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癡僧難參
金蟬有些無奈,他本想下午就辭別,但為了玉蘭之托,隻得忍住思鄉之情,在鄧府又住了下來。這一來,又少不了受到小黑嘲笑,問他此處可如那極樂世界。多虧小白解圍,狠狠地說了小黑一頓才得以過去。
金蟬不理會小黑的嘲笑,在心中,卻很是感激玉蘭,心想玉蘭知道自己為求經而來,而她府中這部經書,珍貴無比,於是用求自己為她譯經的法子來贈送給自己。她明明知道自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隻要譯經就能記下經文,但她卻一點也不提,很自然地助自己又得一經,這位姑娘長得好,可是心眼更好啊!
金蟬吃過午飯,剛剛來到佛堂,就見玉蘭又拿了一油布包來。這油布包日子久了,顯得很是破舊,打開裏麵卻是兩本絹文,但顏色、材質各不相同。
隻聽玉蘭在旁邊指著兩本佛經道:“這部佛經全部由梵文寫成,和《金剛經》與《大悲咒》,都是由一位天竺高僧進獻給先帝的,但由於此僧不會中文,所以沒有譯文。先帝曾找了白馬寺一位名叫慧智的高僧到宮中為他翻譯,慧智禪師說這些佛經博大精深,需他假以時日來參悟才能翻譯。當慧智禪師剛把《金剛經》譯完,《大悲咒》剛剛譯完,並未整理好時,和帝就身染重病,慧智禪師隻得先放下譯經一事,親自為和帝念經祈福。後來,不知何故,慧智禪師未譯完經就迴白馬寺了,等先帝病好後,想再召慧智禪師入宮,才得知慧智禪師自迴宮後,在白馬寺待了些時侯,就坐化圓寂了。”
金蟬聽了不由感歎道:“慧智禪師如此高僧,能坐化圓寂,應是成佛去了!”
玉蘭聽了,也是感慨,道:“是啊,慧智禪師成佛固然可喜可賀,隻可惜他未能譯完這部經書,看來這重擔就落到你肩上了,願你能完成慧智禪師未了心願,早日治好太後的心病。”
金蟬想起在白馬寺看到太後的情景,奇道:“我在白馬寺見過太後,她身體看樣子挺好的呀?”
“哎,太後要強,隻要是為國為民的事,她強忍身體不適也要去做。其實她日夜為國操勞,早已透支了精力,再加上當年她被人欺壓,所生皇子不幸夭折,是以到了夜深人靜之時,她便心神不安,難以入睡。”
“太後那麽好的人,我佛必會保佑她的。”金蟬聽了,默默地為太後祈禱完畢,又想起一事,又問玉蘭道,“太後仍是一國之尊,為何還會被人欺負呢?”
“嗬嗬,你有所不知,當年太後剛入宮時,並不是皇後,隻是一名貴人,那時皇後是陰皇後,她在宮中權力最大。”
金蟬聽了默默不語,他雖心中奇怪貴人是什麽,但卻沒有再問,隻是有些不明地看了玉蘭一眼。
玉蘭冰雪聰明,當下說道:“哎!那時的太後,因受先帝寵愛,遭到陰皇後妒忌,竟不顧太後身懷有孕,乘著先帝有病,屢次找太後麻煩,導致那皇子生下了就夭折了。哎!可惜我未能早點陪著她,那時的太後所處境遇之險,現在想起來,我還是不寒而栗呢。”
玉蘭雖是娓娓道來,但卻讓金蟬聽的心驚肉跳,禁不住追問道:“那太後的兒子夭折之後,太後沒事了吧?”
玉蘭道:“我聽太後說,當時她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就是日夜祈求佛祖保佑先帝。想是太後精誠所至,先帝病竟慢慢地好了,先帝後來又查知了在他生病期間陰皇後所犯下的種種罪行,就廢了陰後,改立太後為皇後。”
金蟬聽到此處,心中就不由地鬆了口氣,卻又忍不住問道:“那,那陰皇後呢,她沒事吧?”
玉蘭聽了,也驚訝地看了看金蟬,卻見他一臉慈悲樣子,在心中想“這小和尚,和太後一樣,也是菩薩心腸。”於是答道:“據說當時漢和帝也非常動怒,要治陰皇後死罪,可是太後苦苦求情,才赦免了她。”
金蟬聽了,心中就不由地鬆了口氣,卻又雙手合什,誦了聲佛號。
玉蘭說完往事,這指著一本佛經道:“這本就是慧智禪師抄寫的摹本,”又指著其中一本更為破舊,又沾有紅色印跡的道,“這本是原本,我聽太後講這位天竺高僧為了到東土傳道,路遇諸魔阻他傳此經,怕中土人悟了此經後不懼魔法,他為了不丟失此經,用極薄的白絹書寫此經,然後剖開自己的肩膊,將經文縫藏在其中才帶至中國,你們佛門中人,為了傳經授法,當真是不容易啊!”
