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小時》其實並不算是什麽大眾影片,相反,這樣的電影,戶外探險題材的電影,其實還是略微比較小眾的。
當然,這裏的所謂的小眾指的是戶外探險這個類別!
像在電影學院首映的這一場,其實來的很多人,並不熟悉這些,但是不妨礙他們能夠輕易地看懂電影。
對於這部電影的看法,不同的人的角度同樣的是不同的。
有位影評人這樣寫道:“說實話,的確有些沒想到,李易導演指導,京城電影學院的新人導演李斌執導的《127小時》竟然是一部戶外探險類型的影片。
說到戶外探險,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那些極限運動,曾經和朋友們討論過,得出一個結論,戶外探險也好,極限運動也罷,大多時候,都不是普通人能玩的起的。
所以,似乎距離我們有一些遠,一開始對於這部電影,說實話,我是挑刺的態度居多。
不得不承認的是,人與人的境界和價值觀差別常常是很大的,在我等為房價生計操心的人看來,放棄一份高級工程師這等美差而去登山,簡直就是吃飽撐著的蛋疼之舉。
因為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麽要做這樣的事情?
可是看完電影之後,才慢慢有些理解,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電影的男主角,雖然有著風光體麵的工作,但是本質上,他卻是一個孤獨的人!
其實討論一個新人導演去拍第一部作品,我一直覺得,獨角戲真的不是很好的選擇。
因為一個人的故事確實很難拍,劇情講究戲劇衝突,所謂衝突,常常人與人之間最能形成讓觀眾共鳴和緊張的衝突,這也是為什麽,哪怕拍部講究視覺效果的災難片,也通常要拉上一對婚姻危機的夫婦,邊躲避災難,邊互相爭吵直到和解的線索,因為“與人鬥,其樂無窮”,觀眾看了也更有感覺。
不過《127小時》在這方麵的處理卻意外的很好!
在《127小時》中,阿倫實際上要與天鬥,與巨石鬥,如果單純表現他這5天的絕望生活和斷臂壯舉,想必不是個令人感到愉快、勵誌和振奮的過程,所以導演做了藝術化處理和戲劇化加工。
首先,阿倫遇險前有段與兩位少女互動的過程,這咋一看與本片主旨無關,其實是塑造阿倫性格的重要前奏。
正是他熱心的為少女們指路,表現了他的熱心;正是他將少女們帶入到一個新鮮又危險的路線,表現了他的冒險精神;正是他與少女們在狹縫落水遊戲中的歡聲笑語,表現了他的率真;正是他的操作細節,體現了他的專業和豐富經驗;也正是開始恐懼危險路線的少女們,最終也享受這探險樂趣的過程,讓我們也體會了這種冒險精神的理由,體會了它可以帶來的巨大愉悅,這為喜歡冒險的阿倫的遇險做了鋪墊,也讓我們明白了他這麽做的理由。
接著,阿倫遇險,經曆了惱火,冷靜思考,努力嚐試,絕望和沮喪,又到坦然認命,最終奮力逃生的過程。
這是一個人陷入險境的自然過程,導演的節奏安排和許皓的表演都很好的體現了這點。
同時,前麵體現的阿倫的個性特征,在這裏也有很好的銜接,他專業的想對策,率真的模仿電台紀錄,憤怒的發泄都讓人感受到了真實和緊張,為他的命運擔憂。
而電影同樣在這裏加入了他與人的互動,當然,這裏不可能天降仙女,跟他談情說愛,而是通過幻覺,讓他進入與朋友、父母的互動,進入對深愛女人的遐想,從而同樣體現了他對家庭的真愛,對愛情的期待,對人生的眷戀。
就這樣,他內心的驅動力和求生欲就在這種藝術化的朦朧場景中得以建立,也為他最終的逃生積聚了他個人的力量,以及觀眾情感的認同。
或許也正是這份認同,將觀眾帶入到了那種對一般人來說,陌生的深處險境的現場中,體會他的焦灼、痛苦與幻覺,他思念著家人,幻想著愛情,當然,也有這個時候必然會有的“假如”的設想。
一次次,突然萌發出可能逃生的火花,又在嚐試中不得不放棄。
看到這些,你會感覺到它跟我們生活中常常碰到的挫折和困境多麽相似,都是在看似平穩推進的生活中,突然遭遇巨大困境,猝不及防中懊惱,埋怨,而同時也會嚐試解決,有時候走出困境,有時候在焦灼中沉淪,很多時候看韌性,也看運氣。
其實,電影很早就埋下了伏筆,他是什麽時候想到自斷手臂的辦法呢?
