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提婆達多


    二人臨出門之前,閔公與金蟬道:“你今還陽,由陰間到陽間,是不許走迴頭路的。咱們是從骷髏頭的左目進來的,現在要從右目出去,那裏要經過時,須要提防提婆達多。”


    “哦,老人家,你說的可是那個不聽菩薩教誨,要被打入無間地獄的嗎?”


    “不錯,就是他。”


    “老人家,我聽你說過,他每十八年都要在十八層地獄輪上一迴,這已經是最苦最重的懲罰了。不知他犯有何錯,要受此懲罰。”


    “哎,我聽你意,是對他有所同情了吧。我就是怕你年少心善,才提醒你。這個人其實他是佛祖的堂兄弟。”


    “什麽?他是佛祖的堂兄弟?”金蟬驚訝地問道。


    “不錯。提婆達多仍是我祖釋迦牟尼佛的堂兄弟,也是阿難羅漢親生兄長。他自幼聰明,有大神力,儀表堂堂,顏貌端正。他自孩提時便與佛祖釋尊、阿難陀共習諸藝,其技優異,與釋尊不相上下,是以最愛與釋尊競爭。釋尊成道後,他也受到隨佛祖出家,於十二年間善心修行,精勤不懈,但卻始終未證菩提,因其未能得聖果而退轉其心,漸生惡念,認為是佛祖藏私,不傳其神通,遂不辭而別,到他處力習得神通,提婆達多愈加驕慢,欲讓佛祖讓位於他,由他取而代之,被佛祖拒絕後,提婆遂破佛門之和,親率五百徒眾脫離僧團,並自稱佛祖,製定五法,以此為速得涅盤之道。此仍其大逆一也。


    提婆達多獨創宗派後,於摩揭陀國受國王阿闍世之禮遇,勢力漸大,後提婆教唆阿闍世弑父,並謀藉新王之威勢,為教法之王,阿闍世遂幽禁其父頻婆沙羅王,而自登王位。因佛陀曾屢次告誡比丘眾,勿貪提婆達多之利養,提婆達多亦欲迫害佛陀,先是以五百人投石器擊殺佛陀而未果。又於耆闍崛山投下大石,雖為金毗羅神接阻,然而大石碎片竟然傷佛足而致出血,此仍大逆二也。


    後他又趁佛陀入王舍城時,放狂象加害之,然象遇佛陀即歸服,事亦不成。但他放象害佛,為大逆三也。


    其時,舍利弗及目犍連勸諭提婆之徒眾複歸佛陀之僧團,阿闍世王亦受佛陀之教化,懺悔歸依。提婆仍不舍惡念,撲打蓮華色比丘尼至死,此仍大逆四也。


    他見屢次害佛失敗,竟然不惜以身試毒,將巨毒藏於十指爪中,假裝懺悔,到佛祖前禮佛時,乘佛祖不備,用毒而傷佛祖之足,但佛足堅固如岩,提婆達多反自破手指,毒發而亡。此其大逆五也。地府以其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殺蓮華色比丘尼、十爪毒手傷佛等五事為提婆達多之五大逆天罪孽,這才罰他在地獄中輪番受十八層地獄之苦。此番招來新鬼五千,舊魂五千共組萬靈大會,由地藏王菩薩親自說法,最主要目的,就是想勸他迷途知返,早日脫離苦海,可是他癡迷於自己所立五法,始終不改。這次是他最後一次機會,但他仍是死不悔改,所以隻能被打入無間地獄,雖是不致魂飛魄散,但裏麵之苦,比十八層地獄遠遠過之。而且一入無間地獄,就永世不得超生了。”


    金蟬聽了,想起一事,問道:“老人家,菩薩曾讓他交出五法之綱,難道這人所立五法,以佛祖之能,也不知道嗎?”


    “不錯。正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提婆達多能獨辟捷徑,自成一家,自有不傳之秘。若得其法原由,便可用佛法化解,這樣可解天底下由他產生的那股戾氣,從而淨化地獄,是以我佛慈悲,讓菩薩為他說法,可恨他仍是執迷不悟,可悲可恨啊!”


