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扶蘇看向李斯。


    “在”,李斯站出來,對著扶蘇說道。


    “統一文字的事情就交給你了”,扶蘇對著李斯說道。


    “是,大王”,李斯直接領命。


    “另外,寡人決定統一度、量、衡,七國各國的標準全部取消”,扶蘇沉聲道。


    戰國時期,各國的度量衡製度和貨幣製度很不一致。


    秦統一後,規定貨幣分金和銅兩種:黃金稱上幣,以鎰為單位,秦製20兩為鎰;銅錢萬下幣,統一為圓形方孔,以半兩為單位。


    金幣主要供皇帝賞賜,銅幣為主要的流通媒介。


    秦始皇以原秦國的度、量、衡為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製度。


    秦廷在原商鞅頒布的標準器上再加刻詔書銘文,或另行製作相同的標準器刻上銘文,發到全國。


    與標準器不同的度、量、衡一律禁止使用。


    在田製上,、規定六尺為步,二百四十步為一畝。


    這一畝製以後沿用千年而不變。


    在思想方麵,扶蘇采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乘等製度都以六為數。


    因為水主陰,陰代表刑殺,秦始皇以此作為其加重嚴刑酷法的依據。


    在曆史傷,因為秦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讚同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於耳。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


    丞相李斯認為這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主張嚴厲鎮壓這些士人,秦始皇支持李斯的看法,並發動了焚書坑儒事件:


    所謂“焚書”,就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和鞏固秦朝的統治,開始銷毀除《秦記》之外的其他六國的史書,保留關於農業、技術、卜筮和醫藥的書籍。


    除了博士官所職,天下敢私藏詩、書、百家語的人,都命令守、尉將其藏書燒掉。


    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如果官吏知情隱瞞不報,也和藏書的人同等治罪。


    這一政策從前213年一直執行到前206年秦朝滅亡。但實際上,秦始皇確曾下令將一些禁書保存於皇家圖書館,直到西楚霸王項羽攻破鹹陽後縱火,這些書籍才徹底消失。


    “坑術士”,焚書的第二年,即前212年,秦始皇因兩個術士私逃,且逃前誹謗皇帝,下令禦史審訊在鹹陽的術士。諸生相互告發,最後有四百餘名術士在當時秦首都鹹陽被坑殺的事件。


    ······


    不過扶蘇不會這麽做。


    法律一定是要製定的,但是他不會製定那麽嚴格的刑罰。


    扶蘇會循序漸進,並不會發生“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事情。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亙古就存在的道理。


    除此之外,奸-淫婦女者,殺無赦。


    拐賣兒童者,殺無赦。


    燒殺搶掠者,殺無赦。


    ······


    其餘的,小偷小摸之類的,並不會殺,頂多拘留一段時間,讓人在獄中感受感受什麽叫做可怕。


    從此之後,不敢再進來。


    ······


    同時,扶蘇命令“天工閣”大興土木,為了國家的安全和建設,同時也為了扶蘇個人的榮譽。


    扶蘇決定興建在他在位的期間,再次修建兩個巨大的工程。


    第一個——萬裏長城。


    第二個——秦始皇陵以及兵馬俑。


    秦朝最為著名建築當屬萬裏長城。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了北築長城工程。


    修建長城的目的是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長城的首要作用是利用烽火台預警。


    但長城不僅用於防禦,蒙恬改造過的長城又是一個可以進攻的體係。


    秦始皇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並擴建,修築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裏長城,堪稱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巨大的軍事工程。


    為了修建長城,秦國每年征發民夫四十餘萬,施工又多在蠻荒偏遠之地,民夫死者不計其數。


    據《史記》所述,民夫的屍骨填平了溝壑。


    此外,與現代留存的明長城相比,秦長城的工程規模遠遠不及,隻是將秦、趙、燕舊有長城接駁為一體。


    ······


    和嬴政不一樣,扶蘇有著充足的時間完成這一切。


    所以扶蘇會征調民夫,在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完成這一個浩大的工程。


    第二個巨大的工程就是修建秦始皇陵。


    不過這個扶蘇不著急。


    他的內功深厚,隻要不受到太嚴重的傷勢,不會夭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界征戰之召喚猛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金老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金老五並收藏萬界征戰之召喚猛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