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旦的確是昏迷了一會兒。
萬幸的是,他的身體素來康健,今日也沒有寵幸姬妾,黃門令當時就在路寢,最重要的是,昏迷前他召了自己的太子。
劉建畢竟是能作主的,當機立斷,讓人開禁闥召了醫工,自己則親自去找母親——即使隻是為了避嫌,他也不能在君父昏迷不醒的時候,在王宮路寢久留。
劉旦已經醒了,卻仍然不太能動彈,臉色灰白,看著煞是嚇人。
燕王後與太子同時在床前跪了下來,王後心慌得不行,膝行兩步,到了床邊,忍著淚,強笑叩首:“大王萬壽。”
劉旦喘了兩下,似乎舒坦了不少,慢慢挪手,搭到王後的肩上。
“王後勿憂。寡人尚安。”劉旦的聲音有些虛弱,但是,說得還得清楚的。
燕王後稍稍定了心神,抬起頭,望著自己的夫君:“妾讓大王憂心了。”
劉旦笑了笑。
他們畢竟是結發夫妻,對彼此再了解不過。這種明是請罪,暗是責備的話語,他已經多年未曾聽過了。
笑過之後,劉旦覺得沉重的身子輕鬆了不少,便轉頭看向自己的兒子。
“建。”
“臣在。”劉建立刻稽首應聲。
“召爾來,是有事令爾去辦。”劉旦的神色十分鄭重。
劉建不敢怠慢,立刻道:“但憑君父之令。”
劉旦道:“此事……須辦妥,然爾不可親為之。”
“諾。”劉建立刻答應。
劉旦歎了一口氣:“今年異象不斷,寡人欲祠葭水、台水。爾去辦吧。”
“諾!”劉建鬆了一口氣,立刻應聲。
“速去。”劉旦見他沒有動,便又說了一句。
薊縣周圍沒有大河,葭水在平幹國的南和縣,台水起於琅琊郡的橫縣,兩水都從燕國經過,算是離薊最近的水脈了。
劉建也清楚最近燕國的事情,見君父催促,雖然也擔憂君父,但是,還是叩首退下了。
“大王……”王後卻有些不安,“定要讓建去辦?”
女人,能倚靠的,除了夫君就是兒子。眼見燕王這般狀況,王後自然不願意讓兒子離開。
劉旦閉上眼,道:“不過安排人而已。”
王後稍稍安心。
王後在路寢親自伺候一日一夜,見劉旦已經可以起身了,精神也恢複了不少,才由宮人侍奉著,迴北宮休息。
休息了一日一夜,喝了不少藥,劉旦振奮了不少,特地召見了燕相,處理了一些事務,以此告訴國中,自己並無大礙。隨後又召了太子。
聽劉建將祠葭水、台水的各項安排細細說明了一通,劉旦稍稍安心,誇讚了一番太子,又留了太子陪自己用食。
進過晝食,劉建侍奉君父迴到內臥稍歇,眉目間顯出幾分猶豫之色。
劉旦自然發覺了太子的神色,在床上坐了,才問道:“建有事欲言?”
劉建道:“君父可是為災異憂?”
劉旦點頭,神色有些晦黯。
“臣有一念……”劉建又猶豫了。
“但言無妨。”劉旦鼓勵了一下兒子。
劉建這才下定了決心,道:“大王何不召朝中諸人與諸客共解?”
劉旦眉頭一動,未置可否,半晌才道:“建且退。”
“敬諾。”劉建不敢再言,立刻行禮離開。
因為時辰尚早,出了路寢,劉建便往北宮,給母親請安。
燕王後知道兒子今日陪君父共食,正覺歡喜,見到劉建,不由就是一愣——不是意外他會來見自己,而是奇怪他的眉目間為何有憂色。
“建……”王後喚了一聲兒子,挑眉相詢。
劉建沒有立刻說話,而是看了一下殿中侍奉的諸人。
王後擺手讓眾退下,目光卻一直放在兒子身上。
“阿母……”劉建不再掩飾自己的憂心,“我擔心……”
“可是汝父……”王後不由懸了心,失措地詢問。
劉建連忙搖頭:“不是……也是!”
