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祭君雙淚垂
第二日,玉蘭果然是得到準信,說是金蟬昨日已死,屍骨被放到白馬寺,待三天後火化超度。玉蘭經昨夜之事,也得了風寒,當下請旨迴大將軍府養病。
安帝得奏,怒斥蔡倫鄭眾等人,著胡太醫一起陪同迴大將軍精心調治。胡太醫得張道陵傳經之後,醫術大長,隻兩副湯藥,便將玉蘭風寒之症治好。
大將軍夫婦對迴到府中的玉蘭甚是關愛,大將軍還親自前來看望。玉蘭甚是過意不去,見大將軍前來,不顧自己體力虛弱,仍是起身相見,並將宮中所見所聞一一報與大將軍得知。
當大將軍親耳聽聞太後未得病時的種種分析,連連搖頭,道:“太後是人到中年了,玉蘭啊!你還小,不懂得這人越是年紀大了,這思兒之心越重。怪不得她整日夜睡不好,還得了這失心之病。唉!當年她所生之子,生下來就夭折了,仍是漢和帝命人親自送到他的和陵安葬的。漢和帝愛屋及烏,憐惜太後,是以如此,他以前諸子都沒有這個待遇。這事我不止聽一個人說過。縱是真是由陳寵所說,太後所生的皇子仍是為和帝祈福消災了,也是命該如此,太後又何苦癡迷不悟呢?我看她這突發之病,也是她整日胡思亂想所致。玉蘭啊!你不應一直順著她性子,陪她整日看什麽佛經的,要是按時吃國師給的藥,現在也不會到這種地步的!”
玉蘭見大將軍還是固執己見,本想再與他分析一下太後留下詩中之意,不由地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隻是低聲應是。
二人又談論了太後病情,又談論到安帝對玉蘭之意。大將軍歎道:“想不到我鄧氏一族,要係掛在你身上了。”
玉蘭聽了,起身給大將軍拜倒在地,俯在地上,泣聲道:“玉蘭受大將軍之恩,萬死難報,隻是與那皇帝為妃一事,玉蘭實難從命。”
大將軍忙將其扶起,奇道:“蘭兒,以你容貌才華,又是我鄧某人之女,將來必能身登皇後寶座,若是能生下龍子,那你將來成就,未必在太後之下,也可光耀我鄧氏門族,你為何不願呢?”
玉蘭遲了半晌,才道:“玉蘭自太後得病之後,日夜在佛祖前為太後祈禱,更是許下了隻要太後病能夠好起來,玉蘭寧願削發出家,終身長拜佛前之願,若是太後將來駕鳳西歸,蘭兒願以身相殉,跟著太後。”
“咄!你怎可有此想法。”大將軍聽了,麵生驚怒之色,嚇得玉蘭忙又跪下,但麵上仍是一副倔強之色。
大將軍見了,怒氣漸消,心中生憐,伸手將玉蘭扶起,口中歎:“又是佛祖,隻怪我一直慣著你,讓你看麽多佛經,中了裏麵的毒。哎!像那個小和尚,生下來就知道念佛,可到現在呢?受了那麽多罪,人都死了,成得了佛嗎?還不是得明我們去給他收屍嗎?”
玉蘭聽說起金蟬,又起身跪下,滿麵流淚道:“義父勿生蘭兒之氣,蘭兒隻是說出心裏話,但若是非得不可,蘭兒聽義父安排,隻是蘭兒心中早存一生服待太後之誌,若有變心,願永墜地獄沉淪。若是蘭兒去服待皇帝,怕是、怕是蘭兒辦不周全,反給義父惹事。”
大將軍聽了長歎一聲,道:“蘭兒,你雖非我親生,但我夫婦對你卻是視如己出,從來沒勉強過你。也罷,此事也不是今日就要定下來的。你迴去好好想想吧。咱們再從長計義就是了。你起來吧。”
玉蘭拭去眼淚,道:“多謝義父。”但未起身來,而是對大將軍道,“義父,玉蘭還有一事相求。”
“何事?”
“明日若是去白馬寺,蘭兒也想跟著去、去給金蟬小師父上個香。”
“嗯?我此番去,仍是因為那小和尚曾為太後獻藥,欠了他一份人情,這才去給他上個香。你姑娘家,怎麽能前去拋頭露麵,為個不相識的小和尚上香呢?”
