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病已不是沒有見人哭過,但是,一個比他年長不少的男人,醉得一塌糊塗地靠在他的肩上,低聲嗚咽……
劉病已不能不驚詫,但是,驚詫之餘,他也知道靠著他借酒裝瘋是一迴事,讓家中的奴婢看到另一迴事,因此,也更不敢推開王奉光了。
——隻是,這……究竟是怎麽了?
劉病已不敢動彈,隻能以目光向王家的蒼頭示意詢問。
這時,王家的蒼頭也不動彈了,見劉病已詢問,幾個人相視一眼,卻是不吭聲了。
——也是!
——主人的事情哪裏是他們能說的!
意識到這一點,劉病已也就改了主意,伸手將王奉光手上的銅尊奪下——居然是空的!
劉病已翻了一個白眼,隨手將銅尊扔給王家大奴,反手扶起王奉光,連拖帶拽地將王奉光拉到北堂。
慢慢地一路過來,在堂上的獨榻上坐定,王奉光到底是不哭了,隻是臉色仍然不好——醉酒的紅色褪去了一些,隱約顯出灰白的真實瞼色。
劉病已嚇了一跳,顧不上交代奴婢,便急忙在榻旁跽坐,一迭聲地詢問:“王君遇何難矣?為何形容竟至斯?”
發泄過了,這會兒,王奉光已經鎮定下來,不過,聽到劉病已的詢問,他的臉色再次難看起來,眼眶也紅了……
“病已……”
王奉光垂下頭,抬起右手捂住眼,沉默了半晌,才歎道:“不是我……”
劉病已不由一怔。
王奉光又歎了一口氣,卻是沒有繼續解釋,拍了一下劉病已的肩,直言:“既為友,與我共飲!”
見他不願說,劉病已便猜測,多半是家事,也就沒有再問,向堂下的奴婢擺了擺手,讓他們送酒上來。不一會兒,兩個婢女就抬著一個食案送到堂上,案上不過一隻漆壺,兩個耳杯,旁邊還放著一隻漆勺,方便酤酒。
畢竟,沒有多少人家會把銅器當作日常的用具。
——劉病已也沒有打算過得太奢爹。
自然,劉病已這兒也沒有什麽好酒,王奉光喝得急,一杯飲盡才發這不是他之前喝的佳釀,差點兒直接吐出來。自然,多年的教養沒有他真的做出那樣失禮的事情,不過,他隨即就擱下耳杯,一口都不肯再喝了。
劉病已也不嗜酒,見他不喝也沒有催促,隻是招唿他:“君飲酒已過矣,不若用些飲食。”
王奉光看了一眼他的食案,才點了頭。
就這樣,劉病已總算是把自己的晡食給用過了。他的奴婢上堂將食案撤去,正在整理,這個時候,一個王家的蒼頭小心翼翼地來催了:“吾君……晝刻將盡……”
——晝刻一盡,裏門即關閉,不得出入。
王奉光卻沒有動彈:“盡即盡!”
王家蒼頭哪裏敢與主人爭辯,隻是嚅嚅地言道:“吾君若有意在此宿,是否令一臣還報女君……”
——隻是……總得與家中說一聲吧……
王奉光擺了擺手,算是默許了。
“唯。”那名蒼頭立刻退了下去。
“王君欲宿此?”劉病已驚訝得很。
王奉光斜靠在竹幾上,一點精神都沒有,聽到劉病已的聲音,也沒有抬眼,隻是無精打采地反問:“不可?”
