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被屏蔽了!
所有人都認為孩子不會撒謊,可是當克拉拉澄清,是自己亂說的時候,卻又沒有人相信了。
盡管法律上他被洗清了嫌疑,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從超市迴來的盧卡斯,一個人在黑暗裏坐了很久。
今晚是平安夜,一個原本應該和家人團聚幸福滿滿的日子,他卻忍受著無中生有的不公正對待和排斥。
將臉洗幹淨,換好西裝,盧卡斯像往年一樣去往教堂參與平安夜的祈禱。
台上,童真的兒童合唱團在唱著頌歌。
而台下,盧卡斯迴望著坐在後麵的克拉拉的父親、自己以前的好友。
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失望和掙紮......
盧卡斯最終還是爆發了。揪著好友的脖領對他怒吼道:“看著我!看著我的眼睛!看看我的眼睛裏有什麽?什麽都沒有了。”
盧卡斯的眼裏已經熄滅了對人性的希望,揮出的幾拳不僅僅發泄著自己的憤怒,還有對往日朋友不願信任自己的痛心疾首。
從教堂迴家後,克拉拉的父親坐在床邊向孩子迴憶著自己與盧卡斯的曾經。他們是最好的朋友,騎著摩托車去偷蘋果……似乎他終於認識到,自己好像,做錯了。
看到爸爸傷心的流淚,克拉拉再次說道:“我說了些傻話,他什麽都沒有幹。”
父親摸摸女兒,告訴她:“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惡意,但是如果我們互相支持的話,惡意也終會消散。”
但是真的會消散嗎?
時間來到了一年後,一切風波似乎都已平息。盧卡斯和克拉拉的父親也重歸於好,似乎惡意真的消散了。
原先與盧卡斯決裂、遠離甚至反目成仇的人們也再次聚在一起,為盧卡斯的兒子慶祝成年。
盧卡斯將家傳的獵槍送給兒子,還帶著他去打獵。
10月的森林裏,陽光正好,盧卡斯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一切的黑暗和流言終於過去了,人們終於又重新接受他、相信他了。久違的安寧生活又迴來了。
然而,正當他享受著這久違的安寧時,突然一聲槍響,一枚子彈從他頭上險險擦過,打在了旁邊的樹上。
這突如其來的槍聲仿佛在告訴觀眾,所謂的和解都是虛偽的,笑容和擁抱是假惺惺的。
表麵上修複了的友情是徹頭徹尾的易碎品,你根本不知道背後還有多少驚濤駭浪,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裏還是認定,盧卡斯就是一個變態。
有些標簽一旦被貼上了,真的很難撕掉!
盧卡斯就像是森林中那隻被追獵的麋鹿,毫無防備,無數躲在暗中的獵人可以中傷他。
還是在一樣的陽光裏,剛剛燃起希望的盧卡斯,眼睛中的光又慢慢黯淡了,他知道人性再一次辜負了他,他的眼睛裏,又什麽也沒有了。
電影就這樣結束了。
但是整個放映廳內,卻是鴉雀無聲。
剛剛的那一聲槍響,把一些原本露出笑容的觀眾徹底地再也笑不出來了。
有的隻有一股徹骨的寒冷。
許久之後,轟鳴般的掌聲在影節宮內響起。
而討論聲更是不絕於耳。
“天真無邪才是最大的邪,童言無忌才是最大的忌!”
“盧卡斯還給了克拉拉本該有的笑容,卻沒有人還給盧卡斯真正本應該有的清白和生活,惡意從未消散!”
“說不清是誰對誰錯,但是卻有一個被紮的千瘡百孔的受害者,更令人絕望的是,他不知道該去怨恨誰?”
“其實潛藏著的最深刻的問題,還是在於家庭教育上,如果盧卡斯的好友西奧夫婦能好好照顧孩子,或許這個悲劇就不會再發生了吧?”
“我們是站在上帝視角看問題,可是成年人的世界哪裏有那麽的容易?我們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稱職兩字?”
“最後的那一槍真的太精彩了!”有人說道。
“是的,沒有擊中盧卡斯才最精彩!他沒有死,但是也沒有看清楚開槍的人是誰,這個隱喻真的太好太妙了!”
“不錯,因為那個人,那個開槍的人,站在光裏,站在了製高點,如同整個小鎮的人,他們站在陽光下,站在道德的製高點,向著盧卡斯開槍!”