    金蟬聽了,想起提婆達多的作惡多端和他現在的慘狀,不由地合什誦了聲:“阿彌陀佛。”


    閔公見金蟬麵有不忍之色,於是正色道:“金蟬,你年紀尚小,修行之道,魔障甚多,那知道這提婆達多開始出家做比丘時,在十二年中一直善心修行,坐禪入定,心不移易,誦佛經六萬多卷,爾時佛所說法,悉皆受持。由此可見其廣學博文,精進難得,但現在竟是如此下聲,可見妒字一念,最易引出家人入魔,你須切記之。此外,還有一事,我在出來時得菩薩諭示,特別囑咐於你,經生死簿查明,你母親陽壽四十二,今年縱不是你母親受妖邪侵害,也應在今年八月十五心痛而亡。但你為救母親,曆經千辛萬苦,倘若你能悟透偈語之秘,尋到你母親之魂,使其還陽,菩薩念你一片孝心,準賜當母親陽壽再加上三年。隻可惜你母親的一魂一魄離體太久,到時須得你用自己的血助其魂魄入體,再生陽氣。”


    金蟬聽了喜極而泣,跪倒在地,不住地叩頭拜謝。


    閔公忙將他扶起,道:“你莫著急高興。且聽我說,因你母親是借你血中陽氣還的魂,得以再續三年,是以當她醒後,你得遠離她,免得你又將本注入她體內的陽氣再次吸迴,若是她體內陽氣又失,縱是大羅神仙,也救不得她了。你最好是迴去一心修靜,摒除雜念,勤修佛法,以慧劍斬除心魔,這樣對你,對你母親都有益無害,你可都記清了嗎?”


    金蟬聽了,默默點頭,又俯身下拜稱謝。


    閔公忙扶他起來,道:“時間不早了,我還有一事要告訴你後,就要送你出去了。”


    金蟬聽聞自己縱是救活母親,卻也不能母子相見,心中隱隱作痛,聽閔公如是說,忙問道:“老人家,是事關我娘的事嗎?”


    “那倒不是,你娘的事,地府知道的,就隻有諦聽告訴你的那麽多了。是這閪,之前我奉菩薩之命去見豐都大帝,大帝說因為你,有人在人世間燒了紙錢,這東西到了地府,正好做為陰間通用通況之物,解了陰間因陽間上貢香火,不易分清之苦。大帝說是要獎你,許你一求,你臨走前,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就是了。”


    金蟬聽了,口張的大大的,心想原來那個悵鬼所說果然是真的,玉蘭姑娘為我燒紙一事,卻沒想到竟然在陰間有此功效。想到這裏,金蟬忙道:“哎呀!老人家,那太好了,我在洛陽城中認識的那位玉蘭姑娘,打小就被人賣了,也不知父母是誰,身在何方,我想求你老人家幫我查一下玉蘭姑娘的身世呢?”


    “哦,就是這件事嗎?這事事關輪迴之密,即使問了,也不能得到多少消息,你不如求點別的什麽,隻要是地府好辦的,盡管提就是。。


    金蟬搖了搖頭,肯定地道:“老人家,我就想問此事。”


    “那好,一會出了這裏我就去給你打聽一下,隻是受天規所限,也隻能告訴你個大概。”


    金蟬聽了,連聲稱謝。


    閔公點點頭道:“走,咱們這就出去,隻是出森羅院時,要提防那提婆達多,他最善蠱惑人心,迷人本性。你現在就雙眼緊閉,口中念佛,雙耳不聞外麵之聲,以免受提婆達多之惑,等我讓你睜眼,方可睜眼。你記清了嗎?”


    金蟬聽了,大聲應是,又閉上雙眼,口中不住念誦佛號。閔公見金蟬如此,竟然有地藏王菩薩之態,心中暗想,怪不得菩薩對他大加讚賞,這小和尚果然不凡。當下用手摟住金蟬腰身,身形一展,便從森羅院右道偏門進了去。


    二人一出了院門,便進入一片灰蒙蒙之中,閔公此時也是打起精神,提著金蟬小心翼翼地前行,前行了不過十來步,便見前麵一團紅霧便襲了過來。閔公大喝一聲大膽,吹了一口氣出去,那紅霧便自散去,隻是他們誰也沒有注意到,有一絲紅霧自金蟬身邊過時,吸附到了他的鞋底下。


