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慧智禪師
正當眾人無計可施之時,龍兒看到瓶身上竟然呈現了一層白霜,擦去後現出一行字跡,龍兒認不太好,忙招唿眾人來看。
張道陵上前仔細辨認,一一念道:“‘動’字之門,人愛首選之門,蓋因服丹而成仙,為世人所愛。然則世上事有難易乎,煉丹易,修仙難,是以煉得金丹,者難上加難。得金丹者,每人一份,不可多貪,否則縱是神仙之體,強行服之,必致五髒俱焦,血幹體枯。是以每人服其一份,若一時無法服之,可暫將金丹放入玉瓶之中保管,以待有緣。嗚唿,金丹雖在,但世人均想獨占,一枚尚嫌其少,無人願與他分,修仙之道,仍如水中之月,伸手去撈,終是一手空空。”
下麵還有兩行小字,乃是一副對聯,張道陵繼續念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眾人聽張道陵念完,這才明白上仙一片苦心,再想起他們連人帶鼠,一共五個,先是在前晚上分食了朱草所汁液,今日得到金丹,好像這一切是有天意安排一般。
張道陵將瓶上字再讀了一遍,牢記在心,他想起因為拿玉瓶,曾引起火來,便又小心翼翼地將手伸向瓶子,那知手一摸到玉瓶,感覺瓶子冰冷無比,有如他魂魄之前遇到的一般。
張道陵心中又是一驚,當下忍著玉瓶冰手,仍是雙手把住,他本想還是再轉動瓶子,那知一用力,那玉瓶竟然離桌子而起,整個玉瓶的重量就和普通玉瓶一般。
張道陵忙將玉瓶舉起,上下觀察,見瓶身上的字跡已無,瓶底並無字跡,整個瓶子除了冰冷之外,並無異處。他小心翼翼地將瓶子倒過,但卻什麽東西也沒有倒出來,是一個空瓶。
張道陵見狀,複又將玉瓶小心放迴原處,對龍兒道:“龍兒,之前我們化作魂魄時,曾感覺這個瓶子裏麵陰冷無比,待還魂後,卻發現這瓶子隻是沉重無比,卻不冰冷。但自打轉它生火後,這瓶子竟然變的如普通瓶子一樣輕重,而且也感覺到冰冷,不知這是何故?”
龍兒聽了,瞪著一雙美目道:“張大哥,你不是說因為陰陽兩隔,人與魂魄不能直接交談,人也看不到魂魄,但魂魄卻能聽到看見人的行為,所以你和金蟬用靈魂出竅大法,前去查看,才發覺這玉瓶裏麵其冷無比嗎?現在金丹已現,這玉瓶又呈現出冰冷之狀,為何你們不再次用靈魂出竅之法看看呢。沒準就能在這玉瓶之中,找到太後魂魄呢。”
龍兒一語驚醒夢中人,張道陵和金蟬對望一眼,見雙方都是一臉喜色。張道陵和金蟬當即坐下運功,小黑見了,這種事情怎能不去湊熱鬧,當下也運起靈魂出竅大法,不一會,二人一鼠的魂魄都自體內出來,他們來到瓶前,見瓶子裏麵仍是寒冷無比,一如前狀。向裏麵張望,卻仍是隻見黑黝黝地,看不清裏麵情況。
小黑見了,對張道陵道:“張大哥,讓我鑽進去看看。”
張道陵忙道:“那可不成,這瓶子仍是仙物,裏麵大有玄機,不可擅入。”
金蟬一聽,怕小黑出事,也忙阻止它。