玉蘭感慨一番,翻開那本慧智所譯的佛經,指著裏麵的字道:“金蟬小師父你看,這一本雖是慧智禪師抄寫的,但裏麵的梵文與原本又不全一樣,你說怪也不怪,除了你,我想也沒誰能看懂了!”
玉蘭本來極少與男子說話,何況眼前又是個陌生年輕的男子,但在她眼中,金蟬是一個極莊重又博知的和尚,心中對金蟬是既好可又有好感,因此這一番話說來,不但鶯啼婉轉,而且淺笑盈盈,原本在宮中府中所壓抑的少女天真爛漫之性,不自覺地在金蟬麵前流露出來,而她自己卻猶自不知。
金蟬卻是求佛經心切,今日又能得以見一部聞所未聞的原本佛經,已是大喜若狂,得之如獲至寶,他將兩部佛經恭恭敬敬地放在書案之上,先是對佛經頂禮膜拜了一番,這才輕輕地打開絹文,細細地看了起來。
這一看,果覺得此經所載梵文與之前自己所學的又有所不同,似是兩種不同的方言,因而字義差別甚大,每個字讀起來都晦澀難懂。隻看了一段就再也讀不下去。
金蟬大奇,心道:我隻道通過自己的勤學苦練,對梵文已是大有心得,那知學無止境,僅這經文,我就不知如何認才好。
他越看越是心驚,臉上也不禁露出難色,禁不住抬頭想對玉蘭說下,可眼角餘光看到那本慧智禪師所抄摹本時,心中一動,伸手將其打開翻看。
才看了幾行,金蟬就心中大喜,又將此文與那原本一一對看,不由地點起頭稱是。
玉蘭在旁觀看,見金蟬臉色陰晴不定,現在又點頭稱是,心中也是大奇,忍不住問道:“金蟬小師父,這經文是不是很難譯啊?”
金蟬從思索狀態中醒了過來,起身對玉蘭道:“玉蘭姑娘,這原本經文,所用的梵文與我所學大有不同,是以剛才我自愧才學淺薄,發愁不知如何譯得,但對照慧智禪師所做的經文,卻是彼有心得,想來當年慧智禪師遇到此經,也是先與他所學的梵文進行了一一印證,將其譯成了我能認識的梵文。這樣就好辦了,我可以兩下對照著翻譯了。”
玉蘭聽了這才明白,臉上露出了羞愧之色,也對這兩部經書施了一禮才道:“原來如此,我井蛙之見,竟是誤會了慧智禪師。唉!當年漢和帝得此經文,極為看重,常常是自己一個人關在房內觀研,可惜他未等悟透就又英年早逝了,太後因先帝去世傷心太甚,睹此經傷情,是以沒有深看,就將此經給予我,命我好生看管,我將經文放在府中一直深藏。我迴府中時,也曾找來參悟,但因為看不懂,隻能是望經興歎。想來今日遇到金蟬小師父,也是有緣。”
說到這她不由地臉紅了一下,忙又補充道,“這兩部經書有緣得遇到金蟬小師父,望金蟬小師父能將它們譯出,我也好報太後知,她老人家聽了必會歡喜的。”
金蟬聽了,望著兩本佛經,若有所思了一會,才合什誦了聲佛號,道:“小僧盡全力而為,太後是大好人,我佛必保佑太後的。”
玉蘭聽了麵露喜色,抬頭望了望外麵天色,道:“多謝小師父,你若有所求,外麵董姐侯著,吩咐她就是了。我送此經時,夫人曾說,也盼你能這部太後所賜佛經譯出,也好了卻,了卻先帝的一番心願。”
金蟬聽了不覺有些麵紅耳赤,迴道:“我能譯此經,也是求之不得,還請姑娘轉告將軍夫人不必太過客氣。”
玉蘭看著金蟬手中的經文,忽又歎了口氣,金蟬一怔,卻假裝不知。
玉蘭又道:“對了,金蟬小師父,夫人還說了,讓你在此多住些日子,這兩天她有點事,不能親自前來,待事忙完,她還與將軍一起來請教小師父的佛法呢。今晚我要迴宮服待太後,這接下來幾天,怕是,怕是無法迴府親自當麵請教了。”
金蟬聽了,心中不由的一陣惆悵,但他定了定神,卻道:“姑娘放心,小僧必盡力譯完此經。”
玉蘭點點頭,也不言語,轉身理理衣裳,迴首對金蟬道了個萬福,慌的金蟬也不敢扶,隻得合什還禮道:“阿彌陀佛,姑娘這是何意?”
