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完小說的聯想


    昨天刷完了小說《怪你過分美麗》,刷完後覺得失望,我是看了劇之後再刷小說的,小時候也是如此的,至今仍然保留著這個習慣。


    看劇的時候,我喜歡看莫向晚的工作狀態,這都是很現實的,很能拿過來就用的。


    可是小說裏寫的是愛情,的確,愛情是小說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不是每一位作者都會寫愛情的。


    是有人寫得不是那麽迴事。


    而且從小看小說,看到現在,都覺得愛情已經不新鮮了。


    相反倒是平淡務實的文字更為吸引人,比如說,楊絳先生在《幹校六記》裏記錄了一件事她愛美,在家就做發套,然後錢鍾書先生就在一邊看著她,她在燈下做頭套,見他怎麽還不休息,就跟他說,你去休息吧。可是錢鍾書先生說,我就想這麽看著你。


    就這麽一個細節,寥寥數語,簡單的,家常的話語,卻感覺可以流傳很久,至今仍有餘韻。


    愛情沒那麽轟轟烈烈,就是這麽簡單平實,卻也雋永可信。


    當然每個人的愛情理解和體驗都是不同的,我說的也隻是個人的觀點。


    也看到過一些寫感情寫得很好的作者,比如說一位朋友,她寫的一個故事,說的是男女主角離婚了,然後出現了第三者,那是前女友,可是前女友是得了絕症,不想連累老公,這才找男主求助的。


    過程中自然免不了誤會,到了最後,誤會解釋清楚了,前女友離世了,男女主重歸於好,他們還有了孩子,帶著孩子來到前女友的墳前紀禱,這時候一段文字是看得我想哭,覺得很感動。


    真的挺有意思的,估計也是人家無心插柳,偶然寫出來的這麽一段文字,也的確有真實感情在裏麵,但是,並不是主旨。


    而這一段是給我印象很深的。


    小時候看小說,那是在學寫作技巧,那時候是在上學,需要應付作文,需要得到好分數,那麽看小說,看別人怎麽寫,一些用得好的字句,都可以參考借鑒。


    這時候是看了很多的小說,而且,我覺得描寫心情絕對是小說的強項。


    可是現在講究的是意會,有時候幾個鏡頭就可以把一種心情描述出來,不一定是文字,但是人家心裏燃起的感覺就是如此。


    這是鏡頭語言,所以也就不需要文字來直接描述了,要的不是描述能力,而是文字運營能力,用文字把一種感覺給推演運營出來。


    這樣一來的話,文字和鏡頭就好像是無邊界感了,那麽如何讓文字來表達鏡頭感,同時又讓文字有它本身的魅力。


    這好像是沒有寫過,沒有思考過時,不曾想過的問題。


    文字是它本身,同時它又可以和其他的手段嫁接的。


    現在的社會是多元化社會,不可能單打獨鬥,所以和周邊的關係,肯定是需要考慮的一部分。


    還真別說,假如我沒有寫過小說,沒有一百萬字連載這樣這樣經曆下來,還真不會啟動心智。


    以前有一部武俠小說《傳奇心記》,是在微博讀書發表的,那時候也有一百萬字了,不過在寫的時候,更多還是考慮的是文字本身。


    不錯,有人說過,一百萬字那是練習文筆,在熟悉市場,肯定是需要這樣量的積累的。


    但是沒有經曆過的話,我還是比較浮躁的。


    現在也覺得浮躁並不一定不好,很多人都經曆過的,假如我沒有經曆過,不但不會懂得,反而好像是有所缺失了一樣。


    那時候我是覺得好像什麽都聽市場的,似乎不太好。


    可是除了市場的宣傳之外,我還能聽什麽呢?


    周邊真的很少有懂行的人來指導。


    我想這個過程應該是很多人都碰到過的,一開始什麽都沒有,好像什麽都要靠自己。


    一旦有了成績了,那麽不知道躲在哪個角落裏的人,都會四麵八方的冒出來,湧上前。


    不過經曆過了就明白,事態並不是成與不成兩條路,兩種極端。


    而是一個周而複始的過程。


    那時候除了需要有人指導之外,自己也不能放棄,還是要去努力。


    記得那時候,我喜歡的還是看評論。


    這也是小時候看書的經曆了,看小說會覺得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是看評論呢,會學到實用的東西,這就是評論的好處。


    然後我自己寫評論也是奉行這樣的宗旨,要拿出好的給大家分享。


    喜歡看書的朋友,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求知,那麽讓人家少走一點彎路。


    所以我喜歡有技術背景的評論,比如說有學識支撐的。


    哪怕是引申出來的也好,但是,讀者的需求不可忽視,還是要寫一點對他們有利的東西才是。


    結果我寫出來的評論,目前看來,是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當然有人寫得更好的也有。