但小黑卻是無所畏懼,隻聽它道:“哎,既然是仙瓶,就決忙不會傷我的。來,你拽著我尾巴,我進去一下看一下就出來。再說了,這仙穀中的上仙都答應收我為徒了,他留下的瓶子,又怎麽會害我呢,你們放心吧。”
張道陵一想也是,當下測量了下瓶子深度,見若是小黑鑽了進去,自己拉著它的尾巴,小黑也就是剛好到瓶子底部,應能發覺裏麵有何異狀,當下囑咐了小黑幾句,便讓小黑的長尾巴在自己食指上打了個圈,這才小心地將它放了進去。
小黑一進瓶中,感覺如見冰窖一般,裏麵是其冷無比,她強忍著,瞪大雙眼,仗著自己天生的夜眼,在瓶子裏張望,見瓶子裏果然是空無一物,而且瓶身內壁上也沒有刻有文字,隻是在瓶子底部,有一絲似有似無的紅色線狀痕跡,好像粘在上麵。
小黑還想上前細看,可是它的尾巴不夠長,隻能讓它的身子懸半空之中,到不了瓶子底部,裏麵又是漆黑無比,她再再待下去,身子就要被凍僵。
小黑無奈之下,隻得用小尾巴尖觸動了下張道陵食指,這是她和張道陵約好的傳訊方法,張道陵見了,忙將小黑提了出來,見她整個身子已凍得瑟瑟發抖。
金蟬忙用雙手抱了過來,放在懷中暖和小黑,小黑緩了片刻,才有了精神,牙關打戰地對張道陵道:“張大哥,裏麵什麽也沒有。”
張道陵和金蟬聽了,均是大失所望,張道陵又對金蟬道:“兄弟莫急,咱們能尋到此步,已是難得,咱們再找尋下別處,先迴去再說。”
他們於是又迴轉了身體之中,龍兒和小白早等的急了,見他們迴來,忙問情況,小黑將裏麵所見情況一說,眾人本是歡喜之心,一下子又涼了半截。
金蟬見眾人麵上神色,不願大家為他操心,當下強忍悲痛,對張道陵道:“張大哥,龍姑娘不是說她受濟水之珠的影響,不能離開此穀,讓你想法子嗎?現在那顆金丹已成,你看能不能取出來,幫助龍姑娘解開被困之境。”
張道陵知金蟬心意,點點頭,又望向那丹爐,但見丹爐上麵的爐門大開,金丹正安靜地待在裏麵。
張道陵想了想,又想起玉瓶上的提示,當下仍讓眾人站迴到金磚之上,一齊念誦那兩句對聯,等他們一起念完,隻感覺金光一閃,再看時,爐中那枚金丹,已分成大小均勻的五瓣。
張道陵喜道:“成了。”當下招唿眾人,一起來到爐前,張道陵伸手入爐,那爐門這次卻不再閉合。張道陵取出一瓣金丹,又讓龍兒和金蟬依次取了一瓣,小黑和小白均說不要,卻被張道陵嚴肅教育了一番,這才由龍兒和金蟬抱著,一隻小鼠取出一瓣,眾人拿著仙丹,又都迴到桌邊,還是聽張道陵示下。
張道陵正色道:“我等自相識以來,一路扶持,互相幫助,個個均不顧個人安危,曆經苦難,現在咱們現在苦盡甘來,先是每人得飲了朱草的汁夜精華,現在又有緣,齊五人之國和,得到這枚金丹。這金丹有何好處,我也不知,但想來上仙留置於此,必有深意。咱們現在就服了它,然後就繼續尋太後魂魄。每個人都食一份,不必推辭,也不可轉讓他人。龍兒,你再告訴一下大夥吐納之法。”
龍兒當下又將如何引丹歸元的吐納之法告訴了眾人,當下先由龍兒服了,龍兒服下後,過了片刻,臉上一片寧靜,過了片刻,睜開眼道:“張大哥,我沒什麽感覺啊!”