他咬了咬牙,道:“阿母,我擔心君父……”
王後被他弄糊塗了,不解又不安地道:“汝究竟何意?”
劉建湊到母親的身邊,低聲道:“君父所謀,阿母知否?”
王後的心陡然一緊,然而,沉默了半晌,她仍舊隻能點頭:“豈會不知?”
——那件事,不敢說燕國盡知,燕宮之內卻是無人不知的。
“事不諧?”
燕王後並非無知婦孺,如何不知謀反是何罪?一聽劉建問及此事,便有些提心吊膽。
“或……事已泄?”
聽到母親的猜測,劉建隻能搖頭:“並非如此。”
燕王後稍稍安心:“既非如此,汝何憂?”
劉建歎了一口氣:“阿母可知,君父之相遣其子送新婦歸寧?”
燕王後搖頭,不明白兒子為何提起燕相的家事。
劉建道:“既然如此,阿母可能更不知,謀反相坐,異居分戶者不坐。”
燕王後一愣。
“八月正是書戶之時……若是不出意外,相與其子已分戶異居。”劉建擰眉。
“……這……”燕王後明白了兒子的意思,不禁目瞪口呆,“相從未……”
劉建苦笑:“我想了許久……阿母還記得韓義否?”
“汝之意……”燕王後訝然失色。
“不畏死之人……終究難得……”劉建搖頭。
——謀反是沒有後路的事情……若是參與者尚未行事便先慮後路……
燕王後不由遍體生寒。
“此事……”王後顫栗不已。
劉建苦笑:“還有那些星象……”
“星象如何?”燕王後急忙追問。
劉建拍了拍母親的手,待其鎮定下來才道:“各種說法都有……”
“告訴我!”燕王後不相信兒子沒有自己的判斷。
劉建有些後悔跟母親說這些事了,猶豫了一會兒,才道:“流星下萬載宮那次,呂廣言:‘當有兵圍城,期在九月、十月,漢當有大臣戮死者’……阿母!”呂廣乃燕王客,非
發覺母親陡然就身子一軟,劉建不由失聲驚唿。
在殿下候命的宮人立刻就要進來,卻見燕王後扶著兒子的手,重新坐正,森冷的目光讓眾人立刻止步,重新退下。
“阿母……”劉建憂心忡忡。
“無事。”燕王後反而鎮定了。
劉建仔細地打量了一番母親,終究是定了心。
——他的母親足夠堅強!
“汝父可知此事?”燕王後握著兒子的手,輕聲詢問。
劉建搖頭:“父親數月未見知星的客者了。”
燕王後咬了咬牙,對劉建道:“想辦法讓汝父……”
“王後,大王召太子。”侍者在殿外稟報。
母子倆不好再多說,趁著劉建拜別,燕王後連忙將話交代完:“讓汝父見知星者。”
劉建點了點頭,讓王後保重自己,便退了出去。
皇家親情淡薄,王家又何嚐不是?
劉建正為如何勸君父見一見知星之人而費心,到了王宮路寢,便立刻輕鬆了。
路寢前殿,不止呂廣在,連燕國侯星者吳莫如都在,還有相等官吏也在。
“君父萬壽。”劉建給劉旦見了禮。
“王後可安?”劉旦示意兒子起身,隨口問了一句。
“阿母無恙。”劉建恭敬地答道。
劉旦點了點頭,示意兒子坐到自己的左手邊,同是感歎了一句:“王後辛苦了。”
劉建低頭不語——這種話,實在不是他這個為人子者可以答的。
劉旦也清楚這些,並沒有想讓誰接自己的話,感歎之後,便正色看向殿中其餘人等,道:“諸君皆知,宮中出了何事……寡人欲知諸人有何見解!”