“雖然不見血,但是卻真正的殺了一個人!最後盧卡斯的眼神,真的太耐人尋味了!”
“那個開槍的人到底是誰?”有人突然發問。
但是很快地他就發現,周圍的人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莫名,有些無語。
“開槍的人是誰根本不重要,這隻是一種隱喻,盧卡斯的原諒和對過去的放下,反映了他對人性的寬容,而社會的表麵的和諧與內心的隔閡,卻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小鎮的人看似對待盧卡斯的態度和過去沒什麽兩樣,但是實際上呢?就如同那一槍!”
“那一槍,真的是點睛之筆,神來之筆啊!它象征著社會之中的惡意和猜疑,讓我不禁想起了他的那部《搜索》,但是兩者卻又是不同的。”
電影結束了,但是對於電影的討論卻才剛剛開始。
“那個開槍的人到底是誰?”這個對於很多資深影迷,電影人們看起來很幼稚的問題,卻反而成了被討論最多的話題。
一部分人認為,開槍的人是誰都無關緊要,因為每個小鎮的人都有可能,或者是整個小鎮的人的眼睛都如同瞄準鏡一般盯著盧卡斯,隨時都準備扣動扳機。
另外一部分人,卻提出了另外一種觀點。
“那個開槍的人,有沒有可能是他的兒子馬庫斯?因為相比起盧卡斯,他作為兒子,他無法原諒之前的那些人,但是他的父親盧卡斯卻原諒了他們!”
“他兒子怎麽可能會對父親開槍?不對,不對,更有可能的是克拉拉的家人吧?”
“不是都說了嗎?那一槍隻是象征意義,這無疑是在告訴我們,小鎮上的人沒有誰會真正的原諒他!或者真正的相信他!”
“這個結局太棒了,那一槍,讓這部電影升華了!”
同樣的還有一部分在討論克拉拉的問題。
就如同李易早前問過男主演的問題:“克拉拉是小惡魔嗎?”
或者說,她是個壞孩子嗎?
“我覺得不是,她其實一直都想要澄清,但是那麽小的她根本不明白,大人詢問她的問題,主要在於大人們想得到什麽,而不是孩子說了什麽!”
“是的,克拉拉或許是始作俑者,但是同樣的也是受害者!正常的家庭,怎麽會讓克拉拉看到那些不該看的東西?
而且這件事對克拉拉的影響真的消弭了嗎?不然吧,當她漸漸長大,漸漸明白之後,她又會如何?”
“她的確因為被拒絕做出了報複的舉動,也因為接二連三不負責任的說謊,讓觀影時的我感到憤怒,但她後來也一次次小心翼翼地講出了真相。
友誼不夠深厚嗎?我們之前也講過熟人犯罪,夫婦保護孩子的行為無可厚非,任何一位家長也許都會如此。
而片中那種侵入骨髓的惡意,似乎不是來自於所謂的“兒童受害者”和“受害者父母”,而是來自於那一個個旁觀的小鎮居民,他們都覺得自己是正義的,都覺得自己在懲罰壞人,在做應該做的事。
我覺得你是個壞人,壞人就該死,你逃脫了法律的製裁,那就由我們來製裁你,我們排斥你,打你,殺你的狗,甚至想要開槍殺你,因為我們是正義的。
但事實上,這盲目的正義是最可怕的。
人往往是不理智的。我們一旦相信自己是正義的,便自動帶上了有色眼鏡,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支持我們想法的證據,與之相悖的線索全部被刻意忽略或者曲解。
事實是,盲目的正義者們不會關心真相究竟是什麽。
就像是小鎮居民不相信盧卡斯一次次的澄清,也不認真看待克拉拉一次次的解釋一樣。他們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
站在道德的製高點批判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而自己的言行會對他人造成怎樣的影響卻很難預料。
我們害怕偏見,但很多時候親自促成了偏見。童言不應無忌,人言真正可畏。”
“真的很難過,善良的人總會讓人心疼,盧卡斯深知克拉拉並不應擔負責任,在受盡淩虐後還能如初般嗬護她,拒絕讓孩子感受惡意,哪怕他的後半生都要學會接受這個會劫掠他人格的世界,哪怕他這輩子都無法遺忘曾經被葬入深淵的無力。
人人終將陷入遺忘,小女孩道出了真相,你以為一切都會像吃了安眠藥一般迴歸平靜,陷入安詳,故事的尾巴卻給你致命的一擊,爆裂的槍聲響起,圍剿的獵人還在途中,原來這個世界的惡意從來就不會因為真相的大白而消失。”
“童言無忌的威懾力足以將成人置於死地,但更怕的是人言可畏的成人世界,一味愚蠢、盲從、暴力,善良的獵人最終變成眾人眼中的獵物。”
很快地,《狩獵》便成了整個戛納電影節的最熱影片。
因為這部電影映射的點太多太多了。
有人談到了孩子為什麽說謊這個問題上麵。
有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
“克拉拉為什麽撒謊?
