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鳳五年正月,廣陵王劉胥來朝。
此時,孝武皇帝的六個子男中,僅有今上與廣陵王兩人在世,因此,雖然諸侯王來朝自有禮儀定例,但是,對今上唯一的同產,自然是格外殊禮的,禮儀極備,待遇甚優。
——就如始元元年,燕王遣中大夫至京師上書,請為孝武皇帝立廟郡國,雖然霍光將奏書擱置不議,但是,仍然褒賜燕王錢三千萬,益封一萬三千戶。
——與此同時,也益封了廣陵王與鄂邑長公主,同樣是一萬三千戶。
——因此,他們是劉弗陵僅存的同產了。
沒有任何人能說,這一次,漢對廣陵王來朝有任何的怠慢,然而,劉胥很快就察覺了異樣。
——他是除夕才到的,因此,諸侯王朝見,始到的小見被省去也算正常,可是,歲首正月朔旦,奉皮薦璧玉賀的法見之後,十餘天了,他居然連未央宮都沒能再進一次!
劉胥從來都不是好脾氣的人,因此,反應過來,他便將大鴻臚“請”過來。
——也許的確是為了廣陵王來朝一事,元鳳五年的正月,大漢的大鴻臚總算是定了下來。
元鳳五年新上任的大鴻臚是韋賢。
——詹事韋賢。
——與元鳳三年任少府的蔡義一樣,韋賢也算是今上之師。
——號稱鄒魯大儒的韋賢,為人質樸少欲,家學淵源,又篤誌於學,兼能《禮》、《尚書》,以《詩》教授,被征為博士,給事中,進授少帝《詩》,隨即遷光祿大夫,又遷詹事。
——蔡義以《韓詩》征待詔,也許是因為不如韋賢有名氣,也許是因為是是大將軍幕府出身,反正同樣是被征,蔡義卻久久沒有能夠覲見,不過,起於微末的蔡義用一份上書打動了少帝,得到了覲見的機會,為其說《詩》之後,便被擢為光祿大夫給事中,進授少帝。
既是帝師之尊,劉胥就算再不高興,也是不能失禮,因此,麵對韋賢,他還是相當客氣的。
“寡人素聞韋君通《禮》,故有不明,不能不問。”都說劉胥“動作無法度”,但是,都是皇子出身,都有師、傅、保跟著,再“無法度”又能差到哪兒去呢?
人家以禮相待,韋賢自然也不會失禮,很是認真地詢問廣陵王有何不明,是不是大鴻臚屬下有所失禮……
韋賢問得很細,劉胥卻有些不耐煩了。
“大鴻臚!”劉胥語氣粗魯地打斷了韋賢,直言相問,“諸侯王朝見天子,漢有成法,正月朔旦法見,後三日,當為王置酒,有所賜。然否?”
韋賢一聽,便麵露為難之色。
“……大王……”韋賢喚了一聲,卻是一副無從說起的樣子。
劉胥推開憑幾,直接站起來,在堂上來迴繞了兩圈,才在韋賢麵前站定,很是不悅地問韋賢:“天下皆言上不豫,寡人又奉急詔而來,上竟不見寡人乎?”
韋賢連忙擺手,卻沒有說什麽。
“大鴻臚何意?”劉胥更加不悅了。
韋賢歎了一口氣,無奈地解釋:“臘前大儺,上言欲見大王,方有詔命大王來朝,上豈會不見大王……”
“既然如此,何故不見?”劉胥直接追問。
韋賢不過是九卿而已,哪裏知道皇帝究竟為什麽不按製見廣陵王呢?他隻能支吾地迴答廣陵王的質疑:“……大王亦知……上不豫……”
劉胥不以為然:“上有詔!”
——不是有急召他來朝的詔書嗎?
——就算是病重,又能有多重?
——還能連見他也做不到嗎?
——況且,正月朔旦的大朝,那位天子雖然的確臉色不好,但是,也的確堅持到了最後!
若非如此,劉胥就是耐性再差,也不會因為天子沒有按例見他,就把大鴻臚找來。
——前例這種東西算什麽?
——尤其是對天子!
——那就是用來打破的東西。
韋賢不善應對這種詰辭,因此,他隻是再三地說:“上不豫,臣未受詔。”
——總而言之,這位大鴻臚就一句話。
——沒有詔令,所以,他什麽都不知道。
對這種一本正經,又無法挑剔的人,劉胥雖然氣得火大,卻也隻能是無可奈何!
