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人公受封
蔡倫見朝議完畢,當下喝道:“來人,將張道陵拿下。”他話聲剛落,便有四名衛士殿外走進,一擁而上,想要拿住張道陵。
張道陵心想我還得趕緊去救金蟬,豈能被你們拿信,當下哈哈大笑道:“吾仍道祖座下弟子,今與你等說教,反被欺侮,可見人心不古,善行難施,可悲可歎啊!”說完將身一縱,逃脫眾衛士之手,一下子跳到了大殿屋頂,就在此時,他但覺得左臂一緊,也顧不得看,用腳一蹬殿頂的橫梁,身子向外飛了出去,在空中快走幾步,出得殿外,手一搭屋簷,便已到了殿頂。
他本想在殿頂找一隱蔽處藏身,但聽見一大群禦前衛士已衝出殿來,正四處搜尋自己,也有人要找梯子向殿頂觀望。張道陵怕眾人爬上了殿頂,會發現自己,當下借著大殿掩護,在空中快跑幾步,迂迴到德明殿前最高有三丈高的大槐樹上,將身深藏其中。
如今雖是深秋,但那槐樹因長在宮中,水肥不缺,生長的甚是茂盛,雖是大部分葉子漸黃,但仍長在枝上,隨風微晃。
張道陵鑽進樹叢中,無意中低頭一看,自己身上的道袍不知何時也變成了黃綠相間的槐葉圖案,竟然與樹枝葉混為一體。他心下大喜,忙拽了下道袍,將頭也伸去,手腳等露在外麵的部分也用道袍遮好,隻留一雙眼睛在透過細細的槐樹中縫向外張望。
那些衛士四下尋找,均未發現張道陵的蹤跡。不少人雖也仰頭觀望,但無一人看到他竟然就藏在附近樹上。最後一個衛士指著遠處天空中恰巧飛過的一隻大鶴,猜道這小道人莫非是仙人,已坐鶴飛走了不成。
眾人議論紛紛,想抓人立功的心氣又小了幾分,他們尋了一番,見實在找不到張道陵,隻得迴去複旨。
安帝與眾大臣見張道陵竟然說走就走,眼前一花,就已無影蹤,人人心中均是又驚又疑,心中還有幾分害怕,適才聽張道陵自稱道祖弟子,又眨眼間不見,難道他真是得了道的真仙不成,早知如此,剛才可是人人對他喊打,個個嘲弄真仙,要是神仙怪罪下來,豈不是給自己惹了大禍。
那人公真人自在殿中坐下後,一直閉目養神,儼然置身事外。待聽安帝要將張道陵轟出去時,這才睜眼看熱鬧。他也沒想到張道陵竟然有此一手,見張道陵縱身欲逃,當下將拂塵對著張道陵一甩,便任由他逃走。
等殿中眾人見張道陵竟然說走就走,猶如會飛一般躍走不見,俱是驚慌,出去尋找的衛士們又迴來稟報,說是沒找到張道陵,隻是見空中一隻仙鶴向遠處飛去,估計可能是那小道人騎鶴飛走了。眾人聽了,頓起一陣嗡嗡私語。
安帝聞聽,臉色更是陰沉,他心想此人若是真仙,又稱是道祖弟子,那麽自己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真仙不說,更在群臣麵前失了麵子,這可如何是好。
正在此時,忽聽那人公真人起身奏道:“陛下,貧道觀此人走時身形跳起,仍是借力而去,非是我道家所說的仙遁之術,想來不過是會些障眼法罷了。陛下莫聽他自稱什麽道祖弟子,若是如此,焉能臨陣逃走。我估計他應還未走遠,剛才他逃走時貧道已施法纏住了他,隻要他耐不住疼,必會現身,由侍衛擒他迴來,好治他欺君之罪。”
安帝聞聽大喜,心想若是如此,正好找迴顏麵。當下說道:“哦,不知道長施的何法,若給這小道人些教訓,也好防他再去騙人。”
人公真人點點頭,拂塵中拽出一根細絲,手指捏著一頭,笑道:“陛下,正是此絲。”
馬英在旁聽了,忍不住問道:“請問真人,若是他用剪子什麽的將這銀絲剪斷了不就能逃脫了嗎?”