玉蘭忙解釋道:“義父有所不知,上個月自那小和尚為太後譯了經之後,太後聽了我念的經,精神大好。又因蔡中侍遵太後旨意,終於做成了小和尚當日在白馬寺所求之物,太後還親自命名為紙,叮囑我說,等過了八月十五,召小和尚進宮,除了要賞他蔡公公製成的紙外,還有一物,也要賞與他。那知,那知。”說到這裏,玉蘭又是泣不成聲,說不下去了。
大將軍聽了長歎一聲,道:“太後要賞他何物?”
玉蘭聽了,從懷中取出一物,正是龜殼所製的如意殘片,向上呈道:“義父,就是當年白馬專賣店慧智禪師獻與先帝的那柄如意。隻是太後發病那晚,這如意也被毀了,隻剩下這片殘片。”
大將軍接過來看了看,又還給玉蘭,想了想道:“好吧,那你就一同去吧,也算是完成太後的心願。”
玉蘭大喜,又謝了大將軍,大將軍也覺得累了,命她看過夫人,就休息去吧,玉蘭告退而去。
到了第三日,張道陵他們早早就來到白馬寺,想尋機會進去。
恰因今日大將軍等人要前來與金蟬燒香,因要準備佛事,寺內一時人手不夠,監寺便讓弘土出去雇四個人來幫忙抬棺材。
弘土出得寺來,正好遇到張道陵等四人,便上前問話。張道陵與他道因自己昨夜做了夢,今天須得到白馬寺還願,但聽說今日不讓燒香,正在發愁呢。還表示隻要弘土能帶他們進寺,可以給弘土香火錢。
弘土一聽大喜,心想這下子又能落點私房錢了。當下裝著極是為難的表情,一邊收了張道陵給的二兩白銀,一邊道:“法子是有一個,就是得先扮作我找來的工人,為寺裏法事抬棺材,等佛事做完後,我就可帶著你們幾個去上香。”
張道陵聽了心中大喜,可麵子上卻裝做不願意,弘土又反過來保證累不著他們,而且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張道陵這才勉強同意。於是四個人隨著弘土一同進來白馬寺中,被弘土安排在金蟬的棺材前,等候差遣。
到了辰時,大將軍攜著玉蘭,連同人公真人,一同來到白馬寺。眾僧便開始做佛事,佛事做後。大將軍親自來到棺前,為金蟬上了一柱香。之後玉蘭麵著輕紗,身著白衣,尤如九天仙子般,來到棺前,親自誦了《大悲咒》,又在棺前燒了由她親自連夜抄寫的《大悲咒》後,又取來蔡倫送來的一大堆白紙,那白紙上麵印了銅錢的樣子。
玉蘭親手將紙錢放在棺前燒了,她一麵燒紙,一邊流淚。眾人見如此一個姑娘,竟然親自為金蟬念經上香,無不奇怪。
玉蘭燒完紙後,又自懷中取出一物,迴頭對大將軍和人公真人道:“大將軍,國師,此仍太後未得病時,因小和尚求朝廷研製書寫之物,待紙製作成功後,太後曾道不但要將紙賞給他,還要將這如意賞與這小和尚。這小和尚雖已圓寂,我已遵太後旨意,將紙燒了,現在隻有這如意也成了殘片。可是為完成太後之命,還請大將軍下令,將金蟬的棺材打開,將如意放入棺中。”
人公真人本在一旁看著不語,可一見玉蘭掏出此物,忙上前接過來看,看了一番,才道:“此物雖是殘片,卻是用靈龜之甲所製成的,想不到小和尚有此福份,得此物相殉葬。”
玉蘭幽幽地道:“人死已四大皆空,這物,不過是活人聊以慰藉罷了。”
人公真人聽了,眼睛一翻,道:“想不到玉蘭姑娘思想如此豁達,佩服佩服。”說著又轉頭對大將軍道:“大將軍與玉蘭姑娘皆是金貴之體,一會開棺時,還是由貧道代勞,將此物放入棺中吧。”
大將軍聽了點頭稱是,攜了玉蘭,離開了棺材。
金蟬見玉蘭甚是悲傷,心情激動,當玉蘭從他身邊過時,忍不住低聲念道:“阿彌陀佛。”
玉蘭聞聽後身子一動,轉過頭來盯著金蟬,卻見是一個不相識的鄉下人,心道:“這聲音怎麽是金蟬的聲音啊。難道是我悲傷過度,耳朵不好使,還是在此遇到金蟬鬼魂了。”
金蟬也被她瞧得低下頭來,不敢再動。玉蘭也不好再看,隻得滿懷狐疑地走開了。