這種事情當如何解,就是燕相等官吏能迴答了,他們很乖覺地低下頭,保持了沉默。
半晌,呂廣才開口,卻是問燕王:“臣昧死問大王一事。”
“君但言。”劉旦道。
“除了黃鼠舞端門中……昨日宮中可有其它異樣?”呂廣咬了咬牙,還是問了出來。
眾人的目光霎時都望向了呂廣,劉旦的臉色也不好看。
呂廣歎了一口氣,還是解釋了一下:“天有所徵,必應之生死,如大風壞宮城樓,又折拔樹木,臣以為,宮中除鼠舞之外,當尚有異事……異事不明,臣等如何解之?”
劉旦深吸了一口氣,擺了擺手,示意劉建說明。
“先生聰明。”劉建拱手為禮,隨即道:“宮中一切皆安,若言異事,也就是一樁,鼠舞端門之時,殿上門戶自閉,內外皆不可開。”
呂廣點了點頭,垂眼思忖起來。
眾人不由屏住了唿吸,正在緊張不安時,就見呂廣抬起頭,神色凝重對劉旦道:“當有兵圍城,期在九月、十月,漢當有大臣戮死者。”
眾人大驚失色,連劉建也是一臉駭然,甚至脫口而出:“先生慎言。”
劉旦卻笑了,眾人連忙收斂,卻聽到劉旦讚歎:“先生聰明。”
他自己就是精於星象、曆數等事,如何不知道異象何解?
——若是不知道,他又怎麽突然昏迷暴病?
正是因為知道究竟,劉旦才會知道驚恐,此時,看著殿中眾人,他有些猶豫,不知道這些能否與謀,但是,思忖良久,他仍然歎息一聲,道:“謀事不成,妖祥數見,兵氣且至,奈何?”
說話時,燕王的目光緩緩地掃過殿中每一個人。(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萬幸的是,他的身體素來康健,今日也沒有寵幸姬妾,黃門令當時就在路寢,最重要的是,昏迷前他召了自己的太子。
劉建畢竟是能作主的,當機立斷,讓人開禁闥召了醫工,自己則親自去找母親——即使隻是為了避嫌,他也不能在君父昏迷不醒的時候,在王宮路寢久留。
劉旦已經醒了,卻仍然不太能動彈,臉色灰白,看著煞是嚇人。
燕王後與太子同時在床前跪了下來,王後心慌得不行,膝行兩步,到了床邊,忍著淚,強笑叩首:“大王萬壽。”
劉旦喘了兩下,似乎舒坦了不少,慢慢挪手,搭到王後的肩上。
“王後勿憂。寡人尚安。”劉旦的聲音有些虛弱,但是,說得還得清楚的。
燕王後稍稍定了心神,抬起頭,望著自己的夫君:“妾讓大王憂心了。”
劉旦笑了笑。
他們畢竟是結發夫妻,對彼此再了解不過。這種明是請罪,暗是責備的話語,他已經多年未曾聽過了。
笑過之後,劉旦覺得沉重的身子輕鬆了不少,便轉頭看向自己的兒子。
“建。”
“臣在。”劉建立刻稽首應聲。
“召爾來,是有事令爾去辦。”劉旦的神色十分鄭重。
劉建不敢怠慢,立刻道:“但憑君父之令。”
劉旦道:“此事……須辦妥,然爾不可親為之。”
“諾。”劉建立刻答應。
劉旦歎了一口氣:“今年異象不斷,寡人欲祠葭水、台水。爾去辦吧。”
“諾!”劉建鬆了一口氣,立刻應聲。
“速去。”劉旦見他沒有動,便又說了一句。
薊縣周圍沒有大河,葭水在平幹國的南和縣,台水起於琅琊郡的橫縣,兩水都從燕國經過,算是離薊最近的水脈了。
劉建也清楚最近燕國的事情,見君父催促,雖然也擔憂君父,但是,還是叩首退下了。
“大王……”王後卻有些不安,“定要讓建去辦?”