人公真人見眾人有所不信,又是一笑,當下將手中銀絲一甩,隻聽湊的一聲,那銀絲便纏到一帶刀衛士刀上。那衛士吃了一驚,下意識用力抽刀,哪知那絲纏的甚緊,根本拽不了來。
人公真人示意上來幾個衛士幫他,又上來三個身材魁梧的大漢,兩個人握住刀鞘,兩個人合力抓住刀把,四個人一齊發力,刀在鞘中仍是紋絲不動。
人公真人又叫一名帶刀武士上來,讓他用刀去砍那把被絲纏裹的刀,隻聽當的一聲,眾人看去,地上被砍之刀,已連刀帶鞘,被砍的斷成兩截,那人手中握著也隻握半把鋼刀,隻有那根銀絲,一絲也沒斷,隻是纏在刀把上。人公真人將手中指塵一甩,那銀絲湊的一聲,又迴到拂塵之中。
眾人見狀,無不驚訝,當下殿中響起一片稱讚之聲。
馬英更是不住稱讚道:“有此神術,任何作奸犯科之輩,哪個也逃不了朝廷懲罰。”
人公真人得意地笑了一聲,才道:“這絲堅韌無比,非我施法絕不會被他弄掉。他若是用強來解,則用力越大,纏的越緊。張道陵被我這銀絲纏住,除非他將胳膊卸下,否則必被抓到。”眾人聽了,又是一陣驚歎,安帝見了也是喜歡,一邊與他敘話,一邊等張道陵現身。
哪知過了一柱香的功夫,外麵仍無張道陵蹤跡。眾人有些吃驚,投向人公真人的目光中均有詢問之意,人公真人見狀,心下有些遲疑,心道莫不成此人真有些法術,竟能逃得過我這銀絲不成,我記得纏得是他左臂,或是他竟然采取了斷臂求生不成。
大將軍雖也震驚人公真人法術,但心下對張道陵也有些好感,不願過多得罪,見外麵並無侍衛報告有張道陵蹤跡,於是打圓場說道:“陛下,人公真人此次前來,是要親自為太後診斷病情,那小道人腿腳挺快的,說不定一時已跑出宮去了,他念被人公真人教訓一番,想來已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想來以後不再敢招搖撞騙,我看還是不理會他了,眼下給太後看病要緊,至於這小道人,雖是不恭,可念在他想為太後看病的份上,還請陛下法外施恩,赫免了他吧。”
安帝聽了心下不悅,心想你大將軍竟然在朝廷之上,當著百官,要朕依你命行事。哼,待我將人公真人拉攏過來,為我所用,以後就不用再聽你的了。眼下暫且忍一忍吧。當下拍了下龍案道:“大將軍言之有理,險些讓這小道人誤了正事。人公真人,且莫管這小道人了,母後之病,還得有勞真人。”
人公真人聽了,道:“陛下仁心宅厚,上天必佑大漢,貧道遵旨,那就收了法術,由他自生自滅去吧。”說完,隻將拂塵一揮,口中念念有詞,過了片刻,隻見他來到殿門口處,將拂塵對上一揮,但聽“嗖”的一聲,那根銀絲便從殿外飛了進來,飛迴到了拂塵當中。
當那根銀絲迴來之時,人公真人已看得清清楚楚,銀絲之上,一點血跡也沒有,心中也是一驚,暗想這小道人果然有些法術,竟然能逃過自己的銀絲蛇的纏繞,但口上卻沒有說破。
安帝見人公真人對自己很是恭敬,他法術又如此高深,龍心大悅,歡顏對人公真人道:“人公真人法術高超,又一心報國,朕決定今日便封你為國師。”
人公真人聞聽,驚訝道:“貧道還未給太後診病,寸功未立,陛下何出此言?”