劉病已撓了撓頭——他這兒屋舍有限,幾個好友都是長安人,就是王奉光,在長安城中也不是找不到落腳的地,因此,他根本沒有準備客居。
一直沒聽到劉病已的迴答,王奉光才抬頭看了他一眼,見他確實為難,倒也猜到了一些,因此,他直接道:“我在這兒坐也成。”
——他就是不想迴家……
——也不想聽那些親信嘮叨。
他這樣說,劉病已又哪裏會真的那樣待客,也沒有說什麽,隻是向堂下的奴婢招了招手。一名大奴悄悄地上堂走到主人身邊,跪下候命,劉病已也輕聲地做了吩咐,那名大奴也很乖覺,沒有應聲,直接起身退下。
不一會兒,就有奴婢給劉病已奉上書幾,還在堂門前擺了一架屏風。
劉病已不能把王奉光扔在堂上,隻能自己陪著了。
攤開簡冊,劉病已慢慢地寫今天的功課。
王奉光也沒有打擾——見劉病已沒有追問,他真的是鬆了一口氣。——空曠的堂上,沒有一絲聲音,隻有外麵時不時地傳來風聲……
王奉光煩躁了幾天的心情總算是平靜下來,精神一鬆,他便迷迷糊糊地趴在漆幾上睡著了。直到婢女上堂點燈,王奉光才被驚醒。
劉病已仍然坐在東邊的漆幾上,一臉專注。
王奉光看了一會兒,起身走了過去,剛走了幾步,就見劉病已抬頭看了過來。他笑了笑,一揖到地,認真地道:“謝曾孫容我。”
——之前,他的確有些醉意了,但是,絕對沒有到發酒瘋的地方,不過是心情鬱悶,借著酒勁發泄而已。
——劉病已不但忍了,還完全沒有追問的意思……
劉病已連忙起身,擺了擺手,笑道:“舉手之勞,不敢當謝。”
王奉光也是爽快人,見他這樣說了,也沒有再多說什麽,直接在劉病已的漆幾前坐下,看著他,又沒有說什麽。
“君有事?”劉病已詫異,手上卻不緊不慢地將簡冊收了起來,心中明白了幾分——恐怕王奉光也不是隨意找來他這兒的!
王奉光有些尷尬,幹笑了一下,又沉默了一會兒,才咬著牙問劉病已:“有一事欲問曾孫。”
“君但言,我若可答必答。”劉病已很誠懇地迴答,卻也不是沒有保留。
似乎要問的問題的確不簡單,王奉光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傾身湊近了劉病已,低聲道:“曾孫在掖庭久矣,對掖庭事當知之甚詳……”
劉病已心中一緊,剛要拒絕,就被王奉光抬手阻止:“我知禁中事不可外語。”
——他也是元勳世家,對宮禁的禁忌,他還是知道的。
劉病已稍稍安心——既然知道禁忌,想來便不會問出什麽讓他為難的問題的了。——他點了點頭,示意王奉光繼續說。
王奉光壓低了聲音,輕聲道:“今年若選入掖庭……”
劉病已瞪大了眼睛。
也許是他的表情太過震驚了,王奉光沒有繼續說出下去——也不必再說了!他要問什麽,已經很明顯了。
劉病已深吸了一口氣,對王奉光輕輕搖頭。
王奉光長籲了一口氣,隨即便不由皺緊了眉頭,喃喃地說了一句什麽話。
劉病已隻聽到模模糊糊的幾個字眼,不由就凝了神,看著王奉光,猶豫了好一會兒,還是決定追問清楚。
“王君言……”話說一半,劉病已靜靜地看著王奉光。
王奉光一怔,以為劉病已聽到了,再者,那也不是什麽需要隱瞞的事,便點了點頭:“曾孫向學,久未往市井行,故不知此流言。”
雖然心中並不在意,但是,劉病已仍然點了點頭:“吾不知。”
王奉光挑了挑眉,心中也起了談興,便與他言道:“市井有傳言,上不豫。”
劉病已並不在意,隻是點了點頭。
——之前,都下詔廣召天下良醫了,雖然不曾明言,但是,這個聲勢,除了是皇帝病重,還能是怎麽迴事?
——霍光病重?
——很顯然,霍光作為大司馬大將軍,經常在長安城中出現,而皇帝……
——上次聽說皇帝出行,還是正月初,皇帝加元服……
見劉病已這般態度,王奉光不由一怔,再前後一聯係,不由變了臉色:“當真……頗重?”
劉病已抿了抿唇,沒有迴答。
王奉光自覺失言,也沒有再追問,隨即又想到了什麽,不禁又歎了一口氣,情緒再次低落了下去。
“王君?”劉病已有些奇怪了,“君為上之疾而煩?”
