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代的女人不管是買來的,還是未見一麵的媒妁之言,隻要和男人上了床,不說以後是死心塌地吧,反正百分之九十九的會和這個男人安心過日子。
感情呢,睡來睡去,也就有了。再添個娃娃,那就更深了。說什麽自由戀愛,談什麽男女平等,那才是不合時宜,違背傳統呢!
孟九成本來是想著盡快成親,徹底征服這匹胭脂馬,但形勢的變化,卻不得不使他推遲婚事。
金軍主力休整完畢,開始向李全所部進攻了。
李全必然會敗,孟九成當然知道這一點。而一旦失去安丘、臨朐這兩個北方的屏障,直麵金軍便是不得不考慮的結果。
所以,孟九成在離開青島前,便給楊妙真去了封信,陳述形勢變化,希望她率軍來膠州會合。然後兩人共同領軍北進,抵擋金軍。
從即墨傳迴的消息很快便送到了孟九成手中,楊妙真答應得很痛快,果然是不同尋常的女子。
當然,一營紅巾軍的演練也得到了很大作用。
震撼於紅巾軍火器的犀利,合軍整編得以順利進行,楊妙真所部被編為三營,開始訓練。退役為民的也得到了安置,有田有屋,也沒有什麽不滿意的。
說起來,義軍都是官逼民反的老百姓,最多的還是農民。他們並不希望始終過著廝殺拚命的日子,能夠安定地生活,反倒是他們的夢想。
而孟九成治理地方的思路和手段,正好給了百姓定居平安的生活。
他待民以嚴苛,我待民以寬柔。
有了對比,才有向往,才有不甘,才有反抗之心。
穩一點,慢一點,這都沒關係。
英明寬仁的好名聲,民眾真心擁護的政策法令,百姓肯為之拚命守護的安樂家園,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硬實力在不斷增加,軟實力也要鞏固加強。
楊妙真率領著三營人馬直奔膠州,與孟九成會合後,轉趨密州(諸城),再西進莒州沂水縣。
一路行來,已是深秋臨冬季節,原野雖是一派蕭瑟之景,但村鎮卻基本擺脫了荒蕪淒涼之象。
即便是被占領時間不長的沂水縣,也正在從戰爭的創傷中恢複。
對於平頭百姓來說,暫時擺脫了殘苛的統治和可怕的戰亂,又有著新頒布實施的一係列惠民政策,渴求安定便要出力保衛安定,正在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
雖然糧食緊張,但輔以雜糧、菜蔬、野菜等物,倒還不至於餓死人。隻要餓不死,沒有戰亂,百姓的忍耐力是驚人的。
而真正的糧荒卻將是在明年開春,楊妙真等人自是不知道,孟九成正全力購糧備荒。
“孟帥的文治實在是令人讚歎。”楊妙真很是感慨地說道:“我軍南下之時,所見皆是荒村野祠、民不聊生的景象,在孟帥治下,卻是安寧祥和。”
孟九成輕輕搖了搖頭,說道:“楊副帥過獎了,安寧祥和還談不上,隻是暫時讓百姓擺脫戰亂罷了。”
“村鎮有寨牆,有民團,百姓無凍餒,稱得上安寧祥和。”楊妙真苦笑了一下,說道:“若是有這樣的生活,又哪來的義軍蜂起,奴家一介女流,也不會騎馬征戰。”
“官逼民反,自古使然。”孟九成輕甩了下馬鞭,自嘲道:“若不是被逼無奈,在下還是個小道士呢!”
說到小道士,楊妙真不由得笑了起來。
嗬嗬,孟九成也笑了起來,說道:“英雄不怕出身,巾幗亦可稱豪。楊副帥以為如何?”
楊妙真仔細揣摩,點了點頭,聲音突然壓低,有些臉紅地說道:“孟帥以後就不要叫我楊副帥了,叫我妙真好了!”
