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孤獨的日記b02涵洞(2)


    盡管有這樣的傳說,也不知真假。但是無論如何,這個洞是人工鑿出來的。常年在此捕魚的漁民把它當成躲避風雨的臨時落腳點。他們在洞內生火做飯,千年下來,洞頂被熏黑。期間不斷有人向裏鑿石,擴大裏邊的空間,最終形成了一個深十米左右、洞口寬一米、內部寬兩米左右、高一米五左右的石洞。


    石洞內部裏高外低。能防止外邊的雨水向內流,還能留住熱氣,冬季不會太冷。


    古人也懂這個道理。


    洞分內洞外洞。從洞口向內,也就是向西北方向,延伸大約兩米,然後向正北方向拐進去,再延伸大約八米深。相應的,以距離洞口兩米處為界,向外,洞頂越來越高;向內,洞頂也是越來越高。正因如此,在外洞生火做飯,才不至於煙灰向洞內倒灌。


    古代人,也許真的是有智慧,也許是生活教會了他們必須如此設計。


    曾聽人說,北宋著名的道士林靈素和王允誠曾經在此居住近二十年,在洞內石壁上曾經有林靈素的題詩:


    蘇黃不作文章客,


    童蔡翻為社稷臣。


    三十年來無定論,


    不知奸黨是何人。


    此詩作當是其作於受寵之前,大約這個時候的林靈素還有些正義感。後來北宋滅亡,南宋建立,當時有人恨其敗國,遂將洞內的題詩抹去,改為:


    昔怒童蔡社稷臣,


    欲學蘇黃文章客。


    三十年後有定論,


    原知奸黨是何人。


    估計是當時太湖某漁樵閑茶淡飯之餘所作,長年累月的侵蝕,字跡已幾乎分辨不清。不過,對於這類遺跡,幾乎分辨不清卻又能讓你分辨清時,才會更加有味道。


    內洞又被雜物分成兩部分,我稱之為內室和外室,各有不到四米長,兩室中間是一個短腿桌子,桌子腿僅一掌左右高,上麵堆滿了收納箱、紙箱,和一個拉杆旅行箱。在桌子邊上留了僅容一個人通過的小通道。桌子男北側另堆著其它雜物,或裝在紙箱中,或裝在木箱中,箱子大小不一。


    大量雜物的存在,使得內外室可供人呆著的實際空間並不大。內室空間尤其小,因為那裏沒有一點光線,整日黑咕隆咚,隻是睡覺時用。


    外室,在白天,稍稍明亮一些,勉強能看見東西。


    外洞最亮。外洞正中靠裏擺了一個正方形小桌,大約半米高,桌子周圍擺了幾個小凳子,都是我們自己做的,十分粗糙,勉強可用,平時在此吃飯喝水、看書、寫日記。


    小桌子外側緊挨著是一個小灶台,與北方黃河一帶冬天用的火爐大小差不多,灶台上有一個炒勺,旁邊另有一個炒勺、水壺掛在石壁上。在外洞西南側牆壁上,有鐵皮彎曲後固定在牆壁上,形成一個管道,在最上麵用鐵絲綁著固定在洞外的蔓藤上麵。它的底部與小灶台相連,充當煙囪用。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雪映姑蘇之孤獨的日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姑蘇寒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姑蘇寒蟬並收藏雪映姑蘇之孤獨的日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