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邊學編程,一邊用編程的知識來寫書評。


    我就用編程的賦值來寫卓一航的心智模式,他是一個小孩子,社會認知等於零,所以他無法處理社會關係。


    玉羅刹和武當的糾紛,這就是社會關係,又牽涉到利益。


    假如卓一航懂得社會學的話,處理起來並不難的。


    類似的情形,在明朝大禮議時期的嘉靖皇帝就是這麽操作的。


    人家遊刃有餘,卓一航卻是碰得滿頭包,然後結束了,他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該如何麵對,他隻會哭,隻會昏倒。


    跟他爺爺一開始一樣,他爺爺卓仲廉是很聰明的,強盜打架有什麽好看的,他年老體弱,看不進打鬥,那麽昏過去了,也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卓一航年富力強,居然也跟他爺爺似的,都是昏倒,這還怎麽行?


    卓一航的思維裏沒有未來,他隻有過去,所以他不能給武當和玉羅刹未來,他們就打了起來了。


    可是打起來還是沒有用,都沒有為了卓一航的成長而付出,卓一航還是不知道該怎麽成長,而他們都是要享受他成長後的成果。


    這也是很多中國家長的弊端,在孩子成長時,不知道該怎麽去培養,隻知道看結果,都沒有過程的,怎麽會有結果呢?


    不過通過寫書評,我也了解到,武當派的人怎麽說他們的利益呢?這樣的話,太直白了,自己都會覺得不舒服。


    所以需要的還是有一個公正的第三方,把雙方的利益訴求都告訴卓一航,讓他在行事中把他們都考慮進去。


    按理說,武當派和玉羅刹都是對卓一航很好的。


    卓一航從小在武當長大,恩師紫陽就隻有他這麽一個弟子,還保送他為掌門,這是誰也不曾有的殊榮。


    卓一航自己也是知道的,靜下來的時候,他也思考過為武當的將來盡力,出發點也是好的。


    至於玉羅刹對他更是沒話說,為了他攻陷了一座城池,那時候他爺爺去世,他被陷害,結果玉羅刹就為了救他出獄,把人家一座城池給攻占了,那是傾城之戀。


    然後為了卓一航,玉羅刹還陪著他拜祭他爺爺,那是當他是自己人,可是卓一航還嫌棄她出身不好。


    卓一航要玉羅刹去救何萼華,玉羅刹真的赴湯蹈火去救的。


    總之隻要卓一航開口的,玉羅刹總是盡心盡力去做。


    這樣的女朋友到哪裏去找,還有沒有同款的,給我來一打。


    卓一航對她產生感情很正常的,無論誰這樣的付出,都會得到尊重的。


    可是呢,知道要去珍愛,和懂得如何去珍愛,又是兩碼事,前者是用心即可,後者是需要學習的。


    卓一航的短板就在這裏了,跟社會有關的東西,他一概不知,也沒有學過。


    他是用心的,可是不知道該怎麽去用心付出,他的作為都是自說自話,所以大家都弄得不開心。


    他還很冤枉,怎麽我怎麽做都不對,還越來越頹廢了。


    這個故事也說明了,長大後更需要學習,卓一航的條件多好,他的為人也是不錯的,天真任俠,隻是後來沒有好好地學過社會學知識,因此可惜了。


    假如他可以了解武當派和玉羅刹的需求,他大可以振興武當,風光迎娶玉羅刹。


    當然他嫌棄玉羅刹,除了她的出身之外,還有安全感和體麵性。


    可是玉羅刹很能幹,在少林寺得到了主持的誇讚,還是當著他的麵,所以他對這段愛情的信心足了。


    假如說玉羅刹和他出身差不多的,都一樣碰到了從小孩過渡到大人的青春期,那麽以她的靈敏和詩情畫意,去表達所處的環境,麵臨的問題,大家一起想辦法,那麽卓一航會更努力的求上進。


