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三年……
霍光至今都記得,那個盛夏的午後,延涼冰室一片清涼,更讓人感覺寒冷的卻是因為痛失愛子而迅速蒼老的那位天子周身的殺意。
——香氣幽遠的蘅蕪香在森森的涼意中透出一絲細細的甜。
——這本來就是夏日常用的熏香,但是,孝武皇帝是從來都不用。
——李夫人在世時,一年四季都隻用蘅蕪香,她的寢殿總是被這種帶著涼意的甜香所縈繞&
所有的黃門、宦者都說不曾進過,甚至有人怯怯地提出鬼神之說。
“笞!”
然而,就是在聽到那個說辭之後,孝武皇帝森冷地吐出了一個字。
霍光閉上眼。
終於有些明白了。
——鬼神?
——都以為孝武皇帝敬畏鬼神,但是,那位天子真的敬畏鬼神嗎?
——尤其是在與衛氏相關的事情上!
——連需要天子素服的日食都不過而而!
——何況其它?
——借著蘅蕪香讓孝武皇帝想起李夫人?
——進而想起昌邑王?
——很好的算計!
——但是,若是孝武皇帝從一開始就明白他們的算計呢?
……
——那彌久不散的香氣隻能提醒孝武皇帝,因為他一時的大意,以至於讓李家成功布下的那張網害了長子的命!
……
——因此,衛太子死後,沒等李廣利與劉屈氂將衛氏趕盡殺絕,他們兩家先被族了。
——想來,當時,那個趙女該是十分得意吧……
霍光緩緩地搖頭。
——不……
——那個趙女該是害怕的!
……
——怎麽可能不害怕?
——太初三年,二次征宛,說是發了六萬餘人出關,但是,那都是些什麽人啊?!
——赦囚徒,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匹,驢、橐駝以萬數,齎糧、兵弩甚設。天下騷動,轉相奉伐宛五十餘校尉。宛城中無井,汲城外流水,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屯兵以衛酒泉,而發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贅婿、賈人、故有市籍、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凡七科,適為兵;及載r給貳師,轉車人徒相連屬;而拜習馬者二人為執、驅馬校尉,備破宛擇取其善馬雲。
——簡而言之,李廣利第二次征宛時,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除了孝武皇帝親自配備的校尉之類的軍吏,其他都是烏合之眾!
——還不如太初元年呢!
——好歹,那一次還有屬國出的六千騎呢!
……
——所以,太初三年,孝武皇帝族李氏兄弟,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可是,征和三年呢?
——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商丘成將二萬人出西河,馬通將四萬騎出酒泉,擊匈奴。
——對付匈奴,大漢哪一次動用的不是精銳士卒?
——哪怕是步軍,也必然是千錘百煉的精兵。
——七萬人啊!
——更不必提,還有同時出征的二萬人與四萬騎!
——元狩四年,衛青與霍去病北度大漠,擊匈奴,也不過是一人領了五萬領!
……
——李廣利是將軍,又是出征在外,那是連君命都有所不受的時候!
——那種時候,孝武皇帝就敢族了劉屈氂家,將李廣利的妻、子全部係獄!
……
當時,劉屈氂被族,李廣利家人收係詔獄時,霍光不無痛快之意,但是,事後再想,他也不能不承認——真的是太冒險了!
——李廣利投降匈奴還是算是是後果輕的了!
——那個時候,李廣利萬一死心眼,揮師南下,再來個“清君側”什麽的……
……
——不要說,孝武皇帝完全不清楚這樣的可能!
——那位皇帝是什麽人?