張道陵這才放心,當下也服了金丹,過了片刻,也沒感覺到什麽異常,他睜開眼後,對金蟬他們道:“這金丹入體後,反應不大,金蟬、小白小黑,你們也可以服用了。”
龍兒還是有些不放心,又分別將小白和小黑都托在手上,對她們道:“你們記好口訣,丹一入口,便一心默念口訣,待金丹在腹中化了,便成了。若是感覺到肚中有股熱流,便用吐納之法,腦中想著將這熱流導向四肢經脈即可。但不可硬撐,稍有不對,告訴我,我要帶你們下水祛熱。”
小白和小黑聽了,均鄭重地點點頭,依言用小嘴將金丹服下,也是過了片刻之後,也無異狀,睜開眼來,告訴了張道陵等人。
眾人服畢,卻聽金蟬道:“張大哥,你們服過這金丹,感覺上麵可有葷腥之物嗎?“
張道陵等人想了想道:“這個,我隻感覺有一股熱流而下,並無別的味道。你們感覺呢。”
眾人均道也是這個感覺,沒有覺查到什麽異味。
金蟬想了想道:“張大哥,我想我這瓣先放在玉瓶中,等找到母親魂魄後再說。”
“金蟬大哥,這是仙家之物,不應該有葷腥的東西在裏麵吧?”龍兒不解問道。
“噢,我想想那人公真人給太後喂丹時,要找純陽之血,所以,所心我想,沒有把握的話,還是不吃的好。”
張道陵聽了點頭道:“也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樣吧,留著此丹,待為太後治好病後,送與她服用,也好助她早日康複。”
金蟬聽了大喜,拿起丹來,來到玉瓶前,先恭恭敬敬地行了禮,這才將那瓣金丹放入瓶中。
那知金丹一入瓶中,那瓶竟然開始震動。張道陵忙上前觀察,隻見一股白色煙霧從瓶中升起,盤旋在屋頂。隨即又慢慢地落了下來,堆在屋中一角。
張道陵對龍兒喝道:“龍兒,你守在門口,莫讓這白色煙霧出去。”說著一帶金蟬,讓他和小白小黑躲在自己身後,全神貫注地望著那白色煙霧。
過了一陣時間後,那白色煙霧仍是龜縮在屋角不動。張道陵輕輕走上前去,見白色煙霧內毫無東西,隻是有一陣寒氣迫來。
張道陵心中一動,退了迴來,對金蟬道:“金蟬,你我小黑用靈魂出竅大法前去看看這白色煙霧,小黑去給放哨,見一有動靜,就現身告訴龍兒。”
金蟬聞聽,已知張道陵之意,他們二人一鼠又退迴到龍兒身旁,依法而施,不一會,他們的魂魄便出了身體,來到白色煙霧之處。此時再看,卻看得清楚,一個人形模樣的魂魄穿白袍,正坐在牆角。
金蟬一見,險些摔倒,他口中大叫一聲“娘”,便要衝上去。卻被張道陵一把拉住,囑咐道:“不可魯莽,小心行事。”
此時張道陵也是心情激動,但他已活近一百多年,經驗豐富,擋在金蟬之前,小心來到屋角,見那人坐在屋角一動不動,頭也被衣袍擋住。
金蟬衝上來跪在那人身前,輕輕扶起那魂魄,打開遮擋的衣袍,卻見那魂魄竟然是一個和尚,身上所穿,也是件僧袍。
金蟬沒想到事情竟然變成如此模樣,大出意料,心神激蕩之下,一跤坐在地上。
張道陵也沒想到竟然出現這種狀況,他本以為尋到了太後魂魄,卻見此人仍是一個和尚,他上前探視,見此和尚雖然處於昏迷當中,但仍有唿吸,看來有救。
當下讓金蟬讓開,離此人遠點,又讓小黑歸去,告訴龍兒情況,以防有變。
一切吩咐完畢,張道陵便上前一手按住那和尚的右手脈搏,一手掐了那和尚的人中穴。這和尚的人中穴被張道陵一掐,人也就清醒過來,他方一睜眼,就變得雙目通紅,神情有如瘋癲之人,雖然被張道陵製住了右手,但整個身體仍是翻滾扭曲,向外麵掙紮而去。