女孩克拉拉一共撒了三次謊,其中兩次撒謊是主動的,還有一次是在誘導下說了謊言。
克拉拉偷偷在盧卡斯的褲兜裏放了一個自己做的心形小禮物,盧卡斯發現後讓克拉送給其他小朋友,並告訴克拉拉,親嘴是爸爸媽媽才可以做的。表白失敗,被拒絕的克拉不承認禮物是她送的,還聲稱盧卡斯撒謊。不難看出,克拉拉的自尊心受到了小小的挫折,因此指責對方撒謊來找迴麵子,這是克拉拉在影片中第一次撒謊。
有的大人會認為,孩子才多大啊,怎麽會在意麵子呢?其實,在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後,大約兩歲左右,就會產生自尊心。比如,你當著其他人的麵說他尿床,孩子就會非常窘迫,心裏也會很難過,有時甚至會強烈否認自己尿床的事。
放學後,克拉拉媽媽很晚了還沒有接克拉拉迴家。克拉拉一個人躲在角落裏,心情沉浸在表白失敗的難過中無法自拔。於是,她選擇說些報複性的謊言來宣泄情緒。
克拉拉的第二次撒謊,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其實是為什麽?
其實,克拉的行為就是一個小孩子,在用盡一切自己知道的惡毒語言去發泄情緒而已。
家裏有孩子的人就知道,孩子通常新學會了一些新的東西,她們是無法分辨是好壞的,但是卻會很快地拿來使用。
就如同克拉拉第二次撒謊一樣。
克拉拉第一次撒謊是因為自尊心,第二次撒謊是發泄情緒。第三次是想逃避責任。
其實放在一個才四歲的孩子身上,這真的太正常不過了。
但是為什麽會導致這樣的悲劇?
其實問題在於,這個問題的敏感性太強了!
而克拉拉後麵又為什麽承認是自己撒謊?
片中克拉拉曾經有兩次承認了自己撒謊,第一次是跟媽媽,但是媽媽不信,另一次是在警方還盧卡斯清白後,克拉拉跟爸爸承認撒謊,看著克拉拉真誠的眼神,爸爸終於敢麵對女兒撒謊的事。
幼兒園都在談論盧卡斯的事,小小的克拉拉隱約感覺到事情被她搞砸了,於是她說出了實情。但是克拉拉媽媽不信,她以為女兒是因為經曆了重大的創傷,所以選擇性遺忘了那件事,而克拉拉也相信了媽媽說的話。
處於克拉這個年輕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還不完善,常常分不清現實和幻想。
盧卡斯因為被指控,受到了小鎮居民的不公平待遇,心愛的狗狗被勒死,連累兒子被歧視,自己被人暴打,這一切讓盧卡斯壓抑的喘不過氣。
當克拉拉看到被打得傷痕累累的盧卡斯時,媽媽製止了她,不讓她接近盧卡斯,於是克拉拉晚上夢到了盧卡斯。在恍惚中,克拉拉以為見到了盧卡斯,沒想到卻是爸爸,或許是因為克拉拉意識到自己的謊言給盧卡斯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所以她再次承認了自己撒謊。
再次,為什麽所有的孩子都會統一口徑說謊?
