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到了第二天,由於先前軍議時說好的,今天須得三更造飯、五更拔營,以迎戰清軍。
隻是到了今天,三更造飯對於大蘭山來的輔兵和夥夫來說到不算問題,隻是五更拔營卻萬萬不能了。因為到了五更,不少友軍還沒有到齊,甚至還有些依舊賴在被窩裏,更別說是吃飯後出兵了。
整整一個早晨,沈調倫始終奔波於梁弄鎮外的各部友軍的營地,好容易把他們全都弄起來了,也吃過了早飯,並且全副武裝的準備啟程了,中午飯的飯點兒也快到了。對此,他也隻能以著這是第一次動員如許多的友軍聯合作戰,這份經曆對於日後王翊調集大軍收複失地也是一種經驗來安慰自己。
從三更造飯,接近五更時分很多友軍還沒起床開始,王翊就始終在壓抑著心的不快,說好的五更點兵聚將,結果到了時辰,將倒是基本都來了,可是兵就沒見到多少,如果不是劉翼明早前建議集結完畢前先不在臨時搭建點兵台上誓師,隻怕到時非要鬧出些事端不可了。
既然三更造飯、五更拔營已經不可能了,王翊也隻好將計劃修改為吃過午飯再行出發。這麽多的友軍,一個個良莠不齊,實在讓他找不到曾經僅僅指揮本部作戰時那種如臂使指的感覺。
看來劉翼明和黃中道的想法還是很有建設性的,日後還是不能聚集太多的友軍,實在是有些手忙腳亂。現在隻希望這次被冷藏的經曆可以讓陳文這個他始終很看重的年輕武將得到些教訓,這樣使用起來也不會再像現在一般唯恐培養出一個日後會為禍於大明王朝的混世魔王了。
隻不過,聚將時那些友軍將領的解釋,還是把王翊氣了個夠嗆,什麽“明天就開戰了,士兵們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平日裏睡得晚,起這麽早不習慣”、“晚一點兒拔營讓韃子多走點路也好節省下兒郎們的體力”之類的理由比比皆是,更可氣的還是那個趕來要飯的將領的那句“昨天吃得太飽了,肚子脹得睡不著覺”。
你特麽怎麽不撐死呢。
腦子裏麵剛蹦出這個想法,王翊立刻將其強行壓製了下來,以防止麵上帶出絲毫不悅。
他很清楚,此時此刻,大明王朝的權威已經遠不及當年了,他這個經略名義上可以調遣、指揮各部,但實際上這些人能來也不過是看在自己個人的麵子上罷了。此間一旦協調不好,就很可能會敗壞了國事,這讓他做起事情來始終束手束腳的,很不自在。
國事如斯讓王翊很是心傷,但是即便再不自在他也沒有選擇過放棄,江上師潰時如此,被撫標營追殺時亦是如此,就算是剛剛得到這份情報那時也是如此。
隻要肯付出努力,國事也一定會不斷變好的,這份信念支撐著他走到現在,而眼下的這場大戰便是決定這些年努力是否有成效的關鍵了。勝利的話,守住四明山,甚至是配合舟山王師恢複寧紹都將不再是夢想;若是不幸敗了,至少自己還留下了一顆種子,那時候這顆種子會長成什麽樣子他也眼不見為淨了。
午飯時分,斥候傳來了清軍在中午前已經接近了位於四明湖畔的丁山的消息。
得到消息,王翊在飯後立刻點兵聚將,以著忠君的大義和豐厚的物質獎勵激勵了一番士氣後,參戰各部便魚貫而出,並且按照先前製定好的計劃行軍。
從提標營進駐永和鎮開始,雙方的哨騎就始終保持著接觸。隨著今天清軍開始向梁弄鎮前進,明軍的哨騎也隨之遭到了擠壓,以至於不斷的後退,但是卻依舊頑強的清軍保持著接觸,絲毫沒有斷絕彼此之間的信息的意思。
隨著雙方的哨騎將對手的動向不斷反饋迴來,約莫一個多時辰後,北上的明軍和南下的清軍終於在後俞村一帶遭遇了。