安帝笑道:“國師莫要推辭,朕意已決,現在還請國師盡心為太後診治為是。”
大將軍見安帝態度甚誠,也為人公真人高興,在旁勸道:“恭喜人公真人,聖恩如此眷顧,還請真人莫要推辭。”
人公真人無奈,隻得躬身謝安帝賞賜之恩,又道:“陛下,貧道臣仍山野之人,散漫慣了,待為太後診治後,陛下若是別無他事,還請讓貧道迴歸山林。”
安帝笑道:“國師放心,隻要你一心輔佐大漢,朕決不過問國師修行一事。傳旨下去,為國師建修行之處,國師煉丹製藥之需,全由朝廷一並負擔。”
人公真人見此,再無可說,再三謝了安帝,安帝見人公真人對自己甚是尊崇,心想,我如將其收為已用,又有黃巾真人暗中相助,縱是將太後治好,這鄧氏也不足慮了。
散了朝會後,安帝親手牽著人公真人,前往北宮平洪殿,為太後診治去了。
(本章完)
蔡倫見朝議完畢,當下喝道:“來人,將張道陵拿下。”他話聲剛落,便有四名衛士殿外走進,一擁而上,想要拿住張道陵。
張道陵心想我還得趕緊去救金蟬,豈能被你們拿信,當下哈哈大笑道:“吾仍道祖座下弟子,今與你等說教,反被欺侮,可見人心不古,善行難施,可悲可歎啊!”說完將身一縱,逃脫眾衛士之手,一下子跳到了大殿屋頂,就在此時,他但覺得左臂一緊,也顧不得看,用腳一蹬殿頂的橫梁,身子向外飛了出去,在空中快走幾步,出得殿外,手一搭屋簷,便已到了殿頂。
他本想在殿頂找一隱蔽處藏身,但聽見一大群禦前衛士已衝出殿來,正四處搜尋自己,也有人要找梯子向殿頂觀望。張道陵怕眾人爬上了殿頂,會發現自己,當下借著大殿掩護,在空中快跑幾步,迂迴到德明殿前最高有三丈高的大槐樹上,將身深藏其中。
如今雖是深秋,但那槐樹因長在宮中,水肥不缺,生長的甚是茂盛,雖是大部分葉子漸黃,但仍長在枝上,隨風微晃。
張道陵鑽進樹叢中,無意中低頭一看,自己身上的道袍不知何時也變成了黃綠相間的槐葉圖案,竟然與樹枝葉混為一體。他心下大喜,忙拽了下道袍,將頭也伸去,手腳等露在外麵的部分也用道袍遮好,隻留一雙眼睛在透過細細的槐樹中縫向外張望。
那些衛士四下尋找,均未發現張道陵的蹤跡。不少人雖也仰頭觀望,但無一人看到他竟然就藏在附近樹上。最後一個衛士指著遠處天空中恰巧飛過的一隻大鶴,猜道這小道人莫非是仙人,已坐鶴飛走了不成。
眾人議論紛紛,想抓人立功的心氣又小了幾分,他們尋了一番,見實在找不到張道陵,隻得迴去複旨。
安帝與眾大臣見張道陵竟然說走就走,眼前一花,就已無影蹤,人人心中均是又驚又疑,心中還有幾分害怕,適才聽張道陵自稱道祖弟子,又眨眼間不見,難道他真是得了道的真仙不成,早知如此,剛才可是人人對他喊打,個個嘲弄真仙,要是神仙怪罪下來,豈不是給自己惹了大禍。
那人公真人自在殿中坐下後,一直閉目養神,儼然置身事外。待聽安帝要將張道陵轟出去時,這才睜眼看熱鬧。他也沒想到張道陵竟然有此一手,見張道陵縱身欲逃,當下將拂塵對著張道陵一甩,便任由他逃走。
等殿中眾人見張道陵竟然說走就走,猶如會飛一般躍走不見,俱是驚慌,出去尋找的衛士們又迴來稟報,說是沒找到張道陵,隻是見空中一隻仙鶴向遠處飛去,估計可能是那小道人騎鶴飛走了。眾人聽了,頓起一陣嗡嗡私語。
安帝聞聽,臉色更是陰沉,他心想此人若是真仙,又稱是道祖弟子,那麽自己有眼不識泰山,得罪了真仙不說,更在群臣麵前失了麵子,這可如何是好。
正在此時,忽聽那人公真人起身奏道:“陛下,貧道觀此人走時身形跳起,仍是借力而去,非是我道家所說的仙遁之術,想來不過是會些障眼法罷了。陛下莫聽他自稱什麽道祖弟子,若是如此,焉能臨陣逃走。我估計他應還未走遠,剛才他逃走時貧道已施法纏住了他,隻要他耐不住疼,必會現身,由侍衛擒他迴來,好治他欺君之罪。”
安帝聞聽大喜,心想若是如此,正好找迴顏麵。當下說道:“哦,不知道長施的何法,若給這小道人些教訓,也好防他再去騙人。”
人公真人點點頭,拂塵中拽出一根細絲,手指捏著一頭,笑道:“陛下,正是此絲。”
馬英在旁聽了,忍不住問道:“請問真人,若是他用剪子什麽的將這銀絲剪斷了不就能逃脫了嗎?”