在克拉事件後,幼兒園對所有的孩子進行了調查,孩子們的口供都驚人地一致,他們形容了盧卡斯家的地下室,甚至具體到牆紙的顏色,沙發的顏色,但盧卡斯家並沒有地下室,這說明了什麽?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又渴望得到群體的認同,因此產生了從眾的行為。”
所有人都認為孩子不會撒謊,可是當克拉拉澄清,是自己亂說的時候,卻又沒有人相信了。
盡管法律上他被洗清了嫌疑,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從超市迴來的盧卡斯,一個人在黑暗裏坐了很久。
今晚是平安夜,一個原本應該和家人團聚幸福滿滿的日子,他卻忍受著無中生有的不公正對待和排斥。
將臉洗幹淨,換好西裝,盧卡斯像往年一樣去往教堂參與平安夜的祈禱。
台上,童真的兒童合唱團在唱著頌歌。
而台下,盧卡斯迴望著坐在後麵的克拉拉的父親、自己以前的好友。
內心充滿了無限的失望和掙紮......
盧卡斯最終還是爆發了。揪著好友的脖領對他怒吼道:“看著我!看著我的眼睛!看看我的眼睛裏有什麽?什麽都沒有了。”
盧卡斯的眼裏已經熄滅了對人性的希望,揮出的幾拳不僅僅發泄著自己的憤怒,還有對往日朋友不願信任自己的痛心疾首。
從教堂迴家後,克拉拉的父親坐在床邊向孩子迴憶著自己與盧卡斯的曾經。他們是最好的朋友,騎著摩托車去偷蘋果……似乎他終於認識到,自己好像,做錯了。
看到爸爸傷心的流淚,克拉拉再次說道:“我說了些傻話,他什麽都沒有幹。”
父親摸摸女兒,告訴她:“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惡意,但是如果我們互相支持的話,惡意也終會消散。”
但是真的會消散嗎?
時間來到了一年後,一切風波似乎都已平息。盧卡斯和克拉拉的父親也重歸於好,似乎惡意真的消散了。
原先與盧卡斯決裂、遠離甚至反目成仇的人們也再次聚在一起,為盧卡斯的兒子慶祝成年。
盧卡斯將家傳的獵槍送給兒子,還帶著他去打獵。
10月的森林裏,陽光正好,盧卡斯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一切的黑暗和流言終於過去了,人們終於又重新接受他、相信他了。久違的安寧生活又迴來了。
然而,正當他享受著這久違的安寧時,突然一聲槍響,一枚子彈從他頭上險險擦過,打在了旁邊的樹上。
這突如其來的槍聲仿佛在告訴觀眾,所謂的和解都是虛偽的,笑容和擁抱是假惺惺的。
表麵上修複了的友情是徹頭徹尾的易碎品,你根本不知道背後還有多少驚濤駭浪,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心裏還是認定,盧卡斯就是一個變態。
有些標簽一旦被貼上了,真的很難撕掉!
盧卡斯就像是森林中那隻被追獵的麋鹿,毫無防備,無數躲在暗中的獵人可以中傷他。
還是在一樣的陽光裏,剛剛燃起希望的盧卡斯,眼睛中的光又慢慢黯淡了,他知道人性再一次辜負了他,他的眼睛裏,又什麽也沒有了。
電影就這樣結束了。
但是整個放映廳內,卻是鴉雀無聲。
剛剛的那一聲槍響,把一些原本露出笑容的觀眾徹底地再也笑不出來了。
有的隻有一股徹骨的寒冷。
許久之後,轟鳴般的掌聲在影節宮內響起。
而討論聲更是不絕於耳。
“天真無邪才是最大的邪,童言無忌才是最大的忌!”
“盧卡斯還給了克拉拉本該有的笑容,卻沒有人還給盧卡斯真正本應該有的清白和生活,惡意從未消散!”
“說不清是誰對誰錯,但是卻有一個被紮的千瘡百孔的受害者,更令人絕望的是,他不知道該去怨恨誰?”
“其實潛藏著的最深刻的問題,還是在於家庭教育上,如果盧卡斯的好友西奧夫婦能好好照顧孩子,或許這個悲劇就不會再發生了吧?”
“我們是站在上帝視角看問題,可是成年人的世界哪裏有那麽的容易?我們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稱職兩字?”
“最後的那一槍真的太精彩了!”有人說道。
“是的,沒有擊中盧卡斯才最精彩!他沒有死,但是也沒有看清楚開槍的人是誰,這個隱喻真的太好太妙了!”
“不錯,因為那個人,那個開槍的人,站在光裏,站在了製高點,如同整個小鎮的人,他們站在陽光下,站在道德的製高點,向著盧卡斯開槍!”