張道陵在旁無意中聽到此如意人說這如意是殘片仍是靈龜之甲所製成,心神大震,想起昨夜金蟬所說,恨不得手舞足蹈,努力才將自己心情穩定下來,低眼看金蟬,卻見他如癡如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人公真人拿著如意殘片,對在一旁的悟塵、弘土等人道:“請師父們準備下,找開棺蓋。”
“是。”悟塵忙示意眾僧,開始念起往生咒,弘土則對張道陵等吩咐道:“趕緊開棺。”
張道陵心想沒想到這玉蘭姑娘還要將這神殼放入金蟬棺中,所幸我們在此,不讓他們發現裏麵裝得不是金蟬,仍是我所掉包的死羊啊。
當下和王、趙二人一起用力,從一邊將棺材蓋撬起了一個小口,便裝作裏麵氣味極是難聞的樣子,迴頭望向弘土,道:“這樣子行了吧。”
弘土用手掩著鼻子,轉向人公真人,諂媚著笑道:“國師,您老人家可以來了。”人公真人點點頭,慢慢來到棺前,臉色微變,迴頭對悟塵道:“這小和尚棺材,這些天可有人動過沒有?”
悟塵忙道:“迴國師,自打金蟬棺木停到這裏,我寺便專門派人為其守候,絕沒有半點疏忽。”
人公真人點點頭,迴過身來,來到大將軍身旁,先將那如意殘片遞與玉蘭,讓她先拿著,又低聲對大將軍道:“大將軍,我感覺裏麵裝得不對勁,還得將棺材打開查看。”
大將軍聽了甚是驚訝,但他向來對人公真人是言聽計從,當下點頭道:“國師吩咐就是了。”當下要命人打開棺蓋。
人公真人卻擺手道:“不必,讓這些人全部退下,離開最少三十丈遠,這裏隻留下大將軍和太守,至於這棺材,由我親自來開就是了。”
大將軍當下命眾僧撤了法事,在場眾人,全部遠遠地離開。張道陵緊緊拉碰著金蟬,混入人群之中,暗地裏囑咐三人要沉住氣,靜觀其變。
在鄧悝的陪同下,人公真人一個人來到棺材之前,隻見他用拂塵在棺材前拂了拂,手中擺了個訣,喝了一聲“開”,但聽咣鐺一聲,棺材蓋一下子飛了起來,落在地上。
在眾人驚詫目光中,人公真人與鄧悝一同走上前,人公真人伸出拂塵,將裹住屍首的白布挑出,鄧悝也是久經殺場的人,對此也不畏懼,但當他看到白布掀開之後,躺在棺材裏的羊頭時,嚇得“哎呀”一聲,猛然間向後一跳,躲在在人公真人身後,顫聲問道:“國師,這是怎麽迴事?”
人公真人搖了搖頭,並沒有說話,而是又將所有白布都掀開,見是一具羊屍,這才迴轉身來,這時大將軍見事情有變,也走了過來,聽了鄧悝輕聲訴說,也一同前看,待見到棺材裏麵仍是一具羊屍,全都嚇得目瞪口呆。
人公真人見狀,低聲道:“大將軍勿慌,這裏麵隻是一隻死羊,並無異狀。”
大將軍此時也迴過神來,定了定神,道:“國師,眼下如何行事才好。”
人公真人道:“二位大人勿驚,我看這死羊身上並無妖氣,此事必有蹊蹺,這事隻能咱們三人知道,切不可告訴他人,以免生亂。”
大將軍點點頭道:“國師所說極是,眼下還是先不要聲張,鄧悝,將無關的人都散了,以免受驚。”
人公真人見大將軍允了,伸手將白布蓋上,將手一揮,那棺材蓋就從地上飛起,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棺材之上,蓋了個嚴嚴實實。
大將軍和鄧悝見人公真人對眼前巨變毫不驚恐,道術又是如此高明,頓感心安,當下由鄧悝下令道:“此間閑雜人等,一律退下,將大小姐也速送迴府中。”
大將軍有令,眾人立刻照辦,張道陵等人本想看事情接下來的發展如何,卻也隻得隨眾人退下,瞬間這裏隻剩下大將軍等三人商議。
鄧悝道:“大哥,那天死的,明明是個小和尚啊,我親眼看見將他裝在棺材的。怎麽現在變成一隻羊了?難道,那小和尚,是個羊精嗎?”