玉蘭道:“玉蘭謝金蟬小師父譯經傳道之恩,今日我不但迴宮複命,而且還能憑你譯的《大悲咒》為太後祈福求康,金蟬小師父大恩,我焉能不謝!”
金蟬聽了臉漲的通紅道:“我隻是在姑娘譯的基礎上稍加改動,有何功勞,況太後賜我佛珠,我能為她老有家盡些力,也是應該的。姑娘千萬別再如此,小僧可承受不起。”
玉蘭見他急的如此模樣,也就不再謝他。起身整理的金蟬所譯帛文,又轉身道:“今日經文就已譯對成功,我便可早點迴宮了,好讓太後今晚就能睡個安穩覺。金蟬小師父,你能不能在這裏再多住上幾天啊,我有什麽不懂的地方也好請教。”
金蟬道:“我奉師命,外出尋經,現任務已完成,加之思師心切,隻待交姑娘所給佛經譯好後,就啟程迴寺,以複師命。”
玉蘭聽了,深深地看了金蟬一眼,忽癡癡的問著道:“你迴何處去?”
金蟬一怔,心道我不是說過了嗎,但也老實地迴答道:“清涼山大孚靈鷲寺”。
玉蘭聽了歎道:“恐怕到時我不見得能前來相送了,隻求我佛保佑小師父一路平安,早日到家。”說完,又向外喚道:“董姐。”
那董姐忙進來應是,隻聽玉蘭道:“金蟬小師父已將前部兩經書譯完經了,我這就去迴稟夫人,金蟬小師父還要為我再譯一部經書,你要好好照顧好他,不要讓金蟬小師父累住。”
董姐聽了,止不住地應是。
玉蘭說完,又對金蟬福了一福,道:“小師父珍重。”轉身離去。環佩之聲遠去,香氣依存。
(本章完)
金蟬有些無奈,他本想下午就辭別,但為了玉蘭之托,隻得忍住思鄉之情,在鄧府又住了下來。這一來,又少不了受到小黑嘲笑,問他此處可如那極樂世界。多虧小白解圍,狠狠地說了小黑一頓才得以過去。
金蟬不理會小黑的嘲笑,在心中,卻很是感激玉蘭,心想玉蘭知道自己為求經而來,而她府中這部經書,珍貴無比,於是用求自己為她譯經的法子來贈送給自己。她明明知道自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隻要譯經就能記下經文,但她卻一點也不提,很自然地助自己又得一經,這位姑娘長得好,可是心眼更好啊!
金蟬吃過午飯,剛剛來到佛堂,就見玉蘭又拿了一油布包來。這油布包日子久了,顯得很是破舊,打開裏麵卻是兩本絹文,但顏色、材質各不相同。
隻聽玉蘭在旁邊指著兩本佛經道:“這部佛經全部由梵文寫成,和《金剛經》與《大悲咒》,都是由一位天竺高僧進獻給先帝的,但由於此僧不會中文,所以沒有譯文。先帝曾找了白馬寺一位名叫慧智的高僧到宮中為他翻譯,慧智禪師說這些佛經博大精深,需他假以時日來參悟才能翻譯。當慧智禪師剛把《金剛經》譯完,《大悲咒》剛剛譯完,並未整理好時,和帝就身染重病,慧智禪師隻得先放下譯經一事,親自為和帝念經祈福。後來,不知何故,慧智禪師未譯完經就迴白馬寺了,等先帝病好後,想再召慧智禪師入宮,才得知慧智禪師自迴宮後,在白馬寺待了些時侯,就坐化圓寂了。”
金蟬聽了不由感歎道:“慧智禪師如此高僧,能坐化圓寂,應是成佛去了!”
玉蘭聽了,也是感慨,道:“是啊,慧智禪師成佛固然可喜可賀,隻可惜他未能譯完這部經書,看來這重擔就落到你肩上了,願你能完成慧智禪師未了心願,早日治好太後的心病。”
金蟬想起在白馬寺看到太後的情景,奇道:“我在白馬寺見過太後,她身體看樣子挺好的呀?”