此時在外麵的龍兒,自打服了金丹後,感覺修行又長了一層,她隱隱能看到他們幾個的魂魄,見那和尚要逃,忙用玉瓶口對準了他,那僧人的魂魄雖是要掙紮出去,但遇到玉瓶,卻又如遠遠地避開,。
金蟬要上來幫忙,卻被那僧人一甩,就摔了個跟頭。金蟬無奈,心想此刻須得金剛降魔,當下坐下來念起金剛經來。
他經聲一出口,那僧人魂魄就是一怔,反抗的力氣也小了許多,隨著金蟬的誦經聲,那和尚的神情也越來越平和,張道陵見了,便放開了手,給他自由。那和尚於是也團地打坐,到後來竟然是同金蟬一起誦經,用的也是梵語,誦得竟然是一字不差。
金蟬見他也是如此精通佛法,當將金剛經念完後,剛要停下,那僧人神情又有變化,像是又要瘋狂,張道陵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忙讓金蟬繼續念經。
金蟬於是又念起大悲咒來,經聲一起,那僧人神情又自正常,從又與金蟬一同念經,表情也隨之自然起來,金蟬等將大悲咒念完,又開始念起楞嚴經來,這僧人似乎對楞嚴經有些生疏,竟然不能同金蟬一起念誦,金蟬見了,便放慢語速,每念一句,等他重複了後,再念下一句,那僧人聽金蟬所念的佛經,麵上忽然又露出忽喜忽悲之色,當念的有的句子時,他竟然沉默一陣,口中還念念有詞,竟然似推敲起佛經句子,待他弄明白後,這才跟著金蟬繼續念下去。
等金蟬念到最後一句:“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教,漸次而行,經由一百一十餘城已,到普門國蘇摩那城,住其門所,思惟文殊師利,隨順觀察,周旋求覓,希欲奉覲。是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作如是言!”這才停下來。
那知那和尚竟然繼續念了下去:”善哉善哉!善男子!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
這隻聽得金蟬如醉如癡,當那僧人念完,還沉迷於剛剛聽到的佛法之中。這時隻聽那僧人歎道:“阿彌陀佛,這《楞嚴大不思議解脫經》有三本:其中上中兩本隱而不傳,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三本共八十品,我知道的可惜隻有七品,其餘須得天竺去尋了,我是見不著了。”
金蟬聽了,上前拜倒,口中稱誦:“多謝大師父指點,小僧若有機緣,必到天竺求經,奉與大師父。”
“哈哈,你我都已成鬼,現在雖被困在此地,但縱能出去,也得入輪迴,小和尚,下輩子的事,你當不當和尚還不一定呢。”
“大師父,小僧非是鬼魂,隻是用了靈魂出竅大法,才得以與大師父見麵的,等我還陽後,一有機會,必去尋那剩下七十一品和上中兩部。”
“哈哈哈,等你尋來,我也不在了,不過你若有心,可到白馬寺齊雲塔處,為我念誦一遍,若是能,再替我掃一下塔,我就死而無憾了。”
金蟬聽了,張開口,欲言又止。
那僧人說在興頭上,又問金蟬道:“你是從何處讀得這《楞嚴經》的?”
金蟬從不撒謊,見他問起,便迴道:“我是在鄧大將軍府中拜讀的。”
“鄧大將軍,可是當今鄧貴妃之兄?”
“鄧貴妃?”金蟬一怔,又想起玉蘭曾經說過,太後未當皇後前是貴妃,當下迴道:“正是。”
“哦,那《大悲咒》,你一定也是是自那裏讀的嗎?”