大將軍也不理他,卻對人公真人道:“國師,你怎麽看?”
人公真人沉吟道:“此事甚是蹊蹺,一時難下定論。”
鄧悝越想自己分析的越對,又道:“我看這小和尚一定是個修煉成人形的羊精,要不他怎麽淨吃素,從來不吃葷腥之物呢!”
人公真人又道:“但若是個妖精,他既然已修成人形,必會逃避之術,如那天那個小道人,可他為何甘受苦難而不逃走呢?依我看來,其中有詐,應是被人掉包了。”
大將軍聽了有些遲疑,問道:“國師,你的意思是這小和尚不是妖精,而是他的屍體,被人換成了羊不成?”
“不錯,如今看來,那金蟬死沒死還不一定呢?”
鄧氏兄弟聽了,俱是張大了口,不知說什麽才好。
過了片刻,大將軍方道:“國師,此事可要上稟報朝廷嗎?”說著,他指了下棺材。
人公真人道:“大將軍,朝廷之政,貧道不宜參與,此事我看還由大將軍決定為是。”
大將軍微一沉思,道:“依我看,太後病剛好,還是緩一緩再說,這事就你我三人知道為好,免得嚇到陛下,為防有變,我建議不如用火焚之後,就地掩埋,免得有邪氣外逃。”
人公真人欣然應允,鄧悝忙照辦。頃刻之間,柴火已將棺材堆滿,人公真人又在外麵畫了符,施了符水之咒,這才將火點燃,火勢一起,他用拂塵在四周揮動,頓時來了陣旋風,圍著火堆吹動,火借風勢,不一會,連棺材帶羊屍首,都燒得幹幹淨淨,隻剩下一堆灰燼,被深深地埋入地中。佛門古刹中,卻彌漫著羊肉香味的燒烤氣息,久久不散。
(本章完)
第二日,玉蘭果然是得到準信,說是金蟬昨日已死,屍骨被放到白馬寺,待三天後火化超度。玉蘭經昨夜之事,也得了風寒,當下請旨迴大將軍府養病。
安帝得奏,怒斥蔡倫鄭眾等人,著胡太醫一起陪同迴大將軍精心調治。胡太醫得張道陵傳經之後,醫術大長,隻兩副湯藥,便將玉蘭風寒之症治好。
大將軍夫婦對迴到府中的玉蘭甚是關愛,大將軍還親自前來看望。玉蘭甚是過意不去,見大將軍前來,不顧自己體力虛弱,仍是起身相見,並將宮中所見所聞一一報與大將軍得知。
當大將軍親耳聽聞太後未得病時的種種分析,連連搖頭,道:“太後是人到中年了,玉蘭啊!你還小,不懂得這人越是年紀大了,這思兒之心越重。怪不得她整日夜睡不好,還得了這失心之病。唉!當年她所生之子,生下來就夭折了,仍是漢和帝命人親自送到他的和陵安葬的。漢和帝愛屋及烏,憐惜太後,是以如此,他以前諸子都沒有這個待遇。這事我不止聽一個人說過。縱是真是由陳寵所說,太後所生的皇子仍是為和帝祈福消災了,也是命該如此,太後又何苦癡迷不悟呢?我看她這突發之病,也是她整日胡思亂想所致。玉蘭啊!你不應一直順著她性子,陪她整日看什麽佛經的,要是按時吃國師給的藥,現在也不會到這種地步的!”
玉蘭見大將軍還是固執己見,本想再與他分析一下太後留下詩中之意,不由地話到嘴邊,又咽了迴去,隻是低聲應是。
二人又談論了太後病情,又談論到安帝對玉蘭之意。大將軍歎道:“想不到我鄧氏一族,要係掛在你身上了。”
玉蘭聽了,起身給大將軍拜倒在地,俯在地上,泣聲道:“玉蘭受大將軍之恩,萬死難報,隻是與那皇帝為妃一事,玉蘭實難從命。”
大將軍忙將其扶起,奇道:“蘭兒,以你容貌才華,又是我鄧某人之女,將來必能身登皇後寶座,若是能生下龍子,那你將來成就,未必在太後之下,也可光耀我鄧氏門族,你為何不願呢?”
