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十月,風中的寒意立刻就與秋涼完全不同了,凜冽而強硬。
寒冬之季並不適合外出。
當然,對於官吏們來說,八月算人、九月上計,十月開始,除了十月朔日的大朝請之外,所有人都開始輕閑了。
因此,從十月開始,與寒冷的天氣正好相反,通闤帶閽,旗亭五重的長安九市中,商賈們卻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一段時間。
——來朝的諸侯,上計的官吏,正事皆畢,哪有不為自己采買一些物件的?
——暫無田事,三輔士庶多少會往長安來一次。
……
熱鬧的情景會讓人們更加向往,於是,更多的人會往長安來,訪友、采買、投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這番熱鬧會一直維持到歲末。
——當諸侯與官吏離開,三輔吏民就要開始準備來年正旦的各項事情了。
因此,冬季是長安商賈最喜歡的季節。
今年同樣如此。
長安人是實際的。
——詔書已經頒行天下。
——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伏誅,燕王、長公主自殺。
——雖然整個謀反案尚未徹底塵埃落定,但是,這樣的狀況已經意味著,此事已經開始醞釀終局了。
——或者說,到這個時候,每一個結果都可以預見。
——恐慌是因為未知,再可怕的事情,一旦清楚其究竟是何狀況了,也就沒有太多的恐慌了。
——最重要的是,到這個時侯,誰家安然無恙,誰家萬劫不複,都已經是注定了。
——誰又真的為別家的悲哀而哀慟難已呢?
無論長安城多麽熱鬧,都對未央宮中的諸人沒有影響。
上計之後,對各郡國來說,一年之事皆已結束,朝中卻沒有這麽輕閑。
例行的事務不算,單是因為謀反案,各官寺、宮中、禁中的人事就夠一堆人頭疼的了。
霍光同樣為這件事頭痛不已。
——別的不說,上官桀一死,太仆寺首先沒有主吏了。
太仆掌輿馬,屬官中不僅是京師宮苑之中大廄、未央、家馬、車府、路軨、騎馬、駿馬、龍馬、閑駒、橐泉、騊駼、承華等馬廄的令監長丞,還有邊郡六牧師菀的令與丞,以及牧橐、昆勌屭鈥。
這個職位與大漢馬政的關係密切,而馬政關係著漢軍的實力,絕對不容輕忽。
霍光是大司馬,雖然直接負責馬政,但是,畢竟不可能去管具體事務。
當然,馬政重要,太仆的位置也很重要,盯著這個空席的人並不少,可供霍光選擇的人也不少——霍家的親眷不說,霍光的親信中也不少人可以任這個職位,更何況,這次平定武都氐人的反亂,有軍功之人甚多,一旦幕府上報的軍功被認可,其中不少人都需要安排相應的職位。
因此,十月大朝請之後,霍光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決定朝中的人事變動。
與往常一樣,霍光請田千秋一起參詳這件事。
因為事關重大,霍光並沒有在尚書台說這件事,而將田千秋請到了白虎殿。
到了白虎殿,霍光自然是迎了出來,兩人相互見禮之後,並肩入殿,有意無間地,田千秋說起了自己年紀大了,兒孫卻分散各地,著實相念……之類的話語。
意思十分簡單明白——不過就是想將自己的兒孫調迴長安……至少是離長安近一些。
——這自然是田千秋的私心,不過,一來他是真的年老了,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自然盼著家人總在身邊,二來也是因為這次的事情,讓田千秋有些不敢讓子孫在外了。
——萬一……他們不小心被牽涉進什麽事,他卻遠在長安……
田千秋與霍光不算很熟悉,但是,他絕對不相信,接下來,朝中會一片平靜!
——孝武皇帝遺詔所命的輔臣隻剩下霍光一人了。
——天子年少,大臣權重……
田千秋心裏已經有風雨已來的感覺了。
“君侯慈心對己亦如此……”霍光說笑著迴了一句。
聽霍光這般說,田千秋有些琢磨不透了——究意是答應,還是拒絕?
