤服務。而它則吃飽了就生小蜜蜂,享受它一生的輝煌,隻是到了它年老力衰之時,它分泌的味道不足以控製蜂群,蜜蜂們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擁戴它了,或是殺死它重立新王,或是趕它走,反正也不像你說的那樣太平就是了。”
天公真人聽了,一時竟然不知說什麽了。
小黑見他的樣子,當下笑道:“這些事你要是不信,你可以養點蜂來,仔細看看,反正你隻看表麵現象,就以為悟得了大順之道,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張道陵和金蟬本來聽了天公真人所說,心中也是有些神往,如今聽小黑將螞蟻的事情講了出來,又見天公真人這個樣子了,知道他已被小黑說的事情弄得心境難平了。
當下張道陵於是對天公真人道:“真人,這小鼠所說也是一家之言,還請真人細察,隻是真人高看我等,邀我等入教一事,因我二人均是化外之人,恕難從命。”
天公人真人聽了,長歎一聲道:“也罷,我所悟之道,本以為已通天道,如今聽小耗子一說,卻是入了歧途。我這教,你們不入也罷。不過,咱們對陣之約,也是要賭的,否則難以給朝廷交待。”天公真人說完,閉目不語,房內陷入了長久的沉默當中。
臨近巳時,果然聽得外麵傳來嘈雜之聲,一名道人進來稟報:“師父,人公師叔陪著皇帝來了,現已進了看台。”
“好。”天公真人應了聲,起身對張道陵、金蟬道,“二位,一會對陣之時,那小耗子可是也要參加嗎?”
張道陵忙道:“對陣隻有我兄弟二人,她不參加。”
“那好,小耗子會隱身,它若是不參加,就請讓這小耗子退避,以免生事端。”
“好。”張道陵應道。他從懷中抱出小黑,對她道:“小黑,你先迴去吧。”
小黑眨了眨眼睛,笑著問道:“道長,你是怕我隱身前去給你們搗亂嗎?”
“哈哈,你隱不隱身,我拂塵上的銀蛇,都能察覺得到。我是適才聽你的一番話,一語提醒夢中人,貧道因此對你也是感激,但考慮對陣之時,若是你隱身前來,我怕出招不慎,反傷了你。你若是願意參陣,我也是不反對的。”
張道陵和金蟬聽了,均感覺這天公真人此言甚是真誠,當下均道:“小黑,你聽話,迴去。”
“你若是不放心他們倆,也可在附近找個地方觀看,但切記不可靠近擂台。”
小黑聽了,眼珠轉了轉,道:“那好吧,我就在附近等你們。”說完不待張道陵再說,便隱身不見了。
張道陵和金蟬見了,均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天公真人見了,則是哈哈一笑道:“走,今日你我決一勝負,來日再論道法。”
“好。”張道陵與金蟬也一同起身,跟在天公真人後麵,一同出了暖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