比起頗為臃腫的明軍,清軍的移動速度很快,他們迅速占據了後俞村,並且開始在村子南麵沿著四明湖列陣;而明軍則不甘示弱,在發現己方已經無法搶占有利地形,進而背村列陣後,立刻在一處小山坡北麵停了下來,並按照先前製定好的方案開始沿湖列陣。
此刻雙方距離甚遠,隻是哨騎才能隱約觀察到對方的動向。被背靠著主力的清軍哨騎不斷向南擠壓的明軍哨騎,而在得到了進入戰場的本部騎兵的支援後,明軍的哨騎也開始憑借著數量優勢試圖驅逐清軍的斥候,也方便獲取更多的軍情,以及打壓對手的士氣。
比起清軍剛剛入關時,各路明軍望風而逃的年代已經過去數年了,四明山一帶的明軍由於大蘭山明軍兩次攻陷上虞縣城,使得清軍在紹興府壓力驟增被迫采取守勢後,也得到了一些休養生息的時間。當然,魯監國大鬧福建也是浙江清軍在那段時間幾乎毫無作為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利用這一段時間,明軍各部即便滿腦子都是自守的短視之徒也知道要好好操練下兵馬,並且在和四明山左近的清軍的小規模衝突中,士卒也得到了鍛煉,戰鬥能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隻是相比提標營那些自崇禎朝就在黃得功麾下,追隨那時還隻是中軍將校的田雄一同圍剿流寇的百戰老兵,四明山一帶的明軍斥候雖然也都是由軍中驕子組成,但無論是騎術武藝,還是經驗都要差上一截。此刻即便人數占優,卻也不過和對手平分秋色罷了,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將對手的哨騎驅逐出戰場。
站在山坡上,頂盔束甲的王翊遙望著戰場上狗鬥一般追逐廝殺的雙方哨騎。雖然數量占優的明軍也隻能和對手打個五五開,但是對此王翊到也還算滿意,畢竟明軍這邊的士卒從軍最久的也不過五六年的光景,而對手卻大多是打了十幾年仗的老兵,眼下能做到如此已經不容易了,至少這兩年的時光沒有白白浪費。
“好!”
一片歡唿聲傳來,王翊定睛一看,卻是一個明軍的哨騎在馬上側身躲過了對手的一箭,反手便是一箭卻射中對手的胳膊。雖然對手已經憑借著馬速脫離了戰場,但是這個哨騎的表現還是讓明軍的士氣不由得一振,而且關鍵的是那個兵還並非是大蘭山的人馬。
“任總兵的兵練得很不錯嘛。”
王翊誇讚道的那個任總兵便是那名哨騎的將主,這個姓任的將軍早年曾在方國安軍中坐到過千總,和陳文軍中那個火器隊第二小隊的隊長到還算得上是曾經份屬同僚。
不過此刻之前,王翊對於此人的感官卻非常不好,因為這廝便是那個除了親兵、家丁外其他戰兵什麽兵器鎧甲都沒帶的“乞丐”將軍。
這次聯合作戰,王翊提前準備很多備用的兵器,可是現在看來,把全部四明山明軍武裝起來還是過於癡心妄想。所幸的是,這次頗有些明軍沒有赴約而來,而他在把家底掏的七七八八之後,也總算是保證了軍中銳士的披甲和兵器,至於剩下的人,他們的武器卻隻有找不到,沒有想不到。
對麵的清軍已經披甲完畢,整個陣型開始緩緩的向前壓迫,明軍的哨騎再一次受到擠壓之後,便撤出了戰場,趕迴來將獲取到的情報在匯總之後上報給主帥。
“提標中營在右翼?提標右營在左翼?提標左營在中軍?”
比起提標左營和右營的位置轉換,王翊更加奇怪的是提標中營。據他所知,提標營之中,戰鬥力最強的乃是中營,然後是左營,最後才是右營,田雄為什麽把戰鬥力最強的擺在了這片戰場上最沒有可能決定勝負的位置呢?