——偏偏,這種事情又不能明說。
——畢竟不是那麽正大光明的事情……
——到底是私人請托……
“大將軍言重矣,觀大將軍待從孫之慈心,仆深愧不如……”田千秋同樣說笑。
霍光皺了皺眉,並不願談論這件事,正好兩人已經入殿了,霍光便擺手請田千秋入席,借機避開了這個話題。
——涉及他的兄長,他並不願意多談這件事。
見霍光如此明顯的迴避態度,田千秋反倒是更加好奇了——雖然是兄弟,但是,一直以來,霍光似乎都不願別人多提起霍去病……
——是不願提及那位英年早逝的將軍……
……還是不願別人看到他就隻是聯想到那位大司馬……
……
——如果是後者……
——那麽……情況就有點微妙了……
田千秋拿不準,因此,無論心裏是多麽好奇,他終究是沒有敢重提這個話題,而是與霍光相讓一番,分別入席。
這時,田千秋有些明白這些天來,他一直隱約有所感覺的究竟是什麽事了。
——經過此案,天下誰還敢與霍光相抗、相爭?
——燕王是先帝之子、今上之兄。
——鄂邑長公主亦是先帝之子,她不僅是今上之姊,還一直在禁*養少帝。
——此二人尚被霍光問罪……何況他人?
無論他人如何,田千秋是有些害怕了。
——霍光會怎麽做呢?
——對異己……
——對少帝……
……
——對……大漢……
……
活得久了,自然也就見識得多了,田千秋很清楚人心是多麽複雜。
——站到權力的頂峰,掌握了天子才應有的權力……
——之後……
——霍光對漢室……還能有多少忠誠?
田千秋不能不有所疑慮,也因此想得更多,驚懼之意也越發濃烈。
驚疑之中,霍光的話恍惚傳來,田千秋愣了一下,才勉強迴過神來,卻也隻聽到了霍光最後半截話:“……仆以為杜幼公為太仆最宜,君侯以為如何?”
——杜幼公?!
——太仆?!
田千秋剛定了神,明白過來便又驚訝了。
——霍光居然打算用杜延年?!
太仆位列九卿,對於朝廷來說,倒不算什麽關鍵的位置,但是,掌輿馬的太仆直接負責宮中、軍中的馬事,不說馬事的重要性,單是馬事所需要的錢物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說白了,這一個的很有油水的職位。
——當年,公孫敬聲隨意擅用一下北軍的錢,就是一千九百萬!這還是隻是北軍的部分。
田千秋有些心驚了——霍光這是打算以公器酬功?
雖然想到了這些,但是,田千秋仍然無法拒絕霍光的這個提議——杜延年的家世、人品、才能俱是上上之等,的確是擔任太仆的絕好人選。
“諫大夫足可為太仆。”田千秋隻能如此說。
霍光點頭,示意旁邊隨侍的尚書記下此條,隨即兩人又商議了執金吾等二千石的人選,說到水衡都尉時,田千秋有些意動了,再次提起了自己的家人:“吾弟為函穀關都尉,吾子為雒陽武庫令,水衡……”
見田千秋再次提起此事,霍光也不由凝神思忖,半晌才道:“非吾不欲君侯骨肉團聚……君侯亦知中郎將趙充國戍上穀……此時若授出水衡之職,若翁孫無功,自是無妨,若有功……”
漢重軍功之賞,酬以吏職也是慣例。
當然,最重要的是,趙充國是霍光的護軍都尉出身,霍光豈能薄待之?
田千秋十分失望,不過,霍光以軍功為名,他也無法說霍光的考慮有誤。
歸根結底,霍光對田千秋雖然禮敬有加,但是,對這位丞相的想法,這位大司馬大將軍也並不需要多麽在意。
於是,看似鄭重的商議,實際上也隻是霍光將自己的想法告知田千秋,以便外朝正式授職。
離開白虎殿時,田千秋是十分不悅的,心中的隱憂之感也更加強烈,難免就有些心神恍惚,連迎麵有人疾步而來都沒有發覺,還是受命送其出黃門的給事中扯了他一下,才堪堪讓他躲開那人。
雖然有人扶著,並未跌倒,但是,這一拉一扯一扶的,對田千秋這般年紀的人來說,終究是不好受。
“何人在禁中如此疾行?”田千秋也惱了。
那名給事中十分乖覺,低著頭,不著痕跡地迴答了丞相:“君侯,臣也沒有看清,不過,看著身形,似乎是長樂衛尉。”
田千秋一怔,再多的惱意也隻能強壓下去——新任長樂衛尉是霍光現在的長婿鄧廣漢。
按捺了怒意,田千秋長籲了一口氣,稍稍冷靜之後,也不免有些疑惑:“長樂衛尉?”