正在劉胥打算摔摔東西,表達一下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的太傅上前一步,對他行了禮,隨後一本正經地問韋賢:“大鴻臚,漢之秉政者,今為何人?”
韋賢一怔,隨即正色相答:“上寢疾,故委政大司馬大將軍。”
廣陵傅沒有想到這位大鴻臚居然能說出這樣的答案,不由就是一怔,不過,他隨即就迴過神來,轉頭看向劉胥。
——韋賢說得再動聽,隻要照實說了,都可以算是達成了他的目的。
——他這位大王,好像一直沒有意識到,未央宮的那位天子,完全是做不得主的!
聽到自己太傅與漢的大鴻臚這麽一問一答,劉胥當即一怔,隨即便明白了太傅的意思,然而,他並沒有如他的太傅所想的那樣,立刻改變問題,反而又怔忡了。
“……大王……”發現劉胥的神色一片茫然,廣陵傅不禁有些擔心,連忙小心翼翼地喚了一聲。
劉胥恍然迴神,看了太傅一樣,才將目光投向韋賢。
不知是不是錯覺,明明劉胥的目光很平靜,也不深沉,卻讓韋賢比方才麵對這位諸侯王的不耐與憤怒時,更加緊張。
——畢竟是皇子嗎?
——天生貴胄!
——最重要的是,先帝的子男中,有哪一個是簡單的?
——嗯……齊王與昌邑王可能要簡單一些。
——早卒嘛……
韋賢不由屏息凝神,專注地等著劉胥開口。
然而,半晌之後,劉胥卻擺了擺手,直接讓韋賢離開了,自己則徑自迴到方才所坐的床上,看都不看韋賢。
“大王?”廣陵的傅與相都十分地不解。
韋賢一走,劉胥將憑幾拉到身前,將身子伏在幾上,垂著眼,皺眉問自己的傅、相:“莫非……霍光召我?”
廣陵傅還在思忖,廣陵相卻直接反問:“大王以為然否?”
——可能嗎?
——霍光會這樣興師動眾地急召劉胥來朝?
相的話音方落,劉胥自己便搖頭給了答案。
——霍光怎麽可能召他啊!
——大司馬大將軍……
“……大司馬大將軍……”劉胥輕聲念著這個熟悉的官職。
“大王?”廣陵傅有些不解——劉胥為何是這樣的反應。
劉胥輕笑出聲:“十一年……寡人仍不習慣……”
傅與相都不明白,但是,看著劉胥笑容中的冷意,他們到底也沒有敢出聲詢問。
笑過之後,劉胥定了定神,抬頭看向自己的傅與相,片刻之後,才有些玩味地言道:“若是如此……為何有此詔?”
——很明顯,霍光才是秉政的人,但是,來朝的詔令卻明顯不是事先準備好的,那麽,就應當不是出自霍光的意思。
——若是說今上對霍光還有掌控……那麽,為何他一直見不到皇帝?
劉胥想通了幾分——其實,他就是那對君臣用來對峙的棋子吧!
——那個年青的天子有什麽謀劃,霍光明白,也很幹脆地應了,卻把他的計劃卡死在最後一步。
——就算他來朝了又怎麽樣?
——見不到他,一個不能出宮的天子……能做什麽?
——霍光就是用這種打擊來表示自己的不屑吧……
劉胥笑出聲,雙手拍打著麵前的憑幾。笑著,拍著,劉胥的神色越來越冷。
——砰!
劉胥狠狠地摔開麵前的憑幾。
“大王!”左右都跪了下來,傅與相也驚疑不定地看著劉胥。
“豎子!”劉胥氣極。
——難道他就這麽不值一提?
——霍光也就罷了,那位皇帝想做什麽?
——把他推上來與霍光對峙嗎?
——他可不是燕王!
劉胥冷笑。
——他那位兄長自以為是正統,卻也不想想,能被他們的皇考授職大司馬大將軍的,會是簡單的人嗎?
——今上再不濟,隻要先帝立的,霍光都會堅持維護。
——否則,霍光還配當“大司馬大將軍”嗎?
劉胥走下床,慢慢地踱步,最後在自己摔出去的憑幾前立定,跪在堂上的左右都緊張起來,生怕劉胥有什麽暴烈的舉動,更怕自己被殃及。
不過,劉胥並沒有發作,站了一會兒,他冷冷地發話:“上書,請辭還國!”