我認為他很早就有了這種想法,事實上,觀影的觀眾,心裏或多或少的也會有這種想法。
但是有想法和做出這樣的抉擇需要多麽大的勇氣?
我們都知道,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常常是看上去很簡單,但是需要付出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的,所以,我們常常將這樣的辦法放到“迫不得已”的低優先級考慮,卻常常發現到了那真正迫不得已的一刻,為時已晚。
阿倫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沒有在他餓到徹底失去力氣的“迫不得已”的時刻動刀,如果到了那個時刻,想必也真的太晚。
當然,電影始終是電影,現實當中,真實的手術並沒有片中那樣幾分鍾搞定,但是這幾分鍾已經足夠讓人感到驚悚,結合現實,對男主角阿倫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而當最後,他被人搭救,在音樂中直升機降下一刻,我竟也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仿佛我就在現場,伴隨阿倫經曆這一刻,當我有這種感覺時,自然對我個人,這部電影的代入感取得了成功。
其實仔細想想,經曆死亡的考驗,到底是什麽樣的一種感覺?
人可以樂觀,可以選擇不放棄,但是,這種堅持可以持續多久?
樂觀需要你采取行動,需要耗費能量而絕望卻又是如此毫不費力,誘惑著你放棄一切行動人都不會輕易放棄希望但是,這個“輕易”的底線是在哪裏?
如果死亡是種解脫,放棄是種安慰那麽,無助的我們該怎麽做?而且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別人在看,在鼓勵?
人的一生會有許多時候變得很脆弱,甚至脆弱的以為自己就要死亡。可是,看了《127小時》後,我想100覺得自己必死無疑的人會有99個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真的,看了這部片子後,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隻要自己想去完成,就一定可以實現。在見識到各種人生麵貌的時候,我覺得人生真的可以有各種可能,人的生命之所以有特色,之所以那麽有價值正是在於它的無限可能性。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連死都不怕,那麽為什麽還怕活著?
《127小時》無疑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簡單的故事情節,不簡單的人生哲理,小中見大。短短5天零7小時裏完成了對人生的體驗。
時間在這裏已經不能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那種流動速度來思考,在那段人生曆程中,以小時、分鍾、秒計算的時間是一個人心理、身體、社會價值觀為主角的舞台劇。
127小時足矣完成一次心靈的輪迴。
影片中的峽穀與巨石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道命中注定的坎,要麽死在這條坎上,要麽踩著這條坎到達更高處。
隻有強烈的生存意念、對生命強烈的尊重、對人類情感社會的強烈依戀才能夠真正適應、征服我們生活的世界。
濃縮就是精華,生命的本質就是在這127小時中體現,在這隻有127小時的生命體驗中,也是痛苦大於快樂,導演在影片中也凸顯了人類特有的情感與強烈的生存意念是超越肉體痛感!
我們都知道,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可是實際上,在正常情況之下,我們無法想象清醒狀態下將自己的前臂割斷,因為正常社會有很多東西掩蓋住我們接觸到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隻有將人放置在一個狂野無情的荒野中才能夠清澈見底,隻有將人放置到最原始的環境中人才能夠稍微真實一些!
因為刨去了群體社會中外在幹擾的浮華與匆忙。在這部影片中到底什麽才是人生命中沉澱下來的東西呢?