……
——或許……
——或許……那才是孝武皇帝期待的……
……
——隻是,李廣利終究不是劉姓宗室,他最多也隻是想用軍功平複孝武皇帝的怒意……
——即使是投降,也不能完全說是李廣利的錯。
——征和三年,六月壬寅,劉屈屈氂廚車以徇,要斬東市,妻子梟首華陽街。不過,李廣利的家人還隻是收係。消息泄露,李廣利聽說之後,自然憂懼不已,正好其掾胡亞夫也是避罪從軍,便遊說李廣利:“夫人、室家皆在吏,若還,不稱意,適與獄會,郅居以北,可複得見乎!”李廣利狐疑難決,不過,還是聽了胡亞夫的勸,深入要功,大軍遂北至郅居水上。然而,匈奴早已退去,李廣利便遣護軍將二萬騎度郅居之水,卻正好撞上了左賢王、左大將帶領的二萬騎。匈奴是早有準備,與漢軍合戰一日,卻被漢軍殺了左大將,死傷也甚眾。然而,就在這時,李廣利的軍長史與決眭都尉煇渠侯謀劃:“將軍懷異心,欲危眾求功,恐必敗。”計劃一起將李廣利抓了,卻被李廣利得知,於是,李廣利當即斬殺長史,隨即引兵還至燕然山。士氣可鼓不可泄。明明占著上風卻撤退,漢軍的士氣一落千丈,而匈奴單於卻趁機自將五萬騎阻擊李廣利的大軍,兩軍相殺傷甚眾;到了夜裏,匈奴又在漢軍的前路挖了深數尺的溝塹,之後再從後急擊之,漢軍大亂敗;李廣利遂降。單於素知其漢大將,以女妻之,尊寵在衛律上。
——到此,自然而然,無論李廣利對劉屈氂夫人的所作所為是否知情,李家都族定了!
……
——不過,倒也不能說李廣利的選擇不是聰明之舉……
——隻看後來的情況就知道,不要說身有嫌疑的李家,就是不過恰逢其會的商丘成、馬通等人,又有哪個落得善終的?
——馬通還是孝武皇帝自己派去辦事的!
……
事到如今,霍光不能不承認了。
——征和二年之後的孝武皇帝,根本不是在用皇帝的身份考慮事情!
——他就是一個痛失愛子,亟待發泄、報複的老人!
——他的愛子死得不明不白,那麽,他也就不需要任何真相了!
——所有人,所有在那件事上有嫌疑的人,都去死吧!
——也許其中也有無辜受累的人,但是,那又如何呢?
——他是天子啊!
——本來就操縱著天下所有人的生死!
——更何況那些人就算不曾投向李氏,但是,又有哪一個是真的無辜的?
……
——無辜受累的人早在征和二年就死了!
霍光想到了田仁,想到了暴勝之,想到了任安……
——他們才真的算得上無辜!
——因此,他們死得更早!
……
——他們的死已經說明,那位天子在盛怒之下,是毫無道理可講的!
……
——難道在衛太子死後,孝武皇帝的怒意會減少半分嗎?
……
——怎麽可能呢?
霍光仰起頭。
——都說那位天子寡情、暴虐、猜忌……但是……
——他何嚐不是費盡心力地維持衛氏與太子的地位?
——都說那位天子不滿意衛太子的仁厚,但是……
——他的確親口承諾過“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
——從元狩六年到天漢四年,那位天子不是真的對自己的其它子男毫不在意,隻是,那些子男,始終不及長子在他心中的份量!
——那是他二十九歲才得的長子!
——那是衛氏所出的太子!
——那位天子的確不在意衛氏!
——大漢曆經六世,哪一位皇後的父親不封侯?
——隻有衛氏。
——但是,衛氏也不隻是皇後與太子的衛氏!
——衛青、霍去病都是衛家人!
——那位天子的確是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衛青、霍去病留下的衛氏。
——包括地位,包括未來……
……
——得寵的後宮死了。
——方興起的家族便有兩人被族。
——寵愛的少子立刻封王就國……
——新寵也是沒有兄弟姊妹,宗族行加到一起就沒有幾個人的女子!
——堯母門又豈止是立給衛氏一家看的?
……
——還要那位天子怎麽做?
……
——可是,他小心再小心……
……
——仍然沒能保住……
……
——已經失去很多,最後,連小心守護的唯一一點念想也沒有了……
……
——除了絕望、瘋狂……他還能如何?
……
霍光直覺得雙眼幹澀無比,心一下又一下地撞著已經發疼的胸膛。
此時,他不能不佩服先帝了。
——即使是瘋狂,即使是絕望,他也沒有真的失去為人君主的判斷力!
——或者說,他太有自信了。
——哪怕是在大獄未止的時候,哪怕是李廣利與劉屈氂剛剛在朝中清理過異己,他也敢再次清理他們的人!
——他敢殺,就不怕天下大亂!
……
——孝武皇帝敢……他敢嗎?
霍光捫心自問,卻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一個敢字。
可是——為什麽不敢?
——今時今日,他手中的權力比孝武皇帝當時少半分嗎?
——他為什麽不敢?
霍光攥緊了拳,轉身看向北方。
——今時今日,他可以不敢嗎?