由於雙方是沿著四明湖決戰,靠近湖水的一側,因為湖岸的土地鬆軟泥濘使得攻擊方的行進更加艱難,而相對的防守的一方在地形的優勢下則更容易堵住缺口;再加上即便對手一側是湖水,另一側有中軍的友軍支援,遠不如遠離湖水的那一側更容易形成包抄,或是在中路強行突破對手的防禦以取得勝利來得輕易。
按照這個道理,明軍這邊,由於對友軍戰鬥力了解的不是很透徹,所以王翊在和劉翼明、黃中道這兩個老於兵事的將領探討後,決定以大蘭山明軍的中營和前營還有部分友軍占據中路,以劉翼明手中的左右兩營和部分友軍占據負責包抄的右翼,而沿湖的左翼則全部交給了包括馮京第的部下在內的幾支規模比較大的友軍。
至於清軍,他們以提標中營占據沿湖的右翼,主要還是由於這支軍隊剛剛從會稽山一帶趕迴來,雖然經過了一天的休整,但是依舊遠不及其他兩個營那般養精蓄銳良久;而相對最弱的右營其實也比清軍的地方綠營或是大多四明山左近的明軍要強的很多,田雄以這支軍隊來負責左翼,為的便是抵擋住明軍右翼主力配合騎兵的攻擊;至於提標左營占據中路,就更簡單了,正常的中央突破戰術而已。
無論是王翊所選擇的側翼包抄,還是田雄所指定的中路突破,其實都是在受到了地形限製所產生的作戰計劃。此刻,雙方就好像兩個摸進了同一個口袋的小偷,將所有決定勝負的關鍵全部壓在遠離湖岸的一側,是明軍先行完成包抄,還是清軍在中路完成突破前壓住左翼陣腳,這才是整場戰役的關鍵所在,所以雙方不約而同的將騎兵集中起來,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相比清軍,明軍這一邊由於兵力更加雄厚,所以陣型也相對要厚重很多,而且除去陳天樞的那個兵力超過三百的騎兵營此時已經戰場側麵的一側隱蔽待命外,王翊手中還有另外一個殺手鐧,那可是他壓箱子底的寶貝,輕易不會拿出來用的。
大蘭山明軍的中營分為四個守備,其中三個和其他各部一樣乃是由步兵、親兵家丁組成的騎兵和弓箭手火銃手混編組成的;而另外的那個守備則不同,這是一支專司火器的部隊,從佛郎機炮到虎蹲炮,這些東西對麵的提標營雖然不多,但是也並非沒有,隻是這個守備有一門紅夷大炮卻是在正常野戰中少見得緊的物事。
紅夷大炮源於歐洲,在明朝後期由葡萄牙傳入中國。紅夷大炮屬於典型的前裝滑膛炮,和線膛炮相比,由於炮彈與炮膛彌合不嚴,火藥燃氣外瀉,火藥推力減小,所以射程較近。但是在明朝後期傳入中國那時,膛線拉製不易,無法普及,其較之傳統本土火器,射程更遠,威力也更為驚人,所以深受大明朝廷的大小文官的喜愛,從購買,到仿製,再到自行研發,甚至在技術上一度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明清兩朝購買、鑄造了數量驚人的紅夷大炮,不過這種火炮由於炮體笨重,以及每次發射後都會因為後坐力過大而嚴重偏離原有射擊位置,以至於時間都浪費在複位、裝填上麵,致使其發射速度較慢,甚至有記載當時最為訓練有素的英國炮兵也需要長達兩分鍾才能完成一次炮擊,這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所不可想象的。
王翊手裏的這門紅夷大炮來源於上虞,早在他第一次攻陷上虞縣城時就發現了這個稀罕物件,隻是那一次他屁股還沒坐熱就在當天晚上被清軍的撫標營趕了出來,然後一路追殺到天台山,投奔了俞國望。
或許是因為過於笨重,清軍並沒有將其帶走,依舊留在了那裏。到了轉年,王翊第二次攻陷上虞縣城後,這門大炮就被帶迴了大蘭山,而今更是出現在了戰場之上。
其實早前劉翼明曾經勸說過王翊,他在劉穆帳下時見過此物,認為其過於笨重不說,射速還慢,野戰完全沒有用處,最好是留著攻城或者守城時候再說。隻不過,王翊和這個時代的其他文官一樣,比起跟隨野戰部隊的運輸速度和射擊速度,他們更加看重於射程和威力,所以劉翼明也就算是白勸了。
明軍在披甲列陣完成後,並沒有急於發起進攻,反倒是數量隻有明軍一半的清軍始終在節節逼近,絲毫沒有把占人數優勢的對手放在眼裏。
就在這時,明軍的戰陣後一騎輕騎飛奔而至,身份得到印證後,此人便被帶到了王翊的麵前,將奉命傳遞的書信交給了王翊。
這個騎士便是陳文派出的信使,王翊在看過書信後也流露出了一絲憂色。王善長和章欽成的牽製行動徹底失敗不說,更是全軍覆沒了,而圍攻他們的清軍便是由提標中營和紹興府的綠營組成的。
此刻,提標中營已經出現在戰場上了。那麽,紹興綠營的那一個協的兵力會在什麽地方?