不是生存的技術,而是情感,包括親情、愛情、友情。
這些情感加上人的求生本能讓人類得以在惡劣孤單的生存環境中繁衍生息。
不管用盡各種救生工具,想盡各種辦法都擺脫不了那塊壓在人類身上的巨石,反而還是用最原始的辦法(割斷手臂)也被現代社會稱為最愚蠢、最無效的辦法保住性命。
當我們作為一個觀看者的角度看待同類生命此種場景下的表現,我們自己也不禁為之震撼。所以永遠不要對自己作為人的那種精神、情感力量失望。因為我們是人。裏麵所呈現出來的對人心靈的震撼卻是持續和有力的。
人的生活總有遺憾,溫馨的生活渴望有更富裕的日子,富裕的日子卻要失去許多的幸福,兩者很難兼顧。不管選擇哪一個都會留下遺憾。但我們還是要從人生的價值來選擇,有的人希望就這樣平平靜靜的過一輩子,那麽溫馨的生活於他而言就是最佳的選擇。有的人希望人生活得有價值,那麽富裕的日子與他更合適。
可是,我想,該忍受平靜加貧窮的時候就好好的過好每一天;該開始打拚而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候也要勇敢而上。
人生其實沒有多少過多的選擇,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好每一階段的事情足以。有人說:跑的快的人不如跑的慢的人,或者說是馬沒有駱駝走的遠。究其原因,就是跑的快的人需要休息,而跑得慢的人卻可以長久的堅持下去,久而久之,離目標越來越近的人就是那個跑的慢的人。所以,沒有必須羨慕那些現在領先的人,隻要自己也在堅持,從不放棄,遲早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那個成功者。”
同時對於一些喜歡戶外運動的影迷來說,《127小時》更是被推崇備至。
有位影迷這樣寫道:“喜歡戶外運動的我對這部片子早有期待。
看片之前,我便隻有這樣一個疑問:需要怎樣的生存意誌才能讓人願意付出自己斷骨截肢的代價?
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在最後幾分鍾給出了答案:為了活著。遭受巨大的痛苦,阿倫並不是打算拯救世界,他想要的僅僅是繼續活著。
他也確實實現了願望,經過127小時的掙紮,重獲新生的獨臂阿倫和家人團聚,娶妻生子,繼續他的戶外運動生涯!是的,答案就是這麽簡單。
說實話,看完電影,我很懷疑自己在同樣的處境下是否有勇氣折斷自己的手臂,直到現在那兩下嘎嘣脆的骨頭碎裂聲依舊清晰的迴繞在我耳邊......
電影裏,生存的份量在三段內容中爆發:
第一段,藍色的天和橙紅色的大峽穀--標準的明信片式風景,這段主要表現阿倫和大自然的融洽相處,此時的他生龍活虎,又騎又蹦還順帶和姑娘們跳個水啥的,影片的節奏也相當歡快;
第二段是127小時的主體,冷峻的石頭和陷入困境的阿倫,這裏大自然被放在了對立麵上,藍天成為自由的符號。鏡頭在阿倫無法動彈的現狀與自由瘋狂的過去之間不斷切換,通過對比表現出平凡生活確有可愛之處,這裏,隨著時間流逝,生存的份量在加重;
第三段很短,就是介紹了阿倫逃生後的生活,放一串照片而已,其實我覺得這裏的“簡短”處理恰到好處,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本來就是如此的普通尋常,這時生存的份量又靜悄悄消失在幕後,還反襯出第二段中為求生存而激發出來的超人意誌。
大概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這樣一塊石頭,它將你熱愛的事物分別放在天平兩端,迫使你做出痛苦的抉擇。其實有很多事物就像空氣一樣,常見到你根本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然而如果讓你窒息那麽一下,空氣在生命中的份量就立刻凸顯出來。
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的冒險之中,不遇到人生當中注定的那塊石頭,但是又有多少人,有那樣的勇氣去做到斷臂求生?
至少我個人,絕對無法忍受那樣的痛楚!”