“雖然不見血,但是卻真正的殺了一個人!最後盧卡斯的眼神,真的太耐人尋味了!”
“那個開槍的人到底是誰?”有人突然發問。
但是很快地他就發現,周圍的人看向他的眼神都有些莫名,有些無語。
“開槍的人是誰根本不重要,這隻是一種隱喻,盧卡斯的原諒和對過去的放下,反映了他對人性的寬容,而社會的表麵的和諧與內心的隔閡,卻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小鎮的人看似對待盧卡斯的態度和過去沒什麽兩樣,但是實際上呢?就如同那一槍!”
“那一槍,真的是點睛之筆,神來之筆啊!它象征著社會之中的惡意和猜疑,讓我不禁想起了他的那部《搜索》,但是兩者卻又是不同的。”
電影結束了,但是對於電影的討論卻才剛剛開始。
“那個開槍的人到底是誰?”這個對於很多資深影迷,電影人們看起來很幼稚的問題,卻反而成了被討論最多的話題。
一部分人認為,開槍的人是誰都無關緊要,因為每個小鎮的人都有可能,或者是整個小鎮的人的眼睛都如同瞄準鏡一般盯著盧卡斯,隨時都準備扣動扳機。
另外一部分人,卻提出了另外一種觀點。
“那個開槍的人,有沒有可能是他的兒子馬庫斯?因為相比起盧卡斯,他作為兒子,他無法原諒之前的那些人,但是他的父親盧卡斯卻原諒了他們!”
“他兒子怎麽可能會對父親開槍?不對,不對,更有可能的是克拉拉的家人吧?”
“不是都說了嗎?那一槍隻是象征意義,這無疑是在告訴我們,小鎮上的人沒有誰會真正的原諒他!或者真正的相信他!”
“這個結局太棒了,那一槍,讓這部電影升華了!”
同樣的還有一部分在討論克拉拉的問題。
就如同李易早前問過男主演的問題:“克拉拉是小惡魔嗎?”
或者說,她是個壞孩子嗎?
“我覺得不是,她其實一直都想要澄清,但是那麽小的她根本不明白,大人詢問她的問題,主要在於大人們想得到什麽,而不是孩子說了什麽!”
“是的,克拉拉或許是始作俑者,但是同樣的也是受害者!正常的家庭,怎麽會讓克拉拉看到那些不該看的東西?
而且這件事對克拉拉的影響真的消弭了嗎?不然吧,當她漸漸長大,漸漸明白之後,她又會如何?”
“她的確因為被拒絕做出了報複的舉動,也因為接二連三不負責任的說謊,讓觀影時的我感到憤怒,但她後來也一次次小心翼翼地講出了真相。
友誼不夠深厚嗎?我們之前也講過熟人犯罪,夫婦保護孩子的行為無可厚非,任何一位家長也許都會如此。
而片中那種侵入骨髓的惡意,似乎不是來自於所謂的“兒童受害者”和“受害者父母”,而是來自於那一個個旁觀的小鎮居民,他們都覺得自己是正義的,都覺得自己在懲罰壞人,在做應該做的事。
我覺得你是個壞人,壞人就該死,你逃脫了法律的製裁,那就由我們來製裁你,我們排斥你,打你,殺你的狗,甚至想要開槍殺你,因為我們是正義的。
但事實上,這盲目的正義是最可怕的。
人往往是不理智的。我們一旦相信自己是正義的,便自動帶上了有色眼鏡,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支持我們想法的證據,與之相悖的線索全部被刻意忽略或者曲解。
事實是,盲目的正義者們不會關心真相究竟是什麽。
就像是小鎮居民不相信盧卡斯一次次的澄清,也不認真看待克拉拉一次次的解釋一樣。他們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情。
站在道德的製高點批判是很容易的一件事,而自己的言行會對他人造成怎樣的影響卻很難預料。
我們害怕偏見,但很多時候親自促成了偏見。童言不應無忌,人言真正可畏。”
“真的很難過,善良的人總會讓人心疼,盧卡斯深知克拉拉並不應擔負責任,在受盡淩虐後還能如初般嗬護她,拒絕讓孩子感受惡意,哪怕他的後半生都要學會接受這個會劫掠他人格的世界,哪怕他這輩子都無法遺忘曾經被葬入深淵的無力。
人人終將陷入遺忘,小女孩道出了真相,你以為一切都會像吃了安眠藥一般迴歸平靜,陷入安詳,故事的尾巴卻給你致命的一擊,爆裂的槍聲響起,圍剿的獵人還在途中,原來這個世界的惡意從來就不會因為真相的大白而消失。”
“童言無忌的威懾力足以將成人置於死地,但更怕的是人言可畏的成人世界,一味愚蠢、盲從、暴力,善良的獵人最終變成眾人眼中的獵物。”
很快地,《狩獵》便成了整個戛納電影節的最熱影片。
因為這部電影映射的點太多太多了。
有人談到了孩子為什麽說謊這個問題上麵。
有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
“克拉拉為什麽撒謊?