    這裏的出身問題,其實就牽涉到安全感,這樣一來,她說的話,他就會聽。


    可書裏的情形是反過來的,卓一航說話,玉羅刹會聽,然後發現武當山上全不是好人,最不是東西的就是這個卓一航。


    所以她是信心崩潰了。


    而通過對卓一航的觀察和編程的賦值訓練,我對現實生活也有了不同的觀察。


    有時候書本和現實是相通的,可以照搬的。


    當然,有時候書本就是書本,現實就是現實。


    今天碰到一個人,無緣無故地對我發脾氣。


    換了以前,我會覺得很無辜,沒事衝我發脾氣幹什麽,很多情形又不是我造成的。


    現在就會留心聽人家講話,然後發現居然連脾氣都不會發。


    發脾氣都沒發在點子上。


    這人的心智模式就是跟我的任性走,既然是無理取鬧,那麽不用理會,更不用放在心上。


    生活中真的有這樣的人的,自以為發了脾氣就是抬高了身價。


    其實連脾氣都沒發在點子上。


    這種人當然不要理會,不但是現實中不要理會,連心裏都不要讓他們多停留。


    據我所知,有人做事是有目標的,是要為大家好的。


    有人做事是為了自己的。


    還有人做事是為了虛榮,為了任性。


    當然這麽分析出來,似乎很可憐,可就是有人這麽去做的。


    不同的心智模式自然帶來不同的走向,難怪有命運之說。


    那可以說也就是心智模式的影響。


    前晚我忽然去晚了現金流遊戲,那是好幾年前買來的,在淘寶買的,才9元,這個遊戲已經玩了好幾年了。


    我是明明已經跑出了老鼠賽跑的賽道,進入了快車道,可就是不給我第一名。


    換了以前,我會覺得這是電腦賴皮,可現在覺得,那應該是編程問題了。


    估計我的什麽舉動,觸動了編程的條件賦值,所以給我阻撓。


    不過呢,跑出了老鼠賽跑的賽道,那也是好事。


    現在發現編程給我的生活帶來的很大的觸動,其實很多時候,這些內容已經在我生活中,給了我影響了。


    隻不過我自己沒發現罷了。


    現在是激活狀態了。


    然後一直在用,最近寫書評,就在寫卓一航的心智模式的賦值,以及對他生活的影響。


    這個觀點是很新穎的,我看很多人在看,有人給我鼓勵,有人還說,自己好像就是桌一航的影子。


    我覺得這是梁羽生先生寫得傳神,這個人物接地氣,可以說明問題。


    其實每個人進入社會都是經曆了千瘡百孔,可是自己呢,往往當自己是個人物,應該是純白無瑕的。


    現實和想象是產生了衝突的。


    因此會出現謊言以及掩蓋。


    直麵千瘡百孔的自己,真的是需要勇氣。


    而接受那樣的自己,也是成熟的表現。


    那得需要多大的包容心呀。


    還有愛心,哈哈,對呀,對自己也需要愛心,先愛自己,才會去愛別人。


    當自己也是這般千瘡百孔時,接受了就不會去計較別人這個不是,那個不是了,很自然的包容心就會增強了。


    卓一航其實也不接受千瘡百孔的自己,所以才去挑剔,才去逃避,才會想著一蹴而就。


    這當然是幼稚的行為,可又何嚐不是每個人都經曆過的呢?


    梁羽生先生筆下的卓一航,與其說是成人的童話,還不如說就是每個人的縮影,它就是那麽的現實。


    也許就因為非常現實,所以很多人不忍去看。


    不過,真的成熟了之後,再去看,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情形。


    不成熟時看到的都是問題,成熟是看到的都是方法。


    煩惱是成長中必然要經曆的,當時是煩惱,後來都是菩提。


    據說佛陀頂上一圈一圈像頭發一樣的,那叫肉髻,經曆了一個煩惱,堪破了一個煩惱,那麽就化為一個肉髻,作為象征和標誌。


    佛陀哪裏是那麽容易成就的呢,也是受了千辛萬苦的。


    小時候哪裏會聽得進長大了要吃很多苦的這種話,都寧願活在糖堆裏。


    後來就知道,吃苦就是現實的一部分。


    有些苦是肯定要去吃的,這樣才會有成長,有收獲。


    所以現在再看武俠小說,倒是不想看那些神話,童話,反而要看接近現實的,有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


    說實話,在武俠小說中,要寫出現實來,那真的很不容易。


    不過,不是成長了之後,也無法發現,也無法讀懂。


    懂得怎麽去讀一本書,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都是挺有趣的。


    小時候我是很任性的,也許很多小孩都是這樣的,不喜歡的就是不喜歡,喜歡的會寶貝得不得了,盡管三分鍾熱度,過一會兒忘了也就忘了。


    按照大人的說法,這叫三天是貓,四天是狗,小孩子還能作數什麽。


    那時候有人跟我說過的,數學類的,越是不會越要多做。


    可那時候好像是扭著來,聽著情緒不太順,所以我聽過也就算了。


    現在是通過接觸編程,我知道就是這麽迴事,多做,多熟悉,自然而然就會了。真的沒什麽難的,有的隻是不熟悉,產生的情緒排斥而已。


    就跟卓一航一開始對玉羅刹也有排斥,這是很自然的,然後多接觸,多了解,這才發現人家是很好的。


    情緒問題也是成長的問題,大人就會轉換情緒了,知道該做的,怎麽都要去做,情緒可以暫時放一放。可對小孩來說,情緒少說也占了80%的比重,有時候還是全部。


    這就是小孩的思維,小孩的內心劃分。成長是需要磨礪的,看到了過去,再看到現在,忍不住會微笑,是呀,來過,經曆過,走過了這一程,如此罷了。


    好了,就寫到這裏吧,要休息了。晚安!


    2020年9月19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年擷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丹湜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丹湜意並收藏流年擷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