玉蘭遲了半晌,才道:“玉蘭自太後得病之後,日夜在佛祖前為太後祈禱,更是許下了隻要太後病能夠好起來,玉蘭寧願削發出家,終身長拜佛前之願,若是太後將來駕鳳西歸,蘭兒願以身相殉,跟著太後。”
“咄!你怎可有此想法。”大將軍聽了,麵生驚怒之色,嚇得玉蘭忙又跪下,但麵上仍是一副倔強之色。
大將軍見了,怒氣漸消,心中生憐,伸手將玉蘭扶起,口中歎:“又是佛祖,隻怪我一直慣著你,讓你看麽多佛經,中了裏麵的毒。哎!像那個小和尚,生下來就知道念佛,可到現在呢?受了那麽多罪,人都死了,成得了佛嗎?還不是得明我們去給他收屍嗎?”
玉蘭聽說起金蟬,又起身跪下,滿麵流淚道:“義父勿生蘭兒之氣,蘭兒隻是說出心裏話,但若是非得不可,蘭兒聽義父安排,隻是蘭兒心中早存一生服待太後之誌,若有變心,願永墜地獄沉淪。若是蘭兒去服待皇帝,怕是、怕是蘭兒辦不周全,反給義父惹事。”
大將軍聽了長歎一聲,道:“蘭兒,你雖非我親生,但我夫婦對你卻是視如己出,從來沒勉強過你。也罷,此事也不是今日就要定下來的。你迴去好好想想吧。咱們再從長計義就是了。你起來吧。”
玉蘭拭去眼淚,道:“多謝義父。”但未起身來,而是對大將軍道,“義父,玉蘭還有一事相求。”
“何事?”
“明日若是去白馬寺,蘭兒也想跟著去、去給金蟬小師父上個香。”
“嗯?我此番去,仍是因為那小和尚曾為太後獻藥,欠了他一份人情,這才去給他上個香。你姑娘家,怎麽能前去拋頭露麵,為個不相識的小和尚上香呢?”
玉蘭忙解釋道:“義父有所不知,上個月自那小和尚為太後譯了經之後,太後聽了我念的經,精神大好。又因蔡中侍遵太後旨意,終於做成了小和尚當日在白馬寺所求之物,太後還親自命名為紙,叮囑我說,等過了八月十五,召小和尚進宮,除了要賞他蔡公公製成的紙外,還有一物,也要賞與他。那知,那知。”說到這裏,玉蘭又是泣不成聲,說不下去了。
大將軍聽了長歎一聲,道:“太後要賞他何物?”
玉蘭聽了,從懷中取出一物,正是龜殼所製的如意殘片,向上呈道:“義父,就是當年白馬專賣店慧智禪師獻與先帝的那柄如意。隻是太後發病那晚,這如意也被毀了,隻剩下這片殘片。”
大將軍接過來看了看,又還給玉蘭,想了想道:“好吧,那你就一同去吧,也算是完成太後的心願。”
玉蘭大喜,又謝了大將軍,大將軍也覺得累了,命她看過夫人,就休息去吧,玉蘭告退而去。
到了第三日,張道陵他們早早就來到白馬寺,想尋機會進去。
恰因今日大將軍等人要前來與金蟬燒香,因要準備佛事,寺內一時人手不夠,監寺便讓弘土出去雇四個人來幫忙抬棺材。
弘土出得寺來,正好遇到張道陵等四人,便上前問話。張道陵與他道因自己昨夜做了夢,今天須得到白馬寺還願,但聽說今日不讓燒香,正在發愁呢。還表示隻要弘土能帶他們進寺,可以給弘土香火錢。
弘土一聽大喜,心想這下子又能落點私房錢了。當下裝著極是為難的表情,一邊收了張道陵給的二兩白銀,一邊道:“法子是有一個,就是得先扮作我找來的工人,為寺裏法事抬棺材,等佛事做完後,我就可帶著你們幾個去上香。”