——不會吧……
王奉光一怔,隨即便哭笑不得地搖頭:“非也!非也!”
王奉光歎了一口氣:“上若崩……必禁娶婦嫁女……”
劉病已這才想起——這位好友已經是娶婦嫁女的年紀了!
“莫非今年無吉日?”劉病已隨口問了一聲。
王奉光卻是眼睛一亮:“今年?”
劉病已一驚,詫異地反問:“今年?”他完全不明白王奉光是什麽意思了!
王奉光尷尬,也頗為心虛,沒有解釋,隨即又黯了神色,沮喪地道:“吉時何用……”
劉病已一怔,隨即就問道:“六月時,君言……”
——當時是王奉光邀他出遊,他正在忙出宮的事情,便拒絕了,王奉光等人也沒有惱,隨口就說了一句:“待吾嫁女時,子必當至!”他當時也應了。
——既然能這樣說,想來,王奉光已經準備嫁女了。
……
這麽一想,劉病已倒是覺得有些奇怪了。
——嫁娶當以春為宜……
雖然也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劉病已還沒有見過在其它三季舉行的婚禮……
——王奉光又不是庶人,他是關內侯,怎麽可能輕易失禮?
劉病已隱約有些明白王奉光為什麽這樣不好受了。
——看起來……是其女的婚事……有問題了……
——之前又問及掖庭……
——竟是……有將女兒送入宮的打算了……
——這……
沒等劉病已想清楚,對麵,聽到劉病已提起六月的事,王奉光不由咬牙,兩眼通紅,不知是傷心還是憤怒,半晌都沒有說出一個字來。
畢竟是王家的家事,劉病已不好問,隻能陪著王奉光幹坐,有一搭沒一搭地與他說些閑話。
兩人一坐到天明,劉病已又留王奉光用過平旦食,才將其相送出門。兩人在前院正說著話,就見一個蒼頭跑進門,上氣不接下氣地對王奉光急道:“主君,不……不……不好了!”(未完待續。)
劉病已不能不驚詫,但是,驚詫之餘,他也知道靠著他借酒裝瘋是一迴事,讓家中的奴婢看到另一迴事,因此,也更不敢推開王奉光了。
——隻是,這……究竟是怎麽了?
劉病已不敢動彈,隻能以目光向王家的蒼頭示意詢問。
這時,王家的蒼頭也不動彈了,見劉病已詢問,幾個人相視一眼,卻是不吭聲了。
——也是!
——主人的事情哪裏是他們能說的!
意識到這一點,劉病已也就改了主意,伸手將王奉光手上的銅尊奪下——居然是空的!
劉病已翻了一個白眼,隨手將銅尊扔給王家大奴,反手扶起王奉光,連拖帶拽地將王奉光拉到北堂。
慢慢地一路過來,在堂上的獨榻上坐定,王奉光到底是不哭了,隻是臉色仍然不好——醉酒的紅色褪去了一些,隱約顯出灰白的真實瞼色。
劉病已嚇了一跳,顧不上交代奴婢,便急忙在榻旁跽坐,一迭聲地詢問:“王君遇何難矣?為何形容竟至斯?”
發泄過了,這會兒,王奉光已經鎮定下來,不過,聽到劉病已的詢問,他的臉色再次難看起來,眼眶也紅了……
“病已……”
王奉光垂下頭,抬起右手捂住眼,沉默了半晌,才歎道:“不是我……”
劉病已不由一怔。
王奉光又歎了一口氣,卻是沒有繼續解釋,拍了一下劉病已的肩,直言:“既為友,與我共飲!”
