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扶著太後,輕輕地道:“太後,那日您曾經問過陳大人,那一僧一道的事,聽陳大人說,說……”
“他說什麽?”
“是關於太後所生皇子的事情。”
聽到這裏,太後握著玉蘭的手,一下子緊了起來,顫聲問道:“快說。”
玉蘭手指輕輕地搭著太後手上的脈搏,她已向張道陵學了不少醫術,此時感覺到太後的脈跳加速,忙將右手伸到太後脖子和背部的交界處的大椎穴。用拇指對準這個穴位,稍加用力,由上而下的進行推搓。口中道:“太後,你千萬別著急,聽我說就是了。”
在玉蘭的安撫下,太後很快平息了心情,擺手道:“我沒事,你盡管說吧。”
玉蘭感覺到太後脈象已趨向正常,隻得繼續說道:“據陳大人交待,他之所以知情不報,仍是為了大漢江山著想。陳大人說,先帝對他有恩誼,但不及太後之萬一。他們三個之所以未向太後稟報,是因為先帝說這事關大漢江山,若是泄露,天怒人怨,必致禍患。他雖是愚昧,但每念至此,總是以大漢江山著急,是以身受太後隆恩,卻隻能將此事埋在心裏,每逢夜深人靜時,臣想對不起太後,但也隻能是心驚難安,扼腕長歎,無顏報答太後山恩”。
“哼,他怎麽這麽多廢話,若不是他死的早,我非得訓他。”太後聽了玉蘭轉述的陳寵原話,又急又氣,發了通牢騷,又道,“蘭兒,繼續說。”
玉蘭咬著嘴唇,猶豫再三,終於說道:“據陳大人交待,先帝隻是告訴他們三人,要用皇子為大漢江山祈福,聽先帝言下之意,應是,應是將您的孩子,祭奠上天了。”
太後聽到這裏,猛地站起來,但因動作太快,險些摔倒。玉蘭也早有防備,上前一把扶住,送迴床中。
太後倒在床上,淚流滿麵地道:“我不信,我不信,他有那麽心狠,用自己的孩子來祭祀上天。不可能、不可能,我的孩啊!”說到這裏,太後再也支持不下去,俯身向下,痛哭起來。
玉蘭心亂如麻,隻能沉默,用手在後麵輕輕地拍打太後的後背,待太後哭聲稍緩,輕聲道:“太後,事情都已經過去這麽久了,你要是哭壞身子,皇子的在天之靈,也會不安的。”
太後聽了,身子一震,過了半晌,這才緩止住悲聲,還伸手將滿臉是淚的玉蘭臉上的淚給擦去,這才對玉蘭道:“你將陳寵說的,好好地與我敘述一遍。”
玉蘭隻得又道:“我聽陳大人說,那一年,正值太後懷胎之際,先帝重病,生命垂危之際,忽然將三公喚至床前,說做一事可保他和大漢江山無憂,隻是此事太過難辦。三公聽了大喜過望,懇求先帝何事可治先帝之病。先帝便傳旨,宣一僧一道人入見。那僧人是白馬寺的慧智。那道人長得仙風道骨,卻不認識。先帝道那位真人仍來自蓬萊的仙長,當年他還是太子時曾見過這位仙長,先帝漢章帝也曾服過他獻的金丹,效果端是靈驗無比。隻是這位仙長仍世外高人,如神龍般見首而不見尾。前些日子他神機妙算,知我得重病,前來診斷,發現先帝之病非金丹可治,仍是外魔侵體。須將此魔遷出宮中,但是這魔障極為難纏,若處置不當,外魔反噬,對先帝更是兇險。因先帝繼位後在鏟除竇氏時殺戮太多,被人施以巫蠱之咒,才致此難。之前三個皇子之所以全都夭折,也全因此故。陳大人還說,那真人查看過皇宮後,還從後宮中挖出一個身披一件金縷衣的木偶,才找出此難根源。那真人師說這裏怨氣太重,要除先帝受巫蠱之咒,解除外魔困擾,隻有將此物所凝結的怨氣化淨才行。”
太後聽到這裏,顫聲道:“既是如此,那將這東西銷毀便是,又與我那孩兒何幹?”