    我看見過有人是一個行業出來的,然後這部劇和他們這個行業很密切,於是就寫了很多行業的知識在裏麵,這樣讀來是賞心悅目,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這是有技術背景的評論,是我喜歡看的。


    甚至我都想過,我寫的小說,也需要有技術背景的,不過這一點目前還隻是很零散地融入在小說裏,我也沒有把它寫到構思裏麵,還隻是雛形。


    不過呢,今後我會考慮把這一些寫到構思裏麵,讓一個技術知識貫穿在故事裏麵。


    但是呢,也看到過有些影視劇就是如此的,凡是有技術知識穿插其中的,都不會太難看,可是不見得會賣座。


    市場還是有它的因素在裏麵的。


    現在也真覺得寫作就跟創業一樣,不是隻要會寫就行了,也要考慮各方麵因素的。


    所以寫小說和寫書評的元素排布順序也是不同的。


    寫評論那是要看幹貨的,而寫小說,幹貨是在其中一個位置而已。


    這次的十一假期,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去年此時,自己在忙著更新小說,在忙著上架的事情,而今年,一本書看到已經完成了,這是時間的結果,感覺到自己沒有浪費時間,很好的運用了時間。讓自己看得到。


    可是呢,到底還是在起步階段,很多東西需要去學去練。


    這倒是寫完小說之後的感悟。


    本來以為寫完了一部小說,那麽事情會少很多,也許自己還會不適應呢。


    可是現在才發現,結束往往就是另一個開始,事情一點也沒少不說,好像需要去做,去練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同時,過去喜歡看的評論,現在也開始不要看了。


    除非是評論得很係統,具有前瞻性,把未來開拓的路都清楚地寫下來。


    當然,這樣的話,那就不是評論,而是計劃書了。


    這樣的計劃書一般在市場上是不大會看到的。


    那是公司內部的文件。


    而市場上看到的,可以這樣說,就像是貨架上的飲料一樣,看上去琳琅滿目,花樣百出,其實不外乎是糖水,或者是加了添加劑的水而已。


    與其如此,還不如喝白開水呢,這是對人最好的。


    當然真的到了外麵,也不會這麽想得通透的。看到了,還是會去買來喝的。


    但是該清醒的時候,還是要清醒。


    二、名利與清淨


    繼續說《怪你過分美麗》這部小說和劇集的聯係吧。


    我很喜歡看莫向晚的工作狀態。


    尤其是她和另一個經紀人郝邁的互動。


    郝邁是另一家娛樂公司飛象娛樂的經紀總裁,也是業務好手,很懂得如何在行業裏站穩。


    這兩人是競爭對手,一開始的時候郝邁還過來挖牆角。


    而且郝邁還有腦子,挖牆角的時候在分析,莫向晚是把藝人低價簽約,自己培訓,逐步上升,她在賺差價。而他就要成熟的演員,自己去開創一片天地,就是撈現成的,這樣更有前景。所以許諾演員開工作室,那是錦上添花,好了會更好,是很有誘惑力的。


    這麽看著兩人是高智商的競爭,而且一旦得到了,那麽就是他的了。


    這個對手不容小覷的。


    而莫向晚也不是省油的燈,她的反擊是,郝邁旗下已經有了和這個藝人差不多人設的藝人,人家到現在就在吃這個人設,你們自己不想比較,別人也會拿你們來比。


    而且為了這個人設,人家要出席很多應酬,而她卻放任藝人沒事在家打遊戲,什麽都是她自己來。而且一種人設的藝人,她隻簽一個。


    這一局莫向晚完全是贏了,可她也沒讓郝邁吃虧,還是分資源給郝邁的,起先郝邁和她對吵,後來是叫她親姐的。郝邁的台詞是,你是我的親姐。


    這裏的莫向晚頭腦很清醒,知道郝邁跟她爭,完全出於利益的爭奪,並沒有十怨九仇。


    而且兩個人在不同的公司,立場不同,僅此而已。


    另外經紀人除了資源的競爭之外,還是可以有合作的機會的。


    蛋糕一個人吃也是吃不完的,大家分了吃,也是江湖義氣。


    不過郝邁在唯利是圖之餘,還是有良心的,當他看到莫向晚暫時落魄時,他是兔死狐悲的,莫向晚是為勢所迫,而且是粉絲團,她為了演員的前程,沒和粉絲起爭端,是順著來的。她是委屈求全的,這件事郝邁是看在眼裏的。


    因此郝邁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有機會還會幫她,莫向晚雖然失勢,可她實力還在,郝邁尊重的是她的實力。


