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寧的條陳到了楊隆興那裏,起初他是看都不想看一眼,真是很煩看到‘顧’字,想到顧家三人就恨得牙癢癢的,於是把條陳扣下,許久不給迴應。
她知道承建司眾人都把期望放在她身上,這已經不隻關於她個人的功利了,還關係整個承建司的革新換代,他們急需真正的改變。
顧清寧等不下去了,與殷韶初商議過後,兩人決定一道去右司丞署走一趟。
新相冊封,政事堂開堂,右司丞楊隆興卻變成了閑人。即使他能在盧元植倒台後,靠著多年積攢的實力照樣在朝堂上占據一席之地,然而朝堂大勢已將他拋棄了。
不受新丞相的待見,處於劣勢,這對於一直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楊隆興來說,是十分煎熬的。
這裏有點冷清。
這是工部兩位高層剛踏入司丞署時,所有的第一感覺。
遞上官貼,司丞署的門房副官引他們入司丞政廳,幾盞茶喝過,都不見楊隆興人影,後有一個司丞署主簿職官出麵,告訴他們楊隆興此時並不在署內,請他們留下官貼,改日再來稟見。
兩人進來時,明明見到楊隆興的官車還在,聽主簿一番推脫,便知楊隆興是刻意不見他們。他們隻能另想辦法。
他們的官貼送進去之後,楊隆興看到那貼子上的“殷”字和“顧”字就頭疼得很,哪還有心思見他們?但又不好直接拒見殷韶初,他畢竟是相國之子,不好得罪,就故意稱不在。
其實當時他不僅在官署,而且正在看顧清寧所寫的條陳,以他從政多年的眼光看來,能寫出這樣的條陳,能有這般剛絕心智的人,絕對不簡單。
又想到,這個人竟然是顧清寧這一女流之輩,便更覺可笑。
促狹如他,向來不喜歡太聰明的人,更不喜歡太聰明的女人。
兩日後,顧清寧收到楊府來人送的帖子,楊隆興邀她明日晚間去江月樓飲宴,受邀的除了她,還有一些兵、工、刑三部的官場新人,來人還向她特意道,楊隆興也是想借此機會跟她談談條陳之事,要她務必赴約。
分明的不懷好意。
顧清寧沒有告訴殷韶初,迴去與顧青玄顧清桓說起,他們都猜出楊隆興的意思。顧清桓這一段日子見多了官場老人在新人麵前耍的手段,不想姐姐親眼目睹那些不堪之事,一直勸阻她赴宴。
而顧清寧不甘示弱,決心去看個究竟。
顧青玄知道這些都是她必須經曆的,就沒有反對,隻讓她隨時保持冷靜事事小心,然後他先抽空去了一趟江月樓,讓江弦歌次日將楊容安請到江月樓去,又給江家父女打了招唿,以防到時候生出什麽亂子。
次日,顧清寧散朝之後,本打算著男裝赴宴,但見自己的衣櫥裏除了官服盡是女裝,轉念一想,便大大方方穿了女裝,梳了發髻,敷上淺淺的粉,點了朱唇,細細地勾畫了柳眉。
她不是江弦歌那樣的美人,她通身顯現出的從來不是女子的動人柔情,性別仿佛隻是她的一個標簽,而不是一種禁錮。
縱使因為這個性別在這個世道受盡了磨難,她也從未埋怨過,她一直尊重這個不被公平相待的性別,甚至比誰都體諒“女子”這二字。
……
到了江月樓,顧清寧款款進入四樓最大的雅間望蘭軒,楊隆興與幾位年長一些的官員已經到了,她從容上前與他們互相道禮。
那些官員雖知道她這麽號人,但從未與她相處過,更難以適應她以女裝示人的模樣,她剛進來時,他們還以為是哪個走錯雅間的名門千金,一眨眼,她已到他們麵前開始附手行官禮了,弄得這些老派儒生一陣恍惚。
楊隆興打量顧清寧,對那幾位笑道:“諸位大人可別出神咯,這是朝廷的五品大員工部郎中顧大人,可不是來坐局的羅紅閣姑娘,還直勾勾地看呢?官儀何在啊?”