雖然即便是紹興綠營出現在戰場上,明軍在數量上依舊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封建軍隊的應變能力低下,明軍這邊更是由各路分屬於不同上官的軍隊組成,一旦突現異變,後果很可能會不堪設想。
將幾個沒有出動過的哨騎向己方出發的梁弄鎮方向派了出去,王翊在得到了清軍已經進入紅夷大炮的有效射程內的匯報之後,便立刻下達了開炮的命令。
一邊是成軍十餘年,足足三千之眾,多是由百戰餘生的老兵所組成的浙江提督標營,以及由清軍控製區編組而成的超過五千的輔兵;另一邊則是由超過八千戰兵、一萬兩千輔兵的四明山地區明軍各部組成的聯軍,其中更有這幾年橫行寧紹兩府、盤踞四明山腹地的大蘭山明軍主力。
雙方劍拔弩張,隻為了決定勝負的那一刻,因為這將決定著清軍是否有可能在明年進攻舟山,從而決定性的撲滅浙江抗清武裝。隻不過,這場戰役的結局和尾聲卻是此刻的參戰雙方都遠遠無法預料到的。
到了第二天,由於先前軍議時說好的,今天須得三更造飯、五更拔營,以迎戰清軍。
隻是到了今天,三更造飯對於大蘭山來的輔兵和夥夫來說到不算問題,隻是五更拔營卻萬萬不能了。因為到了五更,不少友軍還沒有到齊,甚至還有些依舊賴在被窩裏,更別說是吃飯後出兵了。
整整一個早晨,沈調倫始終奔波於梁弄鎮外的各部友軍的營地,好容易把他們全都弄起來了,也吃過了早飯,並且全副武裝的準備啟程了,中午飯的飯點兒也快到了。對此,他也隻能以著這是第一次動員如許多的友軍聯合作戰,這份經曆對於日後王翊調集大軍收複失地也是一種經驗來安慰自己。
從三更造飯,接近五更時分很多友軍還沒起床開始,王翊就始終在壓抑著心的不快,說好的五更點兵聚將,結果到了時辰,將倒是基本都來了,可是兵就沒見到多少,如果不是劉翼明早前建議集結完畢前先不在臨時搭建點兵台上誓師,隻怕到時非要鬧出些事端不可了。
既然三更造飯、五更拔營已經不可能了,王翊也隻好將計劃修改為吃過午飯再行出發。這麽多的友軍,一個個良莠不齊,實在讓他找不到曾經僅僅指揮本部作戰時那種如臂使指的感覺。
看來劉翼明和黃中道的想法還是很有建設性的,日後還是不能聚集太多的友軍,實在是有些手忙腳亂。現在隻希望這次被冷藏的經曆可以讓陳文這個他始終很看重的年輕武將得到些教訓,這樣使用起來也不會再像現在一般唯恐培養出一個日後會為禍於大明王朝的混世魔王了。
隻不過,聚將時那些友軍將領的解釋,還是把王翊氣了個夠嗆,什麽“明天就開戰了,士兵們晚上興奮得睡不著覺”、“平日裏睡得晚,起這麽早不習慣”、“晚一點兒拔營讓韃子多走點路也好節省下兒郎們的體力”之類的理由比比皆是,更可氣的還是那個趕來要飯的將領的那句“昨天吃得太飽了,肚子脹得睡不著覺”。
你特麽怎麽不撐死呢。
腦子裏麵剛蹦出這個想法,王翊立刻將其強行壓製了下來,以防止麵上帶出絲毫不悅。
他很清楚,此時此刻,大明王朝的權威已經遠不及當年了,他這個經略名義上可以調遣、指揮各部,但實際上這些人能來也不過是看在自己個人的麵子上罷了。此間一旦協調不好,就很可能會敗壞了國事,這讓他做起事情來始終束手束腳的,很不自在。