張道陵聽了心中大喜,可麵子上卻裝做不願意,弘土又反過來保證累不著他們,而且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張道陵這才勉強同意。於是四個人隨著弘土一同進來白馬寺中,被弘土安排在金蟬的棺材前,等候差遣。
到了辰時,大將軍攜著玉蘭,連同人公真人,一同來到白馬寺。眾僧便開始做佛事,佛事做後。大將軍親自來到棺前,為金蟬上了一柱香。之後玉蘭麵著輕紗,身著白衣,尤如九天仙子般,來到棺前,親自誦了《大悲咒》,又在棺前燒了由她親自連夜抄寫的《大悲咒》後,又取來蔡倫送來的一大堆白紙,那白紙上麵印了銅錢的樣子。
玉蘭親手將紙錢放在棺前燒了,她一麵燒紙,一邊流淚。眾人見如此一個姑娘,竟然親自為金蟬念經上香,無不奇怪。
玉蘭燒完紙後,又自懷中取出一物,迴頭對大將軍和人公真人道:“大將軍,國師,此仍太後未得病時,因小和尚求朝廷研製書寫之物,待紙製作成功後,太後曾道不但要將紙賞給他,還要將這如意賞與這小和尚。這小和尚雖已圓寂,我已遵太後旨意,將紙燒了,現在隻有這如意也成了殘片。可是為完成太後之命,還請大將軍下令,將金蟬的棺材打開,將如意放入棺中。”
人公真人本在一旁看著不語,可一見玉蘭掏出此物,忙上前接過來看,看了一番,才道:“此物雖是殘片,卻是用靈龜之甲所製成的,想不到小和尚有此福份,得此物相殉葬。”
玉蘭幽幽地道:“人死已四大皆空,這物,不過是活人聊以慰藉罷了。”
人公真人聽了,眼睛一翻,道:“想不到玉蘭姑娘思想如此豁達,佩服佩服。”說著又轉頭對大將軍道:“大將軍與玉蘭姑娘皆是金貴之體,一會開棺時,還是由貧道代勞,將此物放入棺中吧。”
大將軍聽了點頭稱是,攜了玉蘭,離開了棺材。
金蟬見玉蘭甚是悲傷,心情激動,當玉蘭從他身邊過時,忍不住低聲念道:“阿彌陀佛。”
玉蘭聞聽後身子一動,轉過頭來盯著金蟬,卻見是一個不相識的鄉下人,心道:“這聲音怎麽是金蟬的聲音啊。難道是我悲傷過度,耳朵不好使,還是在此遇到金蟬鬼魂了。”
金蟬也被她瞧得低下頭來,不敢再動。玉蘭也不好再看,隻得滿懷狐疑地走開了。
張道陵在旁無意中聽到此如意人說這如意是殘片仍是靈龜之甲所製成,心神大震,想起昨夜金蟬所說,恨不得手舞足蹈,努力才將自己心情穩定下來,低眼看金蟬,卻見他如癡如醉,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人公真人拿著如意殘片,對在一旁的悟塵、弘土等人道:“請師父們準備下,找開棺蓋。”
“是。”悟塵忙示意眾僧,開始念起往生咒,弘土則對張道陵等吩咐道:“趕緊開棺。”
張道陵心想沒想到這玉蘭姑娘還要將這神殼放入金蟬棺中,所幸我們在此,不讓他們發現裏麵裝得不是金蟬,仍是我所掉包的死羊啊。
當下和王、趙二人一起用力,從一邊將棺材蓋撬起了一個小口,便裝作裏麵氣味極是難聞的樣子,迴頭望向弘土,道:“這樣子行了吧。”
弘土用手掩著鼻子,轉向人公真人,諂媚著笑道:“國師,您老人家可以來了。”人公真人點點頭,慢慢來到棺前,臉色微變,迴頭對悟塵道:“這小和尚棺材,這些天可有人動過沒有?”