那些人哈哈笑起來,故意迎合楊隆興的諷笑。
顧清寧麵色恬靜如初,客氣一笑,道:“司丞大人說得極是,下官這般姿色,怎能比得上諸位看慣的煙花女子?不論識人的眼光,論辨蜂識蝶,大人的眼光還是誰都比不上的。下官佩服之至。”
楊隆興的麵色微恙,迅速斂起不悅,與那幾位又尷尬笑起來。
其他年輕官員陸續到來,眾人落座,今日是楊隆興做東,他位最高,坐於主位,幾個資曆稍長的官場老人坐在離他最近的兩側,那些分別是兵部與刑部的高級官員,接下來離他最近的是顧清寧,在年輕人中她的官職較高,那些剛涉官場不久的男子還有些不願與她見官禮,見了,她就坦然受之,從容迴禮。
點了曲樂,傳了酒菜,一番寒暄應酬,他們大多是以聽楊司丞訓導為名來此聚會,難免說不少場麵話,虛與委蛇阿諛奉承自是不在話下。
年長的官員就一本正經地念叨自己的“當年功業”,向年輕人展示自己的“地位非凡”,也不論自己官職高低,總有些“倚老賣老”的意思,張嘴就是家國天下憂國憂民,閉嘴就是苦口婆心諄諄教導。
年輕的官員則是麵上裝作謙和,實則互相譏諷,主要討好楊隆興,與各位長官套近乎,時而裝傻充愣,時而巧舌如簧,口口聲聲尊稱前輩,心心念念求出頭之機。
推杯換盞,斛籌交錯,看似一場尋常宴會,談天說地其樂融融,其實都是在絞盡腦汁靠手段奪名利,談笑間,權錢人脈交錯相應。
顧清寧隻是隨意應付他們,他們一開始也沒怎樣,她便抱著看猴戲的心情旁觀這些男子的酒場交際。
可楊隆興是不會任她如此輕鬆的,他把全場的話題引到顧清寧身上,說這位女官如何如何,裝作很賞識她很關心她的樣子,對她問長問短,一會兒誇獎,一會兒諷刺,試探她,威嚇她。其他人知道他的意思,也都附和。
可顧清寧都一一應對迴去了,她向來不願意花力氣在這明嘲暗諷的口舌之爭上,卻也從來沒有吃虧過。
該迴擊的時候迴擊,該閉嘴的時候就閉嘴了。
酒過三巡,眾人微醺,他們事先就叫好的“歌姬”們來了。
顧清寧知道,這才是重頭戲的開始。
她知道承建司眾人都把期望放在她身上,這已經不隻關於她個人的功利了,還關係整個承建司的革新換代,他們急需真正的改變。
顧清寧等不下去了,與殷韶初商議過後,兩人決定一道去右司丞署走一趟。
新相冊封,政事堂開堂,右司丞楊隆興卻變成了閑人。即使他能在盧元植倒台後,靠著多年積攢的實力照樣在朝堂上占據一席之地,然而朝堂大勢已將他拋棄了。
不受新丞相的待見,處於劣勢,這對於一直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楊隆興來說,是十分煎熬的。
這裏有點冷清。
這是工部兩位高層剛踏入司丞署時,所有的第一感覺。
遞上官貼,司丞署的門房副官引他們入司丞政廳,幾盞茶喝過,都不見楊隆興人影,後有一個司丞署主簿職官出麵,告訴他們楊隆興此時並不在署內,請他們留下官貼,改日再來稟見。
兩人進來時,明明見到楊隆興的官車還在,聽主簿一番推脫,便知楊隆興是刻意不見他們。他們隻能另想辦法。
他們的官貼送進去之後,楊隆興看到那貼子上的“殷”字和“顧”字就頭疼得很,哪還有心思見他們?但又不好直接拒見殷韶初,他畢竟是相國之子,不好得罪,就故意稱不在。
其實當時他不僅在官署,而且正在看顧清寧所寫的條陳,以他從政多年的眼光看來,能寫出這樣的條陳,能有這般剛絕心智的人,絕對不簡單。
又想到,這個人竟然是顧清寧這一女流之輩,便更覺可笑。
促狹如他,向來不喜歡太聰明的人,更不喜歡太聰明的女人。
兩日後,顧清寧收到楊府來人送的帖子,楊隆興邀她明日晚間去江月樓飲宴,受邀的除了她,還有一些兵、工、刑三部的官場新人,來人還向她特意道,楊隆興也是想借此機會跟她談談條陳之事,要她務必赴約。