    所以這部劇看得移不開眼睛,甚至莫向晚對粉絲的做法,就是《歡樂頌》裏安迪那一句不與傻瓜論短長的真實寫照。


    因為是太懂得這個行業的內情了,所以郝邁是唯利是圖得很有分寸感,該爭的時候要爭,該幫的時候是去幫的。


    看到這一節時,我是追著看下去的。


    而小說裏關於這一節的內容那是太少太少了。


    小時候是覺得改編後影視不如小說好看,現在則是倒過來了。


    一旦小說失去了獨立性,前景不容樂觀。


    腦子裏忽然冒出了這麽一個念頭,也不知道是不是我過於敏感了。


    以前覺得一部小說能出版就很好了。


    可現在隻怕是很多作者希望有觸電的機會。


    一旦涉及了影視行業,那是傳播平台,是會放大了影響的。


    一樣已經那麽辛苦了,當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讓自己獲得更多,這種想法無可厚非。


    隻是,假如什麽都是衝著名利去的,那就偏了。


    現在越來越覺得,還是立足於根本,先把該寫的寫好,不用去考慮太多。


    然後,最近是發現,我需要屏蔽一些信息了,有一些信息就是在騷擾。


    對我沒什麽好處的。


    而且看著會浪費時間,浪費精力的。


    現在我的時間和精力是很珍貴的,我就是這麽認為的。


    所以不可以浪費。


    然後,不要去想有了名利雙收收的機會會如何,先去想,假如沒有這樣的機會呢?


    這在投資領域也有類似的比喻。


    不要去想一支股票能有暴富的機會,而是去想,假如這支股票十年不上市,那麽會如何?


    有時候換位思考,是會發現有許多有意思的東西冒出來的。


    當現在有了電腦,可是如果沒有電腦時,用算盤該如何計算呢?


    有時候想想這個問題也挺有意思的。


    以前我就想過,有名利場,也就是有清淨場。


    清清淨淨的又有什麽不好。


    假如暫時做不到不垢不淨,那麽在追逐名利的同時,留一分空白給清淨,享受清淨,又何嚐不是好事呢?


    而且名利也是沒有底的,好了都會想著更好。


    記得以前有同事跟我說一件事,很有意思的。


    說的是一個做銷售的女的,她業績很好的,她去整容。


    已經整了好多次了,可是她居然拿著放大鏡來看,說自己的毛孔又粗大了,還要去整容。


    當時聽了這個故事,會覺得真是太有錢了,有錢也不是這麽個花法呀。


    可是再仔細一想,的確,美是沒有止境的,美了,還希望更美。


    問題是美也是沒有標準的,誰說的上什麽才是美?


    如果按照標準來,那麽現在的網紅臉就是現成的例子。


    這都是根據標準來整的,要說美麗,確實也是美麗了,可相似度很高,反而沒有特性,到底意不足。


    現代科技是可以滿足人的欲望,但是能讓人知足嗎?


    這時候一句老掉牙的話倒是發揮了它的作用,那就是知足常樂,知足是福。


    這些東西確實是要和現代的生活融合起來看的。


    現代生活分秒都在刺激人的欲望。


    所以有時候會覺得過分上進是一種罪惡,適當放下就是幸福了。


    就拿餐飲來說吧,誰都知道好吃了,人家才會來吃。可是青菜就是青菜,做不成蝦的滋味來。


    人家吃厭了,想換換口味,那也是很正常的。


    不見得放一些不該放的吧。


    以前是有火鍋店為了招攬顧客,在湯料裏放罌粟殼的。


    這樣的話,反而得不償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這時候有一份清靜,有一份知足,的確是難能可貴。


    難怪有人說懂得放下是智慧。


    所以說,我想接下來還是寫自己喜歡的,不相關的還是少管。


    這也挺有意思的。


    一開始我是被花花綠綠,光駁陸離的表象所吸引,然後在做的過程中,我是一點一滴地去脫離表象,更想獨立地去做些什麽。


    這是很有趣的。


    而且我發現,越是獨立思考,獲得的自由、清靜和快樂也就越多。


    也許本來就是這麽一個過程吧!


    對我來說,還是喜歡寫點什麽,去觀察,去思考一些什麽。


    一開始是認為自己的喜歡未必靠得住,可現在發現,能被依靠的,還就是這份簡單的喜愛,就隻是單純的喜歡而已。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倒不是故弄玄虛,而是真相了。


    既然一開始就是一份單純的喜歡,現在也沒有失去,可以說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僅此而已。


    既然如此,計較什麽呢?做該做的事吧。


    寫到這裏,也覺得可以佛係,佛學是為了幫助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看待現實。


    隻要不是割離了現實,一味地務空務虛即可。


    也許,這才是佛係的意義吧。


    好了,不寫了,要休息了。今天也寫得夠多了,暫停吧!


    2020年10月4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年擷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丹湜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丹湜意並收藏流年擷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