見他不願說,劉病已便猜測,多半是家事,也就沒有再問,向堂下的奴婢擺了擺手,讓他們送酒上來。不一會兒,兩個婢女就抬著一個食案送到堂上,案上不過一隻漆壺,兩個耳杯,旁邊還放著一隻漆勺,方便酤酒。
畢竟,沒有多少人家會把銅器當作日常的用具。
——劉病已也沒有打算過得太奢爹。
自然,劉病已這兒也沒有什麽好酒,王奉光喝得急,一杯飲盡才發這不是他之前喝的佳釀,差點兒直接吐出來。自然,多年的教養沒有他真的做出那樣失禮的事情,不過,他隨即就擱下耳杯,一口都不肯再喝了。
劉病已也不嗜酒,見他不喝也沒有催促,隻是招唿他:“君飲酒已過矣,不若用些飲食。”
王奉光看了一眼他的食案,才點了頭。
就這樣,劉病已總算是把自己的晡食給用過了。他的奴婢上堂將食案撤去,正在整理,這個時候,一個王家的蒼頭小心翼翼地來催了:“吾君……晝刻將盡……”
——晝刻一盡,裏門即關閉,不得出入。
王奉光卻沒有動彈:“盡即盡!”
王家蒼頭哪裏敢與主人爭辯,隻是嚅嚅地言道:“吾君若有意在此宿,是否令一臣還報女君……”
——隻是……總得與家中說一聲吧……
王奉光擺了擺手,算是默許了。
“唯。”那名蒼頭立刻退了下去。
“王君欲宿此?”劉病已驚訝得很。
王奉光斜靠在竹幾上,一點精神都沒有,聽到劉病已的聲音,也沒有抬眼,隻是無精打采地反問:“不可?”
劉病已撓了撓頭——他這兒屋舍有限,幾個好友都是長安人,就是王奉光,在長安城中也不是找不到落腳的地,因此,他根本沒有準備客居。
一直沒聽到劉病已的迴答,王奉光才抬頭看了他一眼,見他確實為難,倒也猜到了一些,因此,他直接道:“我在這兒坐也成。”
——他就是不想迴家……
——也不想聽那些親信嘮叨。
他這樣說,劉病已又哪裏會真的那樣待客,也沒有說什麽,隻是向堂下的奴婢招了招手。一名大奴悄悄地上堂走到主人身邊,跪下候命,劉病已也輕聲地做了吩咐,那名大奴也很乖覺,沒有應聲,直接起身退下。
不一會兒,就有奴婢給劉病已奉上書幾,還在堂門前擺了一架屏風。
劉病已不能把王奉光扔在堂上,隻能自己陪著了。
攤開簡冊,劉病已慢慢地寫今天的功課。
王奉光也沒有打擾——見劉病已沒有追問,他真的是鬆了一口氣。——空曠的堂上,沒有一絲聲音,隻有外麵時不時地傳來風聲……
王奉光煩躁了幾天的心情總算是平靜下來,精神一鬆,他便迷迷糊糊地趴在漆幾上睡著了。直到婢女上堂點燈,王奉光才被驚醒。
劉病已仍然坐在東邊的漆幾上,一臉專注。
王奉光看了一會兒,起身走了過去,剛走了幾步,就見劉病已抬頭看了過來。他笑了笑,一揖到地,認真地道:“謝曾孫容我。”
——之前,他的確有些醉意了,但是,絕對沒有到發酒瘋的地方,不過是心情鬱悶,借著酒勁發泄而已。
——劉病已不但忍了,還完全沒有追問的意思……
劉病已連忙起身,擺了擺手,笑道:“舉手之勞,不敢當謝。”
王奉光也是爽快人,見他這樣說了,也沒有再多說什麽,直接在劉病已的漆幾前坐下,看著他,又沒有說什麽。
“君有事?”劉病已詫異,手上卻不緊不慢地將簡冊收了起來,心中明白了幾分——恐怕王奉光也不是隨意找來他這兒的!