——他豈能不敢?!(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霍光至今都記得,那個盛夏的午後,延涼冰室一片清涼,更讓人感覺寒冷的卻是因為痛失愛子而迅速蒼老的那位天子周身的殺意。
——香氣幽遠的蘅蕪香在森森的涼意中透出一絲細細的甜。
——這本來就是夏日常用的熏香,但是,孝武皇帝是從來都不用。
——李夫人在世時,一年四季都隻用蘅蕪香,她的寢殿總是被這種帶著涼意的甜香所縈繞&
所有的黃門、宦者都說不曾進過,甚至有人怯怯地提出鬼神之說。
“笞!”
然而,就是在聽到那個說辭之後,孝武皇帝森冷地吐出了一個字。
霍光閉上眼。
終於有些明白了。
——鬼神?
——都以為孝武皇帝敬畏鬼神,但是,那位天子真的敬畏鬼神嗎?
——尤其是在與衛氏相關的事情上!
——連需要天子素服的日食都不過而而!
——何況其它?
——借著蘅蕪香讓孝武皇帝想起李夫人?
——進而想起昌邑王?
——很好的算計!
——但是,若是孝武皇帝從一開始就明白他們的算計呢?
……
——那彌久不散的香氣隻能提醒孝武皇帝,因為他一時的大意,以至於讓李家成功布下的那張網害了長子的命!
……
——因此,衛太子死後,沒等李廣利與劉屈氂將衛氏趕盡殺絕,他們兩家先被族了。
——想來,當時,那個趙女該是十分得意吧……
霍光緩緩地搖頭。
——不……
——那個趙女該是害怕的!
……
——怎麽可能不害怕?
——太初三年,二次征宛,說是發了六萬餘人出關,但是,那都是些什麽人啊?!
——赦囚徒,發惡少年及邊騎,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匹,驢、橐駝以萬數,齎糧、兵弩甚設。天下騷動,轉相奉伐宛五十餘校尉。宛城中無井,汲城外流水,於是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穴其城。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屯兵以衛酒泉,而發天下吏有罪者、亡命者及贅婿、賈人、故有市籍、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凡七科,適為兵;及載r給貳師,轉車人徒相連屬;而拜習馬者二人為執、驅馬校尉,備破宛擇取其善馬雲。
——簡而言之,李廣利第二次征宛時,雖然人數眾多,但是,除了孝武皇帝親自配備的校尉之類的軍吏,其他都是烏合之眾!
——還不如太初元年呢!
——好歹,那一次還有屬國出的六千騎呢!
……
——所以,太初三年,孝武皇帝族李氏兄弟,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可是,征和三年呢?
——征和三年,三月,遣李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商丘成將二萬人出西河,馬通將四萬騎出酒泉,擊匈奴。
——對付匈奴,大漢哪一次動用的不是精銳士卒?
——哪怕是步軍,也必然是千錘百煉的精兵。
——七萬人啊!
——更不必提,還有同時出征的二萬人與四萬騎!
——元狩四年,衛青與霍去病北度大漠,擊匈奴,也不過是一人領了五萬領!
……
——李廣利是將軍,又是出征在外,那是連君命都有所不受的時候!
——那種時候,孝武皇帝就敢族了劉屈氂家,將李廣利的妻、子全部係獄!
……
當時,劉屈氂被族,李廣利家人收係詔獄時,霍光不無痛快之意,但是,事後再想,他也不能不承認——真的是太冒險了!
——李廣利投降匈奴還是算是是後果輕的了!
——那個時候,李廣利萬一死心眼,揮師南下,再來個“清君側”什麽的……
……
——不要說,孝武皇帝完全不清楚這樣的可能!
——那位皇帝是什麽人?