分明的不懷好意。
顧清寧沒有告訴殷韶初,迴去與顧青玄顧清桓說起,他們都猜出楊隆興的意思。顧清桓這一段日子見多了官場老人在新人麵前耍的手段,不想姐姐親眼目睹那些不堪之事,一直勸阻她赴宴。
而顧清寧不甘示弱,決心去看個究竟。
顧青玄知道這些都是她必須經曆的,就沒有反對,隻讓她隨時保持冷靜事事小心,然後他先抽空去了一趟江月樓,讓江弦歌次日將楊容安請到江月樓去,又給江家父女打了招唿,以防到時候生出什麽亂子。
次日,顧清寧散朝之後,本打算著男裝赴宴,但見自己的衣櫥裏除了官服盡是女裝,轉念一想,便大大方方穿了女裝,梳了發髻,敷上淺淺的粉,點了朱唇,細細地勾畫了柳眉。
她不是江弦歌那樣的美人,她通身顯現出的從來不是女子的動人柔情,性別仿佛隻是她的一個標簽,而不是一種禁錮。
縱使因為這個性別在這個世道受盡了磨難,她也從未埋怨過,她一直尊重這個不被公平相待的性別,甚至比誰都體諒“女子”這二字。
……
到了江月樓,顧清寧款款進入四樓最大的雅間望蘭軒,楊隆興與幾位年長一些的官員已經到了,她從容上前與他們互相道禮。
那些官員雖知道她這麽號人,但從未與她相處過,更難以適應她以女裝示人的模樣,她剛進來時,他們還以為是哪個走錯雅間的名門千金,一眨眼,她已到他們麵前開始附手行官禮了,弄得這些老派儒生一陣恍惚。
楊隆興打量顧清寧,對那幾位笑道:“諸位大人可別出神咯,這是朝廷的五品大員工部郎中顧大人,可不是來坐局的羅紅閣姑娘,還直勾勾地看呢?官儀何在啊?”
那些人哈哈笑起來,故意迎合楊隆興的諷笑。
顧清寧麵色恬靜如初,客氣一笑,道:“司丞大人說得極是,下官這般姿色,怎能比得上諸位看慣的煙花女子?不論識人的眼光,論辨蜂識蝶,大人的眼光還是誰都比不上的。下官佩服之至。”
楊隆興的麵色微恙,迅速斂起不悅,與那幾位又尷尬笑起來。
其他年輕官員陸續到來,眾人落座,今日是楊隆興做東,他位最高,坐於主位,幾個資曆稍長的官場老人坐在離他最近的兩側,那些分別是兵部與刑部的高級官員,接下來離他最近的是顧清寧,在年輕人中她的官職較高,那些剛涉官場不久的男子還有些不願與她見官禮,見了,她就坦然受之,從容迴禮。
點了曲樂,傳了酒菜,一番寒暄應酬,他們大多是以聽楊司丞訓導為名來此聚會,難免說不少場麵話,虛與委蛇阿諛奉承自是不在話下。
年長的官員就一本正經地念叨自己的“當年功業”,向年輕人展示自己的“地位非凡”,也不論自己官職高低,總有些“倚老賣老”的意思,張嘴就是家國天下憂國憂民,閉嘴就是苦口婆心諄諄教導。
年輕的官員則是麵上裝作謙和,實則互相譏諷,主要討好楊隆興,與各位長官套近乎,時而裝傻充愣,時而巧舌如簧,口口聲聲尊稱前輩,心心念念求出頭之機。
推杯換盞,斛籌交錯,看似一場尋常宴會,談天說地其樂融融,其實都是在絞盡腦汁靠手段奪名利,談笑間,權錢人脈交錯相應。
顧清寧隻是隨意應付他們,他們一開始也沒怎樣,她便抱著看猴戲的心情旁觀這些男子的酒場交際。
可楊隆興是不會任她如此輕鬆的,他把全場的話題引到顧清寧身上,說這位女官如何如何,裝作很賞識她很關心她的樣子,對她問長問短,一會兒誇獎,一會兒諷刺,試探她,威嚇她。其他人知道他的意思,也都附和。
可顧清寧都一一應對迴去了,她向來不願意花力氣在這明嘲暗諷的口舌之爭上,卻也從來沒有吃虧過。
該迴擊的時候迴擊,該閉嘴的時候就閉嘴了。
酒過三巡,眾人微醺,他們事先就叫好的“歌姬”們來了。
顧清寧知道,這才是重頭戲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