    在閔公的施法下,他們不一會就出了骷髏頭右目,來到幽冥地府城中。便他二人誰也不知道,金蟬腳下那片沾有第二層地獄那位老婦人吐在地上的那片血跡,竟然在不知不覺間,又深了一些,然後消失得無影無蹤。


    出了右目,閔公便叫金蟬睜眼,金蟬這才敢睜開眼睛,停念佛號,當下隨著閔公向前又走不多時,見前麵有一金光閃閃地橋,一夥鬼卒,各執幢幡,在橋旁跪下道:“橋梁使者來接。”閔公喝令他等起來,低聲與那使者說了幾句,便上前帶引著金蟬,從金橋而過。


    金蟬又見那一邊有一座銀橋,上麵也有人行走。隻聽閔公介紹道:“這金橋銀橋上行的都是忠孝賢良之輩,公平正大之人,這才有幢幡接引;那壁廂又有一橋,寒風滾滾,血浪滔滔,號泣之聲不絕,上麵則是罪惡之徒,過了橋到枉死城受苦。”


    金蟬聽了不由地問閔公道:“老人家,我們這是向那裏去?”


    閔公道:“金蟬,這裏不比那地獄之秘,可以告人。那橋叫做奈河橋。若到陽間,切須傳記,那橋下都是些——奔流浩浩之水,險峻窄窄之路。儼如匹練搭長江,卻似火坑浮上界。陰氣逼人寒透骨,腥風撲鼻味鑽心。波翻浪滾,往來並沒渡人船;赤腳蓬頭,出入盡皆作業鬼。橋長數裏,闊隻三騑,高有百尺,深卻千重。上無扶手欄杆,下有搶人惡怪。枷杻纏身,打上奈河險路。你看那橋邊神將甚兇頑,河內孽魂真苦惱,椏杈樹上,掛的是青紅黃紫色絲衣;壁鬥崖前,蹲的是毀罵公婆淫潑婦。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


    金蟬見此地情景,又聽了閔公訴說,心又驚惶,點頭暗歎,默默悲傷,相隨著閔公,過了奈河惡水,前又到了枉死城中,隻聽哄哄人嚷,分明說:“有人來了,有人來了!”金蟬一看,前麵來的是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前攔住,都對金蟬叫道:“要打此過,留下買路錢!”


    閔公吩咐那幾個橋梁使者搖動引魂幡,眾鬼這才唯唯而退。金蟬他們出離了枉死城中,便奔上平陽大路,飄飄蕩蕩而去。前進多時,卻來到“六道輪迴”之所,又見那騰雲的身披霞帔,受籙的腰掛金魚,僧尼道俗,走獸飛禽,魑魅魍魎,滔滔都奔走那輪迴之下,各進其道。


    金蟬見了,不禁又問道:“此意何如?”


    閔公道:“你明心見性,是必記了,傳與陽間人知。這喚做六道輪迴:行善的升化仙道,盡忠的超生貴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還生人道,積德的轉生富道,殺生的轉投畜生道,惡毒的沉淪鬼道。但此前所見所聞,切不可與外人道也”。


    金蟬用心記了。二人剛要前行,之前那個使者已經趕到,與閔公低聲說了些話後便自後退。閔公也不多說,引著金蟬,過了那超生貴道門,但見門裏有一匹海騮馬,鞍韂齊備,閔公急請金蟬上馬,他則在旁左右扶持,這時才與金蟬道:“小師父,按你所求,我已打聽來了,你說玉蘭,她的父親已死,在陽間尚有一娘,隻是天機不可泄露,我隻能告訴你這麽多了。”


    金蟬聽了大喜,連連稱謝。閔公隻是一笑,當下一拍馬臀,那馬立刻疾行如箭,早到了一大河邊,隻見那水麵上有一對金色鯉魚在河裏翻波跳鬥。


    金蟬見了,想起小黑小白在一起嬉鬧情景,便兜馬貪看不舍,閔公在旁道:“金蟬,你可要記住菩薩之囑。說完乘著金蟬不備,撮著他的腳,高唿道:“還不走,等甚!”撲的一聲,望那大河將金蟬推將下馬去,金蟬大叫一聲,卻就脫了陰司,徑迴陽世。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百度西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佳言雋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佳言雋語並收藏百度西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