國事如斯讓王翊很是心傷,但是即便再不自在他也沒有選擇過放棄,江上師潰時如此,被撫標營追殺時亦是如此,就算是剛剛得到這份情報那時也是如此。
隻要肯付出努力,國事也一定會不斷變好的,這份信念支撐著他走到現在,而眼下的這場大戰便是決定這些年努力是否有成效的關鍵了。勝利的話,守住四明山,甚至是配合舟山王師恢複寧紹都將不再是夢想;若是不幸敗了,至少自己還留下了一顆種子,那時候這顆種子會長成什麽樣子他也眼不見為淨了。
午飯時分,斥候傳來了清軍在中午前已經接近了位於四明湖畔的丁山的消息。
得到消息,王翊在飯後立刻點兵聚將,以著忠君的大義和豐厚的物質獎勵激勵了一番士氣後,參戰各部便魚貫而出,並且按照先前製定好的計劃行軍。
從提標營進駐永和鎮開始,雙方的哨騎就始終保持著接觸。隨著今天清軍開始向梁弄鎮前進,明軍的哨騎也隨之遭到了擠壓,以至於不斷的後退,但是卻依舊頑強的清軍保持著接觸,絲毫沒有斷絕彼此之間的信息的意思。
隨著雙方的哨騎將對手的動向不斷反饋迴來,約莫一個多時辰後,北上的明軍和南下的清軍終於在後俞村一帶遭遇了。
比起頗為臃腫的明軍,清軍的移動速度很快,他們迅速占據了後俞村,並且開始在村子南麵沿著四明湖列陣;而明軍則不甘示弱,在發現己方已經無法搶占有利地形,進而背村列陣後,立刻在一處小山坡北麵停了下來,並按照先前製定好的方案開始沿湖列陣。
此刻雙方距離甚遠,隻是哨騎才能隱約觀察到對方的動向。被背靠著主力的清軍哨騎不斷向南擠壓的明軍哨騎,而在得到了進入戰場的本部騎兵的支援後,明軍的哨騎也開始憑借著數量優勢試圖驅逐清軍的斥候,也方便獲取更多的軍情,以及打壓對手的士氣。
比起清軍剛剛入關時,各路明軍望風而逃的年代已經過去數年了,四明山一帶的明軍由於大蘭山明軍兩次攻陷上虞縣城,使得清軍在紹興府壓力驟增被迫采取守勢後,也得到了一些休養生息的時間。當然,魯監國大鬧福建也是浙江清軍在那段時間幾乎毫無作為的一個很大的原因。
利用這一段時間,明軍各部即便滿腦子都是自守的短視之徒也知道要好好操練下兵馬,並且在和四明山左近的清軍的小規模衝突中,士卒也得到了鍛煉,戰鬥能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隻是相比提標營那些自崇禎朝就在黃得功麾下,追隨那時還隻是中軍將校的田雄一同圍剿流寇的百戰老兵,四明山一帶的明軍斥候雖然也都是由軍中驕子組成,但無論是騎術武藝,還是經驗都要差上一截。此刻即便人數占優,卻也不過和對手平分秋色罷了,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效,將對手的哨騎驅逐出戰場。
站在山坡上,頂盔束甲的王翊遙望著戰場上狗鬥一般追逐廝殺的雙方哨騎。雖然數量占優的明軍也隻能和對手打個五五開,但是對此王翊到也還算滿意,畢竟明軍這邊的士卒從軍最久的也不過五六年的光景,而對手卻大多是打了十幾年仗的老兵,眼下能做到如此已經不容易了,至少這兩年的時光沒有白白浪費。
“好!”