“是,大師父,你怎麽會知道的?”金蟬聽了奇怪道。
那僧人並不迴答,又望了眼站在一旁旁觀的張道陵。
張道陵在一旁聽二人對答,又見那僧人神情舉止,迴想起這些日子所見所聞,心中已有了些大概,這時見那僧人望向自己,當下笑著施禮道:“貧道張道陵,見過慧智禪師。”
“什麽?”金蟬和那僧人聞聽,皆是大驚。
那僧人更是驚詫道:“你認得我,不對,我都成了這樣子,你又怎會認得我?”言下之意,竟然是承認自己就是慧智了。
(本章完)
正當眾人無計可施之時,龍兒看到瓶身上竟然呈現了一層白霜,擦去後現出一行字跡,龍兒認不太好,忙招唿眾人來看。
張道陵上前仔細辨認,一一念道:“‘動’字之門,人愛首選之門,蓋因服丹而成仙,為世人所愛。然則世上事有難易乎,煉丹易,修仙難,是以煉得金丹,者難上加難。得金丹者,每人一份,不可多貪,否則縱是神仙之體,強行服之,必致五髒俱焦,血幹體枯。是以每人服其一份,若一時無法服之,可暫將金丹放入玉瓶之中保管,以待有緣。嗚唿,金丹雖在,但世人均想獨占,一枚尚嫌其少,無人願與他分,修仙之道,仍如水中之月,伸手去撈,終是一手空空。”
下麵還有兩行小字,乃是一副對聯,張道陵繼續念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眾人聽張道陵念完,這才明白上仙一片苦心,再想起他們連人帶鼠,一共五個,先是在前晚上分食了朱草所汁液,今日得到金丹,好像這一切是有天意安排一般。
張道陵將瓶上字再讀了一遍,牢記在心,他想起因為拿玉瓶,曾引起火來,便又小心翼翼地將手伸向瓶子,那知手一摸到玉瓶,感覺瓶子冰冷無比,有如他魂魄之前遇到的一般。
張道陵心中又是一驚,當下忍著玉瓶冰手,仍是雙手把住,他本想還是再轉動瓶子,那知一用力,那玉瓶竟然離桌子而起,整個玉瓶的重量就和普通玉瓶一般。
張道陵忙將玉瓶舉起,上下觀察,見瓶身上的字跡已無,瓶底並無字跡,整個瓶子除了冰冷之外,並無異處。他小心翼翼地將瓶子倒過,但卻什麽東西也沒有倒出來,是一個空瓶。
張道陵見狀,複又將玉瓶小心放迴原處,對龍兒道:“龍兒,之前我們化作魂魄時,曾感覺這個瓶子裏麵陰冷無比,待還魂後,卻發現這瓶子隻是沉重無比,卻不冰冷。但自打轉它生火後,這瓶子竟然變的如普通瓶子一樣輕重,而且也感覺到冰冷,不知這是何故?”
龍兒聽了,瞪著一雙美目道:“張大哥,你不是說因為陰陽兩隔,人與魂魄不能直接交談,人也看不到魂魄,但魂魄卻能聽到看見人的行為,所以你和金蟬用靈魂出竅大法,前去查看,才發覺這玉瓶裏麵其冷無比嗎?現在金丹已現,這玉瓶又呈現出冰冷之狀,為何你們不再次用靈魂出竅之法看看呢。沒準就能在這玉瓶之中,找到太後魂魄呢。”
龍兒一語驚醒夢中人,張道陵和金蟬對望一眼,見雙方都是一臉喜色。張道陵和金蟬當即坐下運功,小黑見了,這種事情怎能不去湊熱鬧,當下也運起靈魂出竅大法,不一會,二人一鼠的魂魄都自體內出來,他們來到瓶前,見瓶子裏麵仍是寒冷無比,一如前狀。向裏麵張望,卻仍是隻見黑黝黝地,看不清裏麵情況。
小黑見了,對張道陵道:“張大哥,讓我鑽進去看看。”