當然,這裏的所謂的小眾指的是戶外探險這個類別!
像在電影學院首映的這一場,其實來的很多人,並不熟悉這些,但是不妨礙他們能夠輕易地看懂電影。
對於這部電影的看法,不同的人的角度同樣的是不同的。
有位影評人這樣寫道:“說實話,的確有些沒想到,李易導演指導,京城電影學院的新人導演李斌執導的《127小時》竟然是一部戶外探險類型的影片。
說到戶外探險,很難不讓人聯想到那些極限運動,曾經和朋友們討論過,得出一個結論,戶外探險也好,極限運動也罷,大多時候,都不是普通人能玩的起的。
所以,似乎距離我們有一些遠,一開始對於這部電影,說實話,我是挑刺的態度居多。
不得不承認的是,人與人的境界和價值觀差別常常是很大的,在我等為房價生計操心的人看來,放棄一份高級工程師這等美差而去登山,簡直就是吃飽撐著的蛋疼之舉。
因為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麽要做這樣的事情?
可是看完電影之後,才慢慢有些理解,人和人之間是不同的,電影的男主角,雖然有著風光體麵的工作,但是本質上,他卻是一個孤獨的人!
其實討論一個新人導演去拍第一部作品,我一直覺得,獨角戲真的不是很好的選擇。
因為一個人的故事確實很難拍,劇情講究戲劇衝突,所謂衝突,常常人與人之間最能形成讓觀眾共鳴和緊張的衝突,這也是為什麽,哪怕拍部講究視覺效果的災難片,也通常要拉上一對婚姻危機的夫婦,邊躲避災難,邊互相爭吵直到和解的線索,因為“與人鬥,其樂無窮”,觀眾看了也更有感覺。
不過《127小時》在這方麵的處理卻意外的很好!
在《127小時》中,阿倫實際上要與天鬥,與巨石鬥,如果單純表現他這5天的絕望生活和斷臂壯舉,想必不是個令人感到愉快、勵誌和振奮的過程,所以導演做了藝術化處理和戲劇化加工。
首先,阿倫遇險前有段與兩位少女互動的過程,這咋一看與本片主旨無關,其實是塑造阿倫性格的重要前奏。
正是他熱心的為少女們指路,表現了他的熱心;正是他將少女們帶入到一個新鮮又危險的路線,表現了他的冒險精神;正是他與少女們在狹縫落水遊戲中的歡聲笑語,表現了他的率真;正是他的操作細節,體現了他的專業和豐富經驗;也正是開始恐懼危險路線的少女們,最終也享受這探險樂趣的過程,讓我們也體會了這種冒險精神的理由,體會了它可以帶來的巨大愉悅,這為喜歡冒險的阿倫的遇險做了鋪墊,也讓我們明白了他這麽做的理由。
接著,阿倫遇險,經曆了惱火,冷靜思考,努力嚐試,絕望和沮喪,又到坦然認命,最終奮力逃生的過程。
這是一個人陷入險境的自然過程,導演的節奏安排和許皓的表演都很好的體現了這點。
同時,前麵體現的阿倫的個性特征,在這裏也有很好的銜接,他專業的想對策,率真的模仿電台紀錄,憤怒的發泄都讓人感受到了真實和緊張,為他的命運擔憂。
而電影同樣在這裏加入了他與人的互動,當然,這裏不可能天降仙女,跟他談情說愛,而是通過幻覺,讓他進入與朋友、父母的互動,進入對深愛女人的遐想,從而同樣體現了他對家庭的真愛,對愛情的期待,對人生的眷戀。
就這樣,他內心的驅動力和求生欲就在這種藝術化的朦朧場景中得以建立,也為他最終的逃生積聚了他個人的力量,以及觀眾情感的認同。
或許也正是這份認同,將觀眾帶入到了那種對一般人來說,陌生的深處險境的現場中,體會他的焦灼、痛苦與幻覺,他思念著家人,幻想著愛情,當然,也有這個時候必然會有的“假如”的設想。
一次次,突然萌發出可能逃生的火花,又在嚐試中不得不放棄。
看到這些,你會感覺到它跟我們生活中常常碰到的挫折和困境多麽相似,都是在看似平穩推進的生活中,突然遭遇巨大困境,猝不及防中懊惱,埋怨,而同時也會嚐試解決,有時候走出困境,有時候在焦灼中沉淪,很多時候看韌性,也看運氣。
其實,電影很早就埋下了伏筆,他是什麽時候想到自斷手臂的辦法呢?