一片歡唿聲傳來,王翊定睛一看,卻是一個明軍的哨騎在馬上側身躲過了對手的一箭,反手便是一箭卻射中對手的胳膊。雖然對手已經憑借著馬速脫離了戰場,但是這個哨騎的表現還是讓明軍的士氣不由得一振,而且關鍵的是那個兵還並非是大蘭山的人馬。
“任總兵的兵練得很不錯嘛。”
王翊誇讚道的那個任總兵便是那名哨騎的將主,這個姓任的將軍早年曾在方國安軍中坐到過千總,和陳文軍中那個火器隊第二小隊的隊長到還算得上是曾經份屬同僚。
不過此刻之前,王翊對於此人的感官卻非常不好,因為這廝便是那個除了親兵、家丁外其他戰兵什麽兵器鎧甲都沒帶的“乞丐”將軍。
這次聯合作戰,王翊提前準備很多備用的兵器,可是現在看來,把全部四明山明軍武裝起來還是過於癡心妄想。所幸的是,這次頗有些明軍沒有赴約而來,而他在把家底掏的七七八八之後,也總算是保證了軍中銳士的披甲和兵器,至於剩下的人,他們的武器卻隻有找不到,沒有想不到。
對麵的清軍已經披甲完畢,整個陣型開始緩緩的向前壓迫,明軍的哨騎再一次受到擠壓之後,便撤出了戰場,趕迴來將獲取到的情報在匯總之後上報給主帥。
“提標中營在右翼?提標右營在左翼?提標左營在中軍?”
比起提標左營和右營的位置轉換,王翊更加奇怪的是提標中營。據他所知,提標營之中,戰鬥力最強的乃是中營,然後是左營,最後才是右營,田雄為什麽把戰鬥力最強的擺在了這片戰場上最沒有可能決定勝負的位置呢?
由於雙方是沿著四明湖決戰,靠近湖水的一側,因為湖岸的土地鬆軟泥濘使得攻擊方的行進更加艱難,而相對的防守的一方在地形的優勢下則更容易堵住缺口;再加上即便對手一側是湖水,另一側有中軍的友軍支援,遠不如遠離湖水的那一側更容易形成包抄,或是在中路強行突破對手的防禦以取得勝利來得輕易。
按照這個道理,明軍這邊,由於對友軍戰鬥力了解的不是很透徹,所以王翊在和劉翼明、黃中道這兩個老於兵事的將領探討後,決定以大蘭山明軍的中營和前營還有部分友軍占據中路,以劉翼明手中的左右兩營和部分友軍占據負責包抄的右翼,而沿湖的左翼則全部交給了包括馮京第的部下在內的幾支規模比較大的友軍。
至於清軍,他們以提標中營占據沿湖的右翼,主要還是由於這支軍隊剛剛從會稽山一帶趕迴來,雖然經過了一天的休整,但是依舊遠不及其他兩個營那般養精蓄銳良久;而相對最弱的右營其實也比清軍的地方綠營或是大多四明山左近的明軍要強的很多,田雄以這支軍隊來負責左翼,為的便是抵擋住明軍右翼主力配合騎兵的攻擊;至於提標左營占據中路,就更簡單了,正常的中央突破戰術而已。
無論是王翊所選擇的側翼包抄,還是田雄所指定的中路突破,其實都是在受到了地形限製所產生的作戰計劃。此刻,雙方就好像兩個摸進了同一個口袋的小偷,將所有決定勝負的關鍵全部壓在遠離湖岸的一側,是明軍先行完成包抄,還是清軍在中路完成突破前壓住左翼陣腳,這才是整場戰役的關鍵所在,所以雙方不約而同的將騎兵集中起來,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相比清軍,明軍這一邊由於兵力更加雄厚,所以陣型也相對要厚重很多,而且除去陳天樞的那個兵力超過三百的騎兵營此時已經戰場側麵的一側隱蔽待命外,王翊手中還有另外一個殺手鐧,那可是他壓箱子底的寶貝,輕易不會拿出來用的。
大蘭山明軍的中營分為四個守備,其中三個和其他各部一樣乃是由步兵、親兵家丁組成的騎兵和弓箭手火銃手混編組成的;而另外的那個守備則不同,這是一支專司火器的部隊,從佛郎機炮到虎蹲炮,這些東西對麵的提標營雖然不多,但是也並非沒有,隻是這個守備有一門紅夷大炮卻是在正常野戰中少見得緊的物事。