悟塵忙道:“迴國師,自打金蟬棺木停到這裏,我寺便專門派人為其守候,絕沒有半點疏忽。”
人公真人點點頭,迴過身來,來到大將軍身旁,先將那如意殘片遞與玉蘭,讓她先拿著,又低聲對大將軍道:“大將軍,我感覺裏麵裝得不對勁,還得將棺材打開查看。”
大將軍聽了甚是驚訝,但他向來對人公真人是言聽計從,當下點頭道:“國師吩咐就是了。”當下要命人打開棺蓋。
人公真人卻擺手道:“不必,讓這些人全部退下,離開最少三十丈遠,這裏隻留下大將軍和太守,至於這棺材,由我親自來開就是了。”
大將軍當下命眾僧撤了法事,在場眾人,全部遠遠地離開。張道陵緊緊拉碰著金蟬,混入人群之中,暗地裏囑咐三人要沉住氣,靜觀其變。
在鄧悝的陪同下,人公真人一個人來到棺材之前,隻見他用拂塵在棺材前拂了拂,手中擺了個訣,喝了一聲“開”,但聽咣鐺一聲,棺材蓋一下子飛了起來,落在地上。
在眾人驚詫目光中,人公真人與鄧悝一同走上前,人公真人伸出拂塵,將裹住屍首的白布挑出,鄧悝也是久經殺場的人,對此也不畏懼,但當他看到白布掀開之後,躺在棺材裏的羊頭時,嚇得“哎呀”一聲,猛然間向後一跳,躲在在人公真人身後,顫聲問道:“國師,這是怎麽迴事?”
人公真人搖了搖頭,並沒有說話,而是又將所有白布都掀開,見是一具羊屍,這才迴轉身來,這時大將軍見事情有變,也走了過來,聽了鄧悝輕聲訴說,也一同前看,待見到棺材裏麵仍是一具羊屍,全都嚇得目瞪口呆。
人公真人見狀,低聲道:“大將軍勿慌,這裏麵隻是一隻死羊,並無異狀。”
大將軍此時也迴過神來,定了定神,道:“國師,眼下如何行事才好。”
人公真人道:“二位大人勿驚,我看這死羊身上並無妖氣,此事必有蹊蹺,這事隻能咱們三人知道,切不可告訴他人,以免生亂。”
大將軍點點頭道:“國師所說極是,眼下還是先不要聲張,鄧悝,將無關的人都散了,以免受驚。”
人公真人見大將軍允了,伸手將白布蓋上,將手一揮,那棺材蓋就從地上飛起,不偏不倚,正好落在棺材之上,蓋了個嚴嚴實實。
大將軍和鄧悝見人公真人對眼前巨變毫不驚恐,道術又是如此高明,頓感心安,當下由鄧悝下令道:“此間閑雜人等,一律退下,將大小姐也速送迴府中。”
大將軍有令,眾人立刻照辦,張道陵等人本想看事情接下來的發展如何,卻也隻得隨眾人退下,瞬間這裏隻剩下大將軍等三人商議。
鄧悝道:“大哥,那天死的,明明是個小和尚啊,我親眼看見將他裝在棺材的。怎麽現在變成一隻羊了?難道,那小和尚,是個羊精嗎?”
大將軍也不理他,卻對人公真人道:“國師,你怎麽看?”
人公真人沉吟道:“此事甚是蹊蹺,一時難下定論。”
鄧悝越想自己分析的越對,又道:“我看這小和尚一定是個修煉成人形的羊精,要不他怎麽淨吃素,從來不吃葷腥之物呢!”
人公真人又道:“但若是個妖精,他既然已修成人形,必會逃避之術,如那天那個小道人,可他為何甘受苦難而不逃走呢?依我看來,其中有詐,應是被人掉包了。”
大將軍聽了有些遲疑,問道:“國師,你的意思是這小和尚不是妖精,而是他的屍體,被人換成了羊不成?”
“不錯,如今看來,那金蟬死沒死還不一定呢?”
鄧氏兄弟聽了,俱是張大了口,不知說什麽才好。
過了片刻,大將軍方道:“國師,此事可要上稟報朝廷嗎?”說著,他指了下棺材。
人公真人道:“大將軍,朝廷之政,貧道不宜參與,此事我看還由大將軍決定為是。”
大將軍微一沉思,道:“依我看,太後病剛好,還是緩一緩再說,這事就你我三人知道為好,免得嚇到陛下,為防有變,我建議不如用火焚之後,就地掩埋,免得有邪氣外逃。”
人公真人欣然應允,鄧悝忙照辦。頃刻之間,柴火已將棺材堆滿,人公真人又在外麵畫了符,施了符水之咒,這才將火點燃,火勢一起,他用拂塵在四周揮動,頓時來了陣旋風,圍著火堆吹動,火借風勢,不一會,連棺材帶羊屍首,都燒得幹幹淨淨,隻剩下一堆灰燼,被深深地埋入地中。佛門古刹中,卻彌漫著羊肉香味的燒烤氣息,久久不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