——若是霍家其它郎婿,田千秋一點都不奇怪,可是,鄧廣漢……
——霍家諸婿中,鄧廣漢的出身不算好,娶的又是庶女,一直以來,上麵有上官安,下麵有任勝、金賞、範明友等世家子,他算是行事極低調的了。
——霍光對這位郎婿也談不上多麽愛重……
——長樂衛尉雖然位高名顯,但是,此時,長樂宮無主,長樂衛尉所轄自然是有限得很,而霍光的其他郎婿卻不是中郎將就是在期門、羽林任職,即便是金賞,也是天子近臣。
——此時,竟然是鄧廣漢如此急躁行事……
田千秋心中一緊。
出了黃闥,坐上小車,田千秋便吩咐禦車速行,出了宮門,便有丞相府的屬吏迎了上來,隨即便前導後從地護著田千秋返迴丞相府。
進了丞相府,田千秋便招過一名屬吏,擰著眉,低聲道:“長樂衛尉今日……”他沒有說完,隻是挑了挑眉角,看著屬吏。
屬吏立刻低聲答道:“臣也見長樂衛尉匆匆入宮,臣向長樂衛尉的從吏打聽了一下,長樂衛尉之前在宗正寺。”
“宗正寺?”田千秋擰眉,心中暗暗揣度——難道是霍光認為燕王案還有什麽不足?
田千秋還沒有揣度清楚,就聽到那名屬吏繼續道:“聽那些從者議論,似乎是大將軍有意與宗正結姻。”
“什麽?咳!……”田千秋不由驚唿,隨即便自己嗆住了自己,立即咳了起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寒冬之季並不適合外出。
當然,對於官吏們來說,八月算人、九月上計,十月開始,除了十月朔日的大朝請之外,所有人都開始輕閑了。
因此,從十月開始,與寒冷的天氣正好相反,通闤帶閽,旗亭五重的長安九市中,商賈們卻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繁忙的一段時間。
——來朝的諸侯,上計的官吏,正事皆畢,哪有不為自己采買一些物件的?
——暫無田事,三輔士庶多少會往長安來一次。
……
熱鬧的情景會讓人們更加向往,於是,更多的人會往長安來,訪友、采買、投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這番熱鬧會一直維持到歲末。
——當諸侯與官吏離開,三輔吏民就要開始準備來年正旦的各項事情了。
因此,冬季是長安商賈最喜歡的季節。
今年同樣如此。
長安人是實際的。
——詔書已經頒行天下。
——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伏誅,燕王、長公主自殺。
——雖然整個謀反案尚未徹底塵埃落定,但是,這樣的狀況已經意味著,此事已經開始醞釀終局了。
——或者說,到這個時候,每一個結果都可以預見。
——恐慌是因為未知,再可怕的事情,一旦清楚其究竟是何狀況了,也就沒有太多的恐慌了。
——最重要的是,到這個時侯,誰家安然無恙,誰家萬劫不複,都已經是注定了。
——誰又真的為別家的悲哀而哀慟難已呢?