張道陵忙道:“那可不成,這瓶子仍是仙物,裏麵大有玄機,不可擅入。”
金蟬一聽,怕小黑出事,也忙阻止它。
但小黑卻是無所畏懼,隻聽它道:“哎,既然是仙瓶,就決忙不會傷我的。來,你拽著我尾巴,我進去一下看一下就出來。再說了,這仙穀中的上仙都答應收我為徒了,他留下的瓶子,又怎麽會害我呢,你們放心吧。”
張道陵一想也是,當下測量了下瓶子深度,見若是小黑鑽了進去,自己拉著它的尾巴,小黑也就是剛好到瓶子底部,應能發覺裏麵有何異狀,當下囑咐了小黑幾句,便讓小黑的長尾巴在自己食指上打了個圈,這才小心地將它放了進去。
小黑一進瓶中,感覺如見冰窖一般,裏麵是其冷無比,她強忍著,瞪大雙眼,仗著自己天生的夜眼,在瓶子裏張望,見瓶子裏果然是空無一物,而且瓶身內壁上也沒有刻有文字,隻是在瓶子底部,有一絲似有似無的紅色線狀痕跡,好像粘在上麵。
小黑還想上前細看,可是它的尾巴不夠長,隻能讓它的身子懸半空之中,到不了瓶子底部,裏麵又是漆黑無比,她再再待下去,身子就要被凍僵。
小黑無奈之下,隻得用小尾巴尖觸動了下張道陵食指,這是她和張道陵約好的傳訊方法,張道陵見了,忙將小黑提了出來,見她整個身子已凍得瑟瑟發抖。
金蟬忙用雙手抱了過來,放在懷中暖和小黑,小黑緩了片刻,才有了精神,牙關打戰地對張道陵道:“張大哥,裏麵什麽也沒有。”
張道陵和金蟬聽了,均是大失所望,張道陵又對金蟬道:“兄弟莫急,咱們能尋到此步,已是難得,咱們再找尋下別處,先迴去再說。”
他們於是又迴轉了身體之中,龍兒和小白早等的急了,見他們迴來,忙問情況,小黑將裏麵所見情況一說,眾人本是歡喜之心,一下子又涼了半截。
金蟬見眾人麵上神色,不願大家為他操心,當下強忍悲痛,對張道陵道:“張大哥,龍姑娘不是說她受濟水之珠的影響,不能離開此穀,讓你想法子嗎?現在那顆金丹已成,你看能不能取出來,幫助龍姑娘解開被困之境。”
張道陵知金蟬心意,點點頭,又望向那丹爐,但見丹爐上麵的爐門大開,金丹正安靜地待在裏麵。
張道陵想了想,又想起玉瓶上的提示,當下仍讓眾人站迴到金磚之上,一齊念誦那兩句對聯,等他們一起念完,隻感覺金光一閃,再看時,爐中那枚金丹,已分成大小均勻的五瓣。
張道陵喜道:“成了。”當下招唿眾人,一起來到爐前,張道陵伸手入爐,那爐門這次卻不再閉合。張道陵取出一瓣金丹,又讓龍兒和金蟬依次取了一瓣,小黑和小白均說不要,卻被張道陵嚴肅教育了一番,這才由龍兒和金蟬抱著,一隻小鼠取出一瓣,眾人拿著仙丹,又都迴到桌邊,還是聽張道陵示下。
張道陵正色道:“我等自相識以來,一路扶持,互相幫助,個個均不顧個人安危,曆經苦難,現在咱們現在苦盡甘來,先是每人得飲了朱草的汁夜精華,現在又有緣,齊五人之國和,得到這枚金丹。這金丹有何好處,我也不知,但想來上仙留置於此,必有深意。咱們現在就服了它,然後就繼續尋太後魂魄。每個人都食一份,不必推辭,也不可轉讓他人。龍兒,你再告訴一下大夥吐納之法。”
龍兒當下又將如何引丹歸元的吐納之法告訴了眾人,當下先由龍兒服了,龍兒服下後,過了片刻,臉上一片寧靜,過了片刻,睜開眼道:“張大哥,我沒什麽感覺啊!”