我認為他很早就有了這種想法,事實上,觀影的觀眾,心裏或多或少的也會有這種想法。
但是有想法和做出這樣的抉擇需要多麽大的勇氣?
我們都知道,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常常是看上去很簡單,但是需要付出更大的決心和勇氣的,所以,我們常常將這樣的辦法放到“迫不得已”的低優先級考慮,卻常常發現到了那真正迫不得已的一刻,為時已晚。
阿倫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沒有在他餓到徹底失去力氣的“迫不得已”的時刻動刀,如果到了那個時刻,想必也真的太晚。
當然,電影始終是電影,現實當中,真實的手術並沒有片中那樣幾分鍾搞定,但是這幾分鍾已經足夠讓人感到驚悚,結合現實,對男主角阿倫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而當最後,他被人搭救,在音樂中直升機降下一刻,我竟也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仿佛我就在現場,伴隨阿倫經曆這一刻,當我有這種感覺時,自然對我個人,這部電影的代入感取得了成功。
其實仔細想想,經曆死亡的考驗,到底是什麽樣的一種感覺?
人可以樂觀,可以選擇不放棄,但是,這種堅持可以持續多久?
樂觀需要你采取行動,需要耗費能量而絕望卻又是如此毫不費力,誘惑著你放棄一切行動人都不會輕易放棄希望但是,這個“輕易”的底線是在哪裏?
如果死亡是種解脫,放棄是種安慰那麽,無助的我們該怎麽做?而且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別人在看,在鼓勵?
人的一生會有許多時候變得很脆弱,甚至脆弱的以為自己就要死亡。可是,看了《127小時》後,我想100覺得自己必死無疑的人會有99個都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真的,看了這部片子後,我覺得自己無所不能,隻要自己想去完成,就一定可以實現。在見識到各種人生麵貌的時候,我覺得人生真的可以有各種可能,人的生命之所以有特色,之所以那麽有價值正是在於它的無限可能性。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連死都不怕,那麽為什麽還怕活著?
《127小時》無疑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簡單的故事情節,不簡單的人生哲理,小中見大。短短5天零7小時裏完成了對人生的體驗。
時間在這裏已經不能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那種流動速度來思考,在那段人生曆程中,以小時、分鍾、秒計算的時間是一個人心理、身體、社會價值觀為主角的舞台劇。
127小時足矣完成一次心靈的輪迴。
影片中的峽穀與巨石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道命中注定的坎,要麽死在這條坎上,要麽踩著這條坎到達更高處。
隻有強烈的生存意念、對生命強烈的尊重、對人類情感社會的強烈依戀才能夠真正適應、征服我們生活的世界。
濃縮就是精華,生命的本質就是在這127小時中體現,在這隻有127小時的生命體驗中,也是痛苦大於快樂,導演在影片中也凸顯了人類特有的情感與強烈的生存意念是超越肉體痛感!
我們都知道,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可是實際上,在正常情況之下,我們無法想象清醒狀態下將自己的前臂割斷,因為正常社會有很多東西掩蓋住我們接觸到生命中最本質的東西,隻有將人放置在一個狂野無情的荒野中才能夠清澈見底,隻有將人放置到最原始的環境中人才能夠稍微真實一些!
因為刨去了群體社會中外在幹擾的浮華與匆忙。在這部影片中到底什麽才是人生命中沉澱下來的東西呢?