這一路行軍,兩人已是訂婚,言談融洽,感情又深了一層。楊妙真突然提出改稱唿,則是對孟九成愛意的表達。
“妙真。”孟九成轉頭看著她,親熱地叫著。
嗯!楊妙真不敢看孟九成,含羞帶怯地應了一聲。
……………
沂水縣,位於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居沂河、沭河上遊。東鄰莒縣,西與沂源、蒙陰交界,南與沂南毗連,北與安丘、臨朐接壤。
孟九成將重兵布署於沂水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帶,準備以地勢之利,抵擋金軍南下。
之前,鄭四安已經領兵在縣北的泰薄頂山脈,憑山恃壑,修建了幾座堡寨,構築了防禦設施。各種武器、物資也不斷運來。
現在,孟九成親自坐鎮沂水,與楊妙真的人馬共有一萬五六千,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原屬楊妙真的人馬在沂水進行了大換裝,並與紅巾軍混編,進行了急訓,以適應新裝備新武器,以及新戰法。
泰薄頂山脈,位於沂水北部,是沂山延伸部分,走向東北-西南,為全縣北部的天然屏障。
山上鬆林遮蔽,植被茂密,極為陡峻。而且,齊長城的一段也在泰薄頂山上。
齊長城係古齊國所建長城,為防魯、楚等國入侵,齊國將以前零星修築的長城加以延長。延長後的齊長城東西蜿蜒,西起平陰,東至琅琊台,蜿蜒千裏。
齊長城,簡陋的古韻,遠遜於北麵燕趙之地的長城之雄偉,也無法與世界上更古老精美的宏大建築比肩。
但當聲音沉寂之時,它那日漸消逝的軀體依然能夠向人們訴說。
站在齊長城的遺址上,孟九成極目遠眺,感慨道:“昔日完好時,逶迤起伏,綿延千裏,氣勢何等磅礴。然再堅的堡壘,再固的防線,也終有被攻破的時候。”
楊妙真頭戴紅襆頭,上身穿紅衣,下身穿著草綠色的闊腿褲,就在孟九成身旁站立,也在眺望著山巒疊障。
聽到孟九成的感慨,楊妙真並沒有就此發表議論,而是伸手指了指北麵,說道:“你和我講過,臨朐和沂水交界處有穆陵關,堪稱險要。李全若敗於臨朐,必退守此關。若此關不保,便要退到我軍守地了。”
還沒成親,在心裏已經認同是一家人了,要不怎麽說是“我軍”呢?
感情呢,睡來睡去,也就有了。再添個娃娃,那就更深了。說什麽自由戀愛,談什麽男女平等,那才是不合時宜,違背傳統呢!
孟九成本來是想著盡快成親,徹底征服這匹胭脂馬,但形勢的變化,卻不得不使他推遲婚事。
金軍主力休整完畢,開始向李全所部進攻了。
李全必然會敗,孟九成當然知道這一點。而一旦失去安丘、臨朐這兩個北方的屏障,直麵金軍便是不得不考慮的結果。
所以,孟九成在離開青島前,便給楊妙真去了封信,陳述形勢變化,希望她率軍來膠州會合。然後兩人共同領軍北進,抵擋金軍。
從即墨傳迴的消息很快便送到了孟九成手中,楊妙真答應得很痛快,果然是不同尋常的女子。
當然,一營紅巾軍的演練也得到了很大作用。
震撼於紅巾軍火器的犀利,合軍整編得以順利進行,楊妙真所部被編為三營,開始訓練。退役為民的也得到了安置,有田有屋,也沒有什麽不滿意的。
說起來,義軍都是官逼民反的老百姓,最多的還是農民。他們並不希望始終過著廝殺拚命的日子,能夠安定地生活,反倒是他們的夢想。
而孟九成治理地方的思路和手段,正好給了百姓定居平安的生活。
他待民以嚴苛,我待民以寬柔。
有了對比,才有向往,才有不甘,才有反抗之心。
穩一點,慢一點,這都沒關係。
英明寬仁的好名聲,民眾真心擁護的政策法令,百姓肯為之拚命守護的安樂家園,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硬實力在不斷增加,軟實力也要鞏固加強。