傅、相二人相視一眼,隨即由相進言道:“曆來朝見,留長安不過二十日,臣以為,且待二十日再上書……”
劉胥冷笑:“漢不行舊事,寡人何必再依舊例?”
這樣說來,也算有理。廣陵的傅與相便沒有再堅持。
接到廣陵王的上書,霍光一看便笑了。
“幼公,”霍光問杜延年,“廣陵王還國,何賜矣?”
杜延年一怔。
——諸侯王來朝,所賜皆有定例,有必要問嗎?
——或者,是因為廣陵王的這份上書……如了霍光的願?
“大將軍以為如何?”杜延年隻能這樣詢問。
霍光也在想,聽到杜延年的問題,便隨口說出自己的想法:“錢……二千萬,黃金……二百斤……”
——按例,正旦後三日,就當賜來朝的諸侯王金錢財物。
——霍光說的數目大了一些,但是,也不算什麽。
霍光猶覺得不足,又道:“另賜安車駟馬寶劍。如何?”
杜延年失笑:“欲令廣陵王明將軍之善,不若益封。”
霍光挑眉,隨即點頭:“善!”
於是,當大鴻臚再次來到廣陵邸時,其不僅帶來了天子準廣陵王的詔書,還帶來了格外的賞賜。
——益國萬一千戶,賜錢二千萬,黃金二百斤,劍二,安車一,乘馬二駟。
廣陵眾人都是大喜過望,劉胥自己也非常驚訝。
於是,韋賢在廣陵眾人的笑容中離開,然而,迴到北堂,劉胥的臉色驟然就變了。
——他也是先帝之子!
——他是今上的兄長!
——他就這麽容易被打發嗎?
——他……
——難道他就真的與帝位無緣!
豐厚的賞賜在劉胥看來不是殊恩,而是來自於霍光的獎賞。
——對他來說,那無異於羞侮!
——羞侮!
劉胥紅了眼。
——難道他不能是天子!
野心這種東西……每個人的心裏都一顆種子,一旦發了芽……那麽,就再也不可能被壓製!
(劉胥是個更大的杯具……不過,杯具這種東西……一沾水就是洗具!)(未完待續。)
此時,孝武皇帝的六個子男中,僅有今上與廣陵王兩人在世,因此,雖然諸侯王來朝自有禮儀定例,但是,對今上唯一的同產,自然是格外殊禮的,禮儀極備,待遇甚優。
——就如始元元年,燕王遣中大夫至京師上書,請為孝武皇帝立廟郡國,雖然霍光將奏書擱置不議,但是,仍然褒賜燕王錢三千萬,益封一萬三千戶。
——與此同時,也益封了廣陵王與鄂邑長公主,同樣是一萬三千戶。
——因此,他們是劉弗陵僅存的同產了。
沒有任何人能說,這一次,漢對廣陵王來朝有任何的怠慢,然而,劉胥很快就察覺了異樣。
——他是除夕才到的,因此,諸侯王朝見,始到的小見被省去也算正常,可是,歲首正月朔旦,奉皮薦璧玉賀的法見之後,十餘天了,他居然連未央宮都沒能再進一次!
劉胥從來都不是好脾氣的人,因此,反應過來,他便將大鴻臚“請”過來。
——也許的確是為了廣陵王來朝一事,元鳳五年的正月,大漢的大鴻臚總算是定了下來。
元鳳五年新上任的大鴻臚是韋賢。
——詹事韋賢。
——與元鳳三年任少府的蔡義一樣,韋賢也算是今上之師。
——號稱鄒魯大儒的韋賢,為人質樸少欲,家學淵源,又篤誌於學,兼能《禮》、《尚書》,以《詩》教授,被征為博士,給事中,進授少帝《詩》,隨即遷光祿大夫,又遷詹事。
——蔡義以《韓詩》征待詔,也許是因為不如韋賢有名氣,也許是因為是是大將軍幕府出身,反正同樣是被征,蔡義卻久久沒有能夠覲見,不過,起於微末的蔡義用一份上書打動了少帝,得到了覲見的機會,為其說《詩》之後,便被擢為光祿大夫給事中,進授少帝。
既是帝師之尊,劉胥就算再不高興,也是不能失禮,因此,麵對韋賢,他還是相當客氣的。
“寡人素聞韋君通《禮》,故有不明,不能不問。”都說劉胥“動作無法度”,但是,都是皇子出身,都有師、傅、保跟著,再“無法度”又能差到哪兒去呢?