……
——或許……
——或許……那才是孝武皇帝期待的……
……
——隻是,李廣利終究不是劉姓宗室,他最多也隻是想用軍功平複孝武皇帝的怒意……
——即使是投降,也不能完全說是李廣利的錯。
——征和三年,六月壬寅,劉屈屈氂廚車以徇,要斬東市,妻子梟首華陽街。不過,李廣利的家人還隻是收係。消息泄露,李廣利聽說之後,自然憂懼不已,正好其掾胡亞夫也是避罪從軍,便遊說李廣利:“夫人、室家皆在吏,若還,不稱意,適與獄會,郅居以北,可複得見乎!”李廣利狐疑難決,不過,還是聽了胡亞夫的勸,深入要功,大軍遂北至郅居水上。然而,匈奴早已退去,李廣利便遣護軍將二萬騎度郅居之水,卻正好撞上了左賢王、左大將帶領的二萬騎。匈奴是早有準備,與漢軍合戰一日,卻被漢軍殺了左大將,死傷也甚眾。然而,就在這時,李廣利的軍長史與決眭都尉煇渠侯謀劃:“將軍懷異心,欲危眾求功,恐必敗。”計劃一起將李廣利抓了,卻被李廣利得知,於是,李廣利當即斬殺長史,隨即引兵還至燕然山。士氣可鼓不可泄。明明占著上風卻撤退,漢軍的士氣一落千丈,而匈奴單於卻趁機自將五萬騎阻擊李廣利的大軍,兩軍相殺傷甚眾;到了夜裏,匈奴又在漢軍的前路挖了深數尺的溝塹,之後再從後急擊之,漢軍大亂敗;李廣利遂降。單於素知其漢大將,以女妻之,尊寵在衛律上。
——到此,自然而然,無論李廣利對劉屈氂夫人的所作所為是否知情,李家都族定了!
……
——不過,倒也不能說李廣利的選擇不是聰明之舉……
——隻看後來的情況就知道,不要說身有嫌疑的李家,就是不過恰逢其會的商丘成、馬通等人,又有哪個落得善終的?
——馬通還是孝武皇帝自己派去辦事的!
……
事到如今,霍光不能不承認了。
——征和二年之後的孝武皇帝,根本不是在用皇帝的身份考慮事情!
——他就是一個痛失愛子,亟待發泄、報複的老人!
——他的愛子死得不明不白,那麽,他也就不需要任何真相了!
——所有人,所有在那件事上有嫌疑的人,都去死吧!
——也許其中也有無辜受累的人,但是,那又如何呢?
——他是天子啊!
——本來就操縱著天下所有人的生死!
——更何況那些人就算不曾投向李氏,但是,又有哪一個是真的無辜的?
……
——無辜受累的人早在征和二年就死了!
霍光想到了田仁,想到了暴勝之,想到了任安……
——他們才真的算得上無辜!
——因此,他們死得更早!
……
——他們的死已經說明,那位天子在盛怒之下,是毫無道理可講的!
……
——難道在衛太子死後,孝武皇帝的怒意會減少半分嗎?
……
——怎麽可能呢?
霍光仰起頭。
——都說那位天子寡情、暴虐、猜忌……但是……
——他何嚐不是費盡心力地維持衛氏與太子的地位?
——都說那位天子不滿意衛太子的仁厚,但是……
——他的確親口承諾過“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於太子者乎!”
——從元狩六年到天漢四年,那位天子不是真的對自己的其它子男毫不在意,隻是,那些子男,始終不及長子在他心中的份量!
——那是他二十九歲才得的長子!
——那是衛氏所出的太子!
——那位天子的確不在意衛氏!
——大漢曆經六世,哪一位皇後的父親不封侯?
——隻有衛氏。
——但是,衛氏也不隻是皇後與太子的衛氏!
——衛青、霍去病都是衛家人!
——那位天子的確是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衛青、霍去病留下的衛氏。
——包括地位,包括未來……
……
——得寵的後宮死了。
——方興起的家族便有兩人被族。
——寵愛的少子立刻封王就國……
——新寵也是沒有兄弟姊妹,宗族行加到一起就沒有幾個人的女子!
——堯母門又豈止是立給衛氏一家看的?
……
——還要那位天子怎麽做?
……
——可是,他小心再小心……
……
——仍然沒能保住……
……
——已經失去很多,最後,連小心守護的唯一一點念想也沒有了……
……
——除了絕望、瘋狂……他還能如何?
……
霍光直覺得雙眼幹澀無比,心一下又一下地撞著已經發疼的胸膛。
此時,他不能不佩服先帝了。
——即使是瘋狂,即使是絕望,他也沒有真的失去為人君主的判斷力!
——或者說,他太有自信了。
——哪怕是在大獄未止的時候,哪怕是李廣利與劉屈氂剛剛在朝中清理過異己,他也敢再次清理他們的人!
——他敢殺,就不怕天下大亂!
……
——孝武皇帝敢……他敢嗎?
霍光捫心自問,卻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一個敢字。
可是——為什麽不敢?
——今時今日,他手中的權力比孝武皇帝當時少半分嗎?
——他為什麽不敢?
霍光攥緊了拳,轉身看向北方。
——今時今日,他可以不敢嗎?
——他豈能不敢?!(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