王奉光有些尷尬,幹笑了一下,又沉默了一會兒,才咬著牙問劉病已:“有一事欲問曾孫。”
“君但言,我若可答必答。”劉病已很誠懇地迴答,卻也不是沒有保留。
似乎要問的問題的確不簡單,王奉光沉默了好一會兒,才傾身湊近了劉病已,低聲道:“曾孫在掖庭久矣,對掖庭事當知之甚詳……”
劉病已心中一緊,剛要拒絕,就被王奉光抬手阻止:“我知禁中事不可外語。”
——他也是元勳世家,對宮禁的禁忌,他還是知道的。
劉病已稍稍安心——既然知道禁忌,想來便不會問出什麽讓他為難的問題的了。——他點了點頭,示意王奉光繼續說。
王奉光壓低了聲音,輕聲道:“今年若選入掖庭……”
劉病已瞪大了眼睛。
也許是他的表情太過震驚了,王奉光沒有繼續說出下去——也不必再說了!他要問什麽,已經很明顯了。
劉病已深吸了一口氣,對王奉光輕輕搖頭。
王奉光長籲了一口氣,隨即便不由皺緊了眉頭,喃喃地說了一句什麽話。
劉病已隻聽到模模糊糊的幾個字眼,不由就凝了神,看著王奉光,猶豫了好一會兒,還是決定追問清楚。
“王君言……”話說一半,劉病已靜靜地看著王奉光。
王奉光一怔,以為劉病已聽到了,再者,那也不是什麽需要隱瞞的事,便點了點頭:“曾孫向學,久未往市井行,故不知此流言。”
雖然心中並不在意,但是,劉病已仍然點了點頭:“吾不知。”
王奉光挑了挑眉,心中也起了談興,便與他言道:“市井有傳言,上不豫。”
劉病已並不在意,隻是點了點頭。
——之前,都下詔廣召天下良醫了,雖然不曾明言,但是,這個聲勢,除了是皇帝病重,還能是怎麽迴事?
——霍光病重?
——很顯然,霍光作為大司馬大將軍,經常在長安城中出現,而皇帝……
——上次聽說皇帝出行,還是正月初,皇帝加元服……
見劉病已這般態度,王奉光不由一怔,再前後一聯係,不由變了臉色:“當真……頗重?”
劉病已抿了抿唇,沒有迴答。
王奉光自覺失言,也沒有再追問,隨即又想到了什麽,不禁又歎了一口氣,情緒再次低落了下去。
“王君?”劉病已有些奇怪了,“君為上之疾而煩?”
——不會吧……
王奉光一怔,隨即便哭笑不得地搖頭:“非也!非也!”
王奉光歎了一口氣:“上若崩……必禁娶婦嫁女……”
劉病已這才想起——這位好友已經是娶婦嫁女的年紀了!
“莫非今年無吉日?”劉病已隨口問了一聲。
王奉光卻是眼睛一亮:“今年?”
劉病已一驚,詫異地反問:“今年?”他完全不明白王奉光是什麽意思了!
王奉光尷尬,也頗為心虛,沒有解釋,隨即又黯了神色,沮喪地道:“吉時何用……”
劉病已一怔,隨即就問道:“六月時,君言……”
——當時是王奉光邀他出遊,他正在忙出宮的事情,便拒絕了,王奉光等人也沒有惱,隨口就說了一句:“待吾嫁女時,子必當至!”他當時也應了。
——既然能這樣說,想來,王奉光已經準備嫁女了。
……
這麽一想,劉病已倒是覺得有些奇怪了。
——嫁娶當以春為宜……
雖然也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劉病已還沒有見過在其它三季舉行的婚禮……
——王奉光又不是庶人,他是關內侯,怎麽可能輕易失禮?
劉病已隱約有些明白王奉光為什麽這樣不好受了。
——看起來……是其女的婚事……有問題了……
——之前又問及掖庭……
——竟是……有將女兒送入宮的打算了……
——這……
沒等劉病已想清楚,對麵,聽到劉病已提起六月的事,王奉光不由咬牙,兩眼通紅,不知是傷心還是憤怒,半晌都沒有說出一個字來。
畢竟是王家的家事,劉病已不好問,隻能陪著王奉光幹坐,有一搭沒一搭地與他說些閑話。
兩人一坐到天明,劉病已又留王奉光用過平旦食,才將其相送出門。兩人在前院正說著話,就見一個蒼頭跑進門,上氣不接下氣地對王奉光急道:“主君,不……不……不好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