玉蘭哭道:“陳大人說,那真人已看過娘娘相貌,道娘娘仍大福大貴之人,且腹中胎兒仍是男孩,也是金貴無比之人。他說解決之道,非有與先帝血脈相通,且至親至愛之人披上木偶身上那件金縷衣,代為受難,此禍方可徹底消除。也就是說待孩子出生後,由那真人作法,子代父過,則解先帝所受巫蠱之咒,但因此事太過重大,是以先帝才召三公等前來,一同商議。”
太後聽了又泣聲道:“這麽說,我的苦命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這麽去了。他,他好狠啊!”
玉蘭點點頭,張了張口,終於還是閉上了。但眼中的清淚,又流了出來。太後哭到現在,已沒了力氣,她躺在床上,任憑眼淚打濕床單,靜靜地向上望著,如泉湧,卻仍不甘心地問道:“蘭兒,先帝不是還讓慧智禪師也去嗎?那他沒幫什麽忙嗎?”
玉蘭隻得繼續說道:“迴太後,據陳大人道,慧智隻是精修佛法,並無神通。他曾勸先帝遁入佛門,勤修佛法,這樣子或許也能治好先帝的病。但先帝因那真人法力廣大,最後還是,還是采取了那真人所說之法。慧智見先帝不聽他的建議,來解除此難,於是他向先帝盡言,願在此事終後,盡其所能,為皇子祈福,祝皇子早日超生,不再被外魔所難。”
太後聽了,強忍住悲痛,悲聲問道:“那麽,我兒到底是怎麽死的?”
玉蘭隻得道:“據陳大人說,聽先帝那意思是待太後將皇子生下來後,將木偶身上的那件金縷衣給皇子穿上,再由大法師作法為先帝祈福免災。後事,則由慧智負責。但是為了要防不測,若萬一那真人作法失敗,先帝駕崩,由三公輔佐太後所生皇子為帝。”
“嗯,那後來呢?他可知孩子埋哪裏了?”太後聽到此時,心中僅有的一點希望全都破滅,心情反而漸漸平息,隻是流著淚問道。
“不知道。陳大人隻知道這些事,我也隻聽到了這些。太後,時候不早了,讓玉蘭服伺您睡覺吧!”
“傻孩子,到現在,你說我能睡得著嗎?難道陳寵沒說過那位道長到哪裏去了嗎?”
玉蘭道:“太後,當時你也這麽問過陳大人,可陳大人確實是不知,他隻是說起他聽過在陛下剛好時曾經無意中說過一句,說那道長在治好他的病後便去了,一點獎賞都沒要。慧智也隨後出了宮,迴到白馬寺後,再也不見外人。當時你聽到這裏,見再也問不出什麽來,便讓陳大人出宮去了。”
“嗯。”聽到這裏,太後點點頭,雖然此時她相信玉蘭說的話,但是心中又有了一個新的疑問,那就是孩子的屍體到底在哪裏?記得她當上皇後後,也曾問過先帝,他們的孩子埋在哪裏了。當時先帝聞聽後臉色大變,說了聲已先葬在他的陵中了,等他百年後好父子團聚。
聽到先帝這樣說,太後也不好再追問什麽,反而對先帝對自己的孩子如此看重,心生感激。但是現在看起來,一切都不是那麽迴事。孩子的屍體,會不會在慎陵,尚且難說。怪不得先帝執意要廢陰後,立我為後,想來一是因為陰後了解為先帝祈福治病的秘密,不得不防,而我能被立為後,主要還是沾了我那可憐的孩子的光。之後那幾年,他借口參佛,沒有與我同過房,卻又臨幸過別的妃子,還背著我將新生的孩子送到民間撫養,想來這一切,都那用我的孩子救他的命有關。哼,想不到我念念不忘的他,竟然是這樣的人。隻可惜,我知道的這一切,都太晚了,現在想要再追查這些事,可那些當事人都已經死的死,沒的沒了,我縱擁有天下,但在生死事上,也是無能為力啊!