張道陵這才放心,當下也服了金丹,過了片刻,也沒感覺到什麽異常,他睜開眼後,對金蟬他們道:“這金丹入體後,反應不大,金蟬、小白小黑,你們也可以服用了。”
龍兒還是有些不放心,又分別將小白和小黑都托在手上,對她們道:“你們記好口訣,丹一入口,便一心默念口訣,待金丹在腹中化了,便成了。若是感覺到肚中有股熱流,便用吐納之法,腦中想著將這熱流導向四肢經脈即可。但不可硬撐,稍有不對,告訴我,我要帶你們下水祛熱。”
小白和小黑聽了,均鄭重地點點頭,依言用小嘴將金丹服下,也是過了片刻之後,也無異狀,睜開眼來,告訴了張道陵等人。
眾人服畢,卻聽金蟬道:“張大哥,你們服過這金丹,感覺上麵可有葷腥之物嗎?“
張道陵等人想了想道:“這個,我隻感覺有一股熱流而下,並無別的味道。你們感覺呢。”
眾人均道也是這個感覺,沒有覺查到什麽異味。
金蟬想了想道:“張大哥,我想我這瓣先放在玉瓶中,等找到母親魂魄後再說。”
“金蟬大哥,這是仙家之物,不應該有葷腥的東西在裏麵吧?”龍兒不解問道。
“噢,我想想那人公真人給太後喂丹時,要找純陽之血,所以,所心我想,沒有把握的話,還是不吃的好。”
張道陵聽了點頭道:“也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樣吧,留著此丹,待為太後治好病後,送與她服用,也好助她早日康複。”
金蟬聽了大喜,拿起丹來,來到玉瓶前,先恭恭敬敬地行了禮,這才將那瓣金丹放入瓶中。
那知金丹一入瓶中,那瓶竟然開始震動。張道陵忙上前觀察,隻見一股白色煙霧從瓶中升起,盤旋在屋頂。隨即又慢慢地落了下來,堆在屋中一角。
張道陵對龍兒喝道:“龍兒,你守在門口,莫讓這白色煙霧出去。”說著一帶金蟬,讓他和小白小黑躲在自己身後,全神貫注地望著那白色煙霧。
過了一陣時間後,那白色煙霧仍是龜縮在屋角不動。張道陵輕輕走上前去,見白色煙霧內毫無東西,隻是有一陣寒氣迫來。
張道陵心中一動,退了迴來,對金蟬道:“金蟬,你我小黑用靈魂出竅大法前去看看這白色煙霧,小黑去給放哨,見一有動靜,就現身告訴龍兒。”
金蟬聞聽,已知張道陵之意,他們二人一鼠又退迴到龍兒身旁,依法而施,不一會,他們的魂魄便出了身體,來到白色煙霧之處。此時再看,卻看得清楚,一個人形模樣的魂魄穿白袍,正坐在牆角。
金蟬一見,險些摔倒,他口中大叫一聲“娘”,便要衝上去。卻被張道陵一把拉住,囑咐道:“不可魯莽,小心行事。”
此時張道陵也是心情激動,但他已活近一百多年,經驗豐富,擋在金蟬之前,小心來到屋角,見那人坐在屋角一動不動,頭也被衣袍擋住。
金蟬衝上來跪在那人身前,輕輕扶起那魂魄,打開遮擋的衣袍,卻見那魂魄竟然是一個和尚,身上所穿,也是件僧袍。
金蟬沒想到事情竟然變成如此模樣,大出意料,心神激蕩之下,一跤坐在地上。
張道陵也沒想到竟然出現這種狀況,他本以為尋到了太後魂魄,卻見此人仍是一個和尚,他上前探視,見此和尚雖然處於昏迷當中,但仍有唿吸,看來有救。
當下讓金蟬讓開,離此人遠點,又讓小黑歸去,告訴龍兒情況,以防有變。
一切吩咐完畢,張道陵便上前一手按住那和尚的右手脈搏,一手掐了那和尚的人中穴。這和尚的人中穴被張道陵一掐,人也就清醒過來,他方一睜眼,就變得雙目通紅,神情有如瘋癲之人,雖然被張道陵製住了右手,但整個身體仍是翻滾扭曲,向外麵掙紮而去。
此時在外麵的龍兒,自打服了金丹後,感覺修行又長了一層,她隱隱能看到他們幾個的魂魄,見那和尚要逃,忙用玉瓶口對準了他,那僧人的魂魄雖是要掙紮出去,但遇到玉瓶,卻又如遠遠地避開,。
金蟬要上來幫忙,卻被那僧人一甩,就摔了個跟頭。金蟬無奈,心想此刻須得金剛降魔,當下坐下來念起金剛經來。