無論長安城多麽熱鬧,都對未央宮中的諸人沒有影響。
上計之後,對各郡國來說,一年之事皆已結束,朝中卻沒有這麽輕閑。
例行的事務不算,單是因為謀反案,各官寺、宮中、禁中的人事就夠一堆人頭疼的了。
霍光同樣為這件事頭痛不已。
——別的不說,上官桀一死,太仆寺首先沒有主吏了。
太仆掌輿馬,屬官中不僅是京師宮苑之中大廄、未央、家馬、車府、路軨、騎馬、駿馬、龍馬、閑駒、橐泉、騊駼、承華等馬廄的令監長丞,還有邊郡六牧師菀的令與丞,以及牧橐、昆勌屭鈥。
這個職位與大漢馬政的關係密切,而馬政關係著漢軍的實力,絕對不容輕忽。
霍光是大司馬,雖然直接負責馬政,但是,畢竟不可能去管具體事務。
當然,馬政重要,太仆的位置也很重要,盯著這個空席的人並不少,可供霍光選擇的人也不少——霍家的親眷不說,霍光的親信中也不少人可以任這個職位,更何況,這次平定武都氐人的反亂,有軍功之人甚多,一旦幕府上報的軍功被認可,其中不少人都需要安排相應的職位。
因此,十月大朝請之後,霍光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決定朝中的人事變動。
與往常一樣,霍光請田千秋一起參詳這件事。
因為事關重大,霍光並沒有在尚書台說這件事,而將田千秋請到了白虎殿。
到了白虎殿,霍光自然是迎了出來,兩人相互見禮之後,並肩入殿,有意無間地,田千秋說起了自己年紀大了,兒孫卻分散各地,著實相念……之類的話語。
意思十分簡單明白——不過就是想將自己的兒孫調迴長安……至少是離長安近一些。
——這自然是田千秋的私心,不過,一來他是真的年老了,也不知道還能活多久,自然盼著家人總在身邊,二來也是因為這次的事情,讓田千秋有些不敢讓子孫在外了。
——萬一……他們不小心被牽涉進什麽事,他卻遠在長安……
田千秋與霍光不算很熟悉,但是,他絕對不相信,接下來,朝中會一片平靜!
——孝武皇帝遺詔所命的輔臣隻剩下霍光一人了。
——天子年少,大臣權重……
田千秋心裏已經有風雨已來的感覺了。
“君侯慈心對己亦如此……”霍光說笑著迴了一句。
聽霍光這般說,田千秋有些琢磨不透了——究意是答應,還是拒絕?
——偏偏,這種事情又不能明說。
——畢竟不是那麽正大光明的事情……
——到底是私人請托……
“大將軍言重矣,觀大將軍待從孫之慈心,仆深愧不如……”田千秋同樣說笑。
霍光皺了皺眉,並不願談論這件事,正好兩人已經入殿了,霍光便擺手請田千秋入席,借機避開了這個話題。
——涉及他的兄長,他並不願意多談這件事。
見霍光如此明顯的迴避態度,田千秋反倒是更加好奇了——雖然是兄弟,但是,一直以來,霍光似乎都不願別人多提起霍去病……
——是不願提及那位英年早逝的將軍……
……還是不願別人看到他就隻是聯想到那位大司馬……
……
——如果是後者……
——那麽……情況就有點微妙了……
田千秋拿不準,因此,無論心裏是多麽好奇,他終究是沒有敢重提這個話題,而是與霍光相讓一番,分別入席。
這時,田千秋有些明白這些天來,他一直隱約有所感覺的究竟是什麽事了。
——經過此案,天下誰還敢與霍光相抗、相爭?
——燕王是先帝之子、今上之兄。
——鄂邑長公主亦是先帝之子,她不僅是今上之姊,還一直在禁*養少帝。
——此二人尚被霍光問罪……何況他人?
無論他人如何,田千秋是有些害怕了。
——霍光會怎麽做呢?
——對異己……
——對少帝……
……
——對……大漢……
……
活得久了,自然也就見識得多了,田千秋很清楚人心是多麽複雜。
——站到權力的頂峰,掌握了天子才應有的權力……
——之後……
——霍光對漢室……還能有多少忠誠?
田千秋不能不有所疑慮,也因此想得更多,驚懼之意也越發濃烈。
驚疑之中,霍光的話恍惚傳來,田千秋愣了一下,才勉強迴過神來,卻也隻聽到了霍光最後半截話:“……仆以為杜幼公為太仆最宜,君侯以為如何?”
——杜幼公?!
——太仆?!
田千秋剛定了神,明白過來便又驚訝了。
——霍光居然打算用杜延年?!