想到這裏,太後無助地四下望著,一眼望到案上的佛經,腦海中靈光一閃,心想那慧智死前,為何要獻給先帝一個包袱,裏麵有佛經、如意和金縷衣做的褲子。陳寵說為解先帝之災,木偶身上的那件金縷衣,給我孩子穿上了。難道我兒的身體小,隻穿上一件上衣,那條褲子就剩下了,又由慧智交還給先帝了。咦,不對,既然褲子在慧智手中,那麽我兒的身體,又怎麽會被埋在先帝的慎陵呢?對了,慧智與我作別時,曾說過還有兩部佛經未譯出來,他在宮中時,隻草草地譯出了大悲咒,而楞嚴經,是他出宮後,重新抄寫的,而且還加上了一段詩。我明白了,這佛經不是給先帝的,而是借先帝之手,呈給我的。我記得他說過那二部經書他譯來比較費力,隻能待他譯出後再來呈我。想不到他個出家人,竟然如此守諾。哎!隻可惜金蟬來的晚些,他要能早點為我譯出慧智的經,我也就能早點想通這些道理了。
一想到金蟬,太後頭中又是一亂,本來已經想通的情節又有些不通。不對,那蔡倫說金蟬有些像我,但是隻是有些像,天下長得像的人也多的是了。目前能確定的是,金蟬必是先帝的孩子。對了,那晚我與玉蘭說過的詩中,有一句九星映五台,這詩會不會也是慧智寫的,來提醒我的呢?為何玉蘭沒說這些事。好啊!我險些被小妮子給蒙混過去。哎!也不知金蟬有什麽難言之隱,不肯早點來見我。我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麽,對他始終硬不起心腸,否則強請他來,也不是不可以。但我就是狠不下這個心,不願違他的意。也罷,在他們從北海迴來前,我先慢慢地尋找線索,看看玉蘭她們到底瞞著我什麽。但是不管結果如何,金蟬是先帝之子一事,應該是差不了的。他既然無父無母,等下次見了麵,我便求他讓我收他為義子,豈不是好。這樣這幾個神仙似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了。
想到這裏,太後原本無比悲傷陰冷的心,竟然開始暖和起來。想著想著,她不由地笑了一聲出來。
玉蘭不成想太後有此舉動,嚇了一跳,她本來就為如何勸太後止悲而發愁,現在又見太後無緣無故地笑了一下,還以為是她經此一事,神經大亂,隻嚇得玉蘭摸著太後的脈博,連聲問太後怎麽了。
太後笑著笑著,又轉悲聲,對玉蘭道了聲我沒事,又長歎道:“蘭兒,我是笑啊!我這一輩子,就好像是做了一個荒唐的夢,夢中既有榮華富貴,又有悲歡離合。也罷,不想我那苦命的孩子了,我現在有你們幾個,上天也算是待我不薄了。”
玉蘭見太後想開了,心中終於一塊石頭落地,臉上也露出笑意,溫聲對太後道:“是啊!太後,龍兒她們幾個,也都牽掛著您呢,等過幾天她們忙這了,還一塊過來看您呢。”
“好、好、好。”太後見玉蘭也是一臉的疲憊,心想這小妮子剛剛從東海迴來,一路上又經曆了那麽多事,我還一見麵就為難她,我也是太心急了。反正我都糊塗了十六年了,再裝會糊塗,又算得了什麽。
想到這裏,太後也柔聲道:“好了,天色不早了,你也在這裏陪我睡吧。這些天來,小白一直陪著我睡,現在我一個人睡,反而不習慣了。”
玉蘭本就擔心太後,見她主動讓自己陪她一起睡,心中也是歡喜無限。當下服侍太後洗漱後,二人在床上相擁而談,太後一時也睡不著,也不知為何,她對玉蘭和金蟬一起自羽山遇險的那些事情,非常感興趣,當下又讓玉蘭詳細地給她講述了一遍,直聽到他們二人,被大龜收留,平安無事後,才舒心地睡著了。
到了第二日,就一切如常了,太後絕口不提昨夜之事,處理完國事,便和玉蘭閑聊。漢安帝聞聽玉蘭迴來了,自然借著給太後請安,來看玉蘭。
望著玉蘭如花的絕色容顏,經此一番磨煉,更增添了一股英氣,隻看得漢安帝如雪獅子向陽,恨不得就此化了。最後還是太後的一聲咳嗽,才將他的魂拉迴身體,忙收起色心,上前關心太後的身體去了。
“他說什麽?”