人家以禮相待,韋賢自然也不會失禮,很是認真地詢問廣陵王有何不明,是不是大鴻臚屬下有所失禮……
韋賢問得很細,劉胥卻有些不耐煩了。
“大鴻臚!”劉胥語氣粗魯地打斷了韋賢,直言相問,“諸侯王朝見天子,漢有成法,正月朔旦法見,後三日,當為王置酒,有所賜。然否?”
韋賢一聽,便麵露為難之色。
“……大王……”韋賢喚了一聲,卻是一副無從說起的樣子。
劉胥推開憑幾,直接站起來,在堂上來迴繞了兩圈,才在韋賢麵前站定,很是不悅地問韋賢:“天下皆言上不豫,寡人又奉急詔而來,上竟不見寡人乎?”
韋賢連忙擺手,卻沒有說什麽。
“大鴻臚何意?”劉胥更加不悅了。
韋賢歎了一口氣,無奈地解釋:“臘前大儺,上言欲見大王,方有詔命大王來朝,上豈會不見大王……”
“既然如此,何故不見?”劉胥直接追問。
韋賢不過是九卿而已,哪裏知道皇帝究竟為什麽不按製見廣陵王呢?他隻能支吾地迴答廣陵王的質疑:“……大王亦知……上不豫……”
劉胥不以為然:“上有詔!”
——不是有急召他來朝的詔書嗎?
——就算是病重,又能有多重?
——還能連見他也做不到嗎?
——況且,正月朔旦的大朝,那位天子雖然的確臉色不好,但是,也的確堅持到了最後!
若非如此,劉胥就是耐性再差,也不會因為天子沒有按例見他,就把大鴻臚找來。
——前例這種東西算什麽?
——尤其是對天子!
——那就是用來打破的東西。
韋賢不善應對這種詰辭,因此,他隻是再三地說:“上不豫,臣未受詔。”
——總而言之,這位大鴻臚就一句話。
——沒有詔令,所以,他什麽都不知道。
對這種一本正經,又無法挑剔的人,劉胥雖然氣得火大,卻也隻能是無可奈何!
正在劉胥打算摔摔東西,表達一下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的太傅上前一步,對他行了禮,隨後一本正經地問韋賢:“大鴻臚,漢之秉政者,今為何人?”
韋賢一怔,隨即正色相答:“上寢疾,故委政大司馬大將軍。”
廣陵傅沒有想到這位大鴻臚居然能說出這樣的答案,不由就是一怔,不過,他隨即就迴過神來,轉頭看向劉胥。
——韋賢說得再動聽,隻要照實說了,都可以算是達成了他的目的。
——他這位大王,好像一直沒有意識到,未央宮的那位天子,完全是做不得主的!
聽到自己太傅與漢的大鴻臚這麽一問一答,劉胥當即一怔,隨即便明白了太傅的意思,然而,他並沒有如他的太傅所想的那樣,立刻改變問題,反而又怔忡了。
“……大王……”發現劉胥的神色一片茫然,廣陵傅不禁有些擔心,連忙小心翼翼地喚了一聲。
劉胥恍然迴神,看了太傅一樣,才將目光投向韋賢。
不知是不是錯覺,明明劉胥的目光很平靜,也不深沉,卻讓韋賢比方才麵對這位諸侯王的不耐與憤怒時,更加緊張。
——畢竟是皇子嗎?
——天生貴胄!
——最重要的是,先帝的子男中,有哪一個是簡單的?
——嗯……齊王與昌邑王可能要簡單一些。
——早卒嘛……
韋賢不由屏息凝神,專注地等著劉胥開口。
然而,半晌之後,劉胥卻擺了擺手,直接讓韋賢離開了,自己則徑自迴到方才所坐的床上,看都不看韋賢。
“大王?”廣陵的傅與相都十分地不解。
韋賢一走,劉胥將憑幾拉到身前,將身子伏在幾上,垂著眼,皺眉問自己的傅、相:“莫非……霍光召我?”
廣陵傅還在思忖,廣陵相卻直接反問:“大王以為然否?”
——可能嗎?
——霍光會這樣興師動眾地急召劉胥來朝?
相的話音方落,劉胥自己便搖頭給了答案。
——霍光怎麽可能召他啊!