“哎,太後要強,隻要是為國為民的事,她強忍身體不適也要去做。其實她日夜為國操勞,早已透支了精力,再加上當年她被人欺壓,所生皇子不幸夭折,是以到了夜深人靜之時,她便心神不安,難以入睡。”
“太後那麽好的人,我佛必會保佑她的。”金蟬聽了,默默地為太後祈禱完畢,又想起一事,又問玉蘭道,“太後仍是一國之尊,為何還會被人欺負呢?”
“嗬嗬,你有所不知,當年太後剛入宮時,並不是皇後,隻是一名貴人,那時皇後是陰皇後,她在宮中權力最大。”
金蟬聽了默默不語,他雖心中奇怪貴人是什麽,但卻沒有再問,隻是有些不明地看了玉蘭一眼。
玉蘭冰雪聰明,當下說道:“哎!那時的太後,因受先帝寵愛,遭到陰皇後妒忌,竟不顧太後身懷有孕,乘著先帝有病,屢次找太後麻煩,導致那皇子生下了就夭折了。哎!可惜我未能早點陪著她,那時的太後所處境遇之險,現在想起來,我還是不寒而栗呢。”
玉蘭雖是娓娓道來,但卻讓金蟬聽的心驚肉跳,禁不住追問道:“那太後的兒子夭折之後,太後沒事了吧?”
玉蘭道:“我聽太後說,當時她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就是日夜祈求佛祖保佑先帝。想是太後精誠所至,先帝病竟慢慢地好了,先帝後來又查知了在他生病期間陰皇後所犯下的種種罪行,就廢了陰後,改立太後為皇後。”
金蟬聽到此處,心中就不由地鬆了口氣,卻又忍不住問道:“那,那陰皇後呢,她沒事吧?”
玉蘭聽了,也驚訝地看了看金蟬,卻見他一臉慈悲樣子,在心中想“這小和尚,和太後一樣,也是菩薩心腸。”於是答道:“據說當時漢和帝也非常動怒,要治陰皇後死罪,可是太後苦苦求情,才赦免了她。”
金蟬聽了,心中就不由地鬆了口氣,卻又雙手合什,誦了聲佛號。
玉蘭說完往事,這指著一本佛經道:“這本就是慧智禪師抄寫的摹本,”又指著其中一本更為破舊,又沾有紅色印跡的道,“這本是原本,我聽太後講這位天竺高僧為了到東土傳道,路遇諸魔阻他傳此經,怕中土人悟了此經後不懼魔法,他為了不丟失此經,用極薄的白絹書寫此經,然後剖開自己的肩膊,將經文縫藏在其中才帶至中國,你們佛門中人,為了傳經授法,當真是不容易啊!”
玉蘭感慨一番,翻開那本慧智所譯的佛經,指著裏麵的字道:“金蟬小師父你看,這一本雖是慧智禪師抄寫的,但裏麵的梵文與原本又不全一樣,你說怪也不怪,除了你,我想也沒誰能看懂了!”
玉蘭本來極少與男子說話,何況眼前又是個陌生年輕的男子,但在她眼中,金蟬是一個極莊重又博知的和尚,心中對金蟬是既好可又有好感,因此這一番話說來,不但鶯啼婉轉,而且淺笑盈盈,原本在宮中府中所壓抑的少女天真爛漫之性,不自覺地在金蟬麵前流露出來,而她自己卻猶自不知。
金蟬卻是求佛經心切,今日又能得以見一部聞所未聞的原本佛經,已是大喜若狂,得之如獲至寶,他將兩部佛經恭恭敬敬地放在書案之上,先是對佛經頂禮膜拜了一番,這才輕輕地打開絹文,細細地看了起來。
這一看,果覺得此經所載梵文與之前自己所學的又有所不同,似是兩種不同的方言,因而字義差別甚大,每個字讀起來都晦澀難懂。隻看了一段就再也讀不下去。
金蟬大奇,心道:我隻道通過自己的勤學苦練,對梵文已是大有心得,那知學無止境,僅這經文,我就不知如何認才好。
他越看越是心驚,臉上也不禁露出難色,禁不住抬頭想對玉蘭說下,可眼角餘光看到那本慧智禪師所抄摹本時,心中一動,伸手將其打開翻看。
才看了幾行,金蟬就心中大喜,又將此文與那原本一一對看,不由地點起頭稱是。
玉蘭在旁觀看,見金蟬臉色陰晴不定,現在又點頭稱是,心中也是大奇,忍不住問道:“金蟬小師父,這經文是不是很難譯啊?”