他經聲一出口,那僧人魂魄就是一怔,反抗的力氣也小了許多,隨著金蟬的誦經聲,那和尚的神情也越來越平和,張道陵見了,便放開了手,給他自由。那和尚於是也團地打坐,到後來竟然是同金蟬一起誦經,用的也是梵語,誦得竟然是一字不差。
金蟬見他也是如此精通佛法,當將金剛經念完後,剛要停下,那僧人神情又有變化,像是又要瘋狂,張道陵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忙讓金蟬繼續念經。
金蟬於是又念起大悲咒來,經聲一起,那僧人神情又自正常,從又與金蟬一同念經,表情也隨之自然起來,金蟬等將大悲咒念完,又開始念起楞嚴經來,這僧人似乎對楞嚴經有些生疏,竟然不能同金蟬一起念誦,金蟬見了,便放慢語速,每念一句,等他重複了後,再念下一句,那僧人聽金蟬所念的佛經,麵上忽然又露出忽喜忽悲之色,當念的有的句子時,他竟然沉默一陣,口中還念念有詞,竟然似推敲起佛經句子,待他弄明白後,這才跟著金蟬繼續念下去。
等金蟬念到最後一句:“爾時,善財童子依彌勒菩薩摩訶薩教,漸次而行,經由一百一十餘城已,到普門國蘇摩那城,住其門所,思惟文殊師利,隨順觀察,周旋求覓,希欲奉覲。是時,文殊師利遙伸右手,過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財頂,作如是言!”這才停下來。
那知那和尚竟然繼續念了下去:”善哉善哉!善男子!若離信根,心劣憂悔,功行不具,退失精勤,於一善根心生住著,於少功德便以為足,不能善巧發起行願,不為善知識之所攝護,不為如來之所憶念,不能了知如是法性、如是理趣、如是法門、如是所行、如是境界;若周遍知、若種種知、若盡源底,若解了、若趣入、若解說、若分別、若證知、若獲得,皆悉不能。
這隻聽得金蟬如醉如癡,當那僧人念完,還沉迷於剛剛聽到的佛法之中。這時隻聽那僧人歎道:“阿彌陀佛,這《楞嚴大不思議解脫經》有三本:其中上中兩本隱而不傳,下本有十萬偈,四十八品,三本共八十品,我知道的可惜隻有七品,其餘須得天竺去尋了,我是見不著了。”
金蟬聽了,上前拜倒,口中稱誦:“多謝大師父指點,小僧若有機緣,必到天竺求經,奉與大師父。”
“哈哈,你我都已成鬼,現在雖被困在此地,但縱能出去,也得入輪迴,小和尚,下輩子的事,你當不當和尚還不一定呢。”
“大師父,小僧非是鬼魂,隻是用了靈魂出竅大法,才得以與大師父見麵的,等我還陽後,一有機會,必去尋那剩下七十一品和上中兩部。”
“哈哈哈,等你尋來,我也不在了,不過你若有心,可到白馬寺齊雲塔處,為我念誦一遍,若是能,再替我掃一下塔,我就死而無憾了。”
金蟬聽了,張開口,欲言又止。
那僧人說在興頭上,又問金蟬道:“你是從何處讀得這《楞嚴經》的?”
金蟬從不撒謊,見他問起,便迴道:“我是在鄧大將軍府中拜讀的。”
“鄧大將軍,可是當今鄧貴妃之兄?”
“鄧貴妃?”金蟬一怔,又想起玉蘭曾經說過,太後未當皇後前是貴妃,當下迴道:“正是。”
“哦,那《大悲咒》,你一定也是是自那裏讀的嗎?”
“是,大師父,你怎麽會知道的?”金蟬聽了奇怪道。
那僧人並不迴答,又望了眼站在一旁旁觀的張道陵。
張道陵在一旁聽二人對答,又見那僧人神情舉止,迴想起這些日子所見所聞,心中已有了些大概,這時見那僧人望向自己,當下笑著施禮道:“貧道張道陵,見過慧智禪師。”
“什麽?”金蟬和那僧人聞聽,皆是大驚。
那僧人更是驚詫道:“你認得我,不對,我都成了這樣子,你又怎會認得我?”言下之意,竟然是承認自己就是慧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