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的形勢下,隻要金軍不來攻打,孟九成也不想再度出擊,刺激金軍。


    但發展商貿固然重要,沒有強軍的保護,連地盤都守不住,又有什麽用呢?


    所以,孟九成以周到的禮數接待了劉佑等南商,並把諸項措施盡數告知。兩三天後,他見已經比較順遂,便把事務交給朱明派來的官員,率領親衛離開青島,前往膠州坐鎮。


    此時,完顏伯德兵敗身死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金軍主將仆散安貞的耳中。對這個消息,他是將信將疑,不敢相信。


    但不管消息是真是假,軍隊的布署已定,所部馬上就要攻打在淄州、臨朐一帶活動的由李全的紅襖軍。所以,此事也隻能以後再處置了。


    而由於大形勢的惡化,仆散安貞已經深感金軍的後勁不足,大股的紅襖軍能被擊敗,但要徹底剿滅,已經力不能及。


    金廷南遷的怯懦行動,極大地動搖了人心。當蒙古軍再次到來時,各地女真將領中的投降派和契丹、漢人官吏,以及地主豪強紛紛降蒙。


    首先起兵的,是駐在中都以南涿州、良鄉一帶以契丹軍為主的?軍。契丹軍和?軍在金朝遭受最為沉重的壓迫。宣宗南逃,契丹軍殺金朝的主帥兗昆,推契丹人斫答、比涉兒、劄剌兒等為首,起兵反金,向蒙軍投降,策劃北攻中都(現北京)。


    成吉思汗在桓州得知宣宗南遷,契丹軍來降,隨即派蒙古將領三木合拔都與金朝撫州的降將石抹明安(契丹人)和涿州的降將王楫(漢人)率領蒙古軍南下會合。石抹明安、王楫等軍進攻古北口,連續攻下景、薊、檀、順等州。


    而剛剛遷都的金廷,正忙於布署關河防線,無力加強在山東的金軍。這就使仆散安貞深感兵力不足,集力攻打或能成功,但要守衛州縣,甚至追剿潰敗的義軍,都顯得力不從心。


    “形勢難挽啊!”仆散安貞雖有名將之才,在大形勢下卻深感無力,更對金廷內部還在內鬥而憤懣。


    不到百年,金人的漢化可謂是極快極深,也是極徹底的。以世宗、章宗為例,皆醉心漢學,章宗甚至被高評為“較漢天子亦不遜色”。


    在深度漢化的同時,金廷官員也學到了很多的陋習陳規,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互相傾軋。這可能也是人的本性,與漢化無關,但內鬥不止,確實是金國衰落的一個原因。


    恐怕仆散安貞不會想到,他的下場有多淒慘。不是死於戰陣,而是死於讒言。由征宋英雄到叛國者,仆散安貞不僅人頭落地,還搭上了兩個兒子。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在曆史的大形勢下,名將也沒有扭轉乾坤之力。


    相比較而言,孟九成在軍略上肯定不如仆散安貞,但他也有自己的優勢,那便是借勢而行。


    在膠州坐鎮沒多久,孟九成便以韓守仲為大將,率軍出動,占領高密;同時,王忠峰和鄭茹芯由密州(諸城)出兵,向北攻掠,逼近安丘;鄭四安派兵增強沂水的防守,以防備臨朐被金軍攻破而南下。


    現在的安丘,由歸附於李全的國安用所部占據。李全若敗,金軍很可能繼續南下,攻打安丘,從而威脅到密、莒兩州。


    預先防範金軍的威脅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孟九成加強了對劉二祖所部的武器支援的力度,並在來往書信中達成了協議。兩軍在以後的作戰中,相互配合,守望相助。


    其實,孟九成不奢望在遭到金軍攻擊時,劉二祖能全力增援。但隻要劉二祖所部能趁機搞些動作,哪怕是玩玩圍魏救趙的把戲,對紅巾軍來說,也是很大的幫助。


    對於李全、劉二祖等義軍,孟九成的心理還是有些矛盾的。既想著能聯合作戰,又擔心他們成事不足。而且,即便他想聯合,也有些孤掌難鳴。


    比如說孟九成想支援國安用守安丘,想增援臨朐的李全,人家還不領情,甚至懷疑他要奪其地,並其軍呢!


    所以,孟九成隻是派人送了書信,透露了自己的意思,進軍占地卻把握著分寸。


    興許隻有他們敗了時候,才會低下頭,接受自己的好意吧?孟九成雖然無奈,可也沒辦法。


    隻不過,事情好壞相伴,總有令人高興和令人不快的。而今天,孟九成得到消息,卻是暢快地笑了起來。


    ………….


    即墨,秦代置縣,隋朝建城。雖然地方不大,但安置萬餘人馬還是綽綽有餘。


    楊妙真吃過早飯,信步走向軍師王敏的住所。


    萊州被破,人馬散亂,各自突圍。楊妙真仗著武藝高強,弓馬純熟,帶領一部人馬殺出重圍,卻與乃兄失散。


    楊妙真突圍後,陸續與閻通、孫武正等部會合,暫在岠嵎山安營。隨後,其母舅劉全、侄子楊友又各收攏殘兵,前來會合,部隊逐漸擴大至一萬多人。


    但岠嵎山狹小,周邊地區飽受戰亂,物資匱乏,難以養軍立足。而楊友作為楊安兒的義子,又想繼承父業,承襲九大王的稱號。因其年輕,又不太懂軍事,平常更沒有什麽戰功,眾將不服,鬧得差點分裂。


    多虧劉全,身為長輩,在軍中也有些影響。與眾人商議之後,推舉楊妙真為首領,尊稱其為“姑姑”。


    成為軍中首領,也意味著肩上的責任,楊妙真接受軍師王敏的建議,率軍向莒、密州轉移,想與紅襖軍元帥方郭三會合。


    幾經周折,楊妙真所率人馬進入密州,在華山鎮與紅巾軍前哨人馬相遇。


    盡管孟九成折騰得挺來勁兒,可那時的交通和通信實在是不敢恭維,逃難的民眾又都是向南而去,他的名聲倒還真不為楊妙真所知曉。


    但既是同屬義軍,楊妙真所率人馬經過長途轉戰跋涉,也是困頓不堪。本著先禮後兵的原則,楊妙真也沒輕易動武,請人通報孟九成,便暫時在華山鎮外紮營安歇。


    隻不過,孟九成的反應和慷慨倒是令楊妙真等吃驚不小。華山鎮讓了,即墨縣城讓了,除了不準劫掠擾民的口頭約定外,這支殘破的紅襖軍便是如此輕鬆地獲得了安身之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英豪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樣樣稀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樣樣稀鬆並收藏南宋英豪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