人公真人見眾人有所不信,又是一笑,當下將手中銀絲一甩,隻聽湊的一聲,那銀絲便纏到一帶刀衛士刀上。那衛士吃了一驚,下意識用力抽刀,哪知那絲纏的甚緊,根本拽不了來。
人公真人示意上來幾個衛士幫他,又上來三個身材魁梧的大漢,兩個人握住刀鞘,兩個人合力抓住刀把,四個人一齊發力,刀在鞘中仍是紋絲不動。
人公真人又叫一名帶刀武士上來,讓他用刀去砍那把被絲纏裹的刀,隻聽當的一聲,眾人看去,地上被砍之刀,已連刀帶鞘,被砍的斷成兩截,那人手中握著也隻握半把鋼刀,隻有那根銀絲,一絲也沒斷,隻是纏在刀把上。人公真人將手中指塵一甩,那銀絲湊的一聲,又迴到拂塵之中。
眾人見狀,無不驚訝,當下殿中響起一片稱讚之聲。
馬英更是不住稱讚道:“有此神術,任何作奸犯科之輩,哪個也逃不了朝廷懲罰。”
人公真人得意地笑了一聲,才道:“這絲堅韌無比,非我施法絕不會被他弄掉。他若是用強來解,則用力越大,纏的越緊。張道陵被我這銀絲纏住,除非他將胳膊卸下,否則必被抓到。”眾人聽了,又是一陣驚歎,安帝見了也是喜歡,一邊與他敘話,一邊等張道陵現身。
哪知過了一柱香的功夫,外麵仍無張道陵蹤跡。眾人有些吃驚,投向人公真人的目光中均有詢問之意,人公真人見狀,心下有些遲疑,心道莫不成此人真有些法術,竟能逃得過我這銀絲不成,我記得纏得是他左臂,或是他竟然采取了斷臂求生不成。
大將軍雖也震驚人公真人法術,但心下對張道陵也有些好感,不願過多得罪,見外麵並無侍衛報告有張道陵蹤跡,於是打圓場說道:“陛下,人公真人此次前來,是要親自為太後診斷病情,那小道人腿腳挺快的,說不定一時已跑出宮去了,他念被人公真人教訓一番,想來已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想來以後不再敢招搖撞騙,我看還是不理會他了,眼下給太後看病要緊,至於這小道人,雖是不恭,可念在他想為太後看病的份上,還請陛下法外施恩,赫免了他吧。”
安帝聽了心下不悅,心想你大將軍竟然在朝廷之上,當著百官,要朕依你命行事。哼,待我將人公真人拉攏過來,為我所用,以後就不用再聽你的了。眼下暫且忍一忍吧。當下拍了下龍案道:“大將軍言之有理,險些讓這小道人誤了正事。人公真人,且莫管這小道人了,母後之病,還得有勞真人。”
人公真人聽了,道:“陛下仁心宅厚,上天必佑大漢,貧道遵旨,那就收了法術,由他自生自滅去吧。”說完,隻將拂塵一揮,口中念念有詞,過了片刻,隻見他來到殿門口處,將拂塵對上一揮,但聽“嗖”的一聲,那根銀絲便從殿外飛了進來,飛迴到了拂塵當中。
當那根銀絲迴來之時,人公真人已看得清清楚楚,銀絲之上,一點血跡也沒有,心中也是一驚,暗想這小道人果然有些法術,竟然能逃過自己的銀絲蛇的纏繞,但口上卻沒有說破。
安帝見人公真人對自己很是恭敬,他法術又如此高深,龍心大悅,歡顏對人公真人道:“人公真人法術高超,又一心報國,朕決定今日便封你為國師。”
人公真人聞聽,驚訝道:“貧道還未給太後診病,寸功未立,陛下何出此言?”
安帝笑道:“國師莫要推辭,朕意已決,現在還請國師盡心為太後診治為是。”
大將軍見安帝態度甚誠,也為人公真人高興,在旁勸道:“恭喜人公真人,聖恩如此眷顧,還請真人莫要推辭。”
人公真人無奈,隻得躬身謝安帝賞賜之恩,又道:“陛下,貧道臣仍山野之人,散漫慣了,待為太後診治後,陛下若是別無他事,還請讓貧道迴歸山林。”
安帝笑道:“國師放心,隻要你一心輔佐大漢,朕決不過問國師修行一事。傳旨下去,為國師建修行之處,國師煉丹製藥之需,全由朝廷一並負擔。”
人公真人見此,再無可說,再三謝了安帝,安帝見人公真人對自己甚是尊崇,心想,我如將其收為已用,又有黃巾真人暗中相助,縱是將太後治好,這鄧氏也不足慮了。
散了朝會後,安帝親手牽著人公真人,前往北宮平洪殿,為太後診治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