——大司馬大將軍……
“……大司馬大將軍……”劉胥輕聲念著這個熟悉的官職。
“大王?”廣陵傅有些不解——劉胥為何是這樣的反應。
劉胥輕笑出聲:“十一年……寡人仍不習慣……”
傅與相都不明白,但是,看著劉胥笑容中的冷意,他們到底也沒有敢出聲詢問。
笑過之後,劉胥定了定神,抬頭看向自己的傅與相,片刻之後,才有些玩味地言道:“若是如此……為何有此詔?”
——很明顯,霍光才是秉政的人,但是,來朝的詔令卻明顯不是事先準備好的,那麽,就應當不是出自霍光的意思。
——若是說今上對霍光還有掌控……那麽,為何他一直見不到皇帝?
劉胥想通了幾分——其實,他就是那對君臣用來對峙的棋子吧!
——那個年青的天子有什麽謀劃,霍光明白,也很幹脆地應了,卻把他的計劃卡死在最後一步。
——就算他來朝了又怎麽樣?
——見不到他,一個不能出宮的天子……能做什麽?
——霍光就是用這種打擊來表示自己的不屑吧……
劉胥笑出聲,雙手拍打著麵前的憑幾。笑著,拍著,劉胥的神色越來越冷。
——砰!
劉胥狠狠地摔開麵前的憑幾。
“大王!”左右都跪了下來,傅與相也驚疑不定地看著劉胥。
“豎子!”劉胥氣極。
——難道他就這麽不值一提?
——霍光也就罷了,那位皇帝想做什麽?
——把他推上來與霍光對峙嗎?
——他可不是燕王!
劉胥冷笑。
——他那位兄長自以為是正統,卻也不想想,能被他們的皇考授職大司馬大將軍的,會是簡單的人嗎?
——今上再不濟,隻要先帝立的,霍光都會堅持維護。
——否則,霍光還配當“大司馬大將軍”嗎?
劉胥走下床,慢慢地踱步,最後在自己摔出去的憑幾前立定,跪在堂上的左右都緊張起來,生怕劉胥有什麽暴烈的舉動,更怕自己被殃及。
不過,劉胥並沒有發作,站了一會兒,他冷冷地發話:“上書,請辭還國!”
傅、相二人相視一眼,隨即由相進言道:“曆來朝見,留長安不過二十日,臣以為,且待二十日再上書……”
劉胥冷笑:“漢不行舊事,寡人何必再依舊例?”
這樣說來,也算有理。廣陵的傅與相便沒有再堅持。
接到廣陵王的上書,霍光一看便笑了。
“幼公,”霍光問杜延年,“廣陵王還國,何賜矣?”
杜延年一怔。
——諸侯王來朝,所賜皆有定例,有必要問嗎?
——或者,是因為廣陵王的這份上書……如了霍光的願?
“大將軍以為如何?”杜延年隻能這樣詢問。
霍光也在想,聽到杜延年的問題,便隨口說出自己的想法:“錢……二千萬,黃金……二百斤……”
——按例,正旦後三日,就當賜來朝的諸侯王金錢財物。
——霍光說的數目大了一些,但是,也不算什麽。
霍光猶覺得不足,又道:“另賜安車駟馬寶劍。如何?”
杜延年失笑:“欲令廣陵王明將軍之善,不若益封。”
霍光挑眉,隨即點頭:“善!”
於是,當大鴻臚再次來到廣陵邸時,其不僅帶來了天子準廣陵王的詔書,還帶來了格外的賞賜。
——益國萬一千戶,賜錢二千萬,黃金二百斤,劍二,安車一,乘馬二駟。
廣陵眾人都是大喜過望,劉胥自己也非常驚訝。
於是,韋賢在廣陵眾人的笑容中離開,然而,迴到北堂,劉胥的臉色驟然就變了。
——他也是先帝之子!
——他是今上的兄長!
——他就這麽容易被打發嗎?
——他……
——難道他就真的與帝位無緣!
豐厚的賞賜在劉胥看來不是殊恩,而是來自於霍光的獎賞。
——對他來說,那無異於羞侮!
——羞侮!
劉胥紅了眼。
——難道他不能是天子!
野心這種東西……每個人的心裏都一顆種子,一旦發了芽……那麽,就再也不可能被壓製!
(劉胥是個更大的杯具……不過,杯具這種東西……一沾水就是洗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