女孩克拉拉一共撒了三次謊,其中兩次撒謊是主動的,還有一次是在誘導下說了謊言。
克拉拉偷偷在盧卡斯的褲兜裏放了一個自己做的心形小禮物,盧卡斯發現後讓克拉送給其他小朋友,並告訴克拉拉,親嘴是爸爸媽媽才可以做的。表白失敗,被拒絕的克拉不承認禮物是她送的,還聲稱盧卡斯撒謊。不難看出,克拉拉的自尊心受到了小小的挫折,因此指責對方撒謊來找迴麵子,這是克拉拉在影片中第一次撒謊。
有的大人會認為,孩子才多大啊,怎麽會在意麵子呢?其實,在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後,大約兩歲左右,就會產生自尊心。比如,你當著其他人的麵說他尿床,孩子就會非常窘迫,心裏也會很難過,有時甚至會強烈否認自己尿床的事。
放學後,克拉拉媽媽很晚了還沒有接克拉拉迴家。克拉拉一個人躲在角落裏,心情沉浸在表白失敗的難過中無法自拔。於是,她選擇說些報複性的謊言來宣泄情緒。
克拉拉的第二次撒謊,也是最嚴重的一次,其實是為什麽?
其實,克拉的行為就是一個小孩子,在用盡一切自己知道的惡毒語言去發泄情緒而已。
家裏有孩子的人就知道,孩子通常新學會了一些新的東西,她們是無法分辨是好壞的,但是卻會很快地拿來使用。
就如同克拉拉第二次撒謊一樣。
克拉拉第一次撒謊是因為自尊心,第二次撒謊是發泄情緒。第三次是想逃避責任。
其實放在一個才四歲的孩子身上,這真的太正常不過了。
但是為什麽會導致這樣的悲劇?
其實問題在於,這個問題的敏感性太強了!
而克拉拉後麵又為什麽承認是自己撒謊?
片中克拉拉曾經有兩次承認了自己撒謊,第一次是跟媽媽,但是媽媽不信,另一次是在警方還盧卡斯清白後,克拉拉跟爸爸承認撒謊,看著克拉拉真誠的眼神,爸爸終於敢麵對女兒撒謊的事。
幼兒園都在談論盧卡斯的事,小小的克拉拉隱約感覺到事情被她搞砸了,於是她說出了實情。但是克拉拉媽媽不信,她以為女兒是因為經曆了重大的創傷,所以選擇性遺忘了那件事,而克拉拉也相信了媽媽說的話。
處於克拉這個年輕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還不完善,常常分不清現實和幻想。
盧卡斯因為被指控,受到了小鎮居民的不公平待遇,心愛的狗狗被勒死,連累兒子被歧視,自己被人暴打,這一切讓盧卡斯壓抑的喘不過氣。
當克拉拉看到被打得傷痕累累的盧卡斯時,媽媽製止了她,不讓她接近盧卡斯,於是克拉拉晚上夢到了盧卡斯。在恍惚中,克拉拉以為見到了盧卡斯,沒想到卻是爸爸,或許是因為克拉拉意識到自己的謊言給盧卡斯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所以她再次承認了自己撒謊。
再次,為什麽所有的孩子都會統一口徑說謊?
在克拉事件後,幼兒園對所有的孩子進行了調查,孩子們的口供都驚人地一致,他們形容了盧卡斯家的地下室,甚至具體到牆紙的顏色,沙發的顏色,但盧卡斯家並沒有地下室,這說明了什麽?
其實答案很簡單,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又渴望得到群體的認同,因此產生了從眾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