女人,能倚靠的,除了夫君就是兒子。眼見燕王這般狀況,王後自然不願意讓兒子離開。
劉旦閉上眼,道:“不過安排人而已。”
王後稍稍安心。
王後在路寢親自伺候一日一夜,見劉旦已經可以起身了,精神也恢複了不少,才由宮人侍奉著,迴北宮休息。
休息了一日一夜,喝了不少藥,劉旦振奮了不少,特地召見了燕相,處理了一些事務,以此告訴國中,自己並無大礙。隨後又召了太子。
聽劉建將祠葭水、台水的各項安排細細說明了一通,劉旦稍稍安心,誇讚了一番太子,又留了太子陪自己用食。
進過晝食,劉建侍奉君父迴到內臥稍歇,眉目間顯出幾分猶豫之色。
劉旦自然發覺了太子的神色,在床上坐了,才問道:“建有事欲言?”
劉建道:“君父可是為災異憂?”
劉旦點頭,神色有些晦黯。
“臣有一念……”劉建又猶豫了。
“但言無妨。”劉旦鼓勵了一下兒子。
劉建這才下定了決心,道:“大王何不召朝中諸人與諸客共解?”
劉旦眉頭一動,未置可否,半晌才道:“建且退。”
“敬諾。”劉建不敢再言,立刻行禮離開。
因為時辰尚早,出了路寢,劉建便往北宮,給母親請安。
燕王後知道兒子今日陪君父共食,正覺歡喜,見到劉建,不由就是一愣——不是意外他會來見自己,而是奇怪他的眉目間為何有憂色。
“建……”王後喚了一聲兒子,挑眉相詢。
劉建沒有立刻說話,而是看了一下殿中侍奉的諸人。
王後擺手讓眾退下,目光卻一直放在兒子身上。
“阿母……”劉建不再掩飾自己的憂心,“我擔心……”
“可是汝父……”王後不由懸了心,失措地詢問。
劉建連忙搖頭:“不是……也是!”
他咬了咬牙,道:“阿母,我擔心君父……”
王後被他弄糊塗了,不解又不安地道:“汝究竟何意?”
劉建湊到母親的身邊,低聲道:“君父所謀,阿母知否?”
王後的心陡然一緊,然而,沉默了半晌,她仍舊隻能點頭:“豈會不知?”
——那件事,不敢說燕國盡知,燕宮之內卻是無人不知的。
“事不諧?”
燕王後並非無知婦孺,如何不知謀反是何罪?一聽劉建問及此事,便有些提心吊膽。
“或……事已泄?”
聽到母親的猜測,劉建隻能搖頭:“並非如此。”
燕王後稍稍安心:“既非如此,汝何憂?”
劉建歎了一口氣:“阿母可知,君父之相遣其子送新婦歸寧?”
燕王後搖頭,不明白兒子為何提起燕相的家事。
劉建道:“既然如此,阿母可能更不知,謀反相坐,異居分戶者不坐。”
燕王後一愣。
“八月正是書戶之時……若是不出意外,相與其子已分戶異居。”劉建擰眉。
“……這……”燕王後明白了兒子的意思,不禁目瞪口呆,“相從未……”
劉建苦笑:“我想了許久……阿母還記得韓義否?”