楊妙真率領著三營人馬直奔膠州,與孟九成會合後,轉趨密州(諸城),再西進莒州沂水縣。
一路行來,已是深秋臨冬季節,原野雖是一派蕭瑟之景,但村鎮卻基本擺脫了荒蕪淒涼之象。
即便是被占領時間不長的沂水縣,也正在從戰爭的創傷中恢複。
對於平頭百姓來說,暫時擺脫了殘苛的統治和可怕的戰亂,又有著新頒布實施的一係列惠民政策,渴求安定便要出力保衛安定,正在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
雖然糧食緊張,但輔以雜糧、菜蔬、野菜等物,倒還不至於餓死人。隻要餓不死,沒有戰亂,百姓的忍耐力是驚人的。
而真正的糧荒卻將是在明年開春,楊妙真等人自是不知道,孟九成正全力購糧備荒。
“孟帥的文治實在是令人讚歎。”楊妙真很是感慨地說道:“我軍南下之時,所見皆是荒村野祠、民不聊生的景象,在孟帥治下,卻是安寧祥和。”
孟九成輕輕搖了搖頭,說道:“楊副帥過獎了,安寧祥和還談不上,隻是暫時讓百姓擺脫戰亂罷了。”
“村鎮有寨牆,有民團,百姓無凍餒,稱得上安寧祥和。”楊妙真苦笑了一下,說道:“若是有這樣的生活,又哪來的義軍蜂起,奴家一介女流,也不會騎馬征戰。”
“官逼民反,自古使然。”孟九成輕甩了下馬鞭,自嘲道:“若不是被逼無奈,在下還是個小道士呢!”
說到小道士,楊妙真不由得笑了起來。
嗬嗬,孟九成也笑了起來,說道:“英雄不怕出身,巾幗亦可稱豪。楊副帥以為如何?”
楊妙真仔細揣摩,點了點頭,聲音突然壓低,有些臉紅地說道:“孟帥以後就不要叫我楊副帥了,叫我妙真好了!”
這一路行軍,兩人已是訂婚,言談融洽,感情又深了一層。楊妙真突然提出改稱唿,則是對孟九成愛意的表達。
“妙真。”孟九成轉頭看著她,親熱地叫著。
嗯!楊妙真不敢看孟九成,含羞帶怯地應了一聲。
……………
沂水縣,位於魯中南地區、沂蒙山腹地,居沂河、沭河上遊。東鄰莒縣,西與沂源、蒙陰交界,南與沂南毗連,北與安丘、臨朐接壤。
孟九成將重兵布署於沂水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帶,準備以地勢之利,抵擋金軍南下。
之前,鄭四安已經領兵在縣北的泰薄頂山脈,憑山恃壑,修建了幾座堡寨,構築了防禦設施。各種武器、物資也不斷運來。
現在,孟九成親自坐鎮沂水,與楊妙真的人馬共有一萬五六千,做好了迎戰的準備。
原屬楊妙真的人馬在沂水進行了大換裝,並與紅巾軍混編,進行了急訓,以適應新裝備新武器,以及新戰法。
泰薄頂山脈,位於沂水北部,是沂山延伸部分,走向東北-西南,為全縣北部的天然屏障。
山上鬆林遮蔽,植被茂密,極為陡峻。而且,齊長城的一段也在泰薄頂山上。
齊長城係古齊國所建長城,為防魯、楚等國入侵,齊國將以前零星修築的長城加以延長。延長後的齊長城東西蜿蜒,西起平陰,東至琅琊台,蜿蜒千裏。
齊長城,簡陋的古韻,遠遜於北麵燕趙之地的長城之雄偉,也無法與世界上更古老精美的宏大建築比肩。
但當聲音沉寂之時,它那日漸消逝的軀體依然能夠向人們訴說。
站在齊長城的遺址上,孟九成極目遠眺,感慨道:“昔日完好時,逶迤起伏,綿延千裏,氣勢何等磅礴。然再堅的堡壘,再固的防線,也終有被攻破的時候。”
楊妙真頭戴紅襆頭,上身穿紅衣,下身穿著草綠色的闊腿褲,就在孟九成身旁站立,也在眺望著山巒疊障。
聽到孟九成的感慨,楊妙真並沒有就此發表議論,而是伸手指了指北麵,說道:“你和我講過,臨朐和沂水交界處有穆陵關,堪稱險要。李全若敗於臨朐,必退守此關。若此關不保,便要退到我軍守地了。”
還沒成親,在心裏已經認同是一家人了,要不怎麽說是“我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