紅夷大炮源於歐洲,在明朝後期由葡萄牙傳入中國。紅夷大炮屬於典型的前裝滑膛炮,和線膛炮相比,由於炮彈與炮膛彌合不嚴,火藥燃氣外瀉,火藥推力減小,所以射程較近。但是在明朝後期傳入中國那時,膛線拉製不易,無法普及,其較之傳統本土火器,射程更遠,威力也更為驚人,所以深受大明朝廷的大小文官的喜愛,從購買,到仿製,再到自行研發,甚至在技術上一度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明清兩朝購買、鑄造了數量驚人的紅夷大炮,不過這種火炮由於炮體笨重,以及每次發射後都會因為後坐力過大而嚴重偏離原有射擊位置,以至於時間都浪費在複位、裝填上麵,致使其發射速度較慢,甚至有記載當時最為訓練有素的英國炮兵也需要長達兩分鍾才能完成一次炮擊,這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所不可想象的。
王翊手裏的這門紅夷大炮來源於上虞,早在他第一次攻陷上虞縣城時就發現了這個稀罕物件,隻是那一次他屁股還沒坐熱就在當天晚上被清軍的撫標營趕了出來,然後一路追殺到天台山,投奔了俞國望。
或許是因為過於笨重,清軍並沒有將其帶走,依舊留在了那裏。到了轉年,王翊第二次攻陷上虞縣城後,這門大炮就被帶迴了大蘭山,而今更是出現在了戰場之上。
其實早前劉翼明曾經勸說過王翊,他在劉穆帳下時見過此物,認為其過於笨重不說,射速還慢,野戰完全沒有用處,最好是留著攻城或者守城時候再說。隻不過,王翊和這個時代的其他文官一樣,比起跟隨野戰部隊的運輸速度和射擊速度,他們更加看重於射程和威力,所以劉翼明也就算是白勸了。
明軍在披甲列陣完成後,並沒有急於發起進攻,反倒是數量隻有明軍一半的清軍始終在節節逼近,絲毫沒有把占人數優勢的對手放在眼裏。
就在這時,明軍的戰陣後一騎輕騎飛奔而至,身份得到印證後,此人便被帶到了王翊的麵前,將奉命傳遞的書信交給了王翊。
這個騎士便是陳文派出的信使,王翊在看過書信後也流露出了一絲憂色。王善長和章欽成的牽製行動徹底失敗不說,更是全軍覆沒了,而圍攻他們的清軍便是由提標中營和紹興府的綠營組成的。
此刻,提標中營已經出現在戰場上了。那麽,紹興綠營的那一個協的兵力會在什麽地方?
雖然即便是紹興綠營出現在戰場上,明軍在數量上依舊占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封建軍隊的應變能力低下,明軍這邊更是由各路分屬於不同上官的軍隊組成,一旦突現異變,後果很可能會不堪設想。
將幾個沒有出動過的哨騎向己方出發的梁弄鎮方向派了出去,王翊在得到了清軍已經進入紅夷大炮的有效射程內的匯報之後,便立刻下達了開炮的命令。
一邊是成軍十餘年,足足三千之眾,多是由百戰餘生的老兵所組成的浙江提督標營,以及由清軍控製區編組而成的超過五千的輔兵;另一邊則是由超過八千戰兵、一萬兩千輔兵的四明山地區明軍各部組成的聯軍,其中更有這幾年橫行寧紹兩府、盤踞四明山腹地的大蘭山明軍主力。
雙方劍拔弩張,隻為了決定勝負的那一刻,因為這將決定著清軍是否有可能在明年進攻舟山,從而決定性的撲滅浙江抗清武裝。隻不過,這場戰役的結局和尾聲卻是此刻的參戰雙方都遠遠無法預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