“汝之意……”燕王後訝然失色。
“不畏死之人……終究難得……”劉建搖頭。
——謀反是沒有後路的事情……若是參與者尚未行事便先慮後路……
燕王後不由遍體生寒。
“此事……”王後顫栗不已。
劉建苦笑:“還有那些星象……”
“星象如何?”燕王後急忙追問。
劉建拍了拍母親的手,待其鎮定下來才道:“各種說法都有……”
“告訴我!”燕王後不相信兒子沒有自己的判斷。
劉建有些後悔跟母親說這些事了,猶豫了一會兒,才道:“流星下萬載宮那次,呂廣言:‘當有兵圍城,期在九月、十月,漢當有大臣戮死者’……阿母!”呂廣乃燕王客,非
發覺母親陡然就身子一軟,劉建不由失聲驚唿。
在殿下候命的宮人立刻就要進來,卻見燕王後扶著兒子的手,重新坐正,森冷的目光讓眾人立刻止步,重新退下。
“阿母……”劉建憂心忡忡。
“無事。”燕王後反而鎮定了。
劉建仔細地打量了一番母親,終究是定了心。
——他的母親足夠堅強!
“汝父可知此事?”燕王後握著兒子的手,輕聲詢問。
劉建搖頭:“父親數月未見知星的客者了。”
燕王後咬了咬牙,對劉建道:“想辦法讓汝父……”
“王後,大王召太子。”侍者在殿外稟報。
母子倆不好再多說,趁著劉建拜別,燕王後連忙將話交代完:“讓汝父見知星者。”
劉建點了點頭,讓王後保重自己,便退了出去。
皇家親情淡薄,王家又何嚐不是?
劉建正為如何勸君父見一見知星之人而費心,到了王宮路寢,便立刻輕鬆了。
路寢前殿,不止呂廣在,連燕國侯星者吳莫如都在,還有相等官吏也在。
“君父萬壽。”劉建給劉旦見了禮。
“王後可安?”劉旦示意兒子起身,隨口問了一句。
“阿母無恙。”劉建恭敬地答道。
劉旦點了點頭,示意兒子坐到自己的左手邊,同是感歎了一句:“王後辛苦了。”
劉建低頭不語——這種話,實在不是他這個為人子者可以答的。
劉旦也清楚這些,並沒有想讓誰接自己的話,感歎之後,便正色看向殿中其餘人等,道:“諸君皆知,宮中出了何事……寡人欲知諸人有何見解!”
這種事情當如何解,就是燕相等官吏能迴答了,他們很乖覺地低下頭,保持了沉默。
半晌,呂廣才開口,卻是問燕王:“臣昧死問大王一事。”
“君但言。”劉旦道。
“除了黃鼠舞端門中……昨日宮中可有其它異樣?”呂廣咬了咬牙,還是問了出來。
眾人的目光霎時都望向了呂廣,劉旦的臉色也不好看。
呂廣歎了一口氣,還是解釋了一下:“天有所徵,必應之生死,如大風壞宮城樓,又折拔樹木,臣以為,宮中除鼠舞之外,當尚有異事……異事不明,臣等如何解之?”
劉旦深吸了一口氣,擺了擺手,示意劉建說明。
“先生聰明。”劉建拱手為禮,隨即道:“宮中一切皆安,若言異事,也就是一樁,鼠舞端門之時,殿上門戶自閉,內外皆不可開。”
呂廣點了點頭,垂眼思忖起來。
眾人不由屏住了唿吸,正在緊張不安時,就見呂廣抬起頭,神色凝重對劉旦道:“當有兵圍城,期在九月、十月,漢當有大臣戮死者。”
眾人大驚失色,連劉建也是一臉駭然,甚至脫口而出:“先生慎言。”
劉旦卻笑了,眾人連忙收斂,卻聽到劉旦讚歎:“先生聰明。”
他自己就是精於星象、曆數等事,如何不知道異象何解?
——若是不知道,他又怎麽突然昏迷暴病?
正是因為知道究竟,劉旦才會知道驚恐,此時,看著殿中眾人,他有些猶豫,不知道這些能否與謀,但是,思忖良久,他仍然歎息一聲,道:“謀事不成,妖祥數見,兵氣且至,奈何?”
說話時,燕王的目光緩緩地掃過殿中每一個人。(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