“是關於太後所生皇子的事情。”
聽到這裏,太後握著玉蘭的手,一下子緊了起來,顫聲問道:“快說。”
玉蘭手指輕輕地搭著太後手上的脈搏,她已向張道陵學了不少醫術,此時感覺到太後的脈跳加速,忙將右手伸到太後脖子和背部的交界處的大椎穴。用拇指對準這個穴位,稍加用力,由上而下的進行推搓。口中道:“太後,你千萬別著急,聽我說就是了。”
在玉蘭的安撫下,太後很快平息了心情,擺手道:“我沒事,你盡管說吧。”
玉蘭感覺到太後脈象已趨向正常,隻得繼續說道:“據陳大人交待,他之所以知情不報,仍是為了大漢江山著想。陳大人說,先帝對他有恩誼,但不及太後之萬一。他們三個之所以未向太後稟報,是因為先帝說這事關大漢江山,若是泄露,天怒人怨,必致禍患。他雖是愚昧,但每念至此,總是以大漢江山著急,是以身受太後隆恩,卻隻能將此事埋在心裏,每逢夜深人靜時,臣想對不起太後,但也隻能是心驚難安,扼腕長歎,無顏報答太後山恩”。
“哼,他怎麽這麽多廢話,若不是他死的早,我非得訓他。”太後聽了玉蘭轉述的陳寵原話,又急又氣,發了通牢騷,又道,“蘭兒,繼續說。”
玉蘭咬著嘴唇,猶豫再三,終於說道:“據陳大人交待,先帝隻是告訴他們三人,要用皇子為大漢江山祈福,聽先帝言下之意,應是,應是將您的孩子,祭奠上天了。”
太後聽到這裏,猛地站起來,但因動作太快,險些摔倒。玉蘭也早有防備,上前一把扶住,送迴床中。
太後倒在床上,淚流滿麵地道:“我不信,我不信,他有那麽心狠,用自己的孩子來祭祀上天。不可能、不可能,我的孩啊!”說到這裏,太後再也支持不下去,俯身向下,痛哭起來。
玉蘭心亂如麻,隻能沉默,用手在後麵輕輕地拍打太後的後背,待太後哭聲稍緩,輕聲道:“太後,事情都已經過去這麽久了,你要是哭壞身子,皇子的在天之靈,也會不安的。”
太後聽了,身子一震,過了半晌,這才緩止住悲聲,還伸手將滿臉是淚的玉蘭臉上的淚給擦去,這才對玉蘭道:“你將陳寵說的,好好地與我敘述一遍。”
玉蘭隻得又道:“我聽陳大人說,那一年,正值太後懷胎之際,先帝重病,生命垂危之際,忽然將三公喚至床前,說做一事可保他和大漢江山無憂,隻是此事太過難辦。三公聽了大喜過望,懇求先帝何事可治先帝之病。先帝便傳旨,宣一僧一道人入見。那僧人是白馬寺的慧智。那道人長得仙風道骨,卻不認識。先帝道那位真人仍來自蓬萊的仙長,當年他還是太子時曾見過這位仙長,先帝漢章帝也曾服過他獻的金丹,效果端是靈驗無比。隻是這位仙長仍世外高人,如神龍般見首而不見尾。前些日子他神機妙算,知我得重病,前來診斷,發現先帝之病非金丹可治,仍是外魔侵體。須將此魔遷出宮中,但是這魔障極為難纏,若處置不當,外魔反噬,對先帝更是兇險。因先帝繼位後在鏟除竇氏時殺戮太多,被人施以巫蠱之咒,才致此難。之前三個皇子之所以全都夭折,也全因此故。陳大人還說,那真人查看過皇宮後,還從後宮中挖出一個身披一件金縷衣的木偶,才找出此難根源。那真人師說這裏怨氣太重,要除先帝受巫蠱之咒,解除外魔困擾,隻有將此物所凝結的怨氣化淨才行。”
太後聽到這裏,顫聲道:“既是如此,那將這東西銷毀便是,又與我那孩兒何幹?”