太仆位列九卿,對於朝廷來說,倒不算什麽關鍵的位置,但是,掌輿馬的太仆直接負責宮中、軍中的馬事,不說馬事的重要性,單是馬事所需要的錢物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說白了,這一個的很有油水的職位。
——當年,公孫敬聲隨意擅用一下北軍的錢,就是一千九百萬!這還是隻是北軍的部分。
田千秋有些心驚了——霍光這是打算以公器酬功?
雖然想到了這些,但是,田千秋仍然無法拒絕霍光的這個提議——杜延年的家世、人品、才能俱是上上之等,的確是擔任太仆的絕好人選。
“諫大夫足可為太仆。”田千秋隻能如此說。
霍光點頭,示意旁邊隨侍的尚書記下此條,隨即兩人又商議了執金吾等二千石的人選,說到水衡都尉時,田千秋有些意動了,再次提起了自己的家人:“吾弟為函穀關都尉,吾子為雒陽武庫令,水衡……”
見田千秋再次提起此事,霍光也不由凝神思忖,半晌才道:“非吾不欲君侯骨肉團聚……君侯亦知中郎將趙充國戍上穀……此時若授出水衡之職,若翁孫無功,自是無妨,若有功……”
漢重軍功之賞,酬以吏職也是慣例。
當然,最重要的是,趙充國是霍光的護軍都尉出身,霍光豈能薄待之?
田千秋十分失望,不過,霍光以軍功為名,他也無法說霍光的考慮有誤。
歸根結底,霍光對田千秋雖然禮敬有加,但是,對這位丞相的想法,這位大司馬大將軍也並不需要多麽在意。
於是,看似鄭重的商議,實際上也隻是霍光將自己的想法告知田千秋,以便外朝正式授職。
離開白虎殿時,田千秋是十分不悅的,心中的隱憂之感也更加強烈,難免就有些心神恍惚,連迎麵有人疾步而來都沒有發覺,還是受命送其出黃門的給事中扯了他一下,才堪堪讓他躲開那人。
雖然有人扶著,並未跌倒,但是,這一拉一扯一扶的,對田千秋這般年紀的人來說,終究是不好受。
“何人在禁中如此疾行?”田千秋也惱了。
那名給事中十分乖覺,低著頭,不著痕跡地迴答了丞相:“君侯,臣也沒有看清,不過,看著身形,似乎是長樂衛尉。”
田千秋一怔,再多的惱意也隻能強壓下去——新任長樂衛尉是霍光現在的長婿鄧廣漢。
按捺了怒意,田千秋長籲了一口氣,稍稍冷靜之後,也不免有些疑惑:“長樂衛尉?”
——若是霍家其它郎婿,田千秋一點都不奇怪,可是,鄧廣漢……
——霍家諸婿中,鄧廣漢的出身不算好,娶的又是庶女,一直以來,上麵有上官安,下麵有任勝、金賞、範明友等世家子,他算是行事極低調的了。
——霍光對這位郎婿也談不上多麽愛重……
——長樂衛尉雖然位高名顯,但是,此時,長樂宮無主,長樂衛尉所轄自然是有限得很,而霍光的其他郎婿卻不是中郎將就是在期門、羽林任職,即便是金賞,也是天子近臣。
——此時,竟然是鄧廣漢如此急躁行事……
田千秋心中一緊。
出了黃闥,坐上小車,田千秋便吩咐禦車速行,出了宮門,便有丞相府的屬吏迎了上來,隨即便前導後從地護著田千秋返迴丞相府。
進了丞相府,田千秋便招過一名屬吏,擰著眉,低聲道:“長樂衛尉今日……”他沒有說完,隻是挑了挑眉角,看著屬吏。
屬吏立刻低聲答道:“臣也見長樂衛尉匆匆入宮,臣向長樂衛尉的從吏打聽了一下,長樂衛尉之前在宗正寺。”
“宗正寺?”田千秋擰眉,心中暗暗揣度——難道是霍光認為燕王案還有什麽不足?
田千秋還沒有揣度清楚,就聽到那名屬吏繼續道:“聽那些從者議論,似乎是大將軍有意與宗正結姻。”
“什麽?咳!……”田千秋不由驚唿,隨即便自己嗆住了自己,立即咳了起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