不是生存的技術,而是情感,包括親情、愛情、友情。
這些情感加上人的求生本能讓人類得以在惡劣孤單的生存環境中繁衍生息。
不管用盡各種救生工具,想盡各種辦法都擺脫不了那塊壓在人類身上的巨石,反而還是用最原始的辦法(割斷手臂)也被現代社會稱為最愚蠢、最無效的辦法保住性命。
當我們作為一個觀看者的角度看待同類生命此種場景下的表現,我們自己也不禁為之震撼。所以永遠不要對自己作為人的那種精神、情感力量失望。因為我們是人。裏麵所呈現出來的對人心靈的震撼卻是持續和有力的。
人的生活總有遺憾,溫馨的生活渴望有更富裕的日子,富裕的日子卻要失去許多的幸福,兩者很難兼顧。不管選擇哪一個都會留下遺憾。但我們還是要從人生的價值來選擇,有的人希望就這樣平平靜靜的過一輩子,那麽溫馨的生活於他而言就是最佳的選擇。有的人希望人生活得有價值,那麽富裕的日子與他更合適。
可是,我想,該忍受平靜加貧窮的時候就好好的過好每一天;該開始打拚而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候也要勇敢而上。
人生其實沒有多少過多的選擇,按照自己的心,去做好每一階段的事情足以。有人說:跑的快的人不如跑的慢的人,或者說是馬沒有駱駝走的遠。究其原因,就是跑的快的人需要休息,而跑得慢的人卻可以長久的堅持下去,久而久之,離目標越來越近的人就是那個跑的慢的人。所以,沒有必須羨慕那些現在領先的人,隻要自己也在堅持,從不放棄,遲早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那個成功者。”
同時對於一些喜歡戶外運動的影迷來說,《127小時》更是被推崇備至。
有位影迷這樣寫道:“喜歡戶外運動的我對這部片子早有期待。
看片之前,我便隻有這樣一個疑問:需要怎樣的生存意誌才能讓人願意付出自己斷骨截肢的代價?
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在最後幾分鍾給出了答案:為了活著。遭受巨大的痛苦,阿倫並不是打算拯救世界,他想要的僅僅是繼續活著。
他也確實實現了願望,經過127小時的掙紮,重獲新生的獨臂阿倫和家人團聚,娶妻生子,繼續他的戶外運動生涯!是的,答案就是這麽簡單。
說實話,看完電影,我很懷疑自己在同樣的處境下是否有勇氣折斷自己的手臂,直到現在那兩下嘎嘣脆的骨頭碎裂聲依舊清晰的迴繞在我耳邊......
電影裏,生存的份量在三段內容中爆發:
第一段,藍色的天和橙紅色的大峽穀--標準的明信片式風景,這段主要表現阿倫和大自然的融洽相處,此時的他生龍活虎,又騎又蹦還順帶和姑娘們跳個水啥的,影片的節奏也相當歡快;
第二段是127小時的主體,冷峻的石頭和陷入困境的阿倫,這裏大自然被放在了對立麵上,藍天成為自由的符號。鏡頭在阿倫無法動彈的現狀與自由瘋狂的過去之間不斷切換,通過對比表現出平凡生活確有可愛之處,這裏,隨著時間流逝,生存的份量在加重;
第三段很短,就是介紹了阿倫逃生後的生活,放一串照片而已,其實我覺得這裏的“簡短”處理恰到好處,因為一個人的生活本來就是如此的普通尋常,這時生存的份量又靜悄悄消失在幕後,還反襯出第二段中為求生存而激發出來的超人意誌。
大概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這樣一塊石頭,它將你熱愛的事物分別放在天平兩端,迫使你做出痛苦的抉擇。其實有很多事物就像空氣一樣,常見到你根本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然而如果讓你窒息那麽一下,空氣在生命中的份量就立刻凸顯出來。
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的冒險之中,不遇到人生當中注定的那塊石頭,但是又有多少人,有那樣的勇氣去做到斷臂求生?
至少我個人,絕對無法忍受那樣的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