玉蘭哭道:“陳大人說,那真人已看過娘娘相貌,道娘娘仍大福大貴之人,且腹中胎兒仍是男孩,也是金貴無比之人。他說解決之道,非有與先帝血脈相通,且至親至愛之人披上木偶身上那件金縷衣,代為受難,此禍方可徹底消除。也就是說待孩子出生後,由那真人作法,子代父過,則解先帝所受巫蠱之咒,但因此事太過重大,是以先帝才召三公等前來,一同商議。”
太後聽了又泣聲道:“這麽說,我的苦命的孩子一生下來,就這麽去了。他,他好狠啊!”
玉蘭點點頭,張了張口,終於還是閉上了。但眼中的清淚,又流了出來。太後哭到現在,已沒了力氣,她躺在床上,任憑眼淚打濕床單,靜靜地向上望著,如泉湧,卻仍不甘心地問道:“蘭兒,先帝不是還讓慧智禪師也去嗎?那他沒幫什麽忙嗎?”
玉蘭隻得繼續說道:“迴太後,據陳大人道,慧智隻是精修佛法,並無神通。他曾勸先帝遁入佛門,勤修佛法,這樣子或許也能治好先帝的病。但先帝因那真人法力廣大,最後還是,還是采取了那真人所說之法。慧智見先帝不聽他的建議,來解除此難,於是他向先帝盡言,願在此事終後,盡其所能,為皇子祈福,祝皇子早日超生,不再被外魔所難。”
太後聽了,強忍住悲痛,悲聲問道:“那麽,我兒到底是怎麽死的?”
玉蘭隻得道:“據陳大人說,聽先帝那意思是待太後將皇子生下來後,將木偶身上的那件金縷衣給皇子穿上,再由大法師作法為先帝祈福免災。後事,則由慧智負責。但是為了要防不測,若萬一那真人作法失敗,先帝駕崩,由三公輔佐太後所生皇子為帝。”
“嗯,那後來呢?他可知孩子埋哪裏了?”太後聽到此時,心中僅有的一點希望全都破滅,心情反而漸漸平息,隻是流著淚問道。
“不知道。陳大人隻知道這些事,我也隻聽到了這些。太後,時候不早了,讓玉蘭服伺您睡覺吧!”
“傻孩子,到現在,你說我能睡得著嗎?難道陳寵沒說過那位道長到哪裏去了嗎?”
玉蘭道:“太後,當時你也這麽問過陳大人,可陳大人確實是不知,他隻是說起他聽過在陛下剛好時曾經無意中說過一句,說那道長在治好他的病後便去了,一點獎賞都沒要。慧智也隨後出了宮,迴到白馬寺後,再也不見外人。當時你聽到這裏,見再也問不出什麽來,便讓陳大人出宮去了。”
“嗯。”聽到這裏,太後點點頭,雖然此時她相信玉蘭說的話,但是心中又有了一個新的疑問,那就是孩子的屍體到底在哪裏?記得她當上皇後後,也曾問過先帝,他們的孩子埋在哪裏了。當時先帝聞聽後臉色大變,說了聲已先葬在他的陵中了,等他百年後好父子團聚。
聽到先帝這樣說,太後也不好再追問什麽,反而對先帝對自己的孩子如此看重,心生感激。但是現在看起來,一切都不是那麽迴事。孩子的屍體,會不會在慎陵,尚且難說。怪不得先帝執意要廢陰後,立我為後,想來一是因為陰後了解為先帝祈福治病的秘密,不得不防,而我能被立為後,主要還是沾了我那可憐的孩子的光。之後那幾年,他借口參佛,沒有與我同過房,卻又臨幸過別的妃子,還背著我將新生的孩子送到民間撫養,想來這一切,都那用我的孩子救他的命有關。哼,想不到我念念不忘的他,竟然是這樣的人。隻可惜,我知道的這一切,都太晚了,現在想要再追查這些事,可那些當事人都已經死的死,沒的沒了,我縱擁有天下,但在生死事上,也是無能為力啊!