金蟬從思索狀態中醒了過來,起身對玉蘭道:“玉蘭姑娘,這原本經文,所用的梵文與我所學大有不同,是以剛才我自愧才學淺薄,發愁不知如何譯得,但對照慧智禪師所做的經文,卻是彼有心得,想來當年慧智禪師遇到此經,也是先與他所學的梵文進行了一一印證,將其譯成了我能認識的梵文。這樣就好辦了,我可以兩下對照著翻譯了。”
玉蘭聽了這才明白,臉上露出了羞愧之色,也對這兩部經書施了一禮才道:“原來如此,我井蛙之見,竟是誤會了慧智禪師。唉!當年漢和帝得此經文,極為看重,常常是自己一個人關在房內觀研,可惜他未等悟透就又英年早逝了,太後因先帝去世傷心太甚,睹此經傷情,是以沒有深看,就將此經給予我,命我好生看管,我將經文放在府中一直深藏。我迴府中時,也曾找來參悟,但因為看不懂,隻能是望經興歎。想來今日遇到金蟬小師父,也是有緣。”
說到這她不由地臉紅了一下,忙又補充道,“這兩部經書有緣得遇到金蟬小師父,望金蟬小師父能將它們譯出,我也好報太後知,她老人家聽了必會歡喜的。”
金蟬聽了,望著兩本佛經,若有所思了一會,才合什誦了聲佛號,道:“小僧盡全力而為,太後是大好人,我佛必保佑太後的。”
玉蘭聽了麵露喜色,抬頭望了望外麵天色,道:“多謝小師父,你若有所求,外麵董姐侯著,吩咐她就是了。我送此經時,夫人曾說,也盼你能這部太後所賜佛經譯出,也好了卻,了卻先帝的一番心願。”
金蟬聽了不覺有些麵紅耳赤,迴道:“我能譯此經,也是求之不得,還請姑娘轉告將軍夫人不必太過客氣。”
玉蘭看著金蟬手中的經文,忽又歎了口氣,金蟬一怔,卻假裝不知。
玉蘭又道:“對了,金蟬小師父,夫人還說了,讓你在此多住些日子,這兩天她有點事,不能親自前來,待事忙完,她還與將軍一起來請教小師父的佛法呢。今晚我要迴宮服待太後,這接下來幾天,怕是,怕是無法迴府親自當麵請教了。”
金蟬聽了,心中不由的一陣惆悵,但他定了定神,卻道:“姑娘放心,小僧必盡力譯完此經。”
玉蘭點點頭,也不言語,轉身理理衣裳,迴首對金蟬道了個萬福,慌的金蟬也不敢扶,隻得合什還禮道:“阿彌陀佛,姑娘這是何意?”
玉蘭道:“玉蘭謝金蟬小師父譯經傳道之恩,今日我不但迴宮複命,而且還能憑你譯的《大悲咒》為太後祈福求康,金蟬小師父大恩,我焉能不謝!”
金蟬聽了臉漲的通紅道:“我隻是在姑娘譯的基礎上稍加改動,有何功勞,況太後賜我佛珠,我能為她老有家盡些力,也是應該的。姑娘千萬別再如此,小僧可承受不起。”
玉蘭見他急的如此模樣,也就不再謝他。起身整理的金蟬所譯帛文,又轉身道:“今日經文就已譯對成功,我便可早點迴宮了,好讓太後今晚就能睡個安穩覺。金蟬小師父,你能不能在這裏再多住上幾天啊,我有什麽不懂的地方也好請教。”
金蟬道:“我奉師命,外出尋經,現任務已完成,加之思師心切,隻待交姑娘所給佛經譯好後,就啟程迴寺,以複師命。”
玉蘭聽了,深深地看了金蟬一眼,忽癡癡的問著道:“你迴何處去?”
金蟬一怔,心道我不是說過了嗎,但也老實地迴答道:“清涼山大孚靈鷲寺”。
玉蘭聽了歎道:“恐怕到時我不見得能前來相送了,隻求我佛保佑小師父一路平安,早日到家。”說完,又向外喚道:“董姐。”
那董姐忙進來應是,隻聽玉蘭道:“金蟬小師父已將前部兩經書譯完經了,我這就去迴稟夫人,金蟬小師父還要為我再譯一部經書,你要好好照顧好他,不要讓金蟬小師父累住。”
董姐聽了,止不住地應是。
玉蘭說完,又對金蟬福了一福,道:“小師父珍重。”轉身離去。環佩之聲遠去,香氣依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