想到這裏,太後無助地四下望著,一眼望到案上的佛經,腦海中靈光一閃,心想那慧智死前,為何要獻給先帝一個包袱,裏麵有佛經、如意和金縷衣做的褲子。陳寵說為解先帝之災,木偶身上的那件金縷衣,給我孩子穿上了。難道我兒的身體小,隻穿上一件上衣,那條褲子就剩下了,又由慧智交還給先帝了。咦,不對,既然褲子在慧智手中,那麽我兒的身體,又怎麽會被埋在先帝的慎陵呢?對了,慧智與我作別時,曾說過還有兩部佛經未譯出來,他在宮中時,隻草草地譯出了大悲咒,而楞嚴經,是他出宮後,重新抄寫的,而且還加上了一段詩。我明白了,這佛經不是給先帝的,而是借先帝之手,呈給我的。我記得他說過那二部經書他譯來比較費力,隻能待他譯出後再來呈我。想不到他個出家人,竟然如此守諾。哎!隻可惜金蟬來的晚些,他要能早點為我譯出慧智的經,我也就能早點想通這些道理了。
一想到金蟬,太後頭中又是一亂,本來已經想通的情節又有些不通。不對,那蔡倫說金蟬有些像我,但是隻是有些像,天下長得像的人也多的是了。目前能確定的是,金蟬必是先帝的孩子。對了,那晚我與玉蘭說過的詩中,有一句九星映五台,這詩會不會也是慧智寫的,來提醒我的呢?為何玉蘭沒說這些事。好啊!我險些被小妮子給蒙混過去。哎!也不知金蟬有什麽難言之隱,不肯早點來見我。我也不知道是為了什麽,對他始終硬不起心腸,否則強請他來,也不是不可以。但我就是狠不下這個心,不願違他的意。也罷,在他們從北海迴來前,我先慢慢地尋找線索,看看玉蘭她們到底瞞著我什麽。但是不管結果如何,金蟬是先帝之子一事,應該是差不了的。他既然無父無母,等下次見了麵,我便求他讓我收他為義子,豈不是好。這樣這幾個神仙似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了。
想到這裏,太後原本無比悲傷陰冷的心,竟然開始暖和起來。想著想著,她不由地笑了一聲出來。
玉蘭不成想太後有此舉動,嚇了一跳,她本來就為如何勸太後止悲而發愁,現在又見太後無緣無故地笑了一下,還以為是她經此一事,神經大亂,隻嚇得玉蘭摸著太後的脈博,連聲問太後怎麽了。
太後笑著笑著,又轉悲聲,對玉蘭道了聲我沒事,又長歎道:“蘭兒,我是笑啊!我這一輩子,就好像是做了一個荒唐的夢,夢中既有榮華富貴,又有悲歡離合。也罷,不想我那苦命的孩子了,我現在有你們幾個,上天也算是待我不薄了。”
玉蘭見太後想開了,心中終於一塊石頭落地,臉上也露出笑意,溫聲對太後道:“是啊!太後,龍兒她們幾個,也都牽掛著您呢,等過幾天她們忙這了,還一塊過來看您呢。”
“好、好、好。”太後見玉蘭也是一臉的疲憊,心想這小妮子剛剛從東海迴來,一路上又經曆了那麽多事,我還一見麵就為難她,我也是太心急了。反正我都糊塗了十六年了,再裝會糊塗,又算得了什麽。
想到這裏,太後也柔聲道:“好了,天色不早了,你也在這裏陪我睡吧。這些天來,小白一直陪著我睡,現在我一個人睡,反而不習慣了。”
玉蘭本就擔心太後,見她主動讓自己陪她一起睡,心中也是歡喜無限。當下服侍太後洗漱後,二人在床上相擁而談,太後一時也睡不著,也不知為何,她對玉蘭和金蟬一起自羽山遇險的那些事情,非常感興趣,當下又讓玉蘭詳細地給她講述了一遍,直聽到他們二人,被大龜收留,平安無事後,才舒心地睡著了。
到了第二日,就一切如常了,太後絕口不提昨夜之事,處理完國事,便和玉蘭閑聊。漢安帝聞聽玉蘭迴來了,自然借著給太後請安,來看玉蘭。
望著玉蘭如花的絕色容顏,經此一番磨煉,更增添了一股英氣,隻看得漢安帝如雪獅子向陽,恨不得就此化了。最後還是太後的一聲咳嗽,才將他的魂拉迴身體